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虚幻性(附件)
摘 要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其大胆的女性视角,深刻细腻的勾勒出女性长久以来隐秘的心理成长体验。林白将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融进虚构的小说文本中,使小说亦真亦幻,在虚构的女性理想世界中,以血代墨拷问现实,揭露出现实生活中女性生存的困境。本文主要从情节环境和思想主题方面来论述《一个人的战争》的虚幻性,进一步揭示“虚幻性”在女性写作方面的价值及意义。目 录
引言 1
1 情节与环境的虚幻性 2
1.1 虚幻的情节 2
1.2 虚幻的环境 3
2 思想与主题的虚幻性 6
2.1 人生观的虚幻性 6
2.2 爱情观的虚幻性 7
2.3 爱情出路的虚幻性 7
3 虚幻性的价值及意义 9
3.1 揭示出女性的生存现状 9
3.2 追求更高的情感真实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虚幻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观念中。虚幻性本身是与现实相对立的,是验证和感受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源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充满了林白自己独特的生活情感和女性心理体验。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林多米从小女孩的性懵懂到成为成熟女人,最后绝望的嫁给一个老头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女性独特的心理体验及情感变化的所引起的身体和精神反映。小说一直都围绕着多米的生活进行,表现出极强的虚幻性。多米的生活也因为幻想和自我意识的流窜,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将现实生活中女性无法排遣的孤独和欲求,以无可奈何的形式发泄着。她用甜蜜、美妙、理想的幻象,勾勒出一个让女性向往的乌托邦,多米在虚幻的洗礼中完成了对自我的一种超越,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救赎。梦幻的泡影在现实的照耀下,轻脆易碎。梦醒了,现实的残酷依旧如洪水猛兽般扑来,多米无处躲避便开始绝望,堕落。对多米来说,虚幻代替了现实,虚构、幻想的世界才是她真正的归宿。
1 情节与环境的虚幻性
林白说“在我的写作中,回望是一种基本的姿态。”[1]P25在《一个人的战争》中,作者回忆生活,将视角慢慢地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多米在虚幻的洗礼中完成了对自我的一种超越,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救赎。梦幻的泡影在现实的照耀下,轻脆易碎。梦醒了,现实的残酷依旧如洪水猛兽般扑来,多米无处躲避便开始绝望,堕落。对多米来说,虚幻代替了现实,虚构、幻想的世界才是她真正的归宿。
1 情节与环境的虚幻性
林白说“在我的写作中,回望是一种基本的姿态。”[1]P25在《一个人的战争》中,作者回忆生活,将视角慢慢地投向多米。她让多米抛弃现实发生的灾难,而以虚构幻境代替思考,多米沉迷在自己的幻想中,想象一切都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或预测将来自己发生的事,让多米感同身受,为当下找到十足的理由和借口,以逃避现实和灾难,最后置身现实告诉多米,真相是这样的残酷。作者的思绪天马行空飘忽不定,茫然却又任性的让多米遭遇现实的不幸。作品中充满了虚幻性,脱离了现实之感。虚幻与现实是相互对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又相辅相成。林白将现实与虚幻交织,潜意识里将虚幻变成现实。然而虚幻与现实越是脱离,就越是美得惊心动魄。通常在幻想中,人们才有更高的追求欲望,也可以说,是意识召唤着现实的发展。虚幻的理想总是落后于现实存在,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实现的叫虚幻,然而虚幻并非不真实,只是我们没有努力将虚幻变成真实存在。《一个人的战争》从情节和环境都存在着虚幻性。林白用非写实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理想的女性意识和独特隐秘的女性心理体验,打破了男权中心主义的话语权,用独特的女性思维,书写女性的心理和生活体验,揭露女性现实生存的艰难,通过现实与虚幻的对照,表现出女性心里的真实渴望。
1.1 虚幻的情节
