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以上海路社区为例(附件)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了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本次研究是以淮安市上海路社区为例,发现在助医、康乐服务方面的服务质量较高,助餐、助洁、助行、助急、生活助理服务的质量相对较低。一方面能够看出居家养老服务在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方面能够提供一定的保障,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但是另外一方面,只关注生命安全不关注生活质量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大弊病,影响其满意度的提升,所以继续巩固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提高生活服务质量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出路。借此了解淮安市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淮安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水平。通过现有的服务项目需求及服务质量的调查,分析影响淮安市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因素,从而提出改进及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和措施。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目 录
1 引言1
2 概念界定1
2.1 社区居家养老内涵界定1
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2
3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状况2
3.1 样本状况2
3.2 助餐服务质量现状4
3.3 生活助理服务质量现状5
3.4 助洁服务质量现状6
3.5 助行服务质量现状7
3.6 助急服务质量现状8
3.7 康乐服务质量现状9
3.8 助医服务质量现状10
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影响性因素12
4.1 社区居家养老立法不完善12
4.2 养老资金制度尚未成熟12
4.3 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13
4.4 服务专业化水平低,团队建设急需加强14
4.5 养老服务理念模糊,监督体系有待建立14
5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措施14
5.1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整体质量15
5.2 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保证服务专业性15
5.3 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服务针对性16
5.4 增加多方协作,提高服务的供给17
结论 18
致谢 19
注释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立14
5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措施14
5.1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整体质量15
5.2 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保证服务专业性15
5.3 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服务针对性16
5.4 增加多方协作,提高服务的供给17
结论 18
致谢 19
注释 20
参考文献21
附录 调查问卷 22
1 引言
随着经济文化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早早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模式,而中国虽然还未到达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日益增加。按照老年人口划分标准,若该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数的7%,则该地区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大量的人口基数,加上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早在1999年的时候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在五十年后,我国老年人口将会达到四亿,占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1]。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老龄化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养老问题也成为了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老龄化加剧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我国的家庭人口结构也从传统模式开始逐渐的发生变化,逐步的在向小型化家庭模式和核心化家庭模式发展,加之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导致这一代人的家庭养老压力很越来越大[2]。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社区居家养老正在慢慢兴起,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日益兴起。社区居家养老具备成本低、服务广、见效快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给独身子女们带来的家庭压力,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目前是人口老龄化的中国老年人养老的最佳选择。在我国,居家养老基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非政府组织负责提供服务、政府提供部分补贴鼓励发展的模式。其质量一方面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另一方面还影响政府制定的政策的执行度、财政的使用率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果。因此,对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研究评估对保证老年人的老年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高政府财政、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2 概念界定
2.1 社区居家养老内涵界定
所谓居家养老,其含义就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而社区居家养老则是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参与、非政府组织实体承办的运作方式,采取上门、日托或者邻里互助等服务形式,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3]。老年人养老的资金不单单是依靠家人和子女,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退休金,基本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生活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和社区,这种模式既减轻儿女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总而言之,社区居家养老是最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4]。不仅解决了传统养老中家庭服务的不足,而且解决了机构养老中情感交流不到位,人情淡薄的不足支持。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章晓懿(2011)认为通过对居家养老服务种类的调查,归纳提炼了具有普遍需求的6+2服务内容,即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的六助服务及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康乐服务和满足老年人失去自理能力老人的护理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三大基本需求[5]。但是也有学者将其划分为以下具体的六大方面的内容:生活照料类、医疗保健类、文化教育类、法律维权类、体育健身类、志愿服务类。本次研究是根据上海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将对上海路社区老年人所享受的各项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具体涵盖了助餐、助洁、助行、助急、助医、生活助理服务、康乐服务。
3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状况
3.1 样本状况
本次调查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上海路社区抽取60名居家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信息、助餐服务、生活护理服务、助洁服务、助行服务、康乐服务、助急服务、助医服务共八个方面依次展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3.3%。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是在上海路社区进行,经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协助,提供居家老人的具体名单、家庭地址等信息,先电话联系表明身份,确认是否在家,确认完毕后再进行入户调查,避免了完全陌生拜访的尴尬,此次调查开展较为成功。
