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陕北地域文化内涵(附件)
摘 要《平凡的世界》所体现的风俗及展现的人物性格,都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色彩,其中陕北地域文化体现在衣食住行、婚姻丧葬等方面。“白羊肚子毛巾”作为陕北地域文化特色之一,其产生原因与陕北所处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文学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平凡的世界》也不例外,陕北地域文化为路遥的作品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文学素材,是对现代文学乡土叙事的回应,也是文学对于人性的回归。
目 录
引言 1
1 陕北地域文化的体现 3
1.1 衣食住行 3
1.2 婚丧嫁娶 5
2 陕北地域文化的特色 8
2.1 以“白羊肚巾头上戴”为例 8
2.2 产生原因及其象征 9
3 陕北地域文化的意义 11
3.1 创作灵感源于生活 11
3.2 路遥陕北地域文化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12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引 言
《平凡的世界》描写生活而高于生活,创作上巧妙地结合了陕北鲜明的地域色彩,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路遥在创作上站在人性的角度,把苦难转化成为一种使人前行的精神动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使人颇为震撼。路遥是极其少数能做到把苦难描写转化成使人奋进的精神动力的作家之一。
路遥善用复杂的人物矛盾展现平凡生活中的千姿百态,其以孙氏兄弟的奋斗历程和生活为中心,利用矛盾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的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形象。其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时间为背景,并结合国家政治形势与政策,真实而细腻的描绘了这片土地,从家族内部矛盾、人物的情感纠葛以及生活习俗等出发,为读者留下了一幅具有丰富色彩的民俗画卷。这其中大量的地方性民俗元素与民间文学如影随形,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还提高了审美性,更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研究其陕北地域文化内涵显得极为重要。
“前人对路遥的研究,第一阶段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仅仅是读者情感化的分析,缺乏相应的理性,所以研究集中在文本的阐释上,缺少对路遥创作心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文化及时代背景解读。第二阶段围绕《平凡的世界》的现实主义手法、作品的“史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等为方向形成了研究风向。第三阶段为路遥逝世后,研究方法上更多元化和专业化,并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与论文,这一阶段是路遥研究的收获期”[1]P8。
目前,对于路遥的研究虽说已到了一定阶段,但从对路遥及其相关作品的研究来看,对于《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研究还是相对不足,虽有人涉及到,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未能重视。
因而,本研究集中于《平凡的世界》关于陕北地域文化的角度上,通过地域文化与作者之间的相互隐性影响,从而探索丰富的陕北地域文化内涵。其地域文化具体的体现是什么?其特色是什么?从《平凡的世界》看陕北地域文化书写对路遥的创作有何影响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以《平凡的世界》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去探寻路遥创作思想来源,从作品中特有的陕北地域文化看人们如何在艰苦环境下积极奋斗,体验寻味路遥创作的深厚文化底蕴,发现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学习艰苦奋斗之精神,从而挖掘陕北地域文化书写对路遥创作的影响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1 陕北地域文化的体现
路遥对农村有过的切身体验让他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感受,乡土情结是他在作品中无法避免的,出于对实际的感受,其《平凡的世界》所体现的风俗及展现的人物性格,都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色彩。
