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氏孤儿中程婴形象从平凡到伟大的转变
摘 要《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典历史戏剧的代表,演绎了一批为心中正义而忘我牺牲的“忠士”群体。其中最主体人物当属程婴形象,内涵生动,意象突出。本文以小人物程婴的成长轨迹为经度,通过探讨“节点”下人物的转变来揭示人物形象伟大化过程,达到理性审视小人物程婴在历史中的自我蜕变及形象价值的目的。论文形象转变论述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部分是对程婴形象特定分析,其形象塑造在不同发展阶段其有着特质的形象色彩在“救孤”中表现的坚决之形象特征,在“存孤”中刚强之特征,在“育孤”中博大之特征。第二部分揭示程婴形象特征转变的成因。成因分析以韩厥,公孙杵臼外在逼迫与情形感染为中心,以外部人物因素的促进为标,程婴主观人格发展为里。第三部分对转变意义进行分析,总结为三点小人物身份与大英雄气魄的辩证统一;戏剧的教育性与人物伟大人性间的映衬;悲剧色彩与理性光辉的融合。
Key words:Zhaos orphan;Cheng Ying;The little people;Greatness;Transformation 目 录
引 言 1
1 程婴形象分析 2
1.1 “救孤”之坚决 2
1.2 “存孤”之刚强 3
1.3 “育孤”之博大 4
2 程婴形象转变成因 6
2.1 韩厥等人决死相逼 6
2.2 公孙杵臼人格感染 7
3 程婴形象转变意义 9
3.1 寓大于小,小亦是大 9
3.2 寓教于形,展现人性 9
3.3 寓悲于理,蕴藉分明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赵氏孤儿”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国语》等史书的片段记录,后经司马迁润色成形,尤其在《史记赵世家》中引入反派代表屠岸贾,正义化身人物程婴、公孙杵臼,[2]P75文学色彩渐显浓重。而纪君祥所著元剧《赵氏孤儿》以此为创作母版,进行了情节与戏剧冲突的升华。同时在核心片段“搜孤救孤”中,屠岸贾步步紧逼的“搜孤”情节的升级布局与义士们一系列“决断,舍命”的补救举措描写中,都离不开程婴贯穿始终的联通,这一形象无形中以主线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物的角色将曲折的戏剧冲突串联。作为下层人物的代表,男主人公程婴本是民间草医,常于驸马门下行走,“蒙他十分优待,与常人不同”。 [3]P14面对奸佞当道,忠赵遭受灭顶之灾,公主适逢被禁宫中,程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后事。后来公主自缢,将“存孤”重任寄予他身上,于是被迫与“权臣”屠岸贾相抗衡。而后屠岸贾种种“邪恶”的冲击,程婴被迫献子代孤,屈身屠门而独立完成抚孤报仇大计,拯难救世。这是一系列伟大的壮举,虽然男主人公程婴有被动所为的倾向,主观色彩表现不足,但作为唯一小人物形象却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平凡中益显伟大,形象价值典型突出。
钱钟书曾评价说:“《赵氏孤儿》悲剧冲突要更激烈,更内在些,程婴形象在骨肉之爱与抛子之责这两者的自我选择中得到充分表现。”[10]P51程婴眼里并未只有小家之爱,骨肉亲情。他爱惜家庭,也更深知平民亦有的历史责任,最终选择保卫“忠义大家”。这也正是该剧的态度:为正义勇做牺牲,鞠躬尽瘁。但他仍然是我们眼中熟悉的小人物,却蕴藉着一种崇高的气势。崇高与卑微,伟大和平凡矛盾斗争,彼此扶持,这才是对血色鲜活的程婴形象本质之体现。
1 程婴形象分析
