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青长篇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
题目论苏青长篇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20191216164200]
内容摘要:论文以苏青长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为切入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苏青的长篇小说中描写了许许多多的男性形象,其笔下的男性从内在精神方面可以分为较为完美型、品行低劣型、骨中之疽型三种类型。第二部分分析塑造男性形象的原因。作家的生活经历会影响其写作,苏青的三部长篇小说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作家生活的影子,这一部分从作家的自身经历,作家的两性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分析塑造男性形象的审美价值,通过分析男性形象来揭示苏青三部长篇小说蕴含的审美价值。苏青的长篇小说通过平凡而琐碎的家庭生活来表现其笔下的男性世界,透过她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苏青对社会现实、家庭关系本质、男女的金钱、地位、人格、感情之间关系的清醒认识和有力批判。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青小说男性形象精神特质
目 录
一、引言 1
二、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 1
(一)较为完美型 1
(二)品行低劣型 2
(三)骨中之疽型 3
三、男性形象的审美价值 4
(一)揭示女性的悲剧 4
(二)反叛父权的取向 4
(三)期待人性的复归 5
四、塑造男性形象的原因 7
(一)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 7
(二)表达自己的两性观点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论苏青长篇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
一、引言
苏青是上世纪40年代红遍上海滩的著名女作家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创作个性、命运多舛的人物。苏青的长篇小说有《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途佳人》,在已有的研究资料中,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多从女性主义角度、小说艺术角度、民俗学角度、文学史意义和价值出发,来分析研究苏青的长篇小说,其笔下的男性形象长期处于被遗忘的状态,这些男性形象在文本中的意义和作用很少被人们关注,《圣经》里面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相互的,有女性的存在,也就有男性的存在。所以在关注女性形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男性形象。
苏青的三部长篇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途佳人》,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描写平凡而琐碎的家庭生活来表现其笔下的男性世界。苏青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塑造的男性形象从内在的精神方面可以将他们分为较为完美型、品行低劣型、骨中之疽型三种类型。苏青客观塑造其笔下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构成了一个精神内质极为庞大的群体,他们受到父权中心地位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妇女应该依附于丈夫,在家庭中男性应该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不希望妻子超越自己,因为这样会威胁到自己一家之主的地位,会显露自己的无能,所以他们想要压制她们,想要她们乖乖地臣服于自己。虽然他们承担不起家庭的责任,对家不忠,对爱情不忠,事业不顺,无力维持家庭的生计,但是他们仍然认为男性应该占主导地位。论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来揭示他们在文本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
本文中的精神特质主要是指从内在精神品质方面概括人物的品行特征。苏青三部长篇小说中的男性从内在的精神品质方面可以划分为较为完美型、品行低劣型、骨中之疽型三种类型,苏青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展现其笔下的男性形象,为我们层层剖析男性的内在品质,把他们的内心展露无遗,从这三种类型来看,他们内在的精神品质越来越弱化,直至弱化到了人渣型的地步。
(一)较为完美型
