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万泉和》中万泉和形象的分析
《赤脚医生万泉和》中万泉和形象的分析[20191216202027]
内容摘要:范小青是当代独具风格的著名作家,文学界普遍认为她是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讲述了一个农村赤脚医生从开始学医到为村民治病最后放弃从医的故事。本论文从文本出发,从事业和爱情两个角度去分析了主人公万泉和的人物形象特征,结合中国的传统道义、朴素的生存之道以及当代的社会现实浅析万泉和这个人物的价值意义,并且综合范小青的个人因素与地域文化背景阐释了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人物形象价值意义成因探究
目 录
一、引言 1
二、万泉和形象的性格特征 2
(一)从事业上看万泉和 2
1.任人摆布,软弱无力 2
2.认真负责,责任感强 4
(二)从爱情上看万泉和 5
1.注重感情,态度专一 5
2.感情复杂,心态纠结 6
三、万泉和形象的成因探究 7
(一)范小青的个人因素 7
(二)吴文化的熏陶 8
(三)时代背景的影响 9
四、万泉和形象的价值意义 10
(一)中国传统道义的缩影 10
(二)朴素的生存之道 11
(三)当代的意义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赤脚医生万泉和》中万泉和形象的分析
一、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发生骤变。文学不在是社会的主流,而逐渐走向边缘。社会的日益多元化和兼容性也逐步消解文学的正面价值,作家的创作在社会的转型中面临尴尬的境地。继续沿袭以前的风格,还是顺应潮流改变,以及如何改变适应流变趋势,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范小青,现为江苏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杂志》主编。以小说创作为主,另有散文。曾多次获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岸》、《城市表情》、《女同志》等,中篇小说《瑞云》、《我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
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以万泉和的视角展现后窑村的整个风土人情,给我们展示了这个年代在这个后窑村里一个个自私、愚昧、有点荒唐的农民,但是他们依然是可爱的、善良的。故事内容大概就是:一个三岁就得脑膜炎的“傻子”万泉和,在一个特殊无奈的环境下扛起“赤脚医生”这个担子,为村民治病,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医疗事件、政治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他几次想放弃这个“赤脚医生”的担子,但又一次次被这些可爱的村民推到了原来的位子上,继续通过他的“傻里傻气”演绎着这个重要的角色。
对于《赤脚医生万泉和》这部小说的研究,学者们在小说创作与乡土文学续接、启蒙思想、叙事伦理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马季在《真情与温暖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从〈赤脚医生万泉和〉、〈女同志〉看范小青叙事风格》中认为,范小青善于用琐碎的日常生活细流构建他的精神世界。黄毓璜在《小说的世界建构及其叙事伦理——就〈赤脚医生万泉和〉而说》中,范小青的叙事品格,范小青在不避“日常琐屑”而属意“总体况味”构成的悖论中,协和了“现实世界”跟“艺术世界”的关系,经由那些即时、临场、近乎“实录”的生活呈示,抵达艺术通常要求的形象与情境的构筑。周景雷在《用本分和善良来校正我们的世界——关于〈赤脚医生万泉和〉的意义与万泉和这个人》中说到在我看来,范小青把那位乡间赤脚医生命名为万泉和本身包含了一种轻松的心态和幽默意识等等。
综合前人研究发现,对于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尚缺乏深入、系统性的研究。所以,笔者试图从研究《赤脚医生万泉和》小说中主人公人物形象的特点入手,从事业、爱情两个方面分析主人公的性格。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形象形成的成因和人物形象的内在价值。
二、万泉和形象的性格特征