程婴是全局的“戏胆”,身份卑微,行事束手束脚,在“内外环境”的要求下被迫走上助孤报仇,守忠复赵的大业之路。纪君祥将戏剧冲突焦点集中总结在程婴的形象构塑,经由“救孤”“存孤”“育孤”“助孤报仇”环节,步步突破角色束缚,顽强不息,暗示了小人物也可以在历史的激流中有所作为,张扬着一种向上的力量。一部赵氏孤儿的成长史就是程婴形象的转变发展史,在生死历练下他忍辱含垢,成长为一位沉着坚毅,矢志不移的光辉伟者。在“救孤”“存孤”与“育孤”种种考验中程婴坚守信念,彰显了至善至美的精神追求:坚决,刚强而博大。
1.1 “救孤”之坚决
屠岸贾得知晋公主产下婴儿,立即派韩厥把守府门,决心定绝赵氏后嗣;同时晋公主正为这仅存的“血脉”焦虑不已,从此“屠”与“赵”的矛盾不留遗痕地转到“搜孤”与“救孤”的冲突线上来。搜孤的韩厥与救孤的程婴自然而然走上戏剧的前台:
(程婴云)屠岸贾賊臣,闻知你产下赵氏孤儿,四城门张挂榜文,但有掩藏孤儿的,全家处斩,九族不留,我怎么掩藏的他出去?我如今救的他出去,你便有福,我便成功;若是搜将出来呵,你便身亡,俺一家儿都也性命不保。[3]P14
“既没包身胆,谁着你强做保孤人”! [3]P17程婴,“在家属无他的名字”,元本民间草泽医人,和赵家非主仆之分。因往日受几分优待,在公主有产时留心照看。当在公主临危托孤时分,他并非一开始就见义勇为,坦然担当。起先,他很是为难,言屠岸贾已张贴榜文,若有藏孤者,“全家处死,九族不留”。然后在公主人情事理之感化及跪拜哀求之打动下,才勉强应允。这既反映了当时藏孤救孤的极度艰危,更显示程婴在特定情势中的真实心境。而“你若有福,我便成功;若是搜将出来,你便身亡”心中反复假设自说,侧面再现程婴形象内心无比纠结与不安。程婴虽已应允,却还要向公主追问:假如你被暴露了我的救孤之事,岂不两姓全完?!表现出小人物特有的谨慎,精细,有似“草泽医士”小生产者的心性。
作为一介医泽的程婴,生活本是平凡闲淡。如此“保孤”重任,突然间需要小生产阶级的自己出手,他有着本能的怯退。但最终还是承应了下来,即使冒家破人亡的风险,他依然走上绝命保孤的道路,开始了从平凡之士到“伟大者”的蜕变。其人之真,其意之切。
1.2 “存孤”之刚强
就在我们刚为孤儿侥幸逃命而欢手称快之际,恶人势力的“阴影”又笼罩了全场:只因逃走赵氏孤儿,屠岸贾令将全境“新添小厮”提来见一个剁三剑,其必有赵氏孤儿,可不除我这腹心之患?!危情又一次炙烤着只有平凡之力的程婴,他该如何抉择?
(程婴云)老宰辅,我如今将赵氏孤儿老宰辅眼前,一者报赵驸马平日优待之恩,二者要救晋国小儿贾之命。念程婴年近四旬有五,所生一子,未经满月。假状做赵氏孤儿,等老宰辅告首于屠岸[3]P21
一面是赵家的知遇之情,一面是晋国婴孩性命之攸,“存孤”中的程婴没有太多的犹豫和纠结,理智战胜了一切,包括亲情。他寻计于老宰辅,并向家人隐瞒,忍心用自己刚问世的“独根”掉包赵氏孤儿,保留忠义之后并挽救千万家无辜婴儿。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令人肃然起敬,超乎常人的举动,程婴此刻心无杂念,意志刚强。一心只想保全遗孤,保全忠义正统的“萌芽”,这看似简单的心理却让程婴的身份突破了一个平凡与士族的界限,散发着刚强执着的人格魅力。
封建伦理有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程婴中年得子本是尽孝之本分,无奈一度本性平凡的他现今却无缘尽到这本分,成为不孝之人。完全可以徜徉于全家安定,悠闲安逸的小日子,却无意间走上同最强势力对立的格局,他别无选择。将亲儿送上断头台,他“心似热油烧,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搵了。内来由割舍的亲骨肉吃三刀”。 [3]P28 如此残忍的画面,程婴将内心固化成铁,容颜不改,镇静自如。即便屠岸贾再三盘问,严词淫威,他表面装的风平浪静,内心里却翻滚惊涛骇浪。
