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语义历时演变及其探因
摘 要“小姐”一词从古至今语义经历了多次的变化,这种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小姐”一词的历时演变过程进行描述,从“小姐”初期的出现、中期的意义的转移、后期意义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小姐”这一词初期产生, 中期、后期意义的演变以及90年代后期感情色彩发生转变这四个方面深入探究“小姐”这一词历时演变的原因。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现状 1
1.2 研究方法 2
1.3 语料及其来源 2
2 “小姐”这一词的历时演变 3
2.1 “小姐”这一词初期的出现 3
2.2 “小姐”这一词中期意义的转移 4
2.3 “小姐”这一词后期意义的变化 4
2.4 90年代后期“小姐”这一词意义的“贬义化” 5
2.5 “小姐”这一词发展的总体趋势 5
3 “小姐”历时演变的原因探究 7
3.1 “小姐”这一词初期产生的原因 7
3.2 “小姐”这一词中期演变的原因 7
3.3 “小姐”这一词后期演变的原因 8
3.4 90年代后期“小姐”这一词感情色彩发生转变的原因 9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小姐”一词的语义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方面历史的变迁、社会因素的影响赋予了“小姐”一词不同的含义另一反面,不同的时期“小姐”一词代表了不同的含义,也折射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目前对于“小姐”一词所作的研究与探索特别多,但对未来“小姐”这一词语义变化的相关研究还需继续挖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查找了大量与本研究题目相关的文献和著作。
现代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很多。赵元任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极其详细的描述。八十年代,祝畹瑾与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arol Scotoon通过大量的实例对“同志”这一称谓语做了细致的研究。
近年来,称谓方面的词典、专著和论文不断地涌现。王火、王学元《汉语称谓词典》(1988)、学忠等《古今称谓语词典》(1988)、韩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汉语称谓大词典》(1991)、刘超班《中华称谓词典》(1991)是近二十年来较为重要的称谓词典。在专著方面,重要的有马鸣春《称谓修辞学》(1992)、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1998)、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1998)、陈夏芳《称谓语的社会语用研究》(2002)。[1]P4论文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大部分着重于探讨汉语称谓语,也有论文涉及英语称谓、英汉称谓比较和称谓语教学。
从收集到的众多语料来看,现代对“小姐”这一称谓语的研究较之前人的视野更开阔了,并且在方法论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在词汇学角度的研究较多,对于“小姐”这一称谓的历史、早起文献记载、词义的发展和称谓演变脉络等都有了更为一致的论述。主要有:凡才《“姐”字释义补正》[2]P3文中着重探索“小姐”称谓的构词理剧和演变机制。而前人则继续用传统的语言学方法进行研究,从文字、音韵,推求语源,代表为:庄初升《释“姐”》[3]P6;至于对“小姐”称谓古代由贱称到敬称的演变进行探源溯流的是徐时仪的《“小姐”沉浮》[4]P7,他认为“姐”为本字乃取其“尊长义”。刘毓庆《“小姐”考》[5]P3一文中则是从词汇意义、构词特点等方面对“小姐”称谓所做的词汇学角度上的研究。
由以上分析可见,前人主要从词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研究方法看,主要还是承袭古人的词义考释,多少有停留在简单的称谓词义研究之嫌,而且一般是把“小姐”作为一个典型来分析称谓语,特别是通称的一般性问题,专门针对“小姐”称谓的研究则主要着力于“小姐”词义的考释和历时演变的考察。这些已有的成果,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是本文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的依据。本文将在“小姐”这一词词义的基础上加以时间的变化来反映整个时代的社会现状,随即探究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并确立对“小姐”这一词的理性态度。
1.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众多有关于“小姐”一词语义演变的文献和著作,充分地了解该词发展的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状况,并将所搜集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整合性的分析,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
分析法:在对文献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分析之后,结合“小姐”一词的实际情况对理论性知识进行了重新的解读,从而丰富了研究内容。
1.3 语料及其来源
就“小姐”一词的语料来源进行分析,它的语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常用的工具书,如字典以及所阅读的书籍。
