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戏妻人物对比研究(附件)
摘 要本文对《秋胡戏妻》中的人物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揭示元杂剧《秋胡戏妻》所反映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及家庭问题。秋胡从军前后的变化,反映了统治阶级与平民百姓矛盾的尖锐;秋胡和李大户对罗梅英的无耻行径,反映了金钱对人性的异化;罗梅英对爱情的坚守以及秋胡对爱情的被迫,反映出夫妻间伦理关系的荡然无存。
目 录
引言 1
1 秋胡从军前后的对比 2
1.1 秋胡身份的对比 2
1.2 秋胡行为的对比 2
1.3 小结 3
2 秋胡与李大户的对比 5
2.1 秋胡与李大户身份的对比 5
2.2 秋胡与李大户无耻行径的对比 6
2.3 秋胡与李大户失败结果的对比 7
2.4 小结 7
3 秋胡与罗梅英的对比 8
3.1 秋胡与罗梅英身份对比 8
3.2 秋胡与罗梅英生活经历的对比 8
3.3 秋胡与罗梅英对待感情态度的对比 9
3.4 小结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石君宝的《鲁大夫秋胡戏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篇经典,它以刘向《列女传》中的“鲁秋洁妇”为雏形改编而成。“鲁秋洁妇”是一篇小说,原文如下:
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若曝采桑,吾行道?,愿托桑荫下?,下赍休焉。”妇人采桑不辍,秋胡子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人曰:“嘻!夫采桑力作,纺绩织纴,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无有外意,妾亦无淫泆之志,收子之赍与笥金。”秋胡子遂去,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惭。妇曰:“子束发脩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泆,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君子曰:“洁妇精于善。夫不孝莫大于不爱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亲而爱其人,秋胡子有之矣。”君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秋胡子妇之谓也。”诗云:”惟是褊心,是以为刺。”此之谓也。[1]P186
此后,有古乐府《秋胡行》,惜已失传,晋人博玄有《秋胡行二首》,南朝宋代颜延之有《秋胡行》诗九章,梁邵陵王萧纶有《代秋胡妇闺怨诗》,唐代又秋胡变文。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里,江湖艺人王金榜说:“这一本传奇,是《秋胡戏妻》。”可惜,这个南戏剧本也没有流传下来。
可见“秋胡戏妻”属于“世代累积型”故事。正是对前人的作品进行了润色加工遂玉成了石君宝杂剧版《秋胡戏妻》,被反复搬演至舞台表演,长盛不衰。
目前学术界对《秋胡戏妻》的研究很多,但都忽略了剧内人物对比,而本文拟采用剧内人物对比的方法剖析秋胡、罗梅英及李大户这些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的变化,深入揭示剧作反应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及家庭问题。
1 秋胡从军前后的对比
秋胡戏妻讲述秋胡与妻子罗梅英新婚三日便被迫从军,妻子坚守妇道,忠贞不渝,秋胡衣锦还乡却不识妻子对其调戏的故事。秋胡从军前后的变化值得研究,不妨从身份及其行径两个方面来探讨。
1.1 秋胡身份的对比
秋胡在从军之后衣锦还乡却变成一个调戏妇女的流氓,在对方不同意的情况下企图用金钱诱惑对。那么秋胡从一开始便是这类无耻之徒吗?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好奇秋胡在从军之前是如何一番模样。文中罗梅英出嫁秋胡,两家摆酒设宴之时这样写到秋胡:
“(秋胡云)报的是母亲得知,有丈人丈母来了也。(卜儿云)请进。(见科)(卜儿云)亲家请坐。酒果已备,孩儿把盏者!(秋胡递酒科,云)岳父岳母,满饮一杯。”[1]P189