林白极力塑造了爱幻想的多米这一女性形象,在小说的最后,林白又用现实的残酷杀死了多米的幻想,我们看到了多米的堕落和绝望,这正是现实女性命运和生存现状的写照,也是小说情节中虚幻性的现实意义所在。
作者在记忆和虚构里完成了对多米女性史诗的塑造。小说中完成了“我”、多米从童年到成为人妻所经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体验。作者在自我叙述中,“我”被认为是亘古不变的,《一个人的战争》中“我”的绝对权被取消,不管是作为第一人称的“我”,还是作为第三人称的多米,其实都不能真正代表具体的某个人,多米是被“我”想象出来的。虽然多米生于世俗当中,却无时无刻都活在自己虚幻的自由和浪漫的世界中,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我”是生活在现实当中,“我”经历着现实生活中残酷的一切。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多米对自身存在的怀疑,当她看到穿着又大又长的衣服的美丽女人时“这个女孩说她小时候在B镇,我说我怎么不认识你呢,她说你不是不认识,而是忽略了。她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她说她住在我所住的街道,她总是五点半就上床睡觉,比普鲁斯还早。她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和做过的梦,竟如此的一模一样。她的话使我一阵发冷,我喃喃问道:你是谁?是我的影子还是我虚构的人物?女人诡秘地说:如果知道了真相你会受不住的。我虚弱地低声说:请你一定告诉我,你告诉我,你是谁?你是我虚构的吗?女人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字地说:恰恰相反,你才是我虚构的。”[2]P15多米对自己存在产生了怀疑,那个自称是“我”的美丽女人消失了,多米从此开始了证明自己是否真实的历程;在大学生活中“我”对周围的一切冷眼旁观,漠视对自己关心的王时,“我日复一日地沉浸在多米的故事中,对身边的人缺乏知觉”[2]P65、“多米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来自何处?又要向何处去呢?我们是一个被虚构的人吗?我不止一次地听见这个声音对我说:你是被虚构的。多米作为一个被虚构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虚构的孩子就是神的孩子。”[2]P137多米是虚幻的事实被作者和神秘地狱冥府入口河流上的先知再一次告知,多米其实就是作者塑造的想象和回忆;在多米遇到南丹的时候,作者一直用“我”的视角来剖析多米,这时候多米在南丹的指导下找回了自我,开始审视自己内心,开始关注自我。可是这时候的多米又害怕同性之恋,她在“梦中看到面目可憎的丑女孩(一个虚幻的自己)抚摸自己,女孩的脸又幻化成南丹的脸。”[2]P57这时多米潜意识里害怕的是自己。南丹最终在“我”的冷漠,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逃离中奇怪消失,这场同性之爱被扼杀在多米的想象之中。
1.2 虚幻的环境
多米幼年丧父,母亲常年在外地工作,从小多米独自住在医院宿舍空而大的房间里面,孤独地生活。幼年时的亲情缺失,让她极度缺乏安全感,内心封闭,养成了独立、坚韧的性格。多米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她对亲情、友情,表现出冷漠麻木。在面对母亲时,她叫不出“妈”字,和母亲在一起浑身不自在;对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四年,关心有加的王,她也觉得模糊而不适应,甚至想逃避;以至于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男性是飘忽的,“在林白的作品中,每一个男性都是面目模糊的存在,甚至名字都只是一个代号。”[3]如多米的父亲,让她失身的矢村和对她图谋不轨的狼眼男人,利用她爱情的N,帮助她的刘主编,宋,和森林木,这些男性没有确切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这些人都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出现。
作者在讲述幼年多米住在医院宿舍,院子里的厕所几乎和太平间连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多米时常能联想到鬼魂在飘荡,甚至幻想死在太空里,至于后来文中出现的神秘诡异可以预知未来的美丽女人,我们都见怪不怪了。
