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养老与敬老的孝道观(附件)
摘 要?礼记?中的思想教育数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但是当代对于《礼记》文本的众多研究方向中关于孝道的方面还是较少。本文主要从个人、社会以及国家三个层面分别论证《礼记》中养老与敬老的孝道观形成的原因、具体行为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王锷提出“研读《礼记》之最终目的,是利用《礼记》的优秀思想,为当代社会服务。”这便要求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文本研究,而是通过对其思想的研究,发扬传承优秀道德品质,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目 录
1 引言 1
2 礼记中“孝”价值观念形成的原因 2
2.1 家庭教育下孝悌观念的培养 2
2.2 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2
2.3 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 3
3 《礼记》中对孝道的思考和规范 5
3.1 个人的行为规范养成 5
3.2 家庭层面的的养老与敬老 6
3.3 国家中的养老与敬老 7
4《礼记》中养老敬老的孝道观之于现代社会的启发 10
4.1 对个人道德塑造的意义 10
4.2 对家庭氛围形成的意义 11
4.3 对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的意义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1 引言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小戴记?,四十九篇,是儒家有关先秦礼制的文献资料集。不仅仅是记载了各类礼仪规范,还阐述了“礼仪”的作用与意义,大力宣扬了儒家的礼治精神。且在?礼记?中敬老与养老思想相关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敬老与养老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说教或者思想观念上,也并不只是街头巷尾普通百姓的专利,而是从帝王到整个国家都身体力行,并且专门为此制定了一套敬老养老的礼仪制度。尊老敬老这一传统思想已然融入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成为传统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要缓解当前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我们必须要传承与与发扬这一传统道德思想。
众多学者都曾研读《礼记》,但以“孝道”为研究方向的并不多。本文将《礼记》中的家庭伦理中的“孝悌之道”问题进行细致研究,让大众对传统的孝道思想产生新的认识。
2 礼记中“孝”价值观念形成的原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1 家庭教育下孝悌观念的培养
在《礼记》中提出礼与孝互为表里,孝的思想内核通过礼的具化行为表现出来。《礼记(曲礼》载“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1】在人类生存最开始的环境——家庭,便通过“礼”的行为约束来传达“孝”的思想。在家庭中的孝亲思想的培养并非是大而空的口号,而是从一言一行中教育晚辈学会养老敬老,有着浓厚的礼教氛围。
《礼记坊记》:“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能辩?”。【1】孔子提出小人和君子的不用在于是否能在养老方面做到尊敬父母而非单纯的侍奉。君子即为君子,那么在孝道方面则有更高的要求。《礼记内则》:“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1】要求子女在生活琐碎中细致的侍奉父母。《礼记》中强调晚辈在提供给长辈最基本的养老生活保障之余更应该做到敬老。父母年老体弱,不可遗忘不顾。可见孝亲的关键在于用至诚之心来敬父母,做到“居则致其敬”。【2】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1】《礼记》中指出养老与敬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功课。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才能将其系统化,完整化,那么家庭内对晚辈从小的礼教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从家庭里最基础的礼仪教育衍生出来了《礼记》完整的全面的养老敬老思想。
2.2 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有学者曾提出:孝是农业文明社会的道德结晶。【3】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稳定且坚固的物质保障,也为养老敬老这一孝道观的产生及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1】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来,自有虞氏开始直至夏商周都有着养老敬老的传统,虽然期间具体做法有所不同,然而其核心内涵却是相同的。群体性的敬老养老行为造就了日后整个民族的“孝道观”。
其次敬老尊老也是农耕社会中的基本要求。农业生产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经验。在古代农业生产活动中,受工具与技术的匮乏等原因,人们只能一步步的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与规律。“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4】年长者在长时间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大有裨益。所以在农业社会,老人是智慧的象征。善待老人也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祖先的崇拜,就是人类自身对于历久以来的劳动经验的崇拜。”【5】周代的政治家都以尊老亲旧为善政,比如,当“宣王欲得国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宗向他推荐了鲁孝公,理由是孝公:“肃恭明神而敬事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6】叔向也说:“吾闻国有大事,必顺于典型,而访谘于老而后行之。”【6】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业生产中对经验的看重。即使到今天,在我国的一部分农村地区任然十分敬重当地的“老把头”。
