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贵妇的画像中的心理描写研究
摘 要《一位贵妇的画像》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内涵丰富,结构严谨,对青年女性的心理刻画细致而且精彩,被西方批评家看成是美国现代小说的一个发端。《一位贵妇的画像》小说描写了一位单纯而富有个性的美国姑娘在渴望了解欧洲文化,追求独立人生的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碰撞,并用心理描写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完整的故事情节。可见心理分析在这部小说的艺术形式的呈现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将紧扣小说中的故事发展中人物情感的变化,通过三个章节的论证来探索《一位贵妇的画像》中的心理描写的特别之处和研究价值,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论文研究的意义。
目 录
引 言 1
1 《一位贵妇的画像》中的心理描写 2
1.1 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描写 2
1.2 其他人物的心理描写 3
2 《一位贵妇的画像》心理描写的方法 5
2.1 正面描写 5
2.2 侧面描写 6
3 《一位贵妇的画像》心理描写的作用 8
3.1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8
3.2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8
3.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一位贵妇的画像》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发表于1881年,这部小说内涵丰富,结构严谨,对青年女性的心理刻画细致且精彩,被西方批评家看成是美国现代小说的一个发端。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艺术技巧具有创新性与革命性,他所开创的心理分析小说也被视为现代派小说的源头,而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也被视为是意识流小说的先声,他的小说以独特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著称,为小说的艺术性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小说《一位贵妇的画像》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亨利詹姆斯描写了大量的“细腻复杂的心理描写”,通过分析在《一位贵妇的画像》中运用的不同的心理描写手法具体体现来展示主人公人生不同的经历,通过分析这些心理描写的作用来展示主人公伊莎贝尔丰富且复杂的内心世界。
主人公伊莎贝尔是爱默生时代的完美的化身,魅力、纯正、雅致而充满独立性,可是正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其人生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在众多的荒诞不羁和复杂的情感纠葛中度过的。伊莎贝尔是美国崛起和独立发展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大西洋两岸新旧文化撞击的过渡时期,压抑很久的人们渴望一个更加体面的有特色的文化生活。伊莎贝尔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美国时代,她的家人在她成年后相继去世,她俨然成了一个双亲去世的孤儿,这个时候,她的姨母成了她唯一的亲人,于是辗转反侧,她跟随姨母走出家乡来到一个小城,姨母是一个非常有钱的贵妇人,在她的影响下,她计划开始她魂牵梦绕的欧洲生活,其中伊莎贝尔的姨妈、梅尔夫人、拉尔夫、奥斯蒙德、帕茜等,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像戈德伍德等是围绕情感发展展开的相关人物,千丝万缕的联系造就了“伊莎贝尔复杂挫折的一生”。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运用的不同形式的心理描写手法,去分析伊莎贝尔以及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凸显心理描写这一艺术手法的不同作用,带大家领略伊莎贝尔三个不同时期的感情状态,以及她坎坷且曲折的一生。1 《一位贵妇的画像》中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小说中,对所有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的心理感觉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见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真实感受,让人物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自己在当时具体环境下的真实感受,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在本小说中心理描写运用宽泛,通过对主人公伊莎贝尔心理描写的分析,可以领略她曲折的一生。下文通过对伊莎贝尔人生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分析,再贯穿三个阶段,体会她情感的不断成熟和成长。
1.1 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描写
在亨利詹姆斯的这部小说当中,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无疑是整部小说的精华所在。对于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描写更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对于其心理的描写,可以追溯到其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具体为:
第一阶段:初到英国的伊莎贝尔阿切尔。在父母过世之后,其随着姨母来到终于来到了自己所魂牵梦绕的欧洲,于英国伦敦郊外的“姨父”家落脚。在这个人生阶段,出于对她性格魅力的吸引,追求她的人总是不断,面对追求时伊莎贝尔的心理描写充分表达了她自己从一开始的茫然到坚定自我的过程。在卡斯帕古德伍德去频繁看望她时,此时她“无法摆脱一种感觉,似乎他的客人怀有一种目的,而她既想躲避这个目的,又想满足自己对它的好奇心”[1]P61此时她内心是比较茫然的,面对感情不能做到取舍,但是之后伊莎贝尔阿切尔在内心上十分坚定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她不希望只做羊群当中的一只羊,而是要自己选择命运。”[2]P21对于别人的安排,也只是接受自己满意的。所以在后来拒绝沃伯顿伯爵时,“她并不觉得自己负有很大的责任,或者很难作出决定,因为她知道,她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个想法不符合她此前一直怀有你、或是现在能够怀有的任何对幸福的想象” [1]P65我们可以从其内心活动当中明显的感受到来自这位美国少女内心面对感情的态度变化,作者笔下对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描写能够感受到她在这个人生阶段对于自由的执着和坚持。