较为完美型是指这类男性德行操守很好,具有很多的优点。苏青三部长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在内在的精神方面很少有完美的,赵云(《三国演义》里面的)、《结婚十年》里的应其民、周明华总体来说是属于较为完美型的男性,其中《三国演义》里的赵云是女主人公苏怀青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男性形象。
赵云具有当时社会认定的传统美德,有情有义,忠君护主,并且被女性叙述者延伸为女性对男性爱情品格的要求。男性应该忠于家庭、妻子,爱护家庭、妻子,要有家庭责任感。应其民和周明华是现实中较为完美型的男性,他们在一定的时期慰藉过女主人公苏怀青内心的孤寂。应其民是女主人公与丈夫感情产生裂痕后的第一个恋人,应其民的身上具有很多的优点,这些优点吸引着女主人公苏怀青。他为人稳重大方,心胸宽阔,体贴关心别人,又具有浑厚朴素的纯学者风度,同时还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他关心、爱护着苏怀青,对她嘘寒问暖,两人在一起吃饭,他点菜专门挑苏怀青喜爱吃的菜,在得知苏怀青怀孕时(此时他不知道苏怀青已经结婚了),他打算娶她,做孩子的父亲,说明他是很有责任感的人,当他知道真相后,他成全苏怀青和徐崇贤,不去破坏他们的家庭生活,并且还为苏怀青买了《孕妇卫生常识》、《育儿一斑》,自己提前看了,并且提醒着苏怀青注意卫生,亲自送苏怀青去坐回家的车,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应其民是一个较为完美型的男性。周明华也是个具有责任感和自由、平等观念的人,但他还有另一个打动苏怀青的优点,那就是他具有“童心”,面对灾难,不逃避,勇于承担责任,乐观开朗地面对困难,并且他在苏怀青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她,包括经济方面的帮助。他是在苏怀青生活困顿时给她带去快乐和希望的人,他就像是一盏明灯,为黑暗中的苏怀青带去光明,让苏怀青看到生活中的亮点。跟其他的男性比起来,周明华也算是个较为完美型的男性。
(二)品行低劣型
品行低劣型是指缺点大于优点的男性,总的来说还没到恶的地步,不同于骨中之疽型的男性,是属于较为完美型和骨中之疽型之间的男性。苏青在描写这类男性时,既描写他们的优点,又描写他们的缺点,但是他们的缺点占上风。较为完美型的男性是少数,品行低劣型的男性在苏青的笔下占绝大多数,他们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中,大到掌管国家大权的人,小到仆人。
可以说他们是内在精神品质方面的弱者,在“忠”字上,他们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弱者,在国家陷于危难之时,他们很难显出自己的忠诚度,有的甚至做出出卖国家的事,如《歧途佳人》里的窦先生、黄承德。同时他们对爱情也不忠。苏怀青在与徐崇贤的新婚之夜就发现了徐崇贤的不忠,徐崇贤与自己的寡嫂瑞仙有着暧昧关系,后来又与苏怀青的好朋友胡丽英(有夫之妇)发生恋情,并且让胡丽英怀了他的孩子,除此之外,他还出入娱乐场所解闷。《歧途佳人》里的黄承德也是如此,婚后与自己的同学仇莲华勾搭在一起,对爱情不忠。
其次,他们毫无责任感,不守信用,不能爱护家庭和妻子。苏青笔下的男性大多数是对家庭没有责任感的人,如徐崇贤,在苏怀青向他要家庭的日常开支时,他居然恶言相向,还动手打了苏怀青。失业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借酒浇愁,打骂妻女。出入娱乐场所,喝酒赊账,并且还要苏怀青替他付酒钱,不管妻子和儿女的生活。他还不守信用,答应帮朋友办事,却总是用言语敷衍朋友,最后不但没有帮到朋友,反而耽误了朋友办事。他也不知道爱护妻子和儿女,在他父亲去世时,他还不知道悔改,将责任推到妻子和情人的身上,认为是她们气死了自己的父亲,推卸自己的责任。《歧途佳人》里的黄承德也是如此。就连在苏怀青心中形象比较好的余白也动手打妻子,胡丽英也常为余白不能支付家庭日常开支发生吵闹。这就是这些男性的虚伪,多么的可悲啊!
(三)骨中之疽型
骨中之疽型是指这类男性品行恶劣,毫无责任心,让人恨之入骨,简直就是社会的祸害。骨中之疽型的男性在苏青的笔下占少数的地位,就在这较少的叙述空间里,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丑恶的嘴脸,从他们的身上,更能看出苏青强烈的反父权意识。
属于骨中之疽型的男性有《续结婚十年》里的谈维明,《歧途佳人》里的史亚伦。谈维明是个忘恩负义、毫无责任感、欺骗女性的小人。他失落时靠金总理维持生计,但是他却在苏怀青面前说金总理的坏话,大骂金总理,“说他是老而昏庸,一个典型的糊涂虫。又说他必为时代而牺牲,可怜而不足惜。”他是个不思知恩图报,忘恩负义之徒,并且还说苏怀青其他朋友的坏话,仿佛世界上只有他是个好人。当他与苏怀青发生关系后却对苏怀青说他不会负责任的,至此谈维明的假面具被完全揭了下来,让我们看到了他丑恶的嘴脸。史亚伦比谈维明更卑劣,是个极端利己主义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利己为目的。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不择手段,并且还用一套欺人并自欺的理论来欺骗符小眉,甚至还利用符小眉设计赌局,来骗窦先生的钱,他得意时会哄一下符小眉,但在他不顺时,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符小眉身上,简直就是个社会的败类。
从较为完美型到品行低劣型,再到骨中之疽型,男性的精神品行越来越低劣,精神内质逐渐弱化,逐渐弱化到让人咬牙切齿的地步,从较为完美型男性来看,苏青的反父权意识还不太明显,到品行低劣型的男性,苏青的反父权意识就很明显了,她反对男性的自高自大,反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反对他们对女性的控制欲。骨中之疽型的男性,可以看出苏青对男性的父权中心思想的厌恶。从男性精神内质弱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苏青的反父权意识越来越强烈。
