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忆天香中的人性书写(附件)
摘 要《天香》是一部含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小说,作品以明末之际的上海官宦人家申家为背景,谱写了天香园中男女的饮食生活,并且通过男女性之间的对比,来突出一段不同寻常的“天香绣”的女性传奇,于历史与文化中重构新的上海镜像。相较于男性空虚,享乐的态度和游山玩水的行为,女性的独立和辛劳更是作者着力书写的重点,女性之美,女性之善的传承也是本文的主旨。本论文通过分析小说中性别差异下的人性特征,以及天香园中的俗情描写所寄予的文化内涵来加深当时的整个上海真实的历史风情,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以人性表达的手法来分析天香园中的人物品性与风貌,进而发掘《天香》在王安忆创作中的特性以及价值观的重塑。
目 录
引言 1
1 《天香》中的人性特征 3
1.1 纯美的人性 3
1.2 空虚的人性 4
2 俗情描写所体现的人性 7
2.1 园林居室 7
2.2 器物玩乐 8
2.3 饮食颐养 8
3 人性表达的手法 10
3.1 性别对立的角色定位 10
3.2 人性分化反映的价值分歧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作为知名的女性作家——王安忆,她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令人赞叹的是,每一次大的历史变革总会完全贯彻到她的思想和视角中,我们通过浏览王安忆在时代进程中的作品,就可以感受其良苦用心,以及她以一贯之的目标:以女性的视角来刻画女性生活,透过她们的思考来反思时代的变化和承载的苦难。2011年,王安忆再一次借用历史的维度,书写了一部新的女性之书——《天香》,来反映时代中的女性变化。这部作品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主要讲述了晚明时期的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加入了作者的虚构设想,以申氏家族的兴衰为线索,通过大段绣与园之间的故事,徐徐向我们铺开了一幅“天香园绣”的美好绣像。
故事中的上海富户申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故事主要由两条线组成:一是男性的退守和避世,二是女性的传承和发展。先来看男性,申家祖上曾经经营盐业,经济很是可观,传到申儒世和申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世之际,由于兄弟俩一向看淡钱财,所以对于维系整个家族并不怎么关心,而传到他们的孩子柯海和镇海之时,家境就开始显露出衰败的痕迹,再到小一辈的男子时,家境更是急转直下,连日常的维持都开始变得艰难。这三代男子都是洒脱的性情中人,无人喜爱功名和农耕,他们爱好一切享乐和器物装饰,花着大把的银子来诠释“玩物丧志”。再来说女性,申柯海娶七宝徐家的女儿小绸为妻,小稠祖上也是望族,她这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却一直没有子嗣,所以柯海后又纳织工闵氏后人闵女儿为妾,闵女儿偶然带绣艺入申家,与小绸共创了“天香园绣”的金字招牌。而柯海弟弟镇海儿子所取的媳妇——希昭,更是绣艺的奇才。她的出生时辰——观音诞辰,便意味着她不平凡的资质,希昭本人也一直被传成是天上管绣的仙子下凡,她独创了以画入绣的技法,遂成天下一绝,可叹的是,她的非凡绣品却没办法保留,因为她的绣都是为了支撑申家的用度。后来申家家道中落,侄女蕙兰只能嫁入到平凡人家,由于丈夫张陛早亡,所以她也只能继续依靠这块绣艺招牌来糊口。蕙兰更是设幔授艺,把曾经高高在上的“天香园绣”公之于众,让更多的女性来去接触它,珍品也在渐渐走下神坛。
小说为什么要以“天香”为名呢?因为曾经的天香园中有许多奇特的香味,最开始是被种下的桃子的奇香,随后是池中清香扑鼻的莲花香气,再后来家中女子在做绣品时焚起的“龙涎香”。相较于这些外在的香气,让天香园散发出最为常久的、充满活力的香气还是园中的女人香,园里的女子,有着属于她们独特的欢声笑语,悲欢离合,这些经历都被她们用自己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天香园绣”记载了她们的爱,无论是艺术的,还是生活的,这珍贵的绣品,流芳百世,她们美好的品质,忠贞的个性更是独具魅力与特色的女人之香。
1 《天香》中的人性特征
王安忆在她回忆写《天香》的过程中,曾经提起:“长篇一定要是一个大故事,不仅有量,还要有质。我以为思想对于长篇就是必要的,它决定了长篇的质量。”[1]虽然全书只有三卷,造园,绣画和设幔,但是却脉络清晰,主要讲的是三代女性对绣的继承、开拓与发展。小绸、希昭和蕙兰这三个人,她们难能可贵的真性情,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副线则是申家三代男性不思进取的享乐主义,这一主一副形成了作品的主要格局。
1.1 纯美的人性
