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堂集》被动句研究

题目《祖堂集》被动句研究[20191216164131]
内容摘要:《祖堂集》是五代南唐时期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僧所编著的最古的灯录,其语言价值不可估量,分别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有丰富的语言特点。本文就其被动句式进行研究,通过对语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总结归纳出《祖堂集》中的被动句式的总量,然后进行分类研究,一方面从语法结构的角度将其分为有被动标记和无被动标记的被动句,进而探讨;另一方面对《祖堂集》中的表意倾向和句法特点进行讨论和认识,并通过对比,总结出《祖堂集》中的被动句的特点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祖堂集》被动句式句法结构表意倾向句法特点
Keywords: Zutangji; passive sentence; syntactic structure; ideographic tendency; syntactic features.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关于《祖堂集》 1
(二)被动句概念界定 2
1.被动句的内涵 2
2.被动句的外延 3
(三)古代汉语的被动句研究现状 3
1.被动句的语用研究 4
2.被动句的专书研究 4
3.被动句的起源、发展和衍变研究 5
二、 《祖堂集》中被动句概述 5
(一)《祖堂集》中被动句式的总量 5
(二)《祖堂集》中被动句式的分类 6
三、《祖堂集》被动句式的句法结构分析 7
(一)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式 7
1.“被”字句式 7
2.“蒙”字句式 10
3.“为”和“与”字句式 11
4.“遭”与“招”字句式 12
5.“于”字句 13
6.“得”字句 13
7.“着”字句 13
8.“受”字句 13
(二)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式 14
1.有施动者的 14
2.无施动者的 14
(三)其他用法的句式 14
1.与否定句连用 14
2.构成连动句的被动句式 14
四、 被动句中的被动表意倾向 15
(一) 消极意义 15
(二) 积极意义 15
(三) 中性意义 15
(四)受事主语对被动句表意倾向影响 16
五、《祖堂集》中被动句的使用特点 17
(一)历时比较 17
1.与两汉典籍中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比较 17
2.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典籍中有标志的被动句比较 17
3.与近代汉语典籍中被动句的比较。 18
(二)与其他佛经传的被动句比较 18
六、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祖堂集》被动句研究
一、引言
(一)关于《祖堂集》
《祖堂集》是五代南唐时期由泉州招庆寺中的两位僧人静、筠编著的。所谓“祖堂”意思就是“祖师堂”或“祖师之堂”,这是按照禅宗历代诸祖依傍正、祖位次第,和古今诸方法要,并根据其源流系谱,分明有序地编集而成的,因此而得名为《祖堂集》。《祖堂集》共有二十卷,是现在禅宗现存最古的灯录,记录了福建雪峰义存的一些禅师在福州、漳州、泉州等地传播法的机缘语录,同时也一些其他宗派禅师的事迹及问答语句。
《祖堂集》被学界公认为是禅宗最早的作品,也是最早的灯录,因其最古,所以灯火相传,辗转不绝。它不仅可以作为研究初期禅宗史的宝贵资料,还作为研究禅宗在朝鲜传播的与研究泉州佛教史的珍贵资料,所以它的语言价值不可估量,值得我们探究。其中包含了晚唐五代重要的口语,其口语化的程度也很高,体现了南唐的语言特色,不仅在语音、词汇上各有侧重,在语法的的运用上更是多种多样,也引起了各家学者的研究。本书虽然是古代文言文,使我们的阅读有些困难,但是其中的语言的运用给语言史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贡献。对此,就其中语法句式,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句式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祖堂集》是记录的是南唐五代的禅宗语录,正因为是语言的记录,为我们研究五代历史、文化、思想提供了的宝贵资料,尤其是其中的话语记录体现了南唐语言特色,接近于口语化,使我们对语言的研究有一定的考量价值,不仅对现代汉语、近代汉语有一定的考究,还对其他地方方言的研究有一定的追溯,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进程。
正因为《祖堂集》的语言价值不可估量,还是研究晚唐五代口语的首要语料,所以研究《祖堂集》的学者非常多,语言界对此也非常关注,其有许多是注重《祖堂集》中本身所存在语言的专题研究,有些是探讨它所反映的方言及方言现象,有些对其词汇的研究是颇深的,还有的是进行共识、历时比较等等,尤其是对《祖堂集》的语法研究,各家学者纵说纷纭,其中句法的研究是非常多的,有正反句、感叹句、选择句、疑问句和被字句等。然而在语法句式方面,对于被动句的研究是几乎没有的,有的也只是对于词类研究中有所涉及,还有的是对句法研究中的某些小类研究,大多都是小范围的分析,对于《祖堂集》的细致研究暂时还没有多少,本文将结合前人的一些对《祖堂集》被动句的大致研究,对《祖堂集》进行具体详尽的探究。
(二)被动句概念界定
1.被动句的内涵
对于被动句的定义,就是指句子中主语与谓语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从某种语义上来说,被动句大多用来表示幸的遭遇、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至少从说话人的心理上来说是偶然的、意外的事情。