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人物。读者只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赏析,才能感受作品的内涵,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主题思想。别林斯基曾说过:“如果长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里没有形象,没有人物,没有性格,没有任何典型的东西,那么不管其中所讲的一切是怎样忠实而精神地从实物摩写下来,读者还是不会觉得真实的,他看不出任何真实地察知、并巧妙地把握住东西。”
(一)从事业上看万泉和
村民们说:“木匠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田,差不多跟‘街上人’一样,还能到处游走,看风景,吃香的喝辣的。”万泉和感觉木匠这个职业的生活很惬意,很舒服。这在乡下这是一个体面的工作,所以他就一门心思想拜万老木匠为师。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万老木匠认为他不是这块料,不肯收他为徒。于是,万泉和这个“木匠梦”就破灭了。
1.任人摆布,软弱无力
小说主人公万泉和在事业方面可以说是任人摆布的,他的特殊人生经历,使他陷入一种“孤独”和“寂寞”中去。他就想当一名木匠,他想当木匠的原因也很实在。但愚昧的村民们理直气壮地认为:“父亲会看病,儿子也一定会看病。”觉得看病的本事是可以遗传的,万泉和小时候一次偶尔猜对了一个怀孕妇女生的是龙凤胎,大家都觉得万泉和有“鬼眼”。甚至有一次一个男人因为太相信万泉和说他老婆会生男孩的话,待到老婆生的是女孩时,就骂自己的老婆肚子有病。
因为他得过脑膜炎,所以他的智力方面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导致了他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他的生活都是在别人的安排下进行的。从他的事业上看的出,万泉和是无奈的,由于智力比普通人低,所以就显得比较“笨”,五岁的时候讲话还会结巴,七岁的时候还会尿床。每一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他总是乐呵呵的,也不会去反驳别人,只是一味的退让,这就是他的宽容:
万全林已经很老了,牙也掉得差不多了,但他的口齿却还很清楚,他说:“除了脑膜炎,谁来管农民的病痛啊?”我更急了,说:“这不对的,这不对的。”(第十八章,第377页)
万泉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去当医生,从医之路都是被迷信的村民一步一步逼出来的。然而也正是这位智力不是特别健全的普通农民,扛起了整个后窑村的医疗事业。
万泉和在从医之路上是任人摆布,但是他自己却也没有太多抵触的情绪。即使偶尔耍耍性子却也都是以失败告终,从中也能体现他内心的软弱无力。
当万小弟的道胆蛔虫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涂三江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了严重的医疗事故。后来不怀好意的万小三子喝了口热水,装病去戏弄涂医生,涂医生一气之下就走了,这时候合作医疗站就只剩下万泉和一个人了。原文说道:
涂医生走了,合作医疗站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就像当年涂医生第一次走了,留下我爹,成为孤家寡人。但是这种情况即一样又不一样,因为我爹虽然一个人,但他是医生,他有能力有一个人扛起合作医疗站,可是我不行,我两腿发软,甚至想哭起来,我是谁别人不知道,可是我自己知道。(第七章,第123页)
遇到问题的时候,万泉和没有积极正面的去应对,反而觉得自己的水平不足以扛起这个合作医疗站。这个时候他甚至去求当年勾引他初恋的风流戏子吴宝,吴宝原先是在合作医疗站的,就是因为男女作风问题,被批斗赶出了医疗站去了宣传大队,搭台唱戏。后来被吴宝轻轻松松的推掉了,在万泉和山穷水尽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要提高医术,充实自己的医学知识,以至自己能有信心的扛起这个合作医疗站。相反他还是不断地想求助于别人,甚至是已经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如:
我说:“爹,我求你了——”我差不多要给我爹磕头了,我说:“爹,我继续当赤脚医生,碰到一般的普通的病,我自己有把握的,我就不来烦你,但是碰到我不懂的病,我就要求你了。我把我的诊断和开的药说给你听,你要是觉得对头,你就眨巴一下眼皮,你要是觉得不对头,你就拼命眨巴眼皮,多眨几下,我只要看到你眼皮乱眨,我就知道我错了,我就让他们去公社卫生院去。”(第八章,第143页)