三、男性形象的审美价值
苏青长篇小说塑造的男性形象有其特殊的价值,她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常态化,显示出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人、物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心理效能。苏青长篇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审美价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揭示女性的悲剧,反叛父权的取向,期待人性的复归。
(一)揭示女性的悲剧
苏青笔下的女性是不幸的,她们一开始作为女性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受到了人们的歧视,认为她们剥夺了弟弟生下来的机会,后来她们结婚了,生的孩子前几个都是女孩,她们受到家人的歧视,引起公公婆婆的不满,苏怀青的二女儿生下来后就被送到乡下去抚养,因为公公婆婆的不重视,所以夭折了。他们盼望她能生个孙子,女性被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
女性认为自己得到了家庭,就会很幸福,其实不然,丈夫在婚姻方面并不忠实,他们或多或少的在肉体上或是精神上对自己妻子不忠。这也反映了女性在婚姻上面的悲剧,而导致这种悲剧的就是男性。同时由于男性对家庭不负责任,更加重了女性的悲剧,因为男性供给不了家用,所以女性只好出来谋业,但是大多数的男性是不支持女性出来谋业的,认为她们这么做会影响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这样会让作为男性的他们丢脸,怕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他们就打压女性,不让女性谋业,希望女性在家里管理家务,此时的女性受到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可悲啊。有的男性希望妻子出来谋业供养自己,如《结婚十年》里薇薇的奶妈,她的丈夫贪吃懒做,把孩子丢到育婴堂,所以她就出来当奶妈,但是她劳作的工钱自己没有拿到就被自己的丈夫预支走了,拿去还债了,这是多么可悲啊,像这样悲剧的女性还有很多很多。因为男性的不忠,对家庭不负责任,不能爱护妻子,无力维持生计,导致了女性更大的悲剧。
(二)反叛父权的取向
从苏青的三部长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苏青反父权的意识,《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里的苏怀青,《歧途佳人》里的符小眉,她们从小就生活在“无父”的家庭里,而且父亲留给她们的印象也不好,缺席的父亲在女主人公的记忆里是个花母亲的钱,在外面吃喝玩乐、出入娱乐场所、得了花柳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家长。而后她们在自己组织的家庭里,因为无爱的夫妻关系和经济、精神上面的三重压力而选择了离婚,所以家庭也变成了“无父”的家庭。如果说母亲一代的悲剧是因为没能摆脱宗法大家庭父权钳制的结果,那么作为接受新式教育的女性一代的“无父”家庭则是女性主体意识、反父权意识不断觉醒的结果。
虽然不能完全消解男性、父权主体的权威性,但是它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小说里那些受新式教育的男性,却无“自由、平等”的观念,却以宗法父权所确立的道德礼教来约束女性,如徐崇贤,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工资是不够养家的,但是他仍不希望苏怀青卖文赚钱养家,不希望苏怀青在经济上有所成就,他怕苏怀青的才能会超越自己,会影响他在家庭中的地位,怕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他约束着苏怀青,希望苏怀青在家做一个管家婆。但是徐崇贤又供给不了家用,两人经常因为家用的问题而发生吵闹,甚至是打架,徐崇贤的种种行为让苏怀青失望透顶,最终苏怀青决定自己谋业,这也是苏怀青反父权意识的表现,女性家长的主体性身份开始出现。
内容摘要:论文以苏青长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为切入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苏青的长篇小说中描写了许许多多的男性形象,其笔下的男性从内在精神方面可以分为较为完美型、品行低劣型、骨中之疽型三种类型。第二部分分析塑造男性形象的原因。作家的生活经历会影响其写作,苏青的三部长篇小说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作家生活的影子,这一部分从作家的自身经历,作家的两性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分析塑造男性形象的审美价值,通过分析男性形象来揭示苏青三部长篇小说蕴含的审美价值。苏青的长篇小说通过平凡而琐碎的家庭生活来表现其笔下的男性世界,透过她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苏青对社会现实、家庭关系本质、男女的金钱、地位、人格、感情之间关系的清醒认识和有力批判。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青小说男性形象精神特质