从全书的章节中,我们可以读出花费大量篇幅和笔墨描写的,就是女子的品行和为人处世,这些勇敢、聪敏、善良的女子在申氏家族日益衰败之际,用自己的努力来挽救家族的颠覆,她们以女性擅长的绣艺入手,来改写申家的命运,所以说她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香。
小绸是七宝徐家的女儿,早年的徐家也是门第显赫,只是在多年的辗转中家道也日趋没落,由于小绸早年便被定了下来,所以她在天香园完成后没多久,就嫁到了申家。从她成亲后的一系列活动来看,她不同于一般的闺阁女子,小绸是个要求平等的女子,有着天生的一股真劲儿,在新婚夜,她就开始和自己的丈夫互相盘问乳名,这也成为他们一生的暗号。她的琴棋书画也很受被丈夫所喜爱,但是唯一可惜的是,由于身体原因小绸无法生育,弄得抱子心切的柯海只好选择纳妾,对于生性耿直的小绸来说,这种行为无异于对夫妻誓言的抛弃,对自己的羞辱,所以小绸终身也不与柯海说话,她的沉默还表现在对妾——闵女儿的敌视上。同样,她把敌对的态度也发散到他人身上,这一点更集中体现在小绸与镇海媳妇之间,由于镇海媳妇生了两个儿子,所以对她的刺激更大。但是闵女儿和镇海媳妇却一直把她当成是至交,想方设法地缓解其情绪,不论是闵女儿和小绸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态度(不理睬柯海),还是镇海媳妇对她平时的关怀,都令小绸动容,也同时反思自己。从下面的一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段深情厚谊:
阁里面,镇海媳妇的花绷已经收起,重新排了疏密,就好像从来也没有过这一架花绷,可又好像处处都是那一架,上面是未绣完的海棠花,一半开,一半谢。小绸的眼睛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个空,针里缺了那一枚,线里少了那一绺,灯暗了一盏,影灭了一幢。[2](P110)
从小绸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从开始对爱情的固守到失落,她在转变中,走向了对女性的重视,最在乎的友情和亲情,都得到了圆满的回报。
希昭的出生是一个吉兆,所以从小便被当成是男孩养的。少时有蒙师破蒙,更多的是和自家的老太爷学习。从小就聪明伶俐的远胜于弟弟,加之后天文化的熏陶,写的一笔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在她身上同时兼具了智慧和文雅,也使得其视野绝非普通女子可比,更多是有着男儿的豪迈和大气。由于机缘而嫁给柯海的侄儿阿潜,从此开始了她在申家的生活。希昭刚来就对“天香园绣”很是羡慕,可她却一直和小绸的看法不同,认为学画要比学绣重要,由此心中较着一股劲儿,她历经辛苦去向香光居士学画,用了很长时间在花棚上反复揣摩,每当她要开始绣画时,都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焚香沐浴净手后才敢开始绣画。湖光山色,花鸟鱼虫都会是她的笔下之物,而她独特的见解和风格,也使得其名号“武陵绣史”声名鹊起。希昭代表着“天香园绣”的顶点,无人能够超越,她的绣品早已不是普通的闺阁儿女之情,更是个人对于整个绣艺的深刻思考,她个人也成为了才情的绝佳代表。
目 录
引言 1
1 《天香》中的人性特征 3
1.1 纯美的人性 3
1.2 空虚的人性 4
2 俗情描写所体现的人性 7
2.1 园林居室 7
2.2 器物玩乐 8
2.3 饮食颐养 8
3 人性表达的手法 10
3.1 性别对立的角色定位 10
3.2 人性分化反映的价值分歧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作为知名的女性作家——王安忆,她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令人赞叹的是,每一次大的历史变革总会完全贯彻到她的思想和视角中,我们通过浏览王安忆在时代进程中的作品,就可以感受其良苦用心,以及她以一贯之的目标:以女性的视角来刻画女性生活,透过她们的思考来反思时代的变化和承载的苦难。2011年,王安忆再一次借用历史的维度,书写了一部新的女性之书——《天香》,来反映时代中的女性变化。这部作品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主要讲述了晚明时期的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加入了作者的虚构设想,以申氏家族的兴衰为线索,通过大段绣与园之间的故事,徐徐向我们铺开了一幅“天香园绣”的美好绣像。
故事中的上海富户申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故事主要由两条线组成:一是男性的退守和避世,二是女性的传承和发展。先来看男性,申家祖上曾经经营盐业,经济很是可观,传到申儒世和申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世之际,由于兄弟俩一向看淡钱财,所以对于维系整个家族并不怎么关心,而传到他们的孩子柯海和镇海之时,家境就开始显露出衰败的痕迹,再到小一辈的男子时,家境更是急转直下,连日常的维持都开始变得艰难。这三代男子都是洒脱的性情中人,无人喜爱功名和农耕,他们爱好一切享乐和器物装饰,花着大把的银子来诠释“玩物丧志”。再来说女性,申柯海娶七宝徐家的女儿小绸为妻,小稠祖上也是望族,她这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却一直没有子嗣,所以柯海后又纳织工闵氏后人闵女儿为妾,闵女儿偶然带绣艺入申家,与小绸共创了“天香园绣”的金字招牌。而柯海弟弟镇海儿子所取的媳妇——希昭,更是绣艺的奇才。她的出生时辰——观音诞辰,便意味着她不平凡的资质,希昭本人也一直被传成是天上管绣的仙子下凡,她独创了以画入绣的技法,遂成天下一绝,可叹的是,她的非凡绣品却没办法保留,因为她的绣都是为了支撑申家的用度。后来申家家道中落,侄女蕙兰只能嫁入到平凡人家,由于丈夫张陛早亡,所以她也只能继续依靠这块绣艺招牌来糊口。蕙兰更是设幔授艺,把曾经高高在上的“天香园绣”公之于众,让更多的女性来去接触它,珍品也在渐渐走下神坛。