几十年来,汉语被动句就被广泛关注,最早在产生在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尤其是自汉语语法系体系建立以来,语法学者们就更关注了,各家学者众说纷纭,连命名都各有不同:如被动句、被动式、被动句式、被字句、被字句式、受事主语句等。为了方便理解,可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来定义,一类是兼顾形式与意义的定义,在王力看来:“谓语所叙述的行为系施于主语者,叫做被动式”。也就是但凡叙述词所表示的行为是主位的遭受者,就叫“被动式”。而在张志公看来:“以受事者来充当主语的句子就叫被动句式”。还有的学者把被动句分两类,一种是含“被“字的被动句,另一种是不含“被”字的被动句。陈昌来则认为但凡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就是被动句,即受事成分充当主语的句子就称为被动句。有的还认为“被”字句是指将由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或由“被”组成的介词短语放于谓语动词前,这样的句子常由受事者做主语,施事者做宾语,所以不仅“被”字可表示被动意义,“蒙”“给”“让”等介词也可以充当状语表示被动概念。这一类的定义结合了形式与定义,根据受事和被动意义来阐述,但有时候会以偏概全。当然,还有一类是形式的定义,简单明了,注重被动句的形式标志和句法结构,把“被“字作为形式标记,如“被+名词+动词”和“被+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范晓认为:“把介词“被”放在谓语动词前来表示被动的句子叫被动句,也称“被”字句” 。这一类定义就忽视了,没有“被“字作为标志的无标记被动句的情况,大概只能称为”被“字句。所以定义被动句的内涵一定要把握好,建议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来定义,但一定要分清语义要素的判断标准,如受事、施事、被动意义等要素。而现在大多同意陈昌来的观点。
根据上文各家观点,总结出被动句的内涵没那么复杂,就是指被动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被动和受事者,而不是主动和实施者。也是在语义和句式上划分为意念被动和被动句型。
2.被动句的外延
如何判定一个被动句,以及如何确定它的范围?看似容易,其实不然,因其形式多样,并且没有严格的形式标记,所以根据前人总结,大体可分三类:宽泛的观点、狭窄的观点和折中的观点。这大致是从被动句的外延上来分类的。
其中以宋玉柱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认为:“汉语由于动词没有语态,所以被动句和其他一些语言不同,没有明确的形态标志,如主语代表动作的受事就可叫做被动句,同时可称为受事主语句。”后进一步的划分:“被”字句和意义上的被动句。其中“被”字句是有标记的,标记词除“被”外还有“让”“叫”“给”等其他的词。而意念被动句则分为三类:一是无标记被动句,这类句子没有被动标志但又被动的意义;二是使用了遭受类的动词,如“受”、“蒙”、“遭”等用作谓语的句子;三是主语是受事成分的主谓谓语句,如:“饭我没吃”,王力也认为:“凡事叙述词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是主语所遭受者,都是被动句” ,宋玉柱所持的观点与王力一致。
第二种观点是刘叔新为代表的,是比较狭窄的,这些语言家们认为只有带有标记词“被”“叫”“为”等才能称之为被动句,把意义上的意念被动句排除了,这就是狭窄的观点了,支持这类观点的有范晓和梁东汉等人,这种观点不被看好。
第三种观点是介于中间的,他们把被动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被动标记的“被”、“叫”、“让”、“给”、“由”、“为”字句。另外一类是意念被动句,即无被动标记的被动句。目前王还等多数研究被动句的学者是支持这种观点的,除了王还之外,李临定、吕叔湘也持这种折中观点。
结合上文分析,结合各家之说,对被动句的外延的理解也是分为这三类,古汉语被动句除了被字句的被动句,还有其被动标志有所不同之外,与现代被动句的类型相比,也是比较少的。而现在大体还是倾向于第三种的折中观,即标志性被动和无标志型被动。当然,在古汉语中,被动句的被动标记大多由被动介词构成。
(三)古代汉语的被动句研究现状
对于古代汉语的被动句研究,前人已经做了不少研究,并且成果颇丰。大多研究有关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的语用研究、被动句的结构类型专书研究还有被动句的起源和发展衍变等方面。这也是后来学者们探究被动句的重点。
1.被动句的语用研究
如何判断一个文言句子是否是被动句,其中的语用是如何的呢?这种研究最早有所界定是马建忠,他从“施受”关系方面,区分了古代汉语里的主动句和被动句。他的的观念也被后人所赞同,但也有的学者虽赞同却又有所不同,认为对标志的被动句的判定要根据平常使用的频率和大家的认可度,要判定一个被动句,首先分析它的语用,对此各家学者研究颇多。王力在《中国文法学初探》总结出:“外动词后无目的格者,变为受动词”,好像接受了马建忠“外动转为受动’’的观点,但在其后的《中国语法理论》中,认为“中国语只有‘主语加助动词加关系语加叙述词’才算是真正的被动句式” 。后又在《汉语被动式的发展》中这种观点更为明确:“当我们讨论被动式的时候,指的是具有结构特点的被动式,而不是意念上的被动,所以根据句子型结构看是否是被动句,还是意念被动句,学者们议论纷纷。这类研究还有王云的《汉语被动句的语用探究》、韩陈其的《论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层次》和李宗红的《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特征及其认知解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9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