文学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平凡的世界》也不例外,路遥热爱他的故土,热爱这份淳朴的乡情与日常琐碎生活中形成的特有风俗习惯。剖析其陕北地域文化,就不得不从作品所展现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
1.1 衣食住行
陕北地处环境恶劣的黄土高原,长年累月的风沙天气使人们习惯在头上包上一块白色毛巾,这种日常用来防风防沙劳作时用以擦拭汗渍的白色毛巾被称为“白羊肚子毛巾”。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结合了它的发展来源。陕北地区以牧羊为主,刚开始由于纺织技术低,人们通过就地取材使用羊腹部柔软的毛片代替粗布,最后才因纺织技术提高而改用羊毛制成更柔软的毛巾来使用,以此为喻最合适。另一方面与陕北人崇尚白色的习惯有关。陕北历史上为白狄所居之地,崇尚白色已然成为陕北人的习惯,这是他们潜意识里的文化传承,白色也就逐渐成为其在服饰上的形象表现。因此,即使风沙漫天,也不会影响陕北人对白色服饰制品的使用。到今天为止,这种白羊肚子毛巾已然成为了极具陕北文化特色的象征之一。解放初期,普通百姓家经济相对拮据,而一块崭新的白羊肚子毛巾既处于百姓们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又能够彰显出他们对重大事情的重视程度,路遥巧妙挖掘这一细节,展现白羊肚子毛巾对于陕北人的特殊意义,展现的是骄傲,亦或是身份地位,金光亮的儿子即将高中毕业去参加解放军时,为显现金家对这一消息的重视与得意,金光亮不仅换了新衣,还换了一条白羊肚子新毛巾。
陕北人对于羊身上各个部位的巧妙利用可以说是极致的,除了白羊肚子毛巾,羊皮袄、羊皮大氅也是陕北人服饰的代表。羊皮大氅、羊皮袄子都是用羊皮或者羊毛所制的服饰,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文中反复提及羊皮袄:
“人们都穿起了臃肿的棉衣棉裤,披上了老羊皮袄;路上的行人都筒着手,嘴里喷着白雾”[2]P237。
“那就受你的罪去吧!金波灌了一口酒,又把瓶子递过去。向前困难的接住瓶子,嘴没有对准瓶口,烧酒在老羊皮袄的襟子上洒了许多”[2]P685。
“可怜的‘老萝’就一领老羊皮袄伴随他度夏过冬,连个被褥也没有”[2]P826。
这些都体现出陕北人对于羊皮袄的使用程度之久,展现了陕北人在解放初期的贫苦生活。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地缘关系,陕北地区更加适合小麦的种植,陕北人也习惯使用小麦来制作食物,面食由此成为老百姓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陕北的面食种类繁多,《平凡的世界》首先提到的是馍馍。
馍馍,也有称之为馒头,主要利用发酵的特点进行加工制作,因制作简单,易保存,色泽洁白光亮,营养丰富味道好而在中国七八十年代被认为是有钱人才吃的上的食物。正因如此,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利用馍馍的这一特点展现了陕北普通人民生活的艰苦。
“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2]P4。
目 录
引言 1
1 陕北地域文化的体现 3
1.1 衣食住行 3
1.2 婚丧嫁娶 5
2 陕北地域文化的特色 8
2.1 以“白羊肚巾头上戴”为例 8
2.2 产生原因及其象征 9
3 陕北地域文化的意义 11
3.1 创作灵感源于生活 11
3.2 路遥陕北地域文化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12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引 言
《平凡的世界》描写生活而高于生活,创作上巧妙地结合了陕北鲜明的地域色彩,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路遥在创作上站在人性的角度,把苦难转化成为一种使人前行的精神动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使人颇为震撼。路遥是极其少数能做到把苦难描写转化成使人奋进的精神动力的作家之一。
路遥善用复杂的人物矛盾展现平凡生活中的千姿百态,其以孙氏兄弟的奋斗历程和生活为中心,利用矛盾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的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形象。其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时间为背景,并结合国家政治形势与政策,真实而细腻的描绘了这片土地,从家族内部矛盾、人物的情感纠葛以及生活习俗等出发,为读者留下了一幅具有丰富色彩的民俗画卷。这其中大量的地方性民俗元素与民间文学如影随形,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还提高了审美性,更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研究其陕北地域文化内涵显得极为重要。
