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边城的悲剧意蕴(附件)【字数:9341】

摘 要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首“爱”和“美”的赞歌,但是就是这样美妙的作品却也蕴含着深深的悲痛。本文对《边城》的悲剧性、悲剧原因逐一分析,并探讨《边城》悲剧的审美效果,尝试对《边城》的悲剧做一较全面的解读。
目 录
第一章 《边城》中的悲剧性 1
1.1爱情的悲剧性 1
1.2生命的悲剧性 2
第二章 《边城》悲剧的原因 4
2.1故事中的“不凑巧” 4
2.1.1命运的无奈 4
2.1.2人为的误会 5
2.1.3金钱的诱惑 6
第三章 田园牧歌式的美学效果 8
3.1田园牧歌式的风格的渊源及特点 8
3.2《边城》中田园牧歌式的情调 8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创作高峰期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美丽的一部作品。没有多余的辞藻来装饰,也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情调,正如沈从文先生自己所说,“特意加上一点牧歌的谐趣,取得人事上的调和”。并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沈从文先生坚信,“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1]”。所以就凭着这样的信念和想法,才成就了《边城》这样一部美妙的作品。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及大老、二老之间的纯爱故事,来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及其背后深深的悲痛。本文对《边城》的悲剧性、悲剧原因逐一分析,并探讨《边城》悲剧的审美效果,尝试对《边城》的悲剧做一较全面的解读。
第一章 《边城》中的悲剧性
1.1爱情的悲剧性
故事中的边城是在湘西的边境,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村。这个地方近乎与世隔绝,而女主角翠翠就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这个纯真朴实的姑娘和她的爷爷相依为命,勉强靠着摆渡过往来客生活,在这一尘不变的生活中,翠翠仅有的小伙伴也只是一条大黄狗。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翠翠逐渐的成长,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爱情故事也就此展开。
但是从整个文章来看其实有两个爱情悲剧。文章中从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提到过翠翠的父母,其实在文章一开头的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候就提到过,翠翠的母亲和茶峒军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为受到的种种制约导致了这段爱情注定是没有结局的,所以他们选择了自杀。翠翠的母亲因为怀孕怜惜自己的孩子而没有随着军人一起服毒自杀,但是在生下翠翠后也终究是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故此故事从一开始就说明了翠翠是一个爱情悲剧的产物。这个故事因为没有正面大幅的展开描写而容易让人忽视,但翠翠的爱情悲剧就没有那么容易让人忽视。
翠翠母亲对于爱情的奔放、豪爽,当然是与生活的环境有关的,从茶峒人民对待妓女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在这里妇女的地位得到一定的重视,因之民风淳朴,翠翠继承母亲性格的这一方面是理所当然的。但同时翠翠对于爱情的追求又是那么的被动,她明明心里喜欢的是傩送,但是对于傩送的追求她又一再的逃避。书中有一段说道傩送要过河,希望翠翠能够渡她过河,翠翠却心里乱跳而跑掉了。她没有主动地争取,没有积极的追求,几乎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等候的状态。“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翠翠是那么的懵懂、天真而纯洁,环境铸就了她顺其自然的性格,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她爱情的悲剧。
傩送和天保同时喜欢上了翠翠,翠翠心属傩送。天保在知道这个事情后,选择驾船外出做事以此来成全傩送和翠翠,却意外溺水死亡。船总顺顺因为大儿子的死亡,一时没有答应傩送要娶翠翠的要求,而使傩送和其大吵一架之后远走他乡。这些种种的不凑巧,促成了翠翠爱情悲剧的最终发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最后只能抱着这样的期待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下去,和故事开头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的天真懵懂的小姑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这出爱情的悲剧显得更为让人动容和惋惜。
1.2生命的悲剧性
就故事中所提到死亡就一共有四个人:翠翠父母的死,大老天保的死和爷爷的死。
翠翠的父亲是茶峒军人,翠翠的母亲背着老船夫和他发生了一些暧昧的关系。在有了孩子后,因为身上背负的责任不能以逃跑的行为来解决问题,“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这对年轻的情侣除了死亡还能怎么办。他们的死亡固然是让人惋惜和遗憾的,但是却又是那么的必然。因为他们人性中的美和责任,不容许他们做出逃避这样自私的行为。所以他们的死亡在当时是一种必然的归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虽然湘西民风淳朴,并没有阶级斗争这样的画面出现,但是女性未婚先孕在那个年代大概也还是为人所不齿的。翠翠的母亲背着老船夫做出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承受的舆论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种种复杂的情况下,这对苦命鸳鸯唯有死亡才能解脱。这样的悲剧其实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好了,是不可避免的。
大老和二老身上有典型的湘西人民特点,人性的美丽和善良。但是这样的人性美却最终被引向了灭亡。从大老和二老同时爱上翠翠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有一个人会以悲剧收场。所以说不管最后结局怎么样,悲剧都是不可避免的。在书里面描写大老的部分并不多,但并不能阻止我们从中看出大老的性格特点。大老一直都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诚实、勇敢、豪爽、豁达。但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特点,才造就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局。大老和二老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又同时爱上了翠翠。翠翠作为一个天真懵懂的小姑娘,二老性格里的浪漫因素和百灵鸟一般的歌声,自是可以牢牢的吸引住这个少女的目光。兄弟二人必定有一方要做出让步,为了对方牺牲自己的爱情。而在这个时候,逃避反而成了一个最好的办法。所以大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跟随船队出行。“什么都来不及说!这几天他都不说话!”神思恍惚,在这种状态下出事就成了必然的结果。但是,不死的话又能怎么办呢,身躯不死,灵魂已死,这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死亡反而是一种更好的结局,是一种彻底的解脱,大老的结局只有如此。
至于老船夫的死亡,其实我觉得是生命悲剧的一个高潮。老船夫的死亡被置于前面已经铺设好的一个大的背景下,这样的死亡就被赋予了一种雄壮的美。“夜间落了大雨,夹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轰的一个炸电。”又写到,“翠翠看着屋前悬崖并不崩坍,故当时还不注意渡船的失去。但再过一阵,她上下搜索不到这东西,无意中回头一看,屋后白塔已不见了才知道白塔已坍塌,大堆砖石凌乱的摊在那儿。”老船夫在这样一个雷电交加的风雨夜离开了人世,带着对翠翠的牵挂和未了的心愿离开了人世。那座茶峒的象征白塔也轰然倒塌,凄风苦雨的夜晚,老船夫的内心定然也像这天气一般凄凉,心乱如麻又无可奈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