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探析

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探析[20201006192355]
目 录
引言4
一、《世说新语》在曹操形象发展中的地位4
二、《世说新语》中的曹操5
(一) 奸诈狡猾 5
 (二) 心胸狭窄 7
 (三) 才智过人 8
三、《世说新语》对曹操形象的塑造9
(一)强化了聪明机智的性格特征9
(二)增添了曹操崇尚侠义的形象侧面9
(三)深化了曹操残忍、嫉贤妒能的性格特征 10
四、《世说新语》对曹操反面形象发展的影响 11
结语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引 言
对于曹操的评议,历代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有褒有贬,在历代文字中,他既是拨乱治世的英雄,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既是误国伤民的历史罪人,也是安邦定国的一代文豪。曹操形象的演变是“英雄”到“奸雄”的演变,曹操的形象特征变化是从魏晋开始的,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更是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从史料记载转变为文学形象的交合点。《世说新语》对曹操着墨较多,作者刘义庆也较为充分地肯定了曹操“乱世奸雄”形象。在《世说新语》此书中,既深刻描写了曹操年少老成、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又刻画了其狡猾多疑、奸诈残忍的形象,可以说对曹操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总结性刻画与描写。
一 、《世说新语》在曹操形象发展中的地位
《世说新语》的体裁属于笔记小说,是南朝时期刘义庆主持编撰的。《世说新语》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及艺术价值,主要记述了魏晋时期众多名士的奇闻异事。鲁迅先生曾经评价《世说新语》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它无论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对事件过程的描写与反映,都极其细微生动,可以毫不夸张的称其为笔记体小说的典范之作。现代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比如“击鼓骂曹”、“望梅止渴”等等,这些故事中的部分情节正是取材于《世说新语》此书,又经过后代戏曲小说家进一步创作之后,才成为流传至今并口口相传的经典故事。
除此之外,《世说新语》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文字质朴,但意味隽永。善用比较、夸张、比喻、描绘等文学技巧,不仅使全书提高了可读性,而且也留下了许多名句典故,东晋名士桓温的名句“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年耶!”就是出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也是魏晋时期较为详尽的事件以及著名人物资料,特别是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活动,例如品题、清谈,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以及人生的追求,还有其他一些嗜好,都有较为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纵观全书,可以充分总结魏晋时期几代名士的群像。通过了解《世说新语》对各类人物形象的刻画,受众可以较为全面的把握魏晋时期上流社会的历史真实,以及当时社会的整体风尚。同时,《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就是记述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的日常言谈与事迹,所以能很好的反映魏晋士族文人的思想与追求,以及上层社会的风貌,记载十分丰富且颇为真实,鲁迅称其为“一部士人底(的)教科书”。可见其对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环境描写的细致与丰满。
《世说新语》中有关曹操的轶闻有二十五条,其他例如孙权、刘备每人只有一条而已,由此可见,编者刘义庆对曹操着墨颇多。对于曹操的描写见于《文学》《方正》《言语》《识鉴》《规箴》《捷悟》《容止》《夙惠》《豪爽》《假谲》《忿狷》《轻诋》《惑溺》十三门,最为突出的是《识鉴》。
二、《世说新语》中的曹操形象
  (一) 奸诈狡猾
《世说新语》对于曹操奸诈多疑、残忍狡猾的形象刻画着墨较多。曹操少时初见乔玄,乔玄便称曹操为“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无论是许绍、乔玄,还是刘义庆,对于曹操的形象评价都离不开一个“奸”字。魏晋时期社会情况复杂,曹操作为士人阶层的代表,在特殊的历史潮流中,形成如此特殊的奸诈性格也是必然的。以上这几条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重视关注文化心理与人物形象深层特征的关键点。
随着社会主流意识的变化,曹操奸诈狡猾的形象逐渐被文人所强调。在《世说新语》“假谲”中就详细描写了曹操狡诈的一面:曹操年少时与袁绍同游,偷偷潜入新婚人家的园中,曹操大声呼喊:“有贼”,客人们都从屋里出来了,曹操于是趁机进入婚房劫新娘,遂和袁绍一起跑出来。逃跑的途中迷路了,袁绍坠入了荆棘丛中,不能动弹,于是曹操又大喊道:“贼在此!”袁绍听到仓皇之中自己从荆棘中抽身而出,二人才得以一同顺利逃脱。
作者刘义庆以最为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了曹操市井泼皮的形象,也从侧面反应出曹操的奸诈狡猾从少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此处刘义庆对曹操奸诈假谲的描述,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所谓“假谲”,就是指故意设奸诈的计谋来诓骗对方,已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的行为。
曹操的形象在《世说新语》“假谲”门第二则、第三则中,便始见奸诈狡猾的端倪,比如曹操假寐以杀人。但是在“假谲”第四条中,便可以探察出此前种种都是事出有因的。
《世说新语》在“假谲”第三则中有这样的描写“魏武尝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抱。’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首先,在魏晋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刺客持刀杀人事件频发,且不说曹操数次遭到过刺客袭击,且曹操自己就曾经持刀刺杀过董卓。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也许只有成长为奸诈狡猾之人,才能存活下来,才能在士人阶层保有一席之地。这是时代赋予曹操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是英雄与时代的双向选择。
其次,因为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士人阶层的命运大都十分悲惨凄凉,带有浓重的悲剧性。另一方面原因是,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文化的波动使士人阶层倍感迷茫无助。因为卑微的身世,少年时的曹操就是倍感压抑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桓帝时,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曹嵩,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由此可见,陈寿也不知曹操的先祖为何人,直到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对此部分作了补充,根据这些补充我们可以得知,曹腾的父亲叫曹节,“素以仁厚称”。曹操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环境也非常特殊,他自小就成长于一个大官僚家庭,所以难免会养成孤傲奸诈的性格,由于宦官的家庭背景,又让他产生了自卑且多疑的心理特征。
《世说新语》“假谲”第四则: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之,亦不自觉,左右亦深慎此!”
虽然显赫的家世,让曹操在他人面前有一种志得意满且高人一等的内在意识,但是宦官的出身,卑微的身世,又不免让曹操在与达官贵族、士族子弟交往时,觉得自己的身世低人一等,所以使其产生自卑的心理现象。而自卑心理又极容易产生极端的自我保护意识,以致于曹操会出现借狡诈之辞护己周全的方式。
(二)心胸狭窄
《三国志蜀纪》中记载了这样的事件:曹操和刘备围吕布于下邳,此时吕布已经派秦宜禄出使求救,关羽找到曹操,说:“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曹操同意了。等到攻破了城池,关羽又屡次向曹操请求迎娶的事情。曹操怀疑她有着倾国的容貌,就提前前去查看,果然是个美人,于是就自己留下了。在当时,曹操与刘备、关羽还是战友关系,但是曹操却因女色而与关羽产生隔阂,为之后关羽追随刘备埋下隐患,从此处可见曹操的心胸狭窄早就载于历史之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