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中翠翠的爱情观(附件)
摘 要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描述了世外桃源般爱情的故事,文章原本处处都透露着人性善美,但却在故事的最后变成了一个令人忧愁的悲剧。这人间悲剧中,有着主角自己的原因,也有傩送他们兄弟之间的原因,也有对于封建宗法制对婚姻的限制和利益取舍等多种因素。翠翠爱情的悲剧,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交往而产生的障碍和隔阂形成的,在这个湘西的小城,翠翠自幼父母双亡,与渡船为生的祖父相依为命,生活在山水之间的小镇上。在自然环境下长大的翠翠善解人意、活泼乖巧、可爱美丽,这些性格的形成是因为翠翠长期生活的环境,翠翠不仅仅是外貌美,人性更美。本文旨在分析翠翠爱情观的表现、形成以及影响三个方面。
目 录
引言 3
1 翠翠爱情观的表现 2
1.1 萌芽阶段——传统、保守 2
1.2 觉悟阶段——纯洁、矜持 2
1.3 执着阶段——倔强、忠贞 3
2 翠翠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5
2.1 自然原因 5
2.2 社会原因 6
3 翠翠爱情观对自身的影响 7
3.1 孤独与凄惨的遭遇 7
3.2 恩与怨的交织 8
3.3 遥不可及的爱情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翠翠从出世便没有父母,但她在祖父的细心照料下,不但人长得漂亮聪明,而且还活泼可爱,翠翠对生活的艰苦从来不会抱怨。在与傩送的爱情中,展现出了翠翠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向世人展示了段纯洁与凄美的爱情故事。茶峒是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社会,而作品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爱”与“美”都具备的完美形象,可是最终美好的一切也只能以祖父的离去和傩送的出走而告终。小说《边城》给读者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山明水秀的湘西景色图,使广大的读者对这个祥和而又静谧的湘西小镇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在翠翠成长的初期,一直都是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祖父的身边,在大自然的笼罩下,是那么纯净和天真;当爱情降临时,翠翠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遭遇到了各种挫折,哪怕到故事的最后,也只留下她独自一人在摆渡的地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分析翠翠个人的爱情观,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边城少女的成长是生命自由自在的成长,主人公翠翠作为这湘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小镇中的人,更是具有不一样的无奈和凄凉。
1 翠翠爱情观的表现
作者在描述《边城》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时,选取了多个视角对其进行叙述。如从翠翠的外形与内心以及她的心理活动,向读者展示翠翠的人物形象,重点介绍了翠翠与傩送兄弟两人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爱情观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传统保守为特点的爱情萌芽阶段,以纯洁矜持为特征的觉悟阶段,以倔强忠贞为特点的执着阶段。
1.1 萌芽阶段——传统、保守
翠翠与傩送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小镇看龙船比赛时。那人问:“是谁?”“是翠翠!”“翠翠又是谁?”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1]P18在那时翠翠不仅对傩送产生了异样情愫,而且有了不同于他人的感觉。由于两人之间产生了一小点误会,翠翠便轻声责骂了傩送,但傩送也并未生气,最后翠翠知道是自己错怪了傩送,她的心里既吃惊又害羞。从翠翠和傩送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翠翠对于和陌生人的交流都表现得较为生硬,不留一点情面,保留了古代女性保守的传统文化意识。
在小说中,端午节有了另外一种意义,它被湘西这个地方的男女当成了传情的一种途径。翠翠也正是在端午节时对二老傩送产生了爱意。虽然翠翠这时对傩送有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感觉,但是她并没有马上去弄清这个感觉,也没有将内心的疑问马上抛出来,让自己最亲的爷爷为之解答,而是独自存放在心中,使它顺其自然的发生。紧接着就在翠翠与傩送相遇两年以后的端午节,翠翠问道:“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清浪滩呢?”[1]P23翠翠之所以问爷爷他的船是否下清浪滩,就是因为在节日上翠翠并没有看到傩送的身影,而是听到了爷爷与他人的对话,知道了傩送去清浪滩过端午。在这里翠翠虽然没有直接了当地问爷爷,但是她通过间接的方式从爷爷口中知道了心上人的消息。所以在这个时期,翠翠对爱情的态度是保守和传统的。
1.2 觉悟阶段——纯洁、矜持
在爱情的萌生阶段,翠翠被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一直困扰着,但是也由于她的单纯,以致于对爱情一点都不理解,只是懵懵懂懂。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翠翠的不断长大,翠翠对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慢慢开始有所觉悟。主要表现在两年后的端午节上翠翠和爷爷一块去城里看龙船比赛时,翠翠在无意间从爷爷与他人的谈话中知道傩送的端午节是在青浪滩过的,之后翠翠便一直将这件事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后来翠翠与爷爷在回家的路上,翠翠便假装问爷爷:“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1]P23由这一句话我们就能够看出此时此刻的翠翠已经在不经意间打探着有关傩送的消息。实际上,此时翠翠的心早就已经飞到了傩送的身上去了,我们从这点便可以看出此时的翠翠对爱情已经开始有些许觉悟了,知道怎样对自己心仪的人关注。