目 录
一、引言 1
二、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 1
(一)较为完美型 1
(二)品行低劣型 2
(三)骨中之疽型 3
三、男性形象的审美价值 4
(一)揭示女性的悲剧 4
(二)反叛父权的取向 4
(三)期待人性的复归 5
四、塑造男性形象的原因 7
(一)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 7
(二)表达自己的两性观点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论苏青长篇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
一、引言
苏青是上世纪40年代红遍上海滩的著名女作家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创作个性、命运多舛的人物。苏青的长篇小说有《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途佳人》,在已有的研究资料中,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多从女性主义角度、小说艺术角度、民俗学角度、文学史意义和价值出发,来分析研究苏青的长篇小说,其笔下的男性形象长期处于被遗忘的状态,这些男性形象在文本中的意义和作用很少被人们关注,《圣经》里面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相互的,有女性的存在,也就有男性的存在。所以在关注女性形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男性形象。
苏青的三部长篇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途佳人》,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描写平凡而琐碎的家庭生活来表现其笔下的男性世界。苏青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塑造的男性形象从内在的精神方面可以将他们分为较为完美型、品行低劣型、骨中之疽型三种类型。苏青客观塑造其笔下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构成了一个精神内质极为庞大的群体,他们受到父权中心地位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妇女应该依附于丈夫,在家庭中男性应该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不希望妻子超越自己,因为这样会威胁到自己一家之主的地位,会显露自己的无能,所以他们想要压制她们,想要她们乖乖地臣服于自己。虽然他们承担不起家庭的责任,对家不忠,对爱情不忠,事业不顺,无力维持家庭的生计,但是他们仍然认为男性应该占主导地位。论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来揭示他们在文本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男性形象的精神特质
本文中的精神特质主要是指从内在精神品质方面概括人物的品行特征。苏青三部长篇小说中的男性从内在的精神品质方面可以划分为较为完美型、品行低劣型、骨中之疽型三种类型,苏青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展现其笔下的男性形象,为我们层层剖析男性的内在品质,把他们的内心展露无遗,从这三种类型来看,他们内在的精神品质越来越弱化,直至弱化到了人渣型的地步。
(一)较为完美型
较为完美型是指这类男性德行操守很好,具有很多的优点。苏青三部长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在内在的精神方面很少有完美的,赵云(《三国演义》里面的)、《结婚十年》里的应其民、周明华总体来说是属于较为完美型的男性,其中《三国演义》里的赵云是女主人公苏怀青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男性形象。
赵云具有当时社会认定的传统美德,有情有义,忠君护主,并且被女性叙述者延伸为女性对男性爱情品格的要求。男性应该忠于家庭、妻子,爱护家庭、妻子,要有家庭责任感。应其民和周明华是现实中较为完美型的男性,他们在一定的时期慰藉过女主人公苏怀青内心的孤寂。应其民是女主人公与丈夫感情产生裂痕后的第一个恋人,应其民的身上具有很多的优点,这些优点吸引着女主人公苏怀青。他为人稳重大方,心胸宽阔,体贴关心别人,又具有浑厚朴素的纯学者风度,同时还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他关心、爱护着苏怀青,对她嘘寒问暖,两人在一起吃饭,他点菜专门挑苏怀青喜爱吃的菜,在得知苏怀青怀孕时(此时他不知道苏怀青已经结婚了),他打算娶她,做孩子的父亲,说明他是很有责任感的人,当他知道真相后,他成全苏怀青和徐崇贤,不去破坏他们的家庭生活,并且还为苏怀青买了《孕妇卫生常识》、《育儿一斑》,自己提前看了,并且提醒着苏怀青注意卫生,亲自送苏怀青去坐回家的车,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应其民是一个较为完美型的男性。周明华也是个具有责任感和自由、平等观念的人,但他还有另一个打动苏怀青的优点,那就是他具有“童心”,面对灾难,不逃避,勇于承担责任,乐观开朗地面对困难,并且他在苏怀青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她,包括经济方面的帮助。他是在苏怀青生活困顿时给她带去快乐和希望的人,他就像是一盏明灯,为黑暗中的苏怀青带去光明,让苏怀青看到生活中的亮点。跟其他的男性比起来,周明华也算是个较为完美型的男性。