相对赵氏同姓家人,程婴只是与赵家有业务上的往来,再多几分富家对医者的照顾。救孤不是他的本分,存孤也并非他的天性职责。即受些许奖识,但当下是与最强权臣势力的争夺,稍有不慎就意味着损失自己所有的一切,程婴还是默默接受,接过忠义的大旗。因为存孤就是存义,天地大义是他顽强生存的源泉动力。无私无畏,自我牺牲,再一次强调其对崇高人格的追求,对仁义文化深层敬重。做伟人是痛苦的,程婴面对亲儿惨死,仍心坚意强;在面对屠岸贾的恫吓时,刚若自守,有板有眼地诉理,摆脱险境。男主人公程婴的处变不惊,有理有节互为呼应,洋溢着刚强与大善的气息。
Key words:Zhaos orphan;Cheng Ying;The little people;Greatness;Transformation 目 录
引 言 1
1 程婴形象分析 2
1.1 “救孤”之坚决 2
1.2 “存孤”之刚强 3
1.3 “育孤”之博大 4
2 程婴形象转变成因 6
2.1 韩厥等人决死相逼 6
2.2 公孙杵臼人格感染 7
3 程婴形象转变意义 9
3.1 寓大于小,小亦是大 9
3.2 寓教于形,展现人性 9
3.3 寓悲于理,蕴藉分明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赵氏孤儿”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国语》等史书的片段记录,后经司马迁润色成形,尤其在《史记赵世家》中引入反派代表屠岸贾,正义化身人物程婴、公孙杵臼,[2]P75文学色彩渐显浓重。而纪君祥所著元剧《赵氏孤儿》以此为创作母版,进行了情节与戏剧冲突的升华。同时在核心片段“搜孤救孤”中,屠岸贾步步紧逼的“搜孤”情节的升级布局与义士们一系列“决断,舍命”的补救举措描写中,都离不开程婴贯穿始终的联通,这一形象无形中以主线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物的角色将曲折的戏剧冲突串联。作为下层人物的代表,男主人公程婴本是民间草医,常于驸马门下行走,“蒙他十分优待,与常人不同”。 [3]P14面对奸佞当道,忠赵遭受灭顶之灾,公主适逢被禁宫中,程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后事。后来公主自缢,将“存孤”重任寄予他身上,于是被迫与“权臣”屠岸贾相抗衡。而后屠岸贾种种“邪恶”的冲击,程婴被迫献子代孤,屈身屠门而独立完成抚孤报仇大计,拯难救世。这是一系列伟大的壮举,虽然男主人公程婴有被动所为的倾向,主观色彩表现不足,但作为唯一小人物形象却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平凡中益显伟大,形象价值典型突出。
钱钟书曾评价说:“《赵氏孤儿》悲剧冲突要更激烈,更内在些,程婴形象在骨肉之爱与抛子之责这两者的自我选择中得到充分表现。”[10]P51程婴眼里并未只有小家之爱,骨肉亲情。他爱惜家庭,也更深知平民亦有的历史责任,最终选择保卫“忠义大家”。这也正是该剧的态度:为正义勇做牺牲,鞠躬尽瘁。但他仍然是我们眼中熟悉的小人物,却蕴藉着一种崇高的气势。崇高与卑微,伟大和平凡矛盾斗争,彼此扶持,这才是对血色鲜活的程婴形象本质之体现。
1 程婴形象分析
程婴是全局的“戏胆”,身份卑微,行事束手束脚,在“内外环境”的要求下被迫走上助孤报仇,守忠复赵的大业之路。纪君祥将戏剧冲突焦点集中总结在程婴的形象构塑,经由“救孤”“存孤”“育孤”“助孤报仇”环节,步步突破角色束缚,顽强不息,暗示了小人物也可以在历史的激流中有所作为,张扬着一种向上的力量。一部赵氏孤儿的成长史就是程婴形象的转变发展史,在生死历练下他忍辱含垢,成长为一位沉着坚毅,矢志不移的光辉伟者。在“救孤”“存孤”与“育孤”种种考验中程婴坚守信念,彰显了至善至美的精神追求:坚决,刚强而博大。
1.1 “救孤”之坚决
