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学的雅与俗(附件)【字数:11141】

摘 要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文学作品雅俗之说纷争不断。在网络愈渐发达的现代,网络小说的兴起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其广泛的雅俗之争。网络小说因其特殊别致的题材、人物的丰富多样,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的诠释,对当代文学小说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是网络小说仍为人所诟病,在突然有一天成了“低俗小说”的代名词。因此网络小说最终的归宿在哪里,仍是值得人们不断关注和探索的。
目 录
第一章 雅文化与俗文化 1
1.1雅俗文学的起源 1
1.2雅俗文学的发展1
1.3文学作品与雅俗文学的关系 1
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雅俗分析 2
2.1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分类与发展2
2.2雅俗文学代表作的分析5
第三章 以穿越类小说为例简要分析 7
3.1穿越小说的大雅若俗7
3.2穿越小说的俗且尚庸8
第四章 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12
4.1网络文学的存在的意义13
4.2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道路14
结束语15
第一章 雅文化与俗文化
1.1雅俗文化的起源
雅俗的观念源远流长,具有其本身的复杂性,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对每一部文学作品有着不同态度。在中国文艺发展的过程中,雅俗观念贯穿始终,雅俗观念因时代的不同,文学领域的不同,甚至哪怕是原创的作者都会在不同的时期对他的作品有着不一样的雅俗分析。这也正说明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耐人寻味之处,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雅俗分析与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成的。
雅俗观念起源于先秦,当时诗、乐、雅三位一体,是一种混合型的艺术,其中以“乐”为代表。先秦时期,对“乐”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评就是最早的雅俗之争,雅俗观念的源头也发源于此。起初,雅俗观念实际上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具有使用政治性。雅即诗、书、礼、乐的正统文学,代表着居于主流的上层社会文学。而俗只是戏曲、民歌、小说、民谣等大众文学,代表的是民间地方的不成正统的文学,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文学。这样区分的雅俗之说不是针对文学作品所提出讨论的,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态所要求的。
1.2雅俗文化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纷争,文人儒士常常游说于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个国家,有张仪舌战群儒等著名的历史典故,因而不难看出文化是贵族阶层的东西,是贵族们所涉及的,而广大劳苦人民还处于蒙昧的状态,在思想意识上,在文化层面上还无法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贵族阶层的“雅”及其相关概念出现了。而代表广大奴隶阶级、平民阶级的“俗”字还没有与之相对应,因此雅俗观念是严辨雅俗、崇雅抑俗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雅俗观念自然也在不断改进之中,社会的经济、政治也有所进步之后,众多普通民众能够参与到文化这一内容当中,这时与“雅”相对应的“俗”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直至现在文学发展由传统走向现代,雅俗观念的界限似乎也渐渐淡化了许多,由从前受阶级限制的文学作品的雅俗之分,到如今大众文学与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兴文学激烈碰撞下雅俗争辩,不仅展现了雅俗之说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彰显了从古至今文学作品的不断发展。
1.3文学作品与雅俗文学的关系
雅俗文学的概念首先出现于东汉。所谓“俗”,就是指是指通俗的的、情趣不高的,有平常庸俗意味。那么俗的文学,有的是指形式上的通俗,有的则说的是内容的粗俗、作品格调的低下或者观念的陈腐。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仅仅为了迎合一般普通市民而创作的、为了满足达不到的日常欲望的作品,那些或迂腐落后的,或前卫媚俗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的作品都是俗之作。这些世俗之作,最明显的特点是无个性主见,随波逐流,没有思想的独立性,只有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所谓“雅”,则与俗刚好相反。雅的文学通常高雅且富有情趣,因此俗文学是通俗且粗糙的,雅文学是文人且精致的。郑振铎在他的《中国俗文学史》中给俗文学就下了如下的定义:“何谓俗文学?俗文学就是通俗文学,就是民间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1]从定义中就可以看出,郑振铎所说的通俗文学就是指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就是俗文学,文人文学是雅文学。尽管从定义上来看,雅与俗是有着明确界限的,但实际上雅俗文学不是文本的概念而是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改变;雅俗文学不是固定的而是会随着读者不同时期的态度而流动改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雅俗文学,因为人们评判的标准是不同的,因此文学作品注定要与雅俗赏析相辅相成。
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雅俗分析
2.1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分类与发展
中国文学上下五千年,从古代神话开始,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文字的产生。从人们开始用石块记录日常生活的第一件事时,文学便产生了。与文学伴随而发展的就是政治经济水平,由于所处的政治经济不同,人们在看待同一部作品时时常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和判断。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学因而被广泛运用在政治上,正如上文所解释的,雅文学最初便是高雅精致的,由此雅文学开始了它的正统地位。
2.1.1中国文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的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先秦之前,雅指的《诗经》中的风、雅、颂中的雅言,多为记载一正规、传统的周王室的事件。
秦汉时期的创作主体多为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以歌功颂德或讽刺喻谲谏为己任。此时楚辞的形式转化为赋,汉代乐府民歌大都记载的是民间的情趣雅事。
魏晋至唐中叶时期,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 这个阶段的文学创作,帝王宫廷有着核心的力量,文人雅士多以描写政治朝廷为主,诗人之间之间相互切磋技巧。玄学和佛学渗入文学,使文学呈现多姿多彩的新面貌。此时的正统文学也就此达到顶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