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子诗歌的艺术特色(附件)

摘 要在中国当代诗坛上,海子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其极具个性的诗歌创作手法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论文将从海子文学创作的诗歌意象、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特色成因等方面入手,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理性透视、案例解析等方法,对其诗歌特色进行探讨。 目 录
引言 1
1 海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1.1 无限的乡愁情结 2
1.2 丰富的诗歌意象 3
1.2.1 大地的意象构建 3
1.2.2 太阳的意象注解 4
1.2.3 黑夜的意象诠释 4
1.3 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5
1.3.1 多种修辞的运用 5
1.3.2 想象力的驰骋 6
1.4 独特的语言风格 6
1.4.1 语言精巧凝炼 6
1.4.2 语言的陌生化 7
2 海子诗歌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 8
2.1 传统诗学的继承 8
2.2 西方文化的吸纳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引言
海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青年诗人,其生前平凡,死后却声誉日盛。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海子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是大家公认的,正如洪子诚在其著作中评价的那样:
他的诗歌理想和他为此付出的青春与生命的代价,在许多读者中得到认同,海子作品构建的那个世界是他对现代新诗不可代替的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对90年代的中国诗歌产生了影响。[1]P17
海子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六年了,然而这位诗人留给诗坛大量的财富却依然没有被完整地吸收和消化。时至今日,国内外关于全面研究海子诗歌的理论著作尚不多见。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子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使我们更容易地走进海子的诗歌,更容易欣赏诗人的作品。同时,通过专题研究总结出海子诗歌创作技巧,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1 海子诗歌的艺术特色
1.1 无限的乡愁情结
乡愁情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特有的文化沉淀,一直是文人墨客们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海子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海子诗歌的理论著作尚不多见。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子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使我们更容易地走进海子的诗歌,更容易欣赏诗人的作品。同时,通过专题研究总结出海子诗歌创作技巧,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1 海子诗歌的艺术特色
1.1 无限的乡愁情结
乡愁情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特有的文化沉淀,一直是文人墨客们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海子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乡愁情结,生前借用诗歌执着地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海子的诗中,常常有故乡、村庄、河流、麦子、土地等意象的出现,他似乎对故乡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景物情有独钟,不惜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这些带有乡土符号的意象。“据统计,在海子创作的200多首抒情诗中,专门写农村题材的就有一半之多,比较著名的有《九首诗的村庄》、《两座村庄》、《九月的麦地》、《家乡》、《醉卧故乡》等。”[2]P14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意象研究,可以发现海子所创造的这些意象,都和家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不同角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海子诗歌中之所以有着浓郁的乡愁情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农村生活的留恋。海子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农村家庭,在这里生活了十五年之久,经历了贫困带给他的饥饿,也享受到了亲人带给他的温暖。农村时光给童年的海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后来离开家乡的海子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难以忘怀。家乡父老对海子关爱备至,使其终生难以忘怀。在《春天》一诗中,他这样写道:
突然想起旧砖头很暖和/想起河里的石子/想起青草上花朵如此美丽如此平庸/背对着短树枝/你只有泪水没有语言。[3]P54
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海子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村的那段生活是他最为留恋的。二是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对于后来走进北京的海子来说,城市是陌生的,是他需要重新融入的一个新环境。可海子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始终无法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在《诗人叶赛宁》这一首诗中,海子写道:
在城市,海子仅仅只是一个浪子/我是浪子/我戴着水浪的帽子/我戴着漂泊的屋顶/灯火吹灭我/家乡赶走我/来到酒馆和城市。[3]P63
这首诗真实地道出了海子在这座城市的生活现状,虽然他在这个城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可以走在繁华的街市,但内心却从未真正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他只是这座城市的一个流浪者,置身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海子时刻感到压抑和孤独,他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于是,被边缘化的海子开始寄情于诗歌,通过对那些代表着乡土符号的诗歌意象的创造,架起了一座通往故乡的桥梁,承载着他那斩不断的故乡情。
1.2 丰富的诗歌意象
意象是现代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艺术精灵,也是客观物象与诗人情感意念的瞬间综合。意象既来源于诗人深刻独异的感性经验,又源自诗人内在精神的律动。[4]P3因此通过对诗歌意象模式的探究,既可以探明诗歌意象的演变过程,又可以揭示诗歌与诗人生命本体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海子创作的诗歌中,最为成功之处莫过于其在诗歌中构建起来的独特意象系列。“他创造了仅仅属于他的意象系列,他的诗歌意象与此前流行的新诗潮的诗歌意象全然不同,他是当代最具独创性的一位诗人。”[5]P16以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变化为脉络,在对海子诗歌意象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其构建的意象群体虽然庞大而独特,却是一个系列化的意象群体。在海子的诗歌里,出现最多的有麦子、村庄、土地、太阳、水、黑夜、死亡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诗人从对世俗的弃绝到后来的爆裂、混浊、分裂、孤凄,直到最后的死亡递进式关系,是诗人不断形成真实的自我过程。根据这种递进式的关系,笔者将其意象群归纳为三大系统,即以麦地为核心的大地意象群、以太阳为核心的天空意象群、以黑夜为核心的死亡意象群。
1.2.1 大地的意象构建
大地并不单指物质形态的土地,而是指向人类精神家园的依托。几千年来,土地不断地哺育着人类,使得人类繁衍不息,安居乐业。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象征农耕文明的土地不断被占用。在社会不断物质化、欲望化地演变过程中,人类失去了可贵的精神家园。海子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切,并试图在诗歌中利用“大地”意象群为人类重新构筑一个精神家园。
“大地”意象在海子诗歌中的体现,主要以麦地为核心,衍生出土地、村庄、天空、河流、粮食、劳作、父子等相关的形象,从而创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意象系列。麦子是人维持生命的粮食,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