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三笑》中的重叠式变化研究
苏州评弹《三笑》中的重叠式变化研究[20191216201616]
内容摘要:《三笑》是苏州评弹中的弹词名著,经典传统长篇,有着“小书之王”“长脚笑话”等美誉。以苏州评弹徐派《三笑》中的重叠式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笑》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分类,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变调规律,和重叠式词性变化的语义特征三方面入手,对全书的重叠式词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出重叠词在普通话和吴方言使用中的相同与不同,展现苏州评弹的独特语言魅力。希望通过对《三笑》的文本初步的探究,使人们重视苏州评弹文本的价值,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州评弹《三笑》重叠式词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 苏州评弹及《三笑》的概况 1
(二) 苏州评弹《三笑》的研究现状 1
(三) 重叠式词形变化研究现状 1
(四)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2
二、 苏州评弹《三笑》中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分类 3
(一) 重叠构词 3
(二) 重叠构形 6
三、 苏州评弹《三笑》中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变调规律 8
(一) 双音节重叠形式的变调规律 8
(二) 三音节重叠形式的变调规律 9
(三) 四音节重叠形式的变调规律 10
四、 苏州评弹《三笑》中重叠式词形变化的语义特征 11
(一) 名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2
(二) 动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2
(三)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3
(四) 副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4
(五) 量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4
五、 结语 14
附录 16
附表:苏州评弹《三笑》文本中的重叠式词表 16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苏州评弹《三笑》中的重叠式变化研究
一、引言
(一)苏州评弹及《三笑》的概况
苏州评弹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评弹又分为评话和弹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话和弹词各有所长。评话,又称“平话”,俗称“大书”,只说不唱,多是历史演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弹词一般由两到三人演出,用琵琶和三弦伴奏,有唱有说或只唱不说,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和传奇小说。弹词和评话因其说白独特细腻,唱腔婉转悦耳流传至今并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流派,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和娱乐。
自明朝以来,关于唐伯虎风流故事就一直广为流传,“点秋香”的故事最为著名,从“一笑”发展为“三笑”。三百年来,苏州评弹《三笑》在历代大师手中几经锤炼,成为评弹界书中“小王”,也被誉为“长脚笑话”奇书。《三笑》全书共53回,35万字左右,由佳人秋香“三笑留情”而起,描写演绎了才子唐伯虎为了追求佳人化名进入华府等一系列故事,最后才子与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发展错综复杂,矛盾迭起,精彩曲折,引人入胜。徐派弹词《三笑》是苏州评弹传统长篇的代表作,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二)苏州评弹《三笑》的研究现状
张力在《苏州评弹的历史沿革和发展》中详细介绍了苏州评弹的基础概述和历史发展状况,并对其未来发展情况做出了展望。周良在《苏州评弹》中系统地阐述了苏州评弹的发展历程及评弹叙述者客观叙述和主观叙述。潘讯在《论苏州评弹的文化特征》中分别从历史渊源、创作主旨、人物形象、作家群和听众群几个方面来阐释苏州评弹的文化特征。在这样苏州评弹研究的大背景之下,关于《三笑》的研究相对较少,陕西师范大学的李志梅在《唐寅与“三笑故事”》中探究了唐寅的生平及三笑故事的真假。王建中的《徐派〈三笑〉》主要介绍了徐云志先生对《三笑》进行的表演上的改革及《三笑》表演上的喜剧性。苏州大学的孙伊婷的《苏州评弹徐派〈三笑〉文本研究》主要从“三笑”故事的文艺流派,杰出的文艺成就及整体架构,情节主干,人物形象对徐派《三笑》文本做了分析。
(三)重叠式词形变化研究现状
重叠式词形变化属于构词法研究范围。《普通语言学》正式提出构词法概念。《中国文法通略》将构词类型分成了单词和复词。胡以鲁的《国语学草创》将汉语归进分析性语言,第一次搭建了普通语言学的构架,也进入到了现代构词法研究。张寿康的《构词法和构形法》中提到“作为一门科学,构词法就是研究咱们语言中词的构成的规律的学问。”关于现代构词法的研究涉及词类、语法、加缀法、语音、语义、修辞、方言等各个方面,但其中关于重叠式构词构形的研究,相较而言很少涉及。