屠岸贾得知晋公主产下婴儿,立即派韩厥把守府门,决心定绝赵氏后嗣;同时晋公主正为这仅存的“血脉”焦虑不已,从此“屠”与“赵”的矛盾不留遗痕地转到“搜孤”与“救孤”的冲突线上来。搜孤的韩厥与救孤的程婴自然而然走上戏剧的前台:
(程婴云)屠岸贾賊臣,闻知你产下赵氏孤儿,四城门张挂榜文,但有掩藏孤儿的,全家处斩,九族不留,我怎么掩藏的他出去?我如今救的他出去,你便有福,我便成功;若是搜将出来呵,你便身亡,俺一家儿都也性命不保。[3]P14
“既没包身胆,谁着你强做保孤人”! [3]P17程婴,“在家属无他的名字”,元本民间草泽医人,和赵家非主仆之分。因往日受几分优待,在公主有产时留心照看。当在公主临危托孤时分,他并非一开始就见义勇为,坦然担当。起先,他很是为难,言屠岸贾已张贴榜文,若有藏孤者,“全家处死,九族不留”。然后在公主人情事理之感化及跪拜哀求之打动下,才勉强应允。这既反映了当时藏孤救孤的极度艰危,更显示程婴在特定情势中的真实心境。而“你若有福,我便成功;若是搜将出来,你便身亡”心中反复假设自说,侧面再现程婴形象内心无比纠结与不安。程婴虽已应允,却还要向公主追问:假如你被暴露了我的救孤之事,岂不两姓全完?!表现出小人物特有的谨慎,精细,有似“草泽医士”小生产者的心性。
作为一介医泽的程婴,生活本是平凡闲淡。如此“保孤”重任,突然间需要小生产阶级的自己出手,他有着本能的怯退。但最终还是承应了下来,即使冒家破人亡的风险,他依然走上绝命保孤的道路,开始了从平凡之士到“伟大者”的蜕变。其人之真,其意之切。
1.2 “存孤”之刚强
就在我们刚为孤儿侥幸逃命而欢手称快之际,恶人势力的“阴影”又笼罩了全场:只因逃走赵氏孤儿,屠岸贾令将全境“新添小厮”提来见一个剁三剑,其必有赵氏孤儿,可不除我这腹心之患?!危情又一次炙烤着只有平凡之力的程婴,他该如何抉择?
(程婴云)老宰辅,我如今将赵氏孤儿老宰辅眼前,一者报赵驸马平日优待之恩,二者要救晋国小儿贾之命。念程婴年近四旬有五,所生一子,未经满月。假状做赵氏孤儿,等老宰辅告首于屠岸[3]P21
一面是赵家的知遇之情,一面是晋国婴孩性命之攸,“存孤”中的程婴没有太多的犹豫和纠结,理智战胜了一切,包括亲情。他寻计于老宰辅,并向家人隐瞒,忍心用自己刚问世的“独根”掉包赵氏孤儿,保留忠义之后并挽救千万家无辜婴儿。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令人肃然起敬,超乎常人的举动,程婴此刻心无杂念,意志刚强。一心只想保全遗孤,保全忠义正统的“萌芽”,这看似简单的心理却让程婴的身份突破了一个平凡与士族的界限,散发着刚强执着的人格魅力。
封建伦理有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程婴中年得子本是尽孝之本分,无奈一度本性平凡的他现今却无缘尽到这本分,成为不孝之人。完全可以徜徉于全家安定,悠闲安逸的小日子,却无意间走上同最强势力对立的格局,他别无选择。将亲儿送上断头台,他“心似热油烧,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搵了。内来由割舍的亲骨肉吃三刀”。 [3]P28 如此残忍的画面,程婴将内心固化成铁,容颜不改,镇静自如。即便屠岸贾再三盘问,严词淫威,他表面装的风平浪静,内心里却翻滚惊涛骇浪。
相对赵氏同姓家人,程婴只是与赵家有业务上的往来,再多几分富家对医者的照顾。救孤不是他的本分,存孤也并非他的天性职责。即受些许奖识,但当下是与最强权臣势力的争夺,稍有不慎就意味着损失自己所有的一切,程婴还是默默接受,接过忠义的大旗。因为存孤就是存义,天地大义是他顽强生存的源泉动力。无私无畏,自我牺牲,再一次强调其对崇高人格的追求,对仁义文化深层敬重。做伟人是痛苦的,程婴面对亲儿惨死,仍心坚意强;在面对屠岸贾的恫吓时,刚若自守,有板有眼地诉理,摆脱险境。男主人公程婴的处变不惊,有理有节互为呼应,洋溢着刚强与大善的气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