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丁立梅散文的语言风格
论丁立梅散文的语言风格[20191216202401]
内容摘要:丁立梅的文章并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所描述的往往是尘世中最细微的小事,所用的文学手法也是最常见和普通的,因而国内对她的文章进行研究的并不多
,我认为对她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白,特别是一个文章最重要的地方:修辞,所以笔者决定对她的文章进行分析,用客观鲜活的例子感受其文章特殊手法所创造的美感。本课题想对丁立梅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阅读了丁立梅的散文集,发现她的散文中修辞手法运用很精当,所以笔者参考各方面文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论述丁立梅散文中与众不同的修辞风格。研究对象为她的一本散文集,在研究中,为了使本研究结果真实、准确,在研究过程会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访谈和咨询专家法以及归纳总结法。采用归纳总结法对丁立梅散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从分析的结果中看出丁立梅散文修辞的得失,最后做出总结。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丁立梅修辞手法分析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语音修辞 2
(一)象声词 2
(二)叠音 2
(三)押韵 3
三、《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词语修辞 3
(一)方言词 3
(二)文言词 4
(三)成语 5
四、《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修辞格 5
(一)材料上的辞格 5
1.譬喻 5
2.引用 8
3.摹状 9
(二)意境上的辞格 9
1.比拟 9
2.夸张 11
3.设问 11
4.婉曲 12
5.示现 12
6.感叹 13
(三)词语上的辞格 14
1.镶嵌 14
2.转品 14
3.回环 15
4.藏词 16
(四)章句上的辞格 16
1.排比 16
2.反复 17
3.跳脱 17
4.对偶 18
(五)其他辞格 19
1.通感 19
2.旁逸 19
五、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论丁立梅散文的语言风格
——以《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为例
一、引言
丁立梅作为一个东台籍的作家其知名度或许并不是很高,随便找几个读过书的人大多也都不知道她。她的文字清新淡雅,与人无争,似一朵梅花,无需别人的注目使她增色。刚开始着手写论文时,选她的散文作为研究对象,多少也有点被逼无奈,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在这里。研究东台快板,这主意是不错,收集几段录音然后再进行一些分析,一篇论文也许就此像模像样了。但记忆中对这一快板活文物确没多大印象,更不要说去收集录音进行研究了,而且现在还唱快板的人估计也是凤毛麟角了。接着我又转而想研究莫言或贾平凹作品里的一些民歌童谣,刚开始也试着寻几本莫言的书看看,也没看出什么门道,对于这位大家的魔幻现实主义也不太理解。我的兴趣更偏向于文学中清新的一类,像龙应台的《目送》,以及杨景龙老师的一些对诗歌研究的论文,这很合我口味。丁立梅的散文属于文学中清新的一类,于是我最终选择了研究丁立梅散文的语言风格。
好的文章当需有好的修辞手法,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据我个人理解,很大程度上是指遣词造句,辞藻文采或者说是修辞手法。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好的作家能把这些符号像音符一样进行符合音乐美感的组合,使人读了这段文字后能产生美感与愉悦感,似高山流水。一个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文章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丁立梅,笔名 梅子,紫色 梅子。江苏 东台 人。职业:原来是政治教师,后教语文。喜欢用音乐煮文字。系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读者 》、《青年文摘 》、《特别关注》等畅销杂志签约作家 。
高考之前练习一些语文模拟卷时经常在阅读理解中看见丁立梅的文章。那时对她文章的解读往往是一种任务式的,出题人出什么题让我们解,我们就怎么答,如木偶一般,并无法从中感受到丁立梅散文的独特魅力。而今突然又想用一些大学中学到的文学理论对她的文章进行解读,仿佛遇见故友,自是欢喜。翻她的散文集《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又惊喜的发现这位才女的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与人文关怀远远超过了安意如之类的女作家。当然每一个作家都有每一个作家的风格,但我认为好的作家当需要有一个好的并且健全的人格,屈服于商业利益的作家如何写出动人心魄的文字?