后来一段时间,万泉和还是因为药价的问题,被迫关了合作医疗站,在当他受到质疑的时候,他并没有为自己站出来,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做最后的努力,相反只是听从他们的任何说法和决定。万泉和是软弱的,他每次遇到问题,只会用自己的宽容去毫不在意这些。
万泉和的软弱无力还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描述上,例如:
我也想说他,你刚才批斗我爹和裘二海的时候怎么不呕吐,不过我不会说出来的,他的眼睛都这样了,我不能再对他说那样的话。我想说不是裘二海传染的,是裘二海踢的,但我没有说出口。(第三章,第46页 )
我差一点想说,那我就不当医生好了,我本来也是不想当医生的,但这话我没有说出口,因为刘玉没等我说出来,她又抢先了(第四章, 第76页)
万泉和话到嘴边却又没有说出来的情况,小说中不止一处出现。此外,文本中还有这样的描述:
不过农民骂人向来是不知道轻重的,你不能跟他一般见识,更不能追根究底。可农民就习惯这样,开出口来就骂人,也不知道自己牙齿缝里有没有毒。(第一章,第9页)
农民就是这样,一点儿也不含蓄。裘大粉子说是去晦气,其实大家都相信是婆婆媳妇心里太高兴了。(第十八章,第353页)
文本中多次讲到农民讲话不含蓄,心直口快,但万泉和作为同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却多次把话咽到肚里,不敢或者不想说出来。一方面体现出他性格的软弱,另一方面也隐含着他不愿做农民的意愿。
2.认真负责,责任感强
虽然万泉和的医术不精湛,虽然他智力比常人低一等,但是他对待自己每一个病人都是非常认真的,表现出作为医生最起码的严谨。
万泉和的负责首先表现在他推脱当赤脚医生,不仅仅是因为他最初的理想是当木匠,在被裘二海的种种诱惑之后,他也是动摇的:
我要是学了医,当了赤脚医生,倒是年纪正当好,相貌也不错,说不定会有许多美好的故事。所以我早就不在坚持当木匠的一贯想法了,我兴致勃勃地听凭裘二海安排,虽然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安排我。(第一章,第19页)
在他万般无奈被迫成为赤脚医生后,他能够坦然承担起这份责任,接受参加进修。然而因为他人误诊导致万小弟死亡、马同志中毒事件后,涂三江又离开了后窑大队。万泉和越发觉得庸医害人,自己的能力无法支撑起医疗站。三番五次找裘二海请辞,甚至低三下四去请抢走他初恋情人的吴宝回来,这不仅是万泉和无力抗争,也是他不愿误人的一种责任感。例如原文中:
内容摘要:范小青是当代独具风格的著名作家,文学界普遍认为她是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讲述了一个农村赤脚医生从开始学医到为村民治病最后放弃从医的故事。本论文从文本出发,从事业和爱情两个角度去分析了主人公万泉和的人物形象特征,结合中国的传统道义、朴素的生存之道以及当代的社会现实浅析万泉和这个人物的价值意义,并且综合范小青的个人因素与地域文化背景阐释了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人物形象价值意义成因探究
目 录
一、引言 1
二、万泉和形象的性格特征 2
(一)从事业上看万泉和 2
1.任人摆布,软弱无力 2
2.认真负责,责任感强 4
(二)从爱情上看万泉和 5
1.注重感情,态度专一 5
2.感情复杂,心态纠结 6
三、万泉和形象的成因探究 7
(一)范小青的个人因素 7
(二)吴文化的熏陶 8
(三)时代背景的影响 9
四、万泉和形象的价值意义 10
(一)中国传统道义的缩影 10
(二)朴素的生存之道 11
(三)当代的意义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赤脚医生万泉和》中万泉和形象的分析
一、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发生骤变。文学不在是社会的主流,而逐渐走向边缘。社会的日益多元化和兼容性也逐步消解文学的正面价值,作家的创作在社会的转型中面临尴尬的境地。继续沿袭以前的风格,还是顺应潮流改变,以及如何改变适应流变趋势,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范小青,现为江苏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杂志》主编。以小说创作为主,另有散文。曾多次获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岸》、《城市表情》、《女同志》等,中篇小说《瑞云》、《我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