翠翠虽然从爷爷的口中知道了傩送的消息,但是她并没有选择离开爷爷去青浪滩找傩送,而是选择留在了爷爷的身边。翠翠始终一直都坚守着一个女性应当有的矜持,她始终都在原地等待着二老傩送来将两个人之间相隔的那层纸捅破。且翠翠对爱的渴望并不是强烈的追求,而是表现出所有少女都持有的对爱情的朦胧向往,更加体现出了山村少女的矜持和害羞,却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情有独钟和玉洁松贞的高尚品德。[2]P3241
翠翠在爱情觉悟的这个时期,慢慢的懂得了之前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她在无形之中已经对傩送的一举一动开始关注,虽然两人之间有点误会,但是并没有阻挡住他们的两情相悦。我们都知道,要是将翠翠换成了当代社会中的女性,她就会动用一切关系、方法和途径来向自己所爱的人表露自己的心意,甚至会制造或寻找各种机会与自己喜欢的人单独相处,更加会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拴住对方,而不会和翠翠一样,站在原地等着对方的主动。其实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能够清晰地明白翠翠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纯洁和矜持的。
1.3 执着阶段——倔强、忠贞
当傩送和翠翠两个人情投意合时,却没有想到翠翠也得到了傩送哥哥天保的青睐,但落花有心随流水,怎奈,流水无心恋落花。当大老天保的托媒向翠翠去求亲时,由于翠翠早已倾心于二老傩送,她回绝了天保的求亲。可是当翠翠与傩送两个人的爱情遭遇到挫折的时候,傩送没有陪着翠翠一起勇敢地去面对,而是一气之下便离开了湘西小镇去到了偏远的地区,此时翠翠的爷爷也突然离她而去,猝死了。但是翠翠并没有因为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而被打倒,她依旧一个人默默地坚持着,守着爷爷留下来的摆渡的工作,仍然坚定不移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3]P4045虽然我们的主人公翠翠不幸地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经历,但是翠翠对待爱情的态度却比她的母亲表现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翠翠从始至终都敢于直面自己的命运,并且没有逃避,而是与之相斗争。
翠翠对二老傩送的感情也非常得执着,这种执着并不是直接表现在傩送向翠翠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傩送的哥哥天保的求亲,间接地使广大读者了解到翠翠的心意和她对爱情的那种执着和忠心。翠翠在面对天保的两次求亲,翠翠虽然始终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广大读者却深深地感受到她对情感的细腻。
在故事的最后是以天保溺水而亡,傩送由于受到亲情的责难迫于离开了湘西小镇,离开了翠翠。故事中对于傩送什么时候回到湘西小镇,回到翠翠的身边,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案,但这所有的一切,并不能阻止痴情的翠翠一直等候傩送归来的决心。
目 录
引言 3
1 翠翠爱情观的表现 2
1.1 萌芽阶段——传统、保守 2
1.2 觉悟阶段——纯洁、矜持 2
1.3 执着阶段——倔强、忠贞 3
2 翠翠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5
2.1 自然原因 5
2.2 社会原因 6
3 翠翠爱情观对自身的影响 7
3.1 孤独与凄惨的遭遇 7
3.2 恩与怨的交织 8
3.3 遥不可及的爱情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翠翠从出世便没有父母,但她在祖父的细心照料下,不但人长得漂亮聪明,而且还活泼可爱,翠翠对生活的艰苦从来不会抱怨。在与傩送的爱情中,展现出了翠翠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向世人展示了段纯洁与凄美的爱情故事。茶峒是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社会,而作品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爱”与“美”都具备的完美形象,可是最终美好的一切也只能以祖父的离去和傩送的出走而告终。小说《边城》给读者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山明水秀的湘西景色图,使广大的读者对这个祥和而又静谧的湘西小镇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在翠翠成长的初期,一直都是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祖父的身边,在大自然的笼罩下,是那么纯净和天真;当爱情降临时,翠翠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遭遇到了各种挫折,哪怕到故事的最后,也只留下她独自一人在摆渡的地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分析翠翠个人的爱情观,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边城少女的成长是生命自由自在的成长,主人公翠翠作为这湘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小镇中的人,更是具有不一样的无奈和凄凉。
1 翠翠爱情观的表现
作者在描述《边城》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时,选取了多个视角对其进行叙述。如从翠翠的外形与内心以及她的心理活动,向读者展示翠翠的人物形象,重点介绍了翠翠与傩送兄弟两人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爱情观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传统保守为特点的爱情萌芽阶段,以纯洁矜持为特征的觉悟阶段,以倔强忠贞为特点的执着阶段。