2.来源于语料库,如CCL。在进行语料的整理过程中,尤其是在对称谓语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小姐”一词是主要的称谓语。
3.自造语料也是不容不忽视的语料来源,“小姐”一词也存在于自造语料以及某些地区的方言当中。
在对“小姐”一词的语义及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语料的来源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词汇的而演变历程,可以为研究提供更多的有关于“小姐”一词的信息,从而使得研究更加的全面。
2 “小姐”这一词的历时演变
“小姐”一词语义上从古至今经历了多次变化,首先经历了初期的出现,其次经历了中期意义的转移以及到后期意义的变化,最后到90年代后期意义的贬义化。
2.1 “小姐”这一词初期的出现
就“小姐”一词的特征义进行分析,该词语是运用与各种社交场合的尊称,充分的反映出了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中间的关系,而除此之外也反映出了称呼这对被称呼者所采取的态度。
对“小姐”一词的起源进行考证,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宋朝,而在经历由单音词到复音词的转变过程中,由单音词“姐”字而来,而后逐渐发展成为“小姐”,“姐”就其含义而言,初识的意义为母亲,而后逐渐演变成为比自己年长的女性,而且是尊称。
而在宋代之后的元朝,“小姐”一词在词语含义及使用方法上均发生了改变,相较于之前指代母亲和年长的女性,在元朝“小姐”成为了专有名词,即用来指代富贵人家或者是官宦人家的大小姐,这种称谓在元朝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的应用,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以及关汉卿的《玉镜台》中都有记载,《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大家闺秀,出身于官宦世家,大家都称他为“小姐”。
而元朝之后的明朝,“小姐”一词作为尊称被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如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紫钗记》中的霍小姐;在历经了两个朝代的发展后,“小姐”一词作为尊称已经深入人心,而艺术作品的传播对于“小姐”一词的广泛应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之后的清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是名副其实的大小姐。相对于之前指富贵人家的大小姐,“小姐”一词发展至这个时期,似乎更倾向于专指官宦人家的女儿。
所以在对“小姐”一词的词语含义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该称谓运用的早期,是对于富贵人家或官宦世家女儿的尊称,在文学作品以及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都有所体现,而在中期与后期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各种思潮的影响,使“小姐”一词在之后的发展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现状 1
1.2 研究方法 2
1.3 语料及其来源 2
2 “小姐”这一词的历时演变 3
2.1 “小姐”这一词初期的出现 3
2.2 “小姐”这一词中期意义的转移 4
2.3 “小姐”这一词后期意义的变化 4
2.4 90年代后期“小姐”这一词意义的“贬义化” 5
2.5 “小姐”这一词发展的总体趋势 5
3 “小姐”历时演变的原因探究 7
3.1 “小姐”这一词初期产生的原因 7
3.2 “小姐”这一词中期演变的原因 7
3.3 “小姐”这一词后期演变的原因 8
3.4 90年代后期“小姐”这一词感情色彩发生转变的原因 9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小姐”一词的语义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方面历史的变迁、社会因素的影响赋予了“小姐”一词不同的含义另一反面,不同的时期“小姐”一词代表了不同的含义,也折射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目前对于“小姐”一词所作的研究与探索特别多,但对未来“小姐”这一词语义变化的相关研究还需继续挖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查找了大量与本研究题目相关的文献和著作。
现代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很多。赵元任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极其详细的描述。八十年代,祝畹瑾与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arol Scotoon通过大量的实例对“同志”这一称谓语做了细致的研究。
近年来,称谓方面的词典、专著和论文不断地涌现。王火、王学元《汉语称谓词典》(1988)、学忠等《古今称谓语词典》(1988)、韩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汉语称谓大词典》(1991)、刘超班《中华称谓词典》(1991)是近二十年来较为重要的称谓词典。在专著方面,重要的有马鸣春《称谓修辞学》(1992)、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1998)、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1998)、陈夏芳《称谓语的社会语用研究》(2002)。[1]P4论文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大部分着重于探讨汉语称谓语,也有论文涉及英语称谓、英汉称谓比较和称谓语教学。