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以万泉和的视角展现后窑村的整个风土人情,给我们展示了这个年代在这个后窑村里一个个自私、愚昧、有点荒唐的农民,但是他们依然是可爱的、善良的。故事内容大概就是:一个三岁就得脑膜炎的“傻子”万泉和,在一个特殊无奈的环境下扛起“赤脚医生”这个担子,为村民治病,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医疗事件、政治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他几次想放弃这个“赤脚医生”的担子,但又一次次被这些可爱的村民推到了原来的位子上,继续通过他的“傻里傻气”演绎着这个重要的角色。
对于《赤脚医生万泉和》这部小说的研究,学者们在小说创作与乡土文学续接、启蒙思想、叙事伦理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马季在《真情与温暖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从〈赤脚医生万泉和〉、〈女同志〉看范小青叙事风格》中认为,范小青善于用琐碎的日常生活细流构建他的精神世界。黄毓璜在《小说的世界建构及其叙事伦理——就〈赤脚医生万泉和〉而说》中,范小青的叙事品格,范小青在不避“日常琐屑”而属意“总体况味”构成的悖论中,协和了“现实世界”跟“艺术世界”的关系,经由那些即时、临场、近乎“实录”的生活呈示,抵达艺术通常要求的形象与情境的构筑。周景雷在《用本分和善良来校正我们的世界——关于〈赤脚医生万泉和〉的意义与万泉和这个人》中说到在我看来,范小青把那位乡间赤脚医生命名为万泉和本身包含了一种轻松的心态和幽默意识等等。
综合前人研究发现,对于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尚缺乏深入、系统性的研究。所以,笔者试图从研究《赤脚医生万泉和》小说中主人公人物形象的特点入手,从事业、爱情两个方面分析主人公的性格。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形象形成的成因和人物形象的内在价值。
二、万泉和形象的性格特征
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人物。读者只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赏析,才能感受作品的内涵,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主题思想。别林斯基曾说过:“如果长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里没有形象,没有人物,没有性格,没有任何典型的东西,那么不管其中所讲的一切是怎样忠实而精神地从实物摩写下来,读者还是不会觉得真实的,他看不出任何真实地察知、并巧妙地把握住东西。”
(一)从事业上看万泉和
村民们说:“木匠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田,差不多跟‘街上人’一样,还能到处游走,看风景,吃香的喝辣的。”万泉和感觉木匠这个职业的生活很惬意,很舒服。这在乡下这是一个体面的工作,所以他就一门心思想拜万老木匠为师。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万老木匠认为他不是这块料,不肯收他为徒。于是,万泉和这个“木匠梦”就破灭了。
1.任人摆布,软弱无力
小说主人公万泉和在事业方面可以说是任人摆布的,他的特殊人生经历,使他陷入一种“孤独”和“寂寞”中去。他就想当一名木匠,他想当木匠的原因也很实在。但愚昧的村民们理直气壮地认为:“父亲会看病,儿子也一定会看病。”觉得看病的本事是可以遗传的,万泉和小时候一次偶尔猜对了一个怀孕妇女生的是龙凤胎,大家都觉得万泉和有“鬼眼”。甚至有一次一个男人因为太相信万泉和说他老婆会生男孩的话,待到老婆生的是女孩时,就骂自己的老婆肚子有病。
因为他得过脑膜炎,所以他的智力方面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导致了他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他的生活都是在别人的安排下进行的。从他的事业上看的出,万泉和是无奈的,由于智力比普通人低,所以就显得比较“笨”,五岁的时候讲话还会结巴,七岁的时候还会尿床。每一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他总是乐呵呵的,也不会去反驳别人,只是一味的退让,这就是他的宽容:
万全林已经很老了,牙也掉得差不多了,但他的口齿却还很清楚,他说:“除了脑膜炎,谁来管农民的病痛啊?”我更急了,说:“这不对的,这不对的。”(第十八章,第377页)