可见秋胡言行中透着知礼,举止间显着孝顺,此时的新婚的秋胡或许也对未来抱着无尽美好的期待,倘若不是被迫从军,或许秋胡始终都是孝顺父母,平淡生活的普通民众。而五年从军之旅彻底改变了知书达理孝顺护妻的秋胡,一个前后差别悬殊且越来越被人厌恶的流氓角色慢慢被人熟知。在权势与金钱面前秋胡失去本真,践踏弱小,欺压贫人。秋胡在平凡之时尚有美好的品质,却在得到权势之后变得令人发指,究其根本还是人的本性,秋胡的本性在功成名就之后显露无遗,权势将他本性里的恶放大,使他成为大恶之人。金钱虽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在拥有金钱的同时也但愿拥有同样美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1.2 秋胡行为的对比
再看秋胡行径的变化:
(秋胡冠带上,云)小官秋胡是也。自当军去,见了元帅,道我通文达武,甚是见喜,在他麾下,累立奇功,官加中大夫之职。小官诉说,离家十年,有老母在堂,久缺侍养,乞赐给假还家。谢得鲁昭公可怜,赐小官黄金一饼,以充膳母之资。如今衣锦荣归,见母亲走一遭去。(诗云)想当日哭啼啼远去从军,今日个笑吟吟荣转家门。捧着这赤资资黄金奉母,安慰了我那娇滴滴年少夫人。”[1]P190
从这段秋胡的自陈中可知离家十年之久的秋胡已经是大夫之职,与当日大婚三天便被抓走充军时候的秋胡已经截然不同,身份有了质的改变,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升为官宦之职,按理来说秋胡深知自己家中父母都由从一而终的刚烈妻子艰辛照理,荣归故里定会好好呵护补偿妻子,却不想他落入世俗,陷进淤泥不能自洁,在有钱有势之后便也和其他些许官员富人一般调戏良人,惹得知者一片唏嘘。
衣锦还乡的秋胡在桑园遇见风韵犹存惹人怜爱的罗梅英,心生歹意上前调戏且金钱诱惑,我们嗤之以鼻,在同情梅英遭遇之际也不由的忆起十年前被迫离家从军之际的他:
“(秋胡云)梅英,我当军去也。你在家好生侍奉母亲,只要你十分孝顺者。(卜儿云)孩儿,你去则去,你勤勤的捎个书信来着我知道。”在离别之际不忘叮嘱新婚三日的妻子好生照料家中母亲,(秋胡云)岳父岳母,好看觑我母亲和妻子梅英者,我当军去也。(罗、搽旦云)这也是你家的本分,我女孩儿的悔气。你去罢。(秋胡做拜别科,云)勾军的哥哥,咱和你同去。(诗云)莫怨文齐福不齐,娶妻三日却分离。军中若把文章用,管取峥嵘衣锦归。(同勾军下)(罗、搽旦云)秋胡当军去了也。亲家母,俺同家去来。(卜儿云)亲家母,孩儿去了,不好留的你,多慢了也。(诗云)本意相留非是假,争奈秋胡勾去当兵甲。(罗、搽旦诗云)明年若不到家来,难道教我孩儿活守寡?”[1]P220
秋胡叮嘱梅英过后也嘱咐岳父岳母照料妻子梅英,可见此时的秋胡对梅英很是疼爱,也对父母长辈由衷孝顺,虽有对从军之路的忧心忡忡,却也对家人甚是担忧。对比之下从军前的行为是孝顺父母疼爱妻子,还乡后的行为则是令人不齿的欺负良人,当初所谓的待到衣锦还乡补偿妻母的承诺,无疑瞬间成为打脸的巴掌。
1.3 小结
目 录
引言 1
1 秋胡从军前后的对比 2
1.1 秋胡身份的对比 2
1.2 秋胡行为的对比 2
1.3 小结 3
2 秋胡与李大户的对比 5
2.1 秋胡与李大户身份的对比 5
2.2 秋胡与李大户无耻行径的对比 6
2.3 秋胡与李大户失败结果的对比 7
2.4 小结 7
3 秋胡与罗梅英的对比 8
3.1 秋胡与罗梅英身份对比 8
3.2 秋胡与罗梅英生活经历的对比 8
3.3 秋胡与罗梅英对待感情态度的对比 9
3.4 小结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石君宝的《鲁大夫秋胡戏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篇经典,它以刘向《列女传》中的“鲁秋洁妇”为雏形改编而成。“鲁秋洁妇”是一篇小说,原文如下:
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若曝采桑,吾行道?,愿托桑荫下?,下赍休焉。”妇人采桑不辍,秋胡子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人曰:“嘻!夫采桑力作,纺绩织纴,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无有外意,妾亦无淫泆之志,收子之赍与笥金。”秋胡子遂去,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惭。妇曰:“子束发脩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泆,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君子曰:“洁妇精于善。夫不孝莫大于不爱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亲而爱其人,秋胡子有之矣。”君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秋胡子妇之谓也。”诗云:”惟是褊心,是以为刺。”此之谓也。[1]P186