言归正传,我对丁立梅散文的研究由于本人才力所限,研究对象为一本《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散文集,研究角度是从修辞学的角度探讨《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语言艺术,主要包括衬字、叠音、比喻、排比、夸张、留白、引用、通感、设问、旁逸、转品、仿拟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分析,希望总结出丁立梅散文惯有的艺术规律,感受这位女作家所传达出的平凡而又真挚的人生哲理,与读者诸君共赏,顺带也传达一下我家乡的人文精气。
二、《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语音修辞
(一)象声词
“象声词,又叫摹声词、拟声词,就是模拟人、动物和其他事物发出的声响的词。”《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里多次出现对不同声音摹拟,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乐感。
(1)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个没完没了。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会飞的太阳》p.2
(2)我听到一阵笑声,如金属相扣,丁丁当当。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女人如花》p.8
阴雨,作者并没有写“下”个没完,而是“滴答滴答”个没完,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描绘得很贴切生动。“滴答滴答”又与钟表走的声音相近,用它来摹拟又形象地写出了这雨下得不急不慢,连绵不绝,与作者当时的思绪和心情颇相吻合。
笑声“丁丁当当”,这笑声必定是清脆爽朗,女主人公办事干净利落,面对生活的重压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来承受。而“丁丁当当”又像是敲击金属所发出的声音,女主人公是打不垮的钢铁,生活中的困难就像是敲打钢铁的外力,只有无所畏惧,生命力强悍的人才能有如此笑声,所以用“丁丁当当”来摹拟这笑声再恰当不过了。
(二)叠音
“叠音,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3)清风徐徐,这样的夜晚,适合抒情。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月亮像月亮》p.15
(4)她开开心心收下,并不转身走,而是埋头把他们的办公室都给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美女》p.19
顾炎武在《日知录》二十一上说“诗用叠字最难”,反过来说,叠字用的好的诗必定是好诗,如王安石《春夜》里“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清风阵阵寒”,同样叠字用得好的词也必定是传颂千古的好词,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朗朗上口的叠字很容易被人所记忆,散文中叠音手法用得好也可以起到增强语言美感的作用。
例(3)中“清风徐徐”化用自《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徐”字声调属阳平,两字叠加给人一种轻盈之感,似风拂面,读之令人精神一振。
例(4)中“开开心心”比之“开心”更能让人感受和理解到“美女”对免费送给他废品的好心人的感激之情。而这种溢于言表,直观的就能看到的“开开心心”也更加符合“美女”的形象,对人坦诚,丝毫无城府。“干干净净”用来描绘美女替给她废品的人打扫房间的劳动成果和用心程度,鲜明的表现出“美女”知恩图报的朴实性格。
(三)押韵
“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关系。”一句话如果恰当的安排好韵脚,就会和谐悦耳,读之朗朗上口。
(5)他的背后,是一堵废弃的围墙,但这并不妨碍桂花的香。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p.34
(6)最后选中一张,画面上,一个小女孩半蹲着,在吹蒲公英,她身后的草地,碧绿清翠,一望无际。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贺卡里的宛转流年》p.43
例(5)中“墙”“香”押韵,韵脚为“ang”,“墙”为实体,“香”为虚幻的事物,两字押韵,虚实相间,对比鲜明,“墙”挡不住花儿的“香”,突显了老人做得桂花糕的香。例(6)中在对贺卡画面的描写,韵押得很自然,“地”“翠”“际”韵脚为“i”,连续押韵令人读之一气呵成,给人一种清爽之感,很符合贺卡的特色。
三、《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词语修辞
(一)方言词
内容摘要:丁立梅的文章并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所描述的往往是尘世中最细微的小事,所用的文学手法也是最常见和普通的,因而国内对她的文章进行研究的并不多
,我认为对她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白,特别是一个文章最重要的地方:修辞,所以笔者决定对她的文章进行分析,用客观鲜活的例子感受其文章特殊手法所创造的美感。本课题想对丁立梅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阅读了丁立梅的散文集,发现她的散文中修辞手法运用很精当,所以笔者参考各方面文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论述丁立梅散文中与众不同的修辞风格。研究对象为她的一本散文集,在研究中,为了使本研究结果真实、准确,在研究过程会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访谈和咨询专家法以及归纳总结法。采用归纳总结法对丁立梅散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从分析的结果中看出丁立梅散文修辞的得失,最后做出总结。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丁立梅修辞手法分析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语音修辞 2
(一)象声词 2
(二)叠音 2
(三)押韵 3
三、《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词语修辞 3
(一)方言词 3
(二)文言词 4
(三)成语 5
四、《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修辞格 5
(一)材料上的辞格 5
1.譬喻 5
2.引用 8
3.摹状 9
(二)意境上的辞格 9
1.比拟 9
2.夸张 11
3.设问 11
4.婉曲 12
5.示现 12
6.感叹 13
(三)词语上的辞格 14
1.镶嵌 14
2.转品 14
3.回环 15
4.藏词 16
(四)章句上的辞格 16
1.排比 16
2.反复 17
3.跳脱 17
4.对偶 18
(五)其他辞格 19
1.通感 19
2.旁逸 19
五、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论丁立梅散文的语言风格
——以《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为例
一、引言
丁立梅作为一个东台籍的作家其知名度或许并不是很高,随便找几个读过书的人大多也都不知道她。她的文字清新淡雅,与人无争,似一朵梅花,无需别人的注目使她增色。刚开始着手写论文时,选她的散文作为研究对象,多少也有点被逼无奈,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在这里。研究东台快板,这主意是不错,收集几段录音然后再进行一些分析,一篇论文也许就此像模像样了。但记忆中对这一快板活文物确没多大印象,更不要说去收集录音进行研究了,而且现在还唱快板的人估计也是凤毛麟角了。接着我又转而想研究莫言或贾平凹作品里的一些民歌童谣,刚开始也试着寻几本莫言的书看看,也没看出什么门道,对于这位大家的魔幻现实主义也不太理解。我的兴趣更偏向于文学中清新的一类,像龙应台的《目送》,以及杨景龙老师的一些对诗歌研究的论文,这很合我口味。丁立梅的散文属于文学中清新的一类,于是我最终选择了研究丁立梅散文的语言风格。
好的文章当需有好的修辞手法,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据我个人理解,很大程度上是指遣词造句,辞藻文采或者说是修辞手法。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好的作家能把这些符号像音符一样进行符合音乐美感的组合,使人读了这段文字后能产生美感与愉悦感,似高山流水。一个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文章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丁立梅
高考之前练习一些语文模拟卷时经常在阅读理解中看见丁立梅的文章。那时对她文章的解读往往是一种任务式的,出题人出什么题让我们解,我们就怎么答,如木偶一般,并无法从中感受到丁立梅散文的独特魅力。而今突然又想用一些大学中学到的文学理论对她的文章进行解读,仿佛遇见故友,自是欢喜。翻她的散文集《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又惊喜的发现这位才女的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与人文关怀远远超过了安意如之类的女作家。当然每一个作家都有每一个作家的风格,但我认为好的作家当需要有一个好的并且健全的人格,屈服于商业利益的作家如何写出动人心魄的文字?