小说为什么要以“天香”为名呢?因为曾经的天香园中有许多奇特的香味,最开始是被种下的桃子的奇香,随后是池中清香扑鼻的莲花香气,再后来家中女子在做绣品时焚起的“龙涎香”。相较于这些外在的香气,让天香园散发出最为常久的、充满活力的香气还是园中的女人香,园里的女子,有着属于她们独特的欢声笑语,悲欢离合,这些经历都被她们用自己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天香园绣”记载了她们的爱,无论是艺术的,还是生活的,这珍贵的绣品,流芳百世,她们美好的品质,忠贞的个性更是独具魅力与特色的女人之香。
1 《天香》中的人性特征
王安忆在她回忆写《天香》的过程中,曾经提起:“长篇一定要是一个大故事,不仅有量,还要有质。我以为思想对于长篇就是必要的,它决定了长篇的质量。”[1]虽然全书只有三卷,造园,绣画和设幔,但是却脉络清晰,主要讲的是三代女性对绣的继承、开拓与发展。小绸、希昭和蕙兰这三个人,她们难能可贵的真性情,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副线则是申家三代男性不思进取的享乐主义,这一主一副形成了作品的主要格局。
1.1 纯美的人性
从全书的章节中,我们可以读出花费大量篇幅和笔墨描写的,就是女子的品行和为人处世,这些勇敢、聪敏、善良的女子在申氏家族日益衰败之际,用自己的努力来挽救家族的颠覆,她们以女性擅长的绣艺入手,来改写申家的命运,所以说她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香。
小绸是七宝徐家的女儿,早年的徐家也是门第显赫,只是在多年的辗转中家道也日趋没落,由于小绸早年便被定了下来,所以她在天香园完成后没多久,就嫁到了申家。从她成亲后的一系列活动来看,她不同于一般的闺阁女子,小绸是个要求平等的女子,有着天生的一股真劲儿,在新婚夜,她就开始和自己的丈夫互相盘问乳名,这也成为他们一生的暗号。她的琴棋书画也很受被丈夫所喜爱,但是唯一可惜的是,由于身体原因小绸无法生育,弄得抱子心切的柯海只好选择纳妾,对于生性耿直的小绸来说,这种行为无异于对夫妻誓言的抛弃,对自己的羞辱,所以小绸终身也不与柯海说话,她的沉默还表现在对妾——闵女儿的敌视上。同样,她把敌对的态度也发散到他人身上,这一点更集中体现在小绸与镇海媳妇之间,由于镇海媳妇生了两个儿子,所以对她的刺激更大。但是闵女儿和镇海媳妇却一直把她当成是至交,想方设法地缓解其情绪,不论是闵女儿和小绸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态度(不理睬柯海),还是镇海媳妇对她平时的关怀,都令小绸动容,也同时反思自己。从下面的一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段深情厚谊:
阁里面,镇海媳妇的花绷已经收起,重新排了疏密,就好像从来也没有过这一架花绷,可又好像处处都是那一架,上面是未绣完的海棠花,一半开,一半谢。小绸的眼睛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个空,针里缺了那一枚,线里少了那一绺,灯暗了一盏,影灭了一幢。[2](P110)
从小绸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从开始对爱情的固守到失落,她在转变中,走向了对女性的重视,最在乎的友情和亲情,都得到了圆满的回报。
希昭的出生是一个吉兆,所以从小便被当成是男孩养的。少时有蒙师破蒙,更多的是和自家的老太爷学习。从小就聪明伶俐的远胜于弟弟,加之后天文化的熏陶,写的一笔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在她身上同时兼具了智慧和文雅,也使得其视野绝非普通女子可比,更多是有着男儿的豪迈和大气。由于机缘而嫁给柯海的侄儿阿潜,从此开始了她在申家的生活。希昭刚来就对“天香园绣”很是羡慕,可她却一直和小绸的看法不同,认为学画要比学绣重要,由此心中较着一股劲儿,她历经辛苦去向香光居士学画,用了很长时间在花棚上反复揣摩,每当她要开始绣画时,都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焚香沐浴净手后才敢开始绣画。湖光山色,花鸟鱼虫都会是她的笔下之物,而她独特的见解和风格,也使得其名号“武陵绣史”声名鹊起。希昭代表着“天香园绣”的顶点,无人能够超越,她的绣品早已不是普通的闺阁儿女之情,更是个人对于整个绣艺的深刻思考,她个人也成为了才情的绝佳代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