1.1 萌芽阶段——传统、保守
翠翠与傩送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小镇看龙船比赛时。那人问:“是谁?”“是翠翠!”“翠翠又是谁?”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1]P18在那时翠翠不仅对傩送产生了异样情愫,而且有了不同于他人的感觉。由于两人之间产生了一小点误会,翠翠便轻声责骂了傩送,但傩送也并未生气,最后翠翠知道是自己错怪了傩送,她的心里既吃惊又害羞。从翠翠和傩送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翠翠对于和陌生人的交流都表现得较为生硬,不留一点情面,保留了古代女性保守的传统文化意识。
在小说中,端午节有了另外一种意义,它被湘西这个地方的男女当成了传情的一种途径。翠翠也正是在端午节时对二老傩送产生了爱意。虽然翠翠这时对傩送有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感觉,但是她并没有马上去弄清这个感觉,也没有将内心的疑问马上抛出来,让自己最亲的爷爷为之解答,而是独自存放在心中,使它顺其自然的发生。紧接着就在翠翠与傩送相遇两年以后的端午节,翠翠问道:“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清浪滩呢?”[1]P23翠翠之所以问爷爷他的船是否下清浪滩,就是因为在节日上翠翠并没有看到傩送的身影,而是听到了爷爷与他人的对话,知道了傩送去清浪滩过端午。在这里翠翠虽然没有直接了当地问爷爷,但是她通过间接的方式从爷爷口中知道了心上人的消息。所以在这个时期,翠翠对爱情的态度是保守和传统的。
1.2 觉悟阶段——纯洁、矜持
在爱情的萌生阶段,翠翠被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一直困扰着,但是也由于她的单纯,以致于对爱情一点都不理解,只是懵懵懂懂。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翠翠的不断长大,翠翠对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慢慢开始有所觉悟。主要表现在两年后的端午节上翠翠和爷爷一块去城里看龙船比赛时,翠翠在无意间从爷爷与他人的谈话中知道傩送的端午节是在青浪滩过的,之后翠翠便一直将这件事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后来翠翠与爷爷在回家的路上,翠翠便假装问爷爷:“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1]P23由这一句话我们就能够看出此时此刻的翠翠已经在不经意间打探着有关傩送的消息。实际上,此时翠翠的心早就已经飞到了傩送的身上去了,我们从这点便可以看出此时的翠翠对爱情已经开始有些许觉悟了,知道怎样对自己心仪的人关注。
翠翠虽然从爷爷的口中知道了傩送的消息,但是她并没有选择离开爷爷去青浪滩找傩送,而是选择留在了爷爷的身边。翠翠始终一直都坚守着一个女性应当有的矜持,她始终都在原地等待着二老傩送来将两个人之间相隔的那层纸捅破。且翠翠对爱的渴望并不是强烈的追求,而是表现出所有少女都持有的对爱情的朦胧向往,更加体现出了山村少女的矜持和害羞,却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情有独钟和玉洁松贞的高尚品德。[2]P3241
翠翠在爱情觉悟的这个时期,慢慢的懂得了之前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她在无形之中已经对傩送的一举一动开始关注,虽然两人之间有点误会,但是并没有阻挡住他们的两情相悦。我们都知道,要是将翠翠换成了当代社会中的女性,她就会动用一切关系、方法和途径来向自己所爱的人表露自己的心意,甚至会制造或寻找各种机会与自己喜欢的人单独相处,更加会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拴住对方,而不会和翠翠一样,站在原地等着对方的主动。其实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能够清晰地明白翠翠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纯洁和矜持的。
1.3 执着阶段——倔强、忠贞
当傩送和翠翠两个人情投意合时,却没有想到翠翠也得到了傩送哥哥天保的青睐,但落花有心随流水,怎奈,流水无心恋落花。当大老天保的托媒向翠翠去求亲时,由于翠翠早已倾心于二老傩送,她回绝了天保的求亲。可是当翠翠与傩送两个人的爱情遭遇到挫折的时候,傩送没有陪着翠翠一起勇敢地去面对,而是一气之下便离开了湘西小镇去到了偏远的地区,此时翠翠的爷爷也突然离她而去,猝死了。但是翠翠并没有因为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而被打倒,她依旧一个人默默地坚持着,守着爷爷留下来的摆渡的工作,仍然坚定不移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3]P4045虽然我们的主人公翠翠不幸地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经历,但是翠翠对待爱情的态度却比她的母亲表现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翠翠从始至终都敢于直面自己的命运,并且没有逃避,而是与之相斗争。
翠翠对二老傩送的感情也非常得执着,这种执着并不是直接表现在傩送向翠翠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傩送的哥哥天保的求亲,间接地使广大读者了解到翠翠的心意和她对爱情的那种执着和忠心。翠翠在面对天保的两次求亲,翠翠虽然始终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广大读者却深深地感受到她对情感的细腻。
在故事的最后是以天保溺水而亡,傩送由于受到亲情的责难迫于离开了湘西小镇,离开了翠翠。故事中对于傩送什么时候回到湘西小镇,回到翠翠的身边,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案,但这所有的一切,并不能阻止痴情的翠翠一直等候傩送归来的决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