此后,有古乐府《秋胡行》,惜已失传,晋人博玄有《秋胡行二首》,南朝宋代颜延之有《秋胡行》诗九章,梁邵陵王萧纶有《代秋胡妇闺怨诗》,唐代又秋胡变文。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里,江湖艺人王金榜说:“这一本传奇,是《秋胡戏妻》。”可惜,这个南戏剧本也没有流传下来。
可见“秋胡戏妻”属于“世代累积型”故事。正是对前人的作品进行了润色加工遂玉成了石君宝杂剧版《秋胡戏妻》,被反复搬演至舞台表演,长盛不衰。
目前学术界对《秋胡戏妻》的研究很多,但都忽略了剧内人物对比,而本文拟采用剧内人物对比的方法剖析秋胡、罗梅英及李大户这些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的变化,深入揭示剧作反应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及家庭问题。
1 秋胡从军前后的对比
秋胡戏妻讲述秋胡与妻子罗梅英新婚三日便被迫从军,妻子坚守妇道,忠贞不渝,秋胡衣锦还乡却不识妻子对其调戏的故事。秋胡从军前后的变化值得研究,不妨从身份及其行径两个方面来探讨。
1.1 秋胡身份的对比
秋胡在从军之后衣锦还乡却变成一个调戏妇女的流氓,在对方不同意的情况下企图用金钱诱惑对。那么秋胡从一开始便是这类无耻之徒吗?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好奇秋胡在从军之前是如何一番模样。文中罗梅英出嫁秋胡,两家摆酒设宴之时这样写到秋胡:
“(秋胡云)报的是母亲得知,有丈人丈母来了也。(卜儿云)请进。(见科)(卜儿云)亲家请坐。酒果已备,孩儿把盏者!(秋胡递酒科,云)岳父岳母,满饮一杯。”[1]P189
可见秋胡言行中透着知礼,举止间显着孝顺,此时的新婚的秋胡或许也对未来抱着无尽美好的期待,倘若不是被迫从军,或许秋胡始终都是孝顺父母,平淡生活的普通民众。而五年从军之旅彻底改变了知书达理孝顺护妻的秋胡,一个前后差别悬殊且越来越被人厌恶的流氓角色慢慢被人熟知。在权势与金钱面前秋胡失去本真,践踏弱小,欺压贫人。秋胡在平凡之时尚有美好的品质,却在得到权势之后变得令人发指,究其根本还是人的本性,秋胡的本性在功成名就之后显露无遗,权势将他本性里的恶放大,使他成为大恶之人。金钱虽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在拥有金钱的同时也但愿拥有同样美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1.2 秋胡行为的对比
再看秋胡行径的变化:
(秋胡冠带上,云)小官秋胡是也。自当军去,见了元帅,道我通文达武,甚是见喜,在他麾下,累立奇功,官加中大夫之职。小官诉说,离家十年,有老母在堂,久缺侍养,乞赐给假还家。谢得鲁昭公可怜,赐小官黄金一饼,以充膳母之资。如今衣锦荣归,见母亲走一遭去。(诗云)想当日哭啼啼远去从军,今日个笑吟吟荣转家门。捧着这赤资资黄金奉母,安慰了我那娇滴滴年少夫人。”[1]P190
从这段秋胡的自陈中可知离家十年之久的秋胡已经是大夫之职,与当日大婚三天便被抓走充军时候的秋胡已经截然不同,身份有了质的改变,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升为官宦之职,按理来说秋胡深知自己家中父母都由从一而终的刚烈妻子艰辛照理,荣归故里定会好好呵护补偿妻子,却不想他落入世俗,陷进淤泥不能自洁,在有钱有势之后便也和其他些许官员富人一般调戏良人,惹得知者一片唏嘘。
衣锦还乡的秋胡在桑园遇见风韵犹存惹人怜爱的罗梅英,心生歹意上前调戏且金钱诱惑,我们嗤之以鼻,在同情梅英遭遇之际也不由的忆起十年前被迫离家从军之际的他:
“(秋胡云)梅英,我当军去也。你在家好生侍奉母亲,只要你十分孝顺者。(卜儿云)孩儿,你去则去,你勤勤的捎个书信来着我知道。”在离别之际不忘叮嘱新婚三日的妻子好生照料家中母亲,(秋胡云)岳父岳母,好看觑我母亲和妻子梅英者,我当军去也。(罗、搽旦云)这也是你家的本分,我女孩儿的悔气。你去罢。(秋胡做拜别科,云)勾军的哥哥,咱和你同去。(诗云)莫怨文齐福不齐,娶妻三日却分离。军中若把文章用,管取峥嵘衣锦归。(同勾军下)(罗、搽旦云)秋胡当军去了也。亲家母,俺同家去来。(卜儿云)亲家母,孩儿去了,不好留的你,多慢了也。(诗云)本意相留非是假,争奈秋胡勾去当兵甲。(罗、搽旦诗云)明年若不到家来,难道教我孩儿活守寡?”[1]P220
秋胡叮嘱梅英过后也嘱咐岳父岳母照料妻子梅英,可见此时的秋胡对梅英很是疼爱,也对父母长辈由衷孝顺,虽有对从军之路的忧心忡忡,却也对家人甚是担忧。对比之下从军前的行为是孝顺父母疼爱妻子,还乡后的行为则是令人不齿的欺负良人,当初所谓的待到衣锦还乡补偿妻母的承诺,无疑瞬间成为打脸的巴掌。
1.3 小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