第二阶段:与“半吊子画家”奥斯蒙德的邂逅。伊莎贝尔在一开始对于奥斯蒙德就很有好感,“她喜欢和奥斯蒙德先生之间的谈话,喜欢和他呆在一起,她总感觉这样的款待让她感到非常快乐” [1]P47,同时面对奥斯蒙德的女儿时,她心想“这孩子被教育得多么好,被指导和塑造得多么可爱然而她仍是多么单纯,多么自然”[1]P167从这些直接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伊莎贝尔对这对父女的好感,为她后来同奥斯蒙德的婚姻作了铺垫,同时也很好的证明了伊莎贝尔阿切尔这位有着欧洲梦的美国少女内心或者说起一直以来理想层面上所真正向往的感情或者说生活,这个阶段的女主人公同她刚来英国时的样子,也同她之前不那么富有时的样子截然不同,但唯一没变的是她依旧朝着自己向往的日子努力,并且一旦确定自己的想法便变得果断和勇敢。
目 录
引 言 1
1 《一位贵妇的画像》中的心理描写 2
1.1 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描写 2
1.2 其他人物的心理描写 3
2 《一位贵妇的画像》心理描写的方法 5
2.1 正面描写 5
2.2 侧面描写 6
3 《一位贵妇的画像》心理描写的作用 8
3.1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8
3.2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8
3.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一位贵妇的画像》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发表于1881年,这部小说内涵丰富,结构严谨,对青年女性的心理刻画细致且精彩,被西方批评家看成是美国现代小说的一个发端。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艺术技巧具有创新性与革命性,他所开创的心理分析小说也被视为现代派小说的源头,而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技巧也被视为是意识流小说的先声,他的小说以独特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著称,为小说的艺术性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小说《一位贵妇的画像》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亨利詹姆斯描写了大量的“细腻复杂的心理描写”,通过分析在《一位贵妇的画像》中运用的不同的心理描写手法具体体现来展示主人公人生不同的经历,通过分析这些心理描写的作用来展示主人公伊莎贝尔丰富且复杂的内心世界。
主人公伊莎贝尔是爱默生时代的完美的化身,魅力、纯正、雅致而充满独立性,可是正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其人生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在众多的荒诞不羁和复杂的情感纠葛中度过的。伊莎贝尔是美国崛起和独立发展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大西洋两岸新旧文化撞击的过渡时期,压抑很久的人们渴望一个更加体面的有特色的文化生活。伊莎贝尔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美国时代,她的家人在她成年后相继去世,她俨然成了一个双亲去世的孤儿,这个时候,她的姨母成了她唯一的亲人,于是辗转反侧,她跟随姨母走出家乡来到一个小城,姨母是一个非常有钱的贵妇人,在她的影响下,她计划开始她魂牵梦绕的欧洲生活,其中伊莎贝尔的姨妈、梅尔夫人、拉尔夫、奥斯蒙德、帕茜等,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像戈德伍德等是围绕情感发展展开的相关人物,千丝万缕的联系造就了“伊莎贝尔复杂挫折的一生”。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运用的不同形式的心理描写手法,去分析伊莎贝尔以及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凸显心理描写这一艺术手法的不同作用,带大家领略伊莎贝尔三个不同时期的感情状态,以及她坎坷且曲折的一生。1 《一位贵妇的画像》中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小说中,对所有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的心理感觉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见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真实感受,让人物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自己在当时具体环境下的真实感受,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在本小说中心理描写运用宽泛,通过对主人公伊莎贝尔心理描写的分析,可以领略她曲折的一生。下文通过对伊莎贝尔人生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分析,再贯穿三个阶段,体会她情感的不断成熟和成长。
1.1 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描写
在亨利詹姆斯的这部小说当中,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无疑是整部小说的精华所在。对于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描写更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对于其心理的描写,可以追溯到其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具体为:
第一阶段:初到英国的伊莎贝尔阿切尔。在父母过世之后,其随着姨母来到终于来到了自己所魂牵梦绕的欧洲,于英国伦敦郊外的“姨父”家落脚。在这个人生阶段,出于对她性格魅力的吸引,追求她的人总是不断,面对追求时伊莎贝尔的心理描写充分表达了她自己从一开始的茫然到坚定自我的过程。在卡斯帕古德伍德去频繁看望她时,此时她“无法摆脱一种感觉,似乎他的客人怀有一种目的,而她既想躲避这个目的,又想满足自己对它的好奇心”[1]P61此时她内心是比较茫然的,面对感情不能做到取舍,但是之后伊莎贝尔阿切尔在内心上十分坚定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她不希望只做羊群当中的一只羊,而是要自己选择命运。”[2]P21对于别人的安排,也只是接受自己满意的。所以在后来拒绝沃伯顿伯爵时,“她并不觉得自己负有很大的责任,或者很难作出决定,因为她知道,她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个想法不符合她此前一直怀有你、或是现在能够怀有的任何对幸福的想象” [1]P65我们可以从其内心活动当中明显的感受到来自这位美国少女内心面对感情的态度变化,作者笔下对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描写能够感受到她在这个人生阶段对于自由的执着和坚持。
第二阶段:与“半吊子画家”奥斯蒙德的邂逅。伊莎贝尔在一开始对于奥斯蒙德就很有好感,“她喜欢和奥斯蒙德先生之间的谈话,喜欢和他呆在一起,她总感觉这样的款待让她感到非常快乐” [1]P47,同时面对奥斯蒙德的女儿时,她心想“这孩子被教育得多么好,被指导和塑造得多么可爱然而她仍是多么单纯,多么自然”[1]P167从这些直接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伊莎贝尔对这对父女的好感,为她后来同奥斯蒙德的婚姻作了铺垫,同时也很好的证明了伊莎贝尔阿切尔这位有着欧洲梦的美国少女内心或者说起一直以来理想层面上所真正向往的感情或者说生活,这个阶段的女主人公同她刚来英国时的样子,也同她之前不那么富有时的样子截然不同,但唯一没变的是她依旧朝着自己向往的日子努力,并且一旦确定自己的想法便变得果断和勇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