最后,年老者已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应该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出于人文主义对上了年纪的老者,社会也会给与其特殊的关怀与照顾。
2.3 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
古代中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后再按照血缘亲疏分封诸侯,是典型的血缘宗法制社会。此时的社会形态呈现为金字塔状,家国同构。所以在这一体系中,除了依靠强有力的政治法制规范以外,还需要有道德以及宗教等约束力,这也是“孝”观念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自下而上的服从、尊敬不只是每个小家庭需要的家风,更是整个国家稳定的必要前提。统治者需要人民的顺从同时也深谙治理国家需要民心所向,于是对养老敬老做出一定的规范。《礼记?礼运》篇记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1】统治阶层所理想的“大同社会”正是如此,从而大力推行礼仪行为规范以此来达到约束百姓行为的目的,整个社会都有一套合乎规准的秩序, 养老敬老的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重要意义。国家大力推行“孝道”其根本目的也是为政治服务,从而加强统治者对国家的统治。
3 《礼记》中对孝道的思考和规范
3.1 个人的行为规范养成
《礼记》中教育晚辈侍奉长辈要真心诚意,但是人之于动物的不同是因为人有思想,这也就意味着然而养老只是基础,在《礼记》中的具体表现则为更深层次的敬老。
在《礼记》中强调孝敬父母要从细节做起,要顺从,使父母身心都感到愉悦。如《礼记曲礼上》载:“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乡长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1】意思是说凡在长者身旁陪坐,要把鞋子脱在阶下,不可穿着鞋子上堂,且在要穿鞋的时候要弯着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也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了对长辈的尊敬。并且《礼记曲礼》中指出孝敬父母不仅仅是要尽心尽责的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还有不要让父母感到担忧。“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1】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同样,在《礼记》中也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孝敬父母并不是一味地听从,对于父母的错误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告知,不可陷父母于不义。《礼记坊记》载:“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1】告诫人们记住父母的美德,而非过错。当父母身体抱恙,子女心中担忧,应寻求良医,细心照顾,而不能让父母看出来。又有“亲有疾,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1】孝子要先尝为父母治病的药,并且一定要是医药世家的医生。
目 录
1 引言 1
2 礼记中“孝”价值观念形成的原因 2
2.1 家庭教育下孝悌观念的培养 2
2.2 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2
2.3 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 3
3 《礼记》中对孝道的思考和规范 5
3.1 个人的行为规范养成 5
3.2 家庭层面的的养老与敬老 6
3.3 国家中的养老与敬老 7
4《礼记》中养老敬老的孝道观之于现代社会的启发 10
4.1 对个人道德塑造的意义 10
4.2 对家庭氛围形成的意义 11
4.3 对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的意义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1 引言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小戴记?,四十九篇,是儒家有关先秦礼制的文献资料集。不仅仅是记载了各类礼仪规范,还阐述了“礼仪”的作用与意义,大力宣扬了儒家的礼治精神。且在?礼记?中敬老与养老思想相关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敬老与养老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说教或者思想观念上,也并不只是街头巷尾普通百姓的专利,而是从帝王到整个国家都身体力行,并且专门为此制定了一套敬老养老的礼仪制度。尊老敬老这一传统思想已然融入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成为传统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要缓解当前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我们必须要传承与与发扬这一传统道德思想。
众多学者都曾研读《礼记》,但以“孝道”为研究方向的并不多。本文将《礼记》中的家庭伦理中的“孝悌之道”问题进行细致研究,让大众对传统的孝道思想产生新的认识。
2 礼记中“孝”价值观念形成的原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1 家庭教育下孝悌观念的培养
在《礼记》中提出礼与孝互为表里,孝的思想内核通过礼的具化行为表现出来。《礼记(曲礼》载“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1】在人类生存最开始的环境——家庭,便通过“礼”的行为约束来传达“孝”的思想。在家庭中的孝亲思想的培养并非是大而空的口号,而是从一言一行中教育晚辈学会养老敬老,有着浓厚的礼教氛围。