“前人对路遥的研究,第一阶段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仅仅是读者情感化的分析,缺乏相应的理性,所以研究集中在文本的阐释上,缺少对路遥创作心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文化及时代背景解读。第二阶段围绕《平凡的世界》的现实主义手法、作品的“史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等为方向形成了研究风向。第三阶段为路遥逝世后,研究方法上更多元化和专业化,并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与论文,这一阶段是路遥研究的收获期”[1]P8。
目前,对于路遥的研究虽说已到了一定阶段,但从对路遥及其相关作品的研究来看,对于《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研究还是相对不足,虽有人涉及到,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未能重视。
因而,本研究集中于《平凡的世界》关于陕北地域文化的角度上,通过地域文化与作者之间的相互隐性影响,从而探索丰富的陕北地域文化内涵。其地域文化具体的体现是什么?其特色是什么?从《平凡的世界》看陕北地域文化书写对路遥的创作有何影响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以《平凡的世界》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去探寻路遥创作思想来源,从作品中特有的陕北地域文化看人们如何在艰苦环境下积极奋斗,体验寻味路遥创作的深厚文化底蕴,发现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学习艰苦奋斗之精神,从而挖掘陕北地域文化书写对路遥创作的影响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1 陕北地域文化的体现
路遥对农村有过的切身体验让他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感受,乡土情结是他在作品中无法避免的,出于对实际的感受,其《平凡的世界》所体现的风俗及展现的人物性格,都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色彩。
文学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平凡的世界》也不例外,路遥热爱他的故土,热爱这份淳朴的乡情与日常琐碎生活中形成的特有风俗习惯。剖析其陕北地域文化,就不得不从作品所展现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
1.1 衣食住行
陕北地处环境恶劣的黄土高原,长年累月的风沙天气使人们习惯在头上包上一块白色毛巾,这种日常用来防风防沙劳作时用以擦拭汗渍的白色毛巾被称为“白羊肚子毛巾”。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结合了它的发展来源。陕北地区以牧羊为主,刚开始由于纺织技术低,人们通过就地取材使用羊腹部柔软的毛片代替粗布,最后才因纺织技术提高而改用羊毛制成更柔软的毛巾来使用,以此为喻最合适。另一方面与陕北人崇尚白色的习惯有关。陕北历史上为白狄所居之地,崇尚白色已然成为陕北人的习惯,这是他们潜意识里的文化传承,白色也就逐渐成为其在服饰上的形象表现。因此,即使风沙漫天,也不会影响陕北人对白色服饰制品的使用。到今天为止,这种白羊肚子毛巾已然成为了极具陕北文化特色的象征之一。解放初期,普通百姓家经济相对拮据,而一块崭新的白羊肚子毛巾既处于百姓们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又能够彰显出他们对重大事情的重视程度,路遥巧妙挖掘这一细节,展现白羊肚子毛巾对于陕北人的特殊意义,展现的是骄傲,亦或是身份地位,金光亮的儿子即将高中毕业去参加解放军时,为显现金家对这一消息的重视与得意,金光亮不仅换了新衣,还换了一条白羊肚子新毛巾。
陕北人对于羊身上各个部位的巧妙利用可以说是极致的,除了白羊肚子毛巾,羊皮袄、羊皮大氅也是陕北人服饰的代表。羊皮大氅、羊皮袄子都是用羊皮或者羊毛所制的服饰,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文中反复提及羊皮袄:
“人们都穿起了臃肿的棉衣棉裤,披上了老羊皮袄;路上的行人都筒着手,嘴里喷着白雾”[2]P237。
“那就受你的罪去吧!金波灌了一口酒,又把瓶子递过去。向前困难的接住瓶子,嘴没有对准瓶口,烧酒在老羊皮袄的襟子上洒了许多”[2]P685。
“可怜的‘老萝’就一领老羊皮袄伴随他度夏过冬,连个被褥也没有”[2]P826。
这些都体现出陕北人对于羊皮袄的使用程度之久,展现了陕北人在解放初期的贫苦生活。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地缘关系,陕北地区更加适合小麦的种植,陕北人也习惯使用小麦来制作食物,面食由此成为老百姓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陕北的面食种类繁多,《平凡的世界》首先提到的是馍馍。
馍馍,也有称之为馒头,主要利用发酵的特点进行加工制作,因制作简单,易保存,色泽洁白光亮,营养丰富味道好而在中国七八十年代被认为是有钱人才吃的上的食物。正因如此,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利用馍馍的这一特点展现了陕北普通人民生活的艰苦。
“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2]P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