镜子作为女性认识自我躯体的凭借物,在文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小说中多次出现了有镜子的环境,小时候多米在镜子前面抚摸自己,“想象与真实,就像镜子与多米,她站在中间,看到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镜中的自己”[2]P22;在和梅琚相处时,梅琚的房间放满各式各样的镜子,“你在室内的任何地方都会觉得背后有人盯着你。你在任何角落都会看到自己正
引言 1
1 情节与环境的虚幻性 2
1.1 虚幻的情节 2
1.2 虚幻的环境 3
2 思想与主题的虚幻性 6
2.1 人生观的虚幻性 6
2.2 爱情观的虚幻性 7
2.3 爱情出路的虚幻性 7
3 虚幻性的价值及意义 9
3.1 揭示出女性的生存现状 9
3.2 追求更高的情感真实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虚幻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观念中。虚幻性本身是与现实相对立的,是验证和感受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源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充满了林白自己独特的生活情感和女性心理体验。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林多米从小女孩的性懵懂到成为成熟女人,最后绝望的嫁给一个老头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女性独特的心理体验及情感变化的所引起的身体和精神反映。小说一直都围绕着多米的生活进行,表现出极强的虚幻性。多米的生活也因为幻想和自我意识的流窜,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将现实生活中女性无法排遣的孤独和欲求,以无可奈何的形式发泄着。她用甜蜜、美妙、理想的幻象,勾勒出一个让女性向往的乌托邦,多米在虚幻的洗礼中完成了对自我的一种超越,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救赎。梦幻的泡影在现实的照耀下,轻脆易碎。梦醒了,现实的残酷依旧如洪水猛兽般扑来,多米无处躲避便开始绝望,堕落。对多米来说,虚幻代替了现实,虚构、幻想的世界才是她真正的归宿。
1 情节与环境的虚幻性
林白说“在我的写作中,回望是一种基本的姿态。”[1]P25在《一个人的战争》中,作者回忆生活,将视角慢慢地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多米在虚幻的洗礼中完成了对自我的一种超越,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救赎。梦幻的泡影在现实的照耀下,轻脆易碎。梦醒了,现实的残酷依旧如洪水猛兽般扑来,多米无处躲避便开始绝望,堕落。对多米来说,虚幻代替了现实,虚构、幻想的世界才是她真正的归宿。
1 情节与环境的虚幻性
林白说“在我的写作中,回望是一种基本的姿态。”[1]P25在《一个人的战争》中,作者回忆生活,将视角慢慢地投向多米。她让多米抛弃现实发生的灾难,而以虚构幻境代替思考,多米沉迷在自己的幻想中,想象一切都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或预测将来自己发生的事,让多米感同身受,为当下找到十足的理由和借口,以逃避现实和灾难,最后置身现实告诉多米,真相是这样的残酷。作者的思绪天马行空飘忽不定,茫然却又任性的让多米遭遇现实的不幸。作品中充满了虚幻性,脱离了现实之感。虚幻与现实是相互对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又相辅相成。林白将现实与虚幻交织,潜意识里将虚幻变成现实。然而虚幻与现实越是脱离,就越是美得惊心动魄。通常在幻想中,人们才有更高的追求欲望,也可以说,是意识召唤着现实的发展。虚幻的理想总是落后于现实存在,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实现的叫虚幻,然而虚幻并非不真实,只是我们没有努力将虚幻变成真实存在。《一个人的战争》从情节和环境都存在着虚幻性。林白用非写实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理想的女性意识和独特隐秘的女性心理体验,打破了男权中心主义的话语权,用独特的女性思维,书写女性的心理和生活体验,揭露女性现实生存的艰难,通过现实与虚幻的对照,表现出女性心里的真实渴望。
1.1 虚幻的情节
林白极力塑造了爱幻想的多米这一女性形象,在小说的最后,林白又用现实的残酷杀死了多米的幻想,我们看到了多米的堕落和绝望,这正是现实女性命运和生存现状的写照,也是小说情节中虚幻性的现实意义所在。