问卷的第一部门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布情况,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受众范围情况。具体结构分布见表1、表2、表3。
表1 调查对象性别、年龄结构表
背景变项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23
4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45.html
1 引言1
2 概念界定1
2.1 社区居家养老内涵界定1
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2
3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状况2
3.1 样本状况2
3.2 助餐服务质量现状4
3.3 生活助理服务质量现状5
3.4 助洁服务质量现状6
3.5 助行服务质量现状7
3.6 助急服务质量现状8
3.7 康乐服务质量现状9
3.8 助医服务质量现状10
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影响性因素12
4.1 社区居家养老立法不完善12
4.2 养老资金制度尚未成熟12
4.3 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13
4.4 服务专业化水平低,团队建设急需加强14
4.5 养老服务理念模糊,监督体系有待建立14
5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措施14
5.1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整体质量15
5.2 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保证服务专业性15
5.3 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服务针对性16
5.4 增加多方协作,提高服务的供给17
结论 18
致谢 19
注释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立14
5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措施14
5.1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整体质量15
5.2 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保证服务专业性15
5.3 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服务针对性16
5.4 增加多方协作,提高服务的供给17
结论 18
致谢 19
注释 20
参考文献21
附录 调查问卷 22
1 引言
随着经济文化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早早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模式,而中国虽然还未到达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日益增加。按照老年人口划分标准,若该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数的7%,则该地区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大量的人口基数,加上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早在1999年的时候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在五十年后,我国老年人口将会达到四亿,占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1]。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老龄化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养老问题也成为了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老龄化加剧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我国的家庭人口结构也从传统模式开始逐渐的发生变化,逐步的在向小型化家庭模式和核心化家庭模式发展,加之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导致这一代人的家庭养老压力很越来越大[2]。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社区居家养老正在慢慢兴起,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日益兴起。社区居家养老具备成本低、服务广、见效快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给独身子女们带来的家庭压力,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目前是人口老龄化的中国老年人养老的最佳选择。在我国,居家养老基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非政府组织负责提供服务、政府提供部分补贴鼓励发展的模式。其质量一方面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另一方面还影响政府制定的政策的执行度、财政的使用率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果。因此,对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研究评估对保证老年人的老年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高政府财政、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2 概念界定
2.1 社区居家养老内涵界定
所谓居家养老,其含义就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而社区居家养老则是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参与、非政府组织实体承办的运作方式,采取上门、日托或者邻里互助等服务形式,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3]。老年人养老的资金不单单是依靠家人和子女,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退休金,基本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生活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和社区,这种模式既减轻儿女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总而言之,社区居家养老是最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4]。不仅解决了传统养老中家庭服务的不足,而且解决了机构养老中情感交流不到位,人情淡薄的不足支持。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章晓懿(2011)认为通过对居家养老服务种类的调查,归纳提炼了具有普遍需求的6+2服务内容,即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的六助服务及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康乐服务和满足老年人失去自理能力老人的护理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三大基本需求[5]。但是也有学者将其划分为以下具体的六大方面的内容:生活照料类、医疗保健类、文化教育类、法律维权类、体育健身类、志愿服务类。本次研究是根据上海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将对上海路社区老年人所享受的各项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具体涵盖了助餐、助洁、助行、助急、助医、生活助理服务、康乐服务。
3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状况
3.1 样本状况
本次调查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上海路社区抽取60名居家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信息、助餐服务、生活护理服务、助洁服务、助行服务、康乐服务、助急服务、助医服务共八个方面依次展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3.3%。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是在上海路社区进行,经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协助,提供居家老人的具体名单、家庭地址等信息,先电话联系表明身份,确认是否在家,确认完毕后再进行入户调查,避免了完全陌生拜访的尴尬,此次调查开展较为成功。
问卷的第一部门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布情况,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受众范围情况。具体结构分布见表1、表2、表3。
表1 调查对象性别、年龄结构表
背景变项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23
4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