后来愈多学者通过发表关于重叠式词形变化研究的文章,希望借此弥补这个方面的缺憾。比如吴建勇的《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关注动词重叠现象,从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构成状况以及构成后所具有的语法意义来探讨动词重叠的问题。王昌茂、勾俊涛的《古汉语构形重叠词研究》,对古汉语中的重叠现象进行多角度考察,把其分为构音重叠,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重点考察了构形重叠词的范围、类型、词性及语法意义。许彦霞的《〈现代汉语词典AA〉重叠式研究》主要是对AA重叠构词的考察,包括叠音词和重叠词两类。而王彬的《铜仁方言重叠式名词音变分析》,从音变角度,就铜仁方言和普通话相比较存在大量重叠式名词这一特殊语法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有一些针对小说文本做重叠式词的语义探究的文章。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不难发现,虽然学者们对重叠式词形变化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是就苏州方言的重叠式词形变化,研究的很少,针对苏州评弹文本方面的重叠式词性变化的研究更是寥寥。对于评弹文本的重叠式词变化没有进行挖掘和展示,这样的缺失使评弹的魅力难以发扬光大。因此,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苏州评弹在近年来被多方位深入研究,但着眼与文本本身的研究比较匮乏。关于重叠式词的研究涉及较少,这将不利于苏州评弹的继承与发展,也不利于展示苏州评弹在重叠式词方面的独特语言魅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研究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以徐云志、王鹰的演出本文本作为探究内容,对其中语料进行收集,分析,研究重叠式词形变化的主要分类、变调规律以及语义特征,希望能对《三笑》中的重叠式词做出一定的总结。
二、苏州评弹《三笑》中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分类
现代汉语中的词,主要是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从词的构造来看,合成词在词的构成中占主要地位,合成词中有的一类词是用两个相同语素相叠的方式构成的,我们将这种词称作重叠式词。重叠可是是构词手段也可以是构形手段,所以现代汉语重叠式词分为重叠构词和重叠构形。重叠构形是指词重叠后,词汇意义不变,单音节和重叠形式在现代汉语中都有使用意义,但是两者的使用效果不同。重叠构词又可以从词的构成角度出发分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叠音词和重叠词。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中将两个音节必须重叠才可表意义的词称为单纯词;重叠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构成,属于合成词。
根据具体的标准,我们将《三笑》中的重叠式词做了一下分类和汇总。
(一)重叠构词
1. 叠音词
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而成的双音节词,单音节无意义,重叠后才有意义,《三笑》中的叠音词多是成语,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多被提及和使用。
例1 米田共听见要吃官司,觉得寒毛凛凛。(第二回:河歌 P17)
“津津有味”(伯虎装作听得津津有味赞道:“好呀。”(第三回:三笑 P33)),“忧心忡忡”(店家忧心忡忡,一筹莫展,“弄到房间里去了,这下真要死了。”战战兢兢到房门口对里面一望,直吓到浑身发抖。(第三回:三笑 P44)),“彬彬有礼”(“明天再见。”伯虎彬彬有礼。(第四回:当扇 P46)),“书声朗朗”(张家嫂子指点道:“你出这里备弄一直过去,顺弯倒弯走过去,看见一棵芭蕉树,一棵梧桐树,听见书声朗朗,就是两位少爷,书房到了。”(第八回:书房 P105))等都是固定成语,这些字作为单个字的时候无法使用,只能由两个相同字组成叠音词使用,或者与别的字组成词组使用。
“寒毛凛凛”的中的“凛”可以与“然”或“冽”组成词语使用,但是无法单独使用,这就是叠音词的特殊性。例1中的“寒毛凛凛”这个词是吴方言中的特有词汇,表义是一个人的汗毛都竖起来了,表示一个人的害怕和恐惧。这个词的表达非常活泼有趣,在评弹表演时也能让人迅速理解主人公的状态。
叠音词的使用让评弹表演具有文化气息,与普通话中也经常使用的叠音词相比,独特的吴方言叠音词让评弹更具表演魅力。
2. 重叠词
这类词是合成词,单字使用时有意义,根据词性的不同可以将重叠词分为名词重叠,动词重叠,量词重叠,形容词重叠,副词重叠,叹词重叠,拟声词重叠等等,下面将《三笑》中的重叠词具体分类。
(1)名词重叠
例2唐寅到里面,看见华老老端端正正坐着,心里到底有些虚的。(第五回:进府 P64)
例3唐伯虎将耳朵贴到门缝缝上。(第九回:劝兄 P123)
这类名词重叠在《三笑》中的出现大多是称谓词,“太太”(在殿上看见华太太带了众丫头拜佛,内中有个丫头生得尤为漂亮,听人唤她作秋香,伯虎一见钟情。(第一回:追舟P1)),“姐姐”(伯虎还在脉脉含情遥呼秋香:“好姐姐呀,好姐姐!”(第三回:三笑 P44)),“婆婆”(好吧,你在此做僮儿做得很有味道,今朝趁此机会让我来唆使得婆婆把你喊到里面吃顿屁股,“坍坍台”,让你尝尝做僮儿的滋味。(第二十二回:诘僮 P312))等在普通话中也做使用。
