窦桂梅激情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窦桂梅是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在长期执教过程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的教学思想更是在学界引起巨大影响。窦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经验是教育界的宝贵财富。窦老师的语文课堂最大的特点是热情、民主、开放。其次,我提倡教师们深思熟虑一个问题人们所崇尚与模仿的窦桂梅完美的激情课堂是否存在激情过度的现象?由此启发语文教师在自身实践激情教学时,把握激情的分寸,从而营造更适中的课堂氛围。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归纳概括法,观看窦桂梅的公开课实录,结合理论著作,归纳她激情课堂教学的特点,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主要结合激情课堂教学理论,梳理“激情”与“激情课堂”教学名词的由来,向读者展示“激情教学”这一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第二章结合窦桂梅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实录,提炼窦桂梅激情课堂的主要特点。第三章理性考虑窦老师的激情课堂绝非是完美无瑕。摘 要 i
目 录
引 言 1
1. 激情课堂教学概说 2
1.1 什么是激情 2
1.2 什么是激情课堂 2
1.3 什么是风格 3
1.4 什么是教学风格 4
2. 窦桂梅激情课堂的主要特点 6
2.1 酝酿情感美读 6
2.2 丰富教学内容 7
2.3 创设动情之场 8
2.4 讲究语言艺术 9
3. 窦桂梅激情课堂需要商榷的问题 11
3.1 教学激情与煽情的界限 11
3.2 不同文体与教学激情与理性 12
3.3 教师激情与语言文字训练的统一 13
3.4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14
4. 结语 17
5.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1
引 言
如今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多数教师已然放弃语文教学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的一面。 激情是语文课堂上的良药,语文教师的激情是激情课堂的催化剂。教师的激情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激情,从而影响课堂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窦桂梅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逐渐形成“激情飞舞”的教学风格。
陈树华这样评价她:“窦桂梅把学生带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智慧生活的时代,同时,也把我们的老师带入语文教学的智慧空间”。可见,学界对窦桂梅评价之高,更凸显出研究窦桂梅的意义之大。窦桂梅自称是“激情燃烧的玫瑰”,她热情地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也热情洋溢。所以我将窦桂梅与激情课堂两者之间维度相互结合,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窦桂梅为主体,以激情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从理性角度去分析窦桂梅的激情课堂。
在语文教育界关于研究窦桂梅的文章数不胜数,单从“中国知网”上搜索主题词“窦桂梅”即出现738篇文献,从“读秀”上搜索“窦桂梅”的相关条目有4812条,学位论文40篇,中文期刊1697篇。我经过整理分类,分析出现阶段学姐对窦桂梅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她的主题教学,教学风格,教学思想等方面。搜集到专门研究关于“激情课堂”的文献屈指可数,而不同学者都各抒己见。也许是由于社会现状,或是教育制度,导致老师及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不够,更谈不上课堂有无激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关于“激情课堂”的学位论文仅5篇,更多研究参见于各类期刊,然而只是蜻蜓点水般谈及课堂激情的重要性,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叙说“激情课堂”。
1. 激情课堂教学概说
1.1 什么是激情
激情课堂需要激情,什么是激情?“激流”的本义是“流”被阻断后,“奔流”或“飞溅”,其扩展意义是“迅猛的”。急剧的、强烈的”等。“情”的本义为“感情”。“激情”顾名思义,是“情感兴奋”。激情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在《辞海》中,激情的释义为:“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1]。”激情是人们对大千世界的社会状况或现实遭遇或生活物象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猛烈的、具有巨大爆发力量的情绪体验。一个激情澎湃的人,很容易通过外在形象而显露,比如拥有丰富多变的表情和动作,斗志昂扬的语言艺术,炯炯有神充满亮光的眼睛等。
激情是一暴力和爆炸性的情感体验,但激情不同于情感冲动。两者都是由刺激引起的,都是以兴奋、强度和不可控为特征的。但有明显差异的是情绪多是一种自我本能的反应,是大脑没有经过理性思维考虑的表现,情绪冲动的人遇到事情往往失去理智,常常表现出暴躁、愤怒、狂喜、哀号、恐惧等情绪体验,反应极快,持续时间短,它奔腾式的爆发性大于激情。而激情是在理性的支配下产生的激动的情感体验,它不仅是“短暂的情绪爆发”,而且是较为持久的情绪体验,情感冲动会对人类产生消极的影响,而激情对人类的影响则是积极的。我以窦桂梅为例,进一步阐明“激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一线语文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从而有效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
1.2 什么是激情课堂
所谓激情课堂,表面意义不难理解为一种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特定教学情境所影响,为了寻求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促使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而不疲,精神饱满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情感链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有灵犀,是教师个人情感波澜与教学机智的摩擦。如果课堂充满激情,教师与学生之间乐教乐学就成为正常的课堂互动。此时,教师如沐春风,将自己满腹经纶挥洒自如地传授于学生,教师将课堂运筹帷幄于胸怀之中。学生尽显对知识的渴望之态,跟随教师的激情而昂扬亢奋、思维敏捷如飞,师生之间配合默契。课堂便成为师生激情放飞自我的艺术新天地,不再是古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此,教师以爱为动力,激起千层情,感受教学工作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体会职业带给自己的精神愉悦,才会获取专业发展的支持。另一方面,窦老师的激情课堂教学,使教师的个人成就动机得到满足,取得由衷的幸福感,防止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从而发展自我,学生亦可触摸到学习本真的乐趣,从而收获更佳的学习效果。
1.3 什么是风格
“风格”是艺术层面可以界定为,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样貌。“风格”一词在我国古代,理解为人的品格和气度。在唐代,“风格”一词被应用到艺术作品中,艺术表现出的相对稳定性、反映的时代、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如今,“风格”已成为一种境界,代表艺术品升级到恢弘鼎盛,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高度。作家雨果以这种方式看待“风格”的涵义:“风格是开启未来艺术的唯一金钥匙。如果没有风格,即便你得到掌声和喝彩,也会是短暂的荣誉,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桂冠。”
窦老师独具匠心与特点的激情教学彰显了她个人独特的风格。当她谈到自己的教学时,她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如果你让教育给予教师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枯燥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将带领老师去研究一个快乐的道路。”她指出:“只要他们是务实的、积极的、创新的,教师就会在现实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成长而影响周围环境。”教师首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才有从事教学的资格,在此基础上,更新理念,创新教法,才能在新时代教育岗位上走得更远。
1.4 什么是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线教学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成熟运用的境界。有关“教学风格”的解释,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著名教师魏书生说:教学风格是教学规律和教学个性在教学实践中的高度统一。由此可见,教学风格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两个基本特征。在教学风格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如密先生,他是一名教育博士。“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个性化教学艺术的稳定状态的象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学应激发学生对智力劳动的爱,用思想、情感、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来进行学习。”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态度,对学习充满骄阳似火的热情?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教师职业显然已超越了正常职业的定义,迈进生命意义上的辉煌状态,职业属性与生命存在融为一体,外显出职业特征的独一无二的生存方式。窦桂梅老师是一位实践这种存在价值的优秀教师。窦桂梅说:“只要生命存在,激情就在。”窦老师正是源于内心的爱,才使她在教育工作中充满激情。研究窦老师的激情课堂教学,使我对窦老师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意识到语文老师要创造自己的专业个性,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不能人云亦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