作者在记忆和虚构里完成了对多米女性史诗的塑造。小说中完成了“我”、多米从童年到成为人妻所经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体验。作者在自我叙述中,“我”被认为是亘古不变的,《一个人的战争》中“我”的绝对权被取消,不管是作为第一人称的“我”,还是作为第三人称的多米,其实都不能真正代表具体的某个人,多米是被“我”想象出来的。虽然多米生于世俗当中,却无时无刻都活在自己虚幻的自由和浪漫的世界中,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我”是生活在现实当中,“我”经历着现实生活中残酷的一切。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多米对自身存在的怀疑,当她看到穿着又大又长的衣服的美丽女人时“这个女孩说她小时候在B镇,我说我怎么不认识你呢,她说你不是不认识,而是忽略了。她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她说她住在我所住的街道,她总是五点半就上床睡觉,比普鲁斯还早。她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和做过的梦,竟如此的一模一样。她的话使我一阵发冷,我喃喃问道:你是谁?是我的影子还是我虚构的人物?女人诡秘地说:如果知道了真相你会受不住的。我虚弱地低声说:请你一定告诉我,你告诉我,你是谁?你是我虚构的吗?女人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字地说:恰恰相反,你才是我虚构的。”[2]P15多米对自己存在产生了怀疑,那个自称是“我”的美丽女人消失了,多米从此开始了证明自己是否真实的历程;在大学生活中“我”对周围的一切冷眼旁观,漠视对自己关心的王时,“我日复一日地沉浸在多米的故事中,对身边的人缺乏知觉”[2]P65、“多米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来自何处?又要向何处去呢?我们是一个被虚构的人吗?我不止一次地听见这个声音对我说:你是被虚构的。多米作为一个被虚构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虚构的孩子就是神的孩子。”[2]P137多米是虚幻的事实被作者和神秘地狱冥府入口河流上的先知再一次告知,多米其实就是作者塑造的想象和回忆;在多米遇到南丹的时候,作者一直用“我”的视角来剖析多米,这时候多米在南丹的指导下找回了自我,开始审视自己内心,开始关注自我。可是这时候的多米又害怕同性之恋,她在“梦中看到面目可憎的丑女孩(一个虚幻的自己)抚摸自己,女孩的脸又幻化成南丹的脸。”[2]P57这时多米潜意识里害怕的是自己。南丹最终在“我”的冷漠,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逃离中奇怪消失,这场同性之爱被扼杀在多米的想象之中。
1.2 虚幻的环境
多米幼年丧父,母亲常年在外地工作,从小多米独自住在医院宿舍空而大的房间里面,孤独地生活。幼年时的亲情缺失,让她极度缺乏安全感,内心封闭,养成了独立、坚韧的性格。多米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她对亲情、友情,表现出冷漠麻木。在面对母亲时,她叫不出“妈”字,和母亲在一起浑身不自在;对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四年,关心有加的王,她也觉得模糊而不适应,甚至想逃避;以至于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男性是飘忽的,“在林白的作品中,每一个男性都是面目模糊的存在,甚至名字都只是一个代号。”[3]如多米的父亲,让她失身的矢村和对她图谋不轨的狼眼男人,利用她爱情的N,帮助她的刘主编,宋,和森林木,这些男性没有确切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这些人都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出现。
作者在讲述幼年多米住在医院宿舍,院子里的厕所几乎和太平间连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多米时常能联想到鬼魂在飘荡,甚至幻想死在太空里,至于后来文中出现的神秘诡异可以预知未来的美丽女人,我们都见怪不怪了。
镜子作为女性认识自我躯体的凭借物,在文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小说中多次出现了有镜子的环境,小时候多米在镜子前面抚摸自己,“想象与真实,就像镜子与多米,她站在中间,看到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镜中的自己”[2]P22;在和梅琚相处时,梅琚的房间放满各式各样的镜子,“你在室内的任何地方都会觉得背后有人盯着你。你在任何角落都会看到自己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