内容摘要:《三笑》是苏州评弹中的弹词名著,经典传统长篇,有着“小书之王”“长脚笑话”等美誉。以苏州评弹徐派《三笑》中的重叠式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笑》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分类,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变调规律,和重叠式词性变化的语义特征三方面入手,对全书的重叠式词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出重叠词在普通话和吴方言使用中的相同与不同,展现苏州评弹的独特语言魅力。希望通过对《三笑》的文本初步的探究,使人们重视苏州评弹文本的价值,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州评弹《三笑》重叠式词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 苏州评弹及《三笑》的概况 1
(二) 苏州评弹《三笑》的研究现状 1
(三) 重叠式词形变化研究现状 1
(四)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2
二、 苏州评弹《三笑》中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分类 3
(一) 重叠构词 3
(二) 重叠构形 6
三、 苏州评弹《三笑》中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变调规律 8
(一) 双音节重叠形式的变调规律 8
(二) 三音节重叠形式的变调规律 9
(三) 四音节重叠形式的变调规律 10
四、 苏州评弹《三笑》中重叠式词形变化的语义特征 11
(一) 名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2
(二) 动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2
(三)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3
(四) 副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4
(五) 量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4
五、 结语 14
附录 16
附表:苏州评弹《三笑》文本中的重叠式词表 16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苏州评弹《三笑》中的重叠式变化研究
一、引言
(一)苏州评弹及《三笑》的概况
苏州评弹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评弹又分为评话和弹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话和弹词各有所长。评话,又称“平话”,俗称“大书”,只说不唱,多是历史演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弹词一般由两到三人演出,用琵琶和三弦伴奏,有唱有说或只唱不说,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和传奇小说。弹词和评话因其说白独特细腻,唱腔婉转悦耳流传至今并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流派,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和娱乐。
自明朝以来,关于唐伯虎风流故事就一直广为流传,“点秋香”的故事最为著名,从“一笑”发展为“三笑”。三百年来,苏州评弹《三笑》在历代大师手中几经锤炼,成为评弹界书中“小王”,也被誉为“长脚笑话”奇书。《三笑》全书共53回,35万字左右,由佳人秋香“三笑留情”而起,描写演绎了才子唐伯虎为了追求佳人化名进入华府等一系列故事,最后才子与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发展错综复杂,矛盾迭起,精彩曲折,引人入胜。徐派弹词《三笑》是苏州评弹传统长篇的代表作,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二)苏州评弹《三笑》的研究现状
张力在《苏州评弹的历史沿革和发展》中详细介绍了苏州评弹的基础概述和历史发展状况,并对其未来发展情况做出了展望。周良在《苏州评弹》中系统地阐述了苏州评弹的发展历程及评弹叙述者客观叙述和主观叙述。潘讯在《论苏州评弹的文化特征》中分别从历史渊源、创作主旨、人物形象、作家群和听众群几个方面来阐释苏州评弹的文化特征。在这样苏州评弹研究的大背景之下,关于《三笑》的研究相对较少,陕西师范大学的李志梅在《唐寅与“三笑故事”》中探究了唐寅的生平及三笑故事的真假。王建中的《徐派〈三笑〉》主要介绍了徐云志先生对《三笑》进行的表演上的改革及《三笑》表演上的喜剧性。苏州大学的孙伊婷的《苏州评弹徐派〈三笑〉文本研究》主要从“三笑”故事的文艺流派,杰出的文艺成就及整体架构,情节主干,人物形象对徐派《三笑》文本做了分析。
(三)重叠式词形变化研究现状
重叠式词形变化属于构词法研究范围。《普通语言学》正式提出构词法概念。《中国文法通略》将构词类型分成了单词和复词。胡以鲁的《国语学草创》将汉语归进分析性语言,第一次搭建了普通语言学的构架,也进入到了现代构词法研究。张寿康的《构词法和构形法》中提到“作为一门科学,构词法就是研究咱们语言中词的构成的规律的学问。”关于现代构词法的研究涉及词类、语法、加缀法、语音、语义、修辞、方言等各个方面,但其中关于重叠式构词构形的研究,相较而言很少涉及。
