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机制下的儿童诗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义务阶段语文教材为例

内容识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要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但是义务阶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着问题,识字教学方法策略需要进行探索创新,使识字教学课堂变得有趣高效。儿童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载体,发掘儿童诗对识字教学中的意义是非常有意义的。儿童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它的特点来帮助学生识字。隐喻机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在儿童诗识字教学中运用。通过在实习中的调查研究、收集课例,分析如今识字教学的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课堂实录片段,对儿童诗识字教学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义务阶段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目 录
一、引言1
(一)选题的缘由和背景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
二、儿童诗识字教学的现状研究3
(一)部编教材与识字教学的调查研究3
(二)识字教学与儿童诗结合的优越性5
三、儿童诗识字教学的实践智慧6
(一)创设隐喻条件,强化随文识字6
(二)巧用隐喻机制,高校集中识字8
(三)渗透隐喻方法,灵活图片识字11
(四)激发隐喻兴趣,巧妙音乐识字12
四、识字教学的理论探索13
(一)识字教学中教学策略分析13
(二)识字教学中隐喻机制探索14
五、结语16
附录17
参考文献19 隐喻机制下的儿童诗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以部编版义务阶段语文教材为例
一、引言
语文课堂是义务阶段学生学习汉字最集中的地方,学生绝大部分汉字的学习也将在课堂上。所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汉字,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为了有效地开展繁冗的识字教学,教师在正式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要有一个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在2017年开始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中,又再一次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有提醒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语文老师,要更加重视识字教学。
(一)选题的缘由和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汉字。除了识字的数量,新课标中对学生识字的兴趣、速度、读写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与内容中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要求学生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②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于刚刚踏入课堂,初次接触汉字的低年级学生并不简单。同时,也为语文老师带来了一个不小的挑战。语文老师,是学生们语文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如何在这一年段,帮助学生打开汉字的大门,是一个值得师范生思考的问题。
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中,加入了儿童诗的课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诗的传统。而在传统的蒙学中使用的教材,也多为朗朗上口的韵文。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学习汉字。而如今,儿童诗在识字教学中的价值,却一直是被忽视的。如何发挥蒙学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代的教育新理念,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选入课本的儿童诗来进行识字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识字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展阅读学习和习作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识字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从2017年9月起,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部编版教材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识字量的增加。相比于苏教版教材,部编本每篇课文所承载的识字任务更重,基本在1117个之间不等,这让识字教学面临较大的挑战。而识字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识字效果、对课文的理解、对汉字的情感以及识记方法的科学性等。一直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的王国,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从《诗经》、《离骚》开始传唱,到唐诗百卉千葩,从宋词元曲蓬勃发展,到“五四运动”后新诗陆续出现,诗歌总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孔子曾经是这样概括诗的社会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以,诗的教传统也是从孔子开始的。当然,在这里孔子的诗单单是指《诗经》而已,但是诗中“兴观群怨”社会教化功能却是传承至今的。在部编版低年级教材中,也编入了大量儿童诗歌。如何将儿童诗歌作为识字的载体,是一个值得我们未来的教师思考的问题。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它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产生。而在特定语境下,人们往往会将易于理解的新事物的认知形式迁移到理解难度较大的事物之上, 即为隐喻。这种理解模式,可以在义务阶段学生学习儿童诗的时候,加以运用。句式反复的儿童诗中,学生可以通过之前学习的一个生字词,来迁移学习相同句式一类的生字词。甚至可以将这一种学习方法,运用于一类词的学习中去。
随着人们对识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中小学和中小学教师都在不断改变观念意识,积极优化教学理念,强化识字教学方式创新。本研究基于部编版义务阶段语文课本,以课本中的儿童诗为例,以隐喻机制作为识字学习的方法来全面讨论义务阶段语文识字教学的具体思路和落实形式与途径,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帮助学生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这样的研究成果对于未来义务阶段开展语文教学或许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让学校的识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于看展各类语文教学活动都可以起着有效作用。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对象
这篇文章选取的对象以苏州市相城区一所公办小学一年级中八个班和一所公办初中的三个班为主,相城区内的低年级评优课、公开课为辅。研究选取的初中和小学办学时间长,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着十分优良的语文教学传统教师队伍由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相结合,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为研究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我们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并且了解有关义务阶段识字教学的方法策略,为这篇文章的研究建立一个出发点,并未接下来的考察奠定一个理论基础。
(2)观察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