《礼记坊记》:“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能辩?”。【1】孔子提出小人和君子的不用在于是否能在养老方面做到尊敬父母而非单纯的侍奉。君子即为君子,那么在孝道方面则有更高的要求。《礼记内则》:“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1】要求子女在生活琐碎中细致的侍奉父母。《礼记》中强调晚辈在提供给长辈最基本的养老生活保障之余更应该做到敬老。父母年老体弱,不可遗忘不顾。可见孝亲的关键在于用至诚之心来敬父母,做到“居则致其敬”。【2】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1】《礼记》中指出养老与敬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功课。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才能将其系统化,完整化,那么家庭内对晚辈从小的礼教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从家庭里最基础的礼仪教育衍生出来了《礼记》完整的全面的养老敬老思想。
2.2 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有学者曾提出:孝是农业文明社会的道德结晶。【3】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稳定且坚固的物质保障,也为养老敬老这一孝道观的产生及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1】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来,自有虞氏开始直至夏商周都有着养老敬老的传统,虽然期间具体做法有所不同,然而其核心内涵却是相同的。群体性的敬老养老行为造就了日后整个民族的“孝道观”。
其次敬老尊老也是农耕社会中的基本要求。农业生产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经验。在古代农业生产活动中,受工具与技术的匮乏等原因,人们只能一步步的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与规律。“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4】年长者在长时间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大有裨益。所以在农业社会,老人是智慧的象征。善待老人也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祖先的崇拜,就是人类自身对于历久以来的劳动经验的崇拜。”【5】周代的政治家都以尊老亲旧为善政,比如,当“宣王欲得国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宗向他推荐了鲁孝公,理由是孝公:“肃恭明神而敬事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6】叔向也说:“吾闻国有大事,必顺于典型,而访谘于老而后行之。”【6】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业生产中对经验的看重。即使到今天,在我国的一部分农村地区任然十分敬重当地的“老把头”。
最后,年老者已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应该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出于人文主义对上了年纪的老者,社会也会给与其特殊的关怀与照顾。
2.3 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
古代中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后再按照血缘亲疏分封诸侯,是典型的血缘宗法制社会。此时的社会形态呈现为金字塔状,家国同构。所以在这一体系中,除了依靠强有力的政治法制规范以外,还需要有道德以及宗教等约束力,这也是“孝”观念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自下而上的服从、尊敬不只是每个小家庭需要的家风,更是整个国家稳定的必要前提。统治者需要人民的顺从同时也深谙治理国家需要民心所向,于是对养老敬老做出一定的规范。《礼记?礼运》篇记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1】统治阶层所理想的“大同社会”正是如此,从而大力推行礼仪行为规范以此来达到约束百姓行为的目的,整个社会都有一套合乎规准的秩序, 养老敬老的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重要意义。国家大力推行“孝道”其根本目的也是为政治服务,从而加强统治者对国家的统治。
3 《礼记》中对孝道的思考和规范
3.1 个人的行为规范养成
《礼记》中教育晚辈侍奉长辈要真心诚意,但是人之于动物的不同是因为人有思想,这也就意味着然而养老只是基础,在《礼记》中的具体表现则为更深层次的敬老。
在《礼记》中强调孝敬父母要从细节做起,要顺从,使父母身心都感到愉悦。如《礼记曲礼上》载:“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乡长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1】意思是说凡在长者身旁陪坐,要把鞋子脱在阶下,不可穿着鞋子上堂,且在要穿鞋的时候要弯着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也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了对长辈的尊敬。并且《礼记曲礼》中指出孝敬父母不仅仅是要尽心尽责的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还有不要让父母感到担忧。“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1】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同样,在《礼记》中也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孝敬父母并不是一味地听从,对于父母的错误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告知,不可陷父母于不义。《礼记坊记》载:“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1】告诫人们记住父母的美德,而非过错。当父母身体抱恙,子女心中担忧,应寻求良医,细心照顾,而不能让父母看出来。又有“亲有疾,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1】孝子要先尝为父母治病的药,并且一定要是医药世家的医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