万泉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去当医生,从医之路都是被迷信的村民一步一步逼出来的。然而也正是这位智力不是特别健全的普通农民,扛起了整个后窑村的医疗事业。
万泉和在从医之路上是任人摆布,但是他自己却也没有太多抵触的情绪。即使偶尔耍耍性子却也都是以失败告终,从中也能体现他内心的软弱无力。
当万小弟的道胆蛔虫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涂三江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了严重的医疗事故。后来不怀好意的万小三子喝了口热水,装病去戏弄涂医生,涂医生一气之下就走了,这时候合作医疗站就只剩下万泉和一个人了。原文说道:
涂医生走了,合作医疗站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就像当年涂医生第一次走了,留下我爹,成为孤家寡人。但是这种情况即一样又不一样,因为我爹虽然一个人,但他是医生,他有能力有一个人扛起合作医疗站,可是我不行,我两腿发软,甚至想哭起来,我是谁别人不知道,可是我自己知道。(第七章,第123页)
遇到问题的时候,万泉和没有积极正面的去应对,反而觉得自己的水平不足以扛起这个合作医疗站。这个时候他甚至去求当年勾引他初恋的风流戏子吴宝,吴宝原先是在合作医疗站的,就是因为男女作风问题,被批斗赶出了医疗站去了宣传大队,搭台唱戏。后来被吴宝轻轻松松的推掉了,在万泉和山穷水尽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要提高医术,充实自己的医学知识,以至自己能有信心的扛起这个合作医疗站。相反他还是不断地想求助于别人,甚至是已经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如:
我说:“爹,我求你了——”我差不多要给我爹磕头了,我说:“爹,我继续当赤脚医生,碰到一般的普通的病,我自己有把握的,我就不来烦你,但是碰到我不懂的病,我就要求你了。我把我的诊断和开的药说给你听,你要是觉得对头,你就眨巴一下眼皮,你要是觉得不对头,你就拼命眨巴眼皮,多眨几下,我只要看到你眼皮乱眨,我就知道我错了,我就让他们去公社卫生院去。”(第八章,第143页)
后来一段时间,万泉和还是因为药价的问题,被迫关了合作医疗站,在当他受到质疑的时候,他并没有为自己站出来,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做最后的努力,相反只是听从他们的任何说法和决定。万泉和是软弱的,他每次遇到问题,只会用自己的宽容去毫不在意这些。
万泉和的软弱无力还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描述上,例如:
我也想说他,你刚才批斗我爹和裘二海的时候怎么不呕吐,不过我不会说出来的,他的眼睛都这样了,我不能再对他说那样的话。我想说不是裘二海传染的,是裘二海踢的,但我没有说出口。(第三章,第46页 )
我差一点想说,那我就不当医生好了,我本来也是不想当医生的,但这话我没有说出口,因为刘玉没等我说出来,她又抢先了(第四章, 第76页)
万泉和话到嘴边却又没有说出来的情况,小说中不止一处出现。此外,文本中还有这样的描述:
不过农民骂人向来是不知道轻重的,你不能跟他一般见识,更不能追根究底。可农民就习惯这样,开出口来就骂人,也不知道自己牙齿缝里有没有毒。(第一章,第9页)
农民就是这样,一点儿也不含蓄。裘大粉子说是去晦气,其实大家都相信是婆婆媳妇心里太高兴了。(第十八章,第353页)
文本中多次讲到农民讲话不含蓄,心直口快,但万泉和作为同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却多次把话咽到肚里,不敢或者不想说出来。一方面体现出他性格的软弱,另一方面也隐含着他不愿做农民的意愿。
2.认真负责,责任感强
虽然万泉和的医术不精湛,虽然他智力比常人低一等,但是他对待自己每一个病人都是非常认真的,表现出作为医生最起码的严谨。
万泉和的负责首先表现在他推脱当赤脚医生,不仅仅是因为他最初的理想是当木匠,在被裘二海的种种诱惑之后,他也是动摇的:
我要是学了医,当了赤脚医生,倒是年纪正当好,相貌也不错,说不定会有许多美好的故事。所以我早就不在坚持当木匠的一贯想法了,我兴致勃勃地听凭裘二海安排,虽然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安排我。(第一章,第19页)
在他万般无奈被迫成为赤脚医生后,他能够坦然承担起这份责任,接受参加进修。然而因为他人误诊导致万小弟死亡、马同志中毒事件后,涂三江又离开了后窑大队。万泉和越发觉得庸医害人,自己的能力无法支撑起医疗站。三番五次找裘二海请辞,甚至低三下四去请抢走他初恋情人的吴宝回来,这不仅是万泉和无力抗争,也是他不愿误人的一种责任感。例如原文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