后来愈多学者通过发表关于重叠式词形变化研究的文章,希望借此弥补这个方面的缺憾。比如吴建勇的《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关注动词重叠现象,从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构成状况以及构成后所具有的语法意义来探讨动词重叠的问题。王昌茂、勾俊涛的《古汉语构形重叠词研究》,对古汉语中的重叠现象进行多角度考察,把其分为构音重叠,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重点考察了构形重叠词的范围、类型、词性及语法意义。许彦霞的《〈现代汉语词典AA〉重叠式研究》主要是对AA重叠构词的考察,包括叠音词和重叠词两类。而王彬的《铜仁方言重叠式名词音变分析》,从音变角度,就铜仁方言和普通话相比较存在大量重叠式名词这一特殊语法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有一些针对小说文本做重叠式词的语义探究的文章。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不难发现,虽然学者们对重叠式词形变化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是就苏州方言的重叠式词形变化,研究的很少,针对苏州评弹文本方面的重叠式词性变化的研究更是寥寥。对于评弹文本的重叠式词变化没有进行挖掘和展示,这样的缺失使评弹的魅力难以发扬光大。因此,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苏州评弹在近年来被多方位深入研究,但着眼与文本本身的研究比较匮乏。关于重叠式词的研究涉及较少,这将不利于苏州评弹的继承与发展,也不利于展示苏州评弹在重叠式词方面的独特语言魅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研究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以徐云志、王鹰的演出本文本作为探究内容,对其中语料进行收集,分析,研究重叠式词形变化的主要分类、变调规律以及语义特征,希望能对《三笑》中的重叠式词做出一定的总结。
二、苏州评弹《三笑》中重叠式词形变化的分类
现代汉语中的词,主要是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从词的构造来看,合成词在词的构成中占主要地位,合成词中有的一类词是用两个相同语素相叠的方式构成的,我们将这种词称作重叠式词。重叠可是是构词手段也可以是构形手段,所以现代汉语重叠式词分为重叠构词和重叠构形。重叠构形是指词重叠后,词汇意义不变,单音节和重叠形式在现代汉语中都有使用意义,但是两者的使用效果不同。重叠构词又可以从词的构成角度出发分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叠音词和重叠词。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中将两个音节必须重叠才可表意义的词称为单纯词;重叠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构成,属于合成词。
根据具体的标准,我们将《三笑》中的重叠式词做了一下分类和汇总。
(一)重叠构词
1. 叠音词
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而成的双音节词,单音节无意义,重叠后才有意义,《三笑》中的叠音词多是成语,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多被提及和使用。
例1 米田共听见要吃官司,觉得寒毛凛凛。(第二回:河歌 P17)
“津津有味”(伯虎装作听得津津有味赞道:“好呀。”(第三回:三笑 P33)),“忧心忡忡”(店家忧心忡忡,一筹莫展,“弄到房间里去了,这下真要死了。”战战兢兢到房门口对里面一望,直吓到浑身发抖。(第三回:三笑 P44)),“彬彬有礼”(“明天再见。”伯虎彬彬有礼。(第四回:当扇 P46)),“书声朗朗”(张家嫂子指点道:“你出这里备弄一直过去,顺弯倒弯走过去,看见一棵芭蕉树,一棵梧桐树,听见书声朗朗,就是两位少爷,书房到了。”(第八回:书房 P105))等都是固定成语,这些字作为单个字的时候无法使用,只能由两个相同字组成叠音词使用,或者与别的字组成词组使用。
“寒毛凛凛”的中的“凛”可以与“然”或“冽”组成词语使用,但是无法单独使用,这就是叠音词的特殊性。例1中的“寒毛凛凛”这个词是吴方言中的特有词汇,表义是一个人的汗毛都竖起来了,表示一个人的害怕和恐惧。这个词的表达非常活泼有趣,在评弹表演时也能让人迅速理解主人公的状态。
叠音词的使用让评弹表演具有文化气息,与普通话中也经常使用的叠音词相比,独特的吴方言叠音词让评弹更具表演魅力。
2. 重叠词
这类词是合成词,单字使用时有意义,根据词性的不同可以将重叠词分为名词重叠,动词重叠,量词重叠,形容词重叠,副词重叠,叹词重叠,拟声词重叠等等,下面将《三笑》中的重叠词具体分类。
(1)名词重叠
例2唐寅到里面,看见华老老端端正正坐着,心里到底有些虚的。(第五回:进府 P64)
例3唐伯虎将耳朵贴到门缝缝上。(第九回:劝兄 P123)
这类名词重叠在《三笑》中的出现大多是称谓词,“太太”(在殿上看见华太太带了众丫头拜佛,内中有个丫头生得尤为漂亮,听人唤她作秋香,伯虎一见钟情。(第一回:追舟P1)),“姐姐”(伯虎还在脉脉含情遥呼秋香:“好姐姐呀,好姐姐!”(第三回:三笑 P44)),“婆婆”(好吧,你在此做僮儿做得很有味道,今朝趁此机会让我来唆使得婆婆把你喊到里面吃顿屁股,“坍坍台”,让你尝尝做僮儿的滋味。(第二十二回:诘僮 P312))等在普通话中也做使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