言归正传,我对丁立梅散文的研究由于本人才力所限,研究对象为一本《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散文集,研究角度是从修辞学的角度探讨《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语言艺术,主要包括衬字、叠音、比喻、排比、夸张、留白、引用、通感、设问、旁逸、转品、仿拟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分析,希望总结出丁立梅散文惯有的艺术规律,感受这位女作家所传达出的平凡而又真挚的人生哲理,与读者诸君共赏,顺带也传达一下我家乡的人文精气。
二、《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语音修辞
(一)象声词
“象声词,又叫摹声词、拟声词,就是模拟人、动物和其他事物发出的声响的词。”《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里多次出现对不同声音摹拟,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乐感。
(1)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个没完没了。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会飞的太阳》p.2
(2)我听到一阵笑声,如金属相扣,丁丁当当。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女人如花》p.8
阴雨,作者并没有写“下”个没完,而是“滴答滴答”个没完,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描绘得很贴切生动。“滴答滴答”又与钟表走的声音相近,用它来摹拟又形象地写出了这雨下得不急不慢,连绵不绝,与作者当时的思绪和心情颇相吻合。
笑声“丁丁当当”,这笑声必定是清脆爽朗,女主人公办事干净利落,面对生活的重压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来承受。而“丁丁当当”又像是敲击金属所发出的声音,女主人公是打不垮的钢铁,生活中的困难就像是敲打钢铁的外力,只有无所畏惧,生命力强悍的人才能有如此笑声,所以用“丁丁当当”来摹拟这笑声再恰当不过了。
(二)叠音
“叠音,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3)清风徐徐,这样的夜晚,适合抒情。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月亮像月亮》p.15
(4)她开开心心收下,并不转身走,而是埋头把他们的办公室都给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美女》p.19
顾炎武在《日知录》二十一上说“诗用叠字最难”,反过来说,叠字用的好的诗必定是好诗,如王安石《春夜》里“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清风阵阵寒”,同样叠字用得好的词也必定是传颂千古的好词,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朗朗上口的叠字很容易被人所记忆,散文中叠音手法用得好也可以起到增强语言美感的作用。
例(3)中“清风徐徐”化用自《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徐”字声调属阳平,两字叠加给人一种轻盈之感,似风拂面,读之令人精神一振。
例(4)中“开开心心”比之“开心”更能让人感受和理解到“美女”对免费送给他废品的好心人的感激之情。而这种溢于言表,直观的就能看到的“开开心心”也更加符合“美女”的形象,对人坦诚,丝毫无城府。“干干净净”用来描绘美女替给她废品的人打扫房间的劳动成果和用心程度,鲜明的表现出“美女”知恩图报的朴实性格。
(三)押韵
“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关系。”一句话如果恰当的安排好韵脚,就会和谐悦耳,读之朗朗上口。
(5)他的背后,是一堵废弃的围墙,但这并不妨碍桂花的香。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p.34
(6)最后选中一张,画面上,一个小女孩半蹲着,在吹蒲公英,她身后的草地,碧绿清翠,一望无际。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贺卡里的宛转流年》p.43
例(5)中“墙”“香”押韵,韵脚为“ang”,“墙”为实体,“香”为虚幻的事物,两字押韵,虚实相间,对比鲜明,“墙”挡不住花儿的“香”,突显了老人做得桂花糕的香。例(6)中在对贺卡画面的描写,韵押得很自然,“地”“翠”“际”韵脚为“i”,连续押韵令人读之一气呵成,给人一种清爽之感,很符合贺卡的特色。
三、《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词语修辞
(一)方言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