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ip剧对中国网络剧产业的影响(附件)【字数:9194】
摘 要在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剧因其以互联网络为首要传播渠道的特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IP剧”紧扣“互联网+影视”的概念,话题关注度高、题材新颖,进驻视频网站后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因此,网络自制剧在IP的开发方面尤其突出,在影视剧行业掀起了一股“IP热”。本文从网络剧产生和IP剧的特征出发,结合部分IP改编剧范例论述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IP剧对中国电视剧产业链的拓展,并拓宽了网络剧创制思路,对网络剧生态圈造成冲击,并在IP热潮下冷静分析IP过度开发面临的现状,对IP改编网络剧的市场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Key words:IP drama;network drama;television drama;Internet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 2
第二章 电视剧模式的新变 3
2.1 传统电视剧的制播以及现状 3
2.2 网络剧的制播以及现状 3
第三章 “IP剧”对中国网络剧产业的影响 5
3.1 IP剧的特征 5
3.2 衔接并延伸网络剧产业价值链 6
3.3 拓宽网络剧创制思路 7
3.4 冲击网络剧生态圈 7
第四章 冷看IP剧前景 9
4.1 模式创新与开发过度 9
4.2 “粉丝经济”与内容为王 9
4.3 政府规制与健康的IP生态 10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视剧产业的概念已经超出了传统电视的领域,以互联网为首要传播渠道的网络剧已经兴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样,“IP”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法律权利,电视剧产业市场所提及的“IP剧”,主要是指拥有大量粉丝基数的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版权,此外还有游戏和动漫等改编的电视剧。
2011年由于《后宫甄嬛传》等各类网络热门小说IP改编的电视剧火爆荧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这一年被业界称之为“网络小说年”,2012年~2013年影视剧产业IP热持续不断的升温,于2014年下半年IP抢购狂潮全面爆发并延续至今。
“IP剧”紧扣“互联网+影视”的概念,话题关注度高、题材新颖,进驻视频网站后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因此,网络自制剧在IP的开发方面尤其突出,在影视剧行业掀起了一股“IP热”。
在各大影视集团及视频网站和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和资金介入作用下,网文IP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了一批如《盗墓笔记》、《花千骨》、《芈月传》等版权价高达500多万的“超级IP剧”。网络小说不仅被改编成电视剧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也衍生出很多周边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其中最具代表性超级IP剧如《花千骨》和网络剧《盗墓笔记》不仅刷新了收视纪录和点播率也带动了游戏、动漫、舞台剧、版权商品等一系列产业的运行。然而随着优质IP的售空、IP价格的飙升、编剧改编质量的下降、一剧两星政策的压制,IP剧不再是电视剧产业通行的法宝。
1.2 研究现状
“IP热”虽然还在持续,但是随着市场优质IP被逐渐掏空,IP价格虚高不下,低质改编等种种原因,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IP剧在电视剧市场发展任然存在很大的局限。
截止2016年4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中共收录以“IP剧”为主题的文章共110篇,其中2008年1篇;2010年3篇;2011年1篇;2014年1篇;2015年62篇;2016年34篇。其中多为期刊发表的新闻类报道,文章内容多为相近,大部分缺乏深度。主要分类有对IP和IP剧价值的探析,如高王珏的《IP剧:在断裂中绽放》;有反观传统文学IP开发道路的文章如牟燕红的《国内外传统文学IP剧开源之辨》;有对在IP热潮下冷静思考利弊的文章如李正良、赵顺的《影视业“IP热”的冷思考》和安部罗西亚的《IP剧之火还能烧多久》等。
1.3 研究意义
本文从网络剧的模式和IP剧的特征出发结合部分IP改编剧范例论述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IP剧对中国电视剧产业链的拓展并打破了传统电视剧的壁垒,在IP热潮下冷静分析IP过度开发面临的现状并对IP剧的市场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第二章 电视剧模式的新变
2.1 传统电视剧的制播以及现状
传统的电视剧制发的流程为:A、有一定数额注册资金以及广电局(厅)核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B、分析市场,策划选题,选择好的创作剧本—C、将故事大纲与梗概送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经广电总局统一公示—D、剧本送审合格后申请拍摄许可证—E、定好投资决策,寻求投资方,确定导演演员等—F、进行拍摄—G、剧目拍摄制作完成后,提交完成剧审查—H、审查结束后,由行政管理部门为该剧核发《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I、发行播出。
在市场经济体质下,我国为了刺激生产和创新动力、降低节目成本、扩大资金来源,在电视剧制作和播出方面进行了制播分离的改革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传统电视剧的制播模式仍然属于“先制作后播出”,这类作品存在供过于求、制作风险高等挑战,竞争能力也没有显著的提高,并且容易造成产业链内的收益失衡。
2.2 网络剧的制播以及现状
网络自制剧,指的是由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等代表的网络视频媒体网
