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木兰的形象及意义(附件)

摘 要姚木兰是林语堂先生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中塑造的完美女性,她处于中国社会新旧文化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所以这一形象集传统性格与现代意识于一身。作者无疑是偏爱于木兰的,他刻画并赋予了木兰形象貌美如花、外柔内刚、持家有方、才华横溢等多重理想性格。而这一性格的形成,既有时代及家庭的影响,更有传统文化的浸润,因而姚木兰的形象除其艺术和审美价值而外,更多更深刻的,在于其文化意义。
目 录
引言 1
1姚木兰形象的理想化 2
1.1 秀外——古典美人 2
1.2 慧中——蕙质兰心 3
2姚木兰形象的渊源追溯 7
2.1动荡的社会环境 7
2.2双亲的教育思想 7
2.3自身身心成长经历 8
3 姚木兰形象的文化意义 10
3.1道家的“女儿” 10
3.2儒家的“媳妇”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姚木兰这个人物的形象已经随着电视剧《京华烟云》的热播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引起了人们关于女性的很多思考。我在高中时期偶然读了这本书,那时还读不懂书里蕴藏的感情,只是单纯的觉得姚木兰真是一位奇女子,她身上有着一种令人向往、学习的魔力;现在仔细研读《京华烟云》,便读出来了小说的字里行间中都蕴含着林语堂对这片土地和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对姚木兰这一角色的塑造,不仅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而且融入了西方现代女性思想中的自由平等以及独立的个性和人格的塑造,表现出一个既有中国传统女性古典之美,又有着打破传统的清雅潇洒的情趣爱好与人生态度的一位民国新女性。女主人公的原生家庭信奉的是道家思想,后来它的婆家信奉的是儒家思想,她能在每个家庭里面都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充分显示出她对这两家文化的精通,而且她身上还有现代的独立民主的精神,这样一个基本找不出任何毛病的女性,是作者心中的对于女性的期盼,也是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塑造,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够像他一样。
《京华烟云》的英文名是《Moment in peking》,是林先生早巴黎生活的时候创作的,小说的主要对象是是旧社会时期北京的三个大家族二十世纪初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抗战时期历史变迁。结合了当时我国的真实历史故事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三个家族的历史变迁的描绘,来展现出我国在那个时期的历史的变革,更为后世留下很大的学习和借鉴的意义。因此也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1]。
《京华烟云》以主人公姚木兰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她从一位才华横溢的富家小姐变成贤妻良母的少奶奶,在经过生活沉淀之后变成自由的“乡下婆子”,最终走入抗日洪流之中。从她的身上可以让我们学到兼具古代女子的温文而婉,和现代女子的无拘无束“秀外慧中”的美好品质,这不仅是当代女子的榜样,更是我们现在的女孩子学习的典范,柔弱中不失刚强[2]。随着姚木兰的人生经历,我们也可以从她的身上所表达出来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性格的特点。以上两点,正是研究姚木兰形象的意义所在。 1 姚木兰形象的理想化
女主人公首先是一个拥有极其美貌的容颜的女子,但是作者用这木兰这个名字的意义是与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花木兰联系在一起,因为女主人公的身上也有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男子汉的刚硬在里面,但是她也有古代封建的爱情观念,在思想的枷锁里面难以解脱,可是如果从母亲的角度来欣赏她,她又是一个让人无比动容的母亲的角色。
1.1 秀外——古典美人
在书中,虽然对于木兰的外貌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来进行描绘,但是在不多的语言中却给人以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受。在小说上卷《道家女儿》的第一章里,就对木兰的容貌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描绘。“长得不算大,眼睛晶亮,头发乌黑,梳成一个辫子,垂在肩膀上[3]P10”,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的描绘,木兰的样子就浮现在任眼前: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清目秀,炯炯有神的眼睛,乌黑的头发静静的躺在肩膀上,远处看像是一幅从墙上走出来的画。让人不禁会想:十岁就已是这般模样,等到长大了会使何等的倾国倾城啊!
小说中有几处把木兰与妹妹莫愁进行对比。“木兰的眼睛比莫愁的长,比起莫愁来,木兰的眼睛多情而富有智慧,脸上五官较为削瘦,轮廓线条较为清楚。眉深而目秀,比莫愁活泼,生气充沛。[3] P104”后来诗人巴固又对她们姐妹俩做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对比:“木兰的眼睛长长的,莫愁的眼睛圆圆的;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木兰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兰的心灵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地。[3] P105”
这种外貌描写也为两姐妹的个性提供了相应的对照。他们都在一个书香门第长大,深深地受到文化和思想的熏陶,但是姐姐在这样的环境里获得了丰富放热知识和智慧,妹妹却不是这样,妹妹没有受到父亲很大的影响,所以没有获得那么多的知识意思就是莫愁受父亲姚思安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随遇而安的道家思想没有木兰深刻罢了!
林先生对于女主人公确实是喜欢至极,用尽了自己的毕生文笔对其进行描绘,在有一章节中这样说到:
新娘,为全场注目的中心,美如满月,以前没见过她的男女来宾,见其美貌,无不为其咂舌。除去她眼睛的迷人及低声说话的咯咯声音如同音乐那样动听,她的身段儿窈窕,也令人目迷信荡。一如我们常形容美女说:‘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喜爱身材高一点儿的,觉得她够高;喜欢身材矮一点的,觉得她够矮;喜爱体态丰满的,觉得她够丰满;喜爱削瘦一点的,觉得她够苗条。身体各个部分配合比例的均匀完美,竟至于此极。可是她并不节食,也不运动。造物自然赋予她如此的完美,奈何!奈何![3]P243244
可见林先生对于女主人公的喜爱不是一点半点。,身体各个部分的比例较为匀称,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完美,避虚就实地表现出木兰天然去雕饰的美丽,对其眼睛、五官、身材的描写让读者充满无限的遐想,给读者留下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是西施、还是貂蝉,是出水芙蓉、清新自然还是风姿曼妙、美轮美奂。这种美,是心旷神怡的美,是自然的美。这自然赋予木兰的完美,可还真是让人羡慕啊!
1.2 慧中——蕙质兰心
造物自然不仅赋予了木兰完美的身材及倾国倾城的容颜,她所生活的环境更是教会她拥有内在的美好品质,让人不禁赞叹:真不愧“木兰”这个名字,外柔内刚,内外兼修。
1.2.1 才华横溢
每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是美丽的,但我相信也有很多女人心中还有一个才女梦。希望自己的魅力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会变得更加香醇。木兰就是这样的才女。
姚木兰出身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姚思安崇尚道家哲学思想,在父亲的影响下,她识甲骨,通古玩,善读诗书,懂中医药,同时也摆脱了裹小脚的命运。正因为这样,她才有机会能够到当时极为少数的女子大学进行学习,得以学习到当时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所以这造就了女主人公的全面的性格,既有古典的安静,也有现代的活跃。使得她在生活中能够大胆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美好和向往。光绪二十六年时,天下只有木兰一个小女孩能识得公元前一千八百多年的甲骨,虽然她上了新式学堂,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她在做文章、书法、京剧、对对子这些方面都颇有造诣,有着丰富的文学文化修养。在有一个章节中曾经有这样一个情节,她和妹妹以及孔立夫要给哥哥写信,她想运用小品或者清代的小简的风格,这样可以免去复杂繁琐的套路,开门见山又不失文采,她是这样写的:“是否葡萄牙将易为香江牙?但不论葡萄牙,香江牙,甚至是黑豆牙,但幸勿易牙过于频数。[3]P23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