从收集到的众多语料来看,现代对“小姐”这一称谓语的研究较之前人的视野更开阔了,并且在方法论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在词汇学角度的研究较多,对于“小姐”这一称谓的历史、早起文献记载、词义的发展和称谓演变脉络等都有了更为一致的论述。主要有:凡才《“姐”字释义补正》[2]P3文中着重探索“小姐”称谓的构词理剧和演变机制。而前人则继续用传统的语言学方法进行研究,从文字、音韵,推求语源,代表为:庄初升《释“姐”》[3]P6;至于对“小姐”称谓古代由贱称到敬称的演变进行探源溯流的是徐时仪的《“小姐”沉浮》[4]P7,他认为“姐”为本字乃取其“尊长义”。刘毓庆《“小姐”考》[5]P3一文中则是从词汇意义、构词特点等方面对“小姐”称谓所做的词汇学角度上的研究。
由以上分析可见,前人主要从词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研究方法看,主要还是承袭古人的词义考释,多少有停留在简单的称谓词义研究之嫌,而且一般是把“小姐”作为一个典型来分析称谓语,特别是通称的一般性问题,专门针对“小姐”称谓的研究则主要着力于“小姐”词义的考释和历时演变的考察。这些已有的成果,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是本文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的依据。本文将在“小姐”这一词词义的基础上加以时间的变化来反映整个时代的社会现状,随即探究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并确立对“小姐”这一词的理性态度。
1.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众多有关于“小姐”一词语义演变的文献和著作,充分地了解该词发展的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状况,并将所搜集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整合性的分析,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
分析法:在对文献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分析之后,结合“小姐”一词的实际情况对理论性知识进行了重新的解读,从而丰富了研究内容。
1.3 语料及其来源
就“小姐”一词的语料来源进行分析,它的语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常用的工具书,如字典以及所阅读的书籍。
2.来源于语料库,如CCL。在进行语料的整理过程中,尤其是在对称谓语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小姐”一词是主要的称谓语。
3.自造语料也是不容不忽视的语料来源,“小姐”一词也存在于自造语料以及某些地区的方言当中。
在对“小姐”一词的语义及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语料的来源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词汇的而演变历程,可以为研究提供更多的有关于“小姐”一词的信息,从而使得研究更加的全面。
2 “小姐”这一词的历时演变
“小姐”一词语义上从古至今经历了多次变化,首先经历了初期的出现,其次经历了中期意义的转移以及到后期意义的变化,最后到90年代后期意义的贬义化。
2.1 “小姐”这一词初期的出现
就“小姐”一词的特征义进行分析,该词语是运用与各种社交场合的尊称,充分的反映出了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中间的关系,而除此之外也反映出了称呼这对被称呼者所采取的态度。
对“小姐”一词的起源进行考证,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宋朝,而在经历由单音词到复音词的转变过程中,由单音词“姐”字而来,而后逐渐发展成为“小姐”,“姐”就其含义而言,初识的意义为母亲,而后逐渐演变成为比自己年长的女性,而且是尊称。
而在宋代之后的元朝,“小姐”一词在词语含义及使用方法上均发生了改变,相较于之前指代母亲和年长的女性,在元朝“小姐”成为了专有名词,即用来指代富贵人家或者是官宦人家的大小姐,这种称谓在元朝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的应用,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以及关汉卿的《玉镜台》中都有记载,《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大家闺秀,出身于官宦世家,大家都称他为“小姐”。
而元朝之后的明朝,“小姐”一词作为尊称被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如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紫钗记》中的霍小姐;在历经了两个朝代的发展后,“小姐”一词作为尊称已经深入人心,而艺术作品的传播对于“小姐”一词的广泛应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之后的清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是名副其实的大小姐。相对于之前指富贵人家的大小姐,“小姐”一词发展至这个时期,似乎更倾向于专指官宦人家的女儿。
所以在对“小姐”一词的词语含义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该称谓运用的早期,是对于富贵人家或官宦世家女儿的尊称,在文学作品以及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都有所体现,而在中期与后期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各种思潮的影响,使“小姐”一词在之后的发展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