站制作的,以广大网民为主要的受众对象,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络终端设备播放的电视剧。这类作品结合了传统的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在题材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与传统电视剧互为补充,是目前中国电视剧产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视、PC等各种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的电信网的三网融合,这些设备亦随之融合,实现了多屏合一,有些电视剧如《花千骨》、《芈月传》等实现了用过互联网与电视台全渠道播放,被称为网台联动剧,在广义的网络剧范围内。
Key words:IP drama;network drama;television drama;Internet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 2
第二章 电视剧模式的新变 3
2.1 传统电视剧的制播以及现状 3
2.2 网络剧的制播以及现状 3
第三章 “IP剧”对中国网络剧产业的影响 5
3.1 IP剧的特征 5
3.2 衔接并延伸网络剧产业价值链 6
3.3 拓宽网络剧创制思路 7
3.4 冲击网络剧生态圈 7
第四章 冷看IP剧前景 9
4.1 模式创新与开发过度 9
4.2 “粉丝经济”与内容为王 9
4.3 政府规制与健康的IP生态 10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视剧产业的概念已经超出了传统电视的领域,以互联网为首要传播渠道的网络剧已经兴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样,“IP”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法律权利,电视剧产业市场所提及的“IP剧”,主要是指拥有大量粉丝基数的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版权,此外还有游戏和动漫等改编的电视剧。
2011年由于《后宫甄嬛传》等各类网络热门小说IP改编的电视剧火爆荧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这一年被业界称之为“网络小说年”,2012年~2013年影视剧产业IP热持续不断的升温,于2014年下半年IP抢购狂潮全面爆发并延续至今。
“IP剧”紧扣“互联网+影视”的概念,话题关注度高、题材新颖,进驻视频网站后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因此,网络自制剧在IP的开发方面尤其突出,在影视剧行业掀起了一股“IP热”。
在各大影视集团及视频网站和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和资金介入作用下,网文IP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了一批如《盗墓笔记》、《花千骨》、《芈月传》等版权价高达500多万的“超级IP剧”。网络小说不仅被改编成电视剧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也衍生出很多周边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其中最具代表性超级IP剧如《花千骨》和网络剧《盗墓笔记》不仅刷新了收视纪录和点播率也带动了游戏、动漫、舞台剧、版权商品等一系列产业的运行。然而随着优质IP的售空、IP价格的飙升、编剧改编质量的下降、一剧两星政策的压制,IP剧不再是电视剧产业通行的法宝。
1.2 研究现状
“IP热”虽然还在持续,但是随着市场优质IP被逐渐掏空,IP价格虚高不下,低质改编等种种原因,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IP剧在电视剧市场发展任然存在很大的局限。
截止2016年4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中共收录以“IP剧”为主题的文章共110篇,其中2008年1篇;2010年3篇;2011年1篇;2014年1篇;2015年62篇;2016年34篇。其中多为期刊发表的新闻类报道,文章内容多为相近,大部分缺乏深度。主要分类有对IP和IP剧价值的探析,如高王珏的《IP剧:在断裂中绽放》;有反观传统文学IP开发道路的文章如牟燕红的《国内外传统文学IP剧开源之辨》;有对在IP热潮下冷静思考利弊的文章如李正良、赵顺的《影视业“IP热”的冷思考》和安部罗西亚的《IP剧之火还能烧多久》等。
1.3 研究意义
本文从网络剧的模式和IP剧的特征出发结合部分IP改编剧范例论述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IP剧对中国电视剧产业链的拓展并打破了传统电视剧的壁垒,在IP热潮下冷静分析IP过度开发面临的现状并对IP剧的市场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第二章 电视剧模式的新变
2.1 传统电视剧的制播以及现状
传统的电视剧制发的流程为:A、有一定数额注册资金以及广电局(厅)核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B、分析市场,策划选题,选择好的创作剧本—C、将故事大纲与梗概送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经广电总局统一公示—D、剧本送审合格后申请拍摄许可证—E、定好投资决策,寻求投资方,确定导演演员等—F、进行拍摄—G、剧目拍摄制作完成后,提交完成剧审查—H、审查结束后,由行政管理部门为该剧核发《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I、发行播出。
在市场经济体质下,我国为了刺激生产和创新动力、降低节目成本、扩大资金来源,在电视剧制作和播出方面进行了制播分离的改革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传统电视剧的制播模式仍然属于“先制作后播出”,这类作品存在供过于求、制作风险高等挑战,竞争能力也没有显著的提高,并且容易造成产业链内的收益失衡。
2.2 网络剧的制播以及现状
网络自制剧,指的是由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等代表的网络视频媒体网
站制作的,以广大网民为主要的受众对象,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络终端设备播放的电视剧。这类作品结合了传统的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在题材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与传统电视剧互为补充,是目前中国电视剧产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视、PC等各种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的电信网的三网融合,这些设备亦随之融合,实现了多屏合一,有些电视剧如《花千骨》、《芈月传》等实现了用过互联网与电视台全渠道播放,被称为网台联动剧,在广义的网络剧范围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