(二)品行低劣型
品行低劣型是指缺点大于优点的男性,总的来说还没到恶的地步,不同于骨中之疽型的男性,是属于较为完美型和骨中之疽型之间的男性。苏青在描写这类男性时,既描写他们的优点,又描写他们的缺点,但是他们的缺点占上风。较为完美型的男性是少数,品行低劣型的男性在苏青的笔下占绝大多数,他们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中,大到掌管国家大权的人,小到仆人。
可以说他们是内在精神品质方面的弱者,在“忠”字上,他们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弱者,在国家陷于危难之时,他们很难显出自己的忠诚度,有的甚至做出出卖国家的事,如《歧途佳人》里的窦先生、黄承德。同时他们对爱情也不忠。苏怀青在与徐崇贤的新婚之夜就发现了徐崇贤的不忠,徐崇贤与自己的寡嫂瑞仙有着暧昧关系,后来又与苏怀青的好朋友胡丽英(有夫之妇)发生恋情,并且让胡丽英怀了他的孩子,除此之外,他还出入娱乐场所解闷。《歧途佳人》里的黄承德也是如此,婚后与自己的同学仇莲华勾搭在一起,对爱情不忠。
其次,他们毫无责任感,不守信用,不能爱护家庭和妻子。苏青笔下的男性大多数是对家庭没有责任感的人,如徐崇贤,在苏怀青向他要家庭的日常开支时,他居然恶言相向,还动手打了苏怀青。失业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借酒浇愁,打骂妻女。出入娱乐场所,喝酒赊账,并且还要苏怀青替他付酒钱,不管妻子和儿女的生活。他还不守信用,答应帮朋友办事,却总是用言语敷衍朋友,最后不但没有帮到朋友,反而耽误了朋友办事。他也不知道爱护妻子和儿女,在他父亲去世时,他还不知道悔改,将责任推到妻子和情人的身上,认为是她们气死了自己的父亲,推卸自己的责任。《歧途佳人》里的黄承德也是如此。就连在苏怀青心中形象比较好的余白也动手打妻子,胡丽英也常为余白不能支付家庭日常开支发生吵闹。这就是这些男性的虚伪,多么的可悲啊!
(三)骨中之疽型
骨中之疽型是指这类男性品行恶劣,毫无责任心,让人恨之入骨,简直就是社会的祸害。骨中之疽型的男性在苏青的笔下占少数的地位,就在这较少的叙述空间里,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丑恶的嘴脸,从他们的身上,更能看出苏青强烈的反父权意识。
属于骨中之疽型的男性有《续结婚十年》里的谈维明,《歧途佳人》里的史亚伦。谈维明是个忘恩负义、毫无责任感、欺骗女性的小人。他失落时靠金总理维持生计,但是他却在苏怀青面前说金总理的坏话,大骂金总理,“说他是老而昏庸,一个典型的糊涂虫。又说他必为时代而牺牲,可怜而不足惜。”他是个不思知恩图报,忘恩负义之徒,并且还说苏怀青其他朋友的坏话,仿佛世界上只有他是个好人。当他与苏怀青发生关系后却对苏怀青说他不会负责任的,至此谈维明的假面具被完全揭了下来,让我们看到了他丑恶的嘴脸。史亚伦比谈维明更卑劣,是个极端利己主义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利己为目的。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不择手段,并且还用一套欺人并自欺的理论来欺骗符小眉,甚至还利用符小眉设计赌局,来骗窦先生的钱,他得意时会哄一下符小眉,但在他不顺时,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符小眉身上,简直就是个社会的败类。
从较为完美型到品行低劣型,再到骨中之疽型,男性的精神品行越来越低劣,精神内质逐渐弱化,逐渐弱化到让人咬牙切齿的地步,从较为完美型男性来看,苏青的反父权意识还不太明显,到品行低劣型的男性,苏青的反父权意识就很明显了,她反对男性的自高自大,反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反对他们对女性的控制欲。骨中之疽型的男性,可以看出苏青对男性的父权中心思想的厌恶。从男性精神内质弱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苏青的反父权意识越来越强烈。
三、男性形象的审美价值
苏青长篇小说塑造的男性形象有其特殊的价值,她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常态化,显示出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人、物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心理效能。苏青长篇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审美价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揭示女性的悲剧,反叛父权的取向,期待人性的复归。
(一)揭示女性的悲剧
苏青笔下的女性是不幸的,她们一开始作为女性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受到了人们的歧视,认为她们剥夺了弟弟生下来的机会,后来她们结婚了,生的孩子前几个都是女孩,她们受到家人的歧视,引起公公婆婆的不满,苏怀青的二女儿生下来后就被送到乡下去抚养,因为公公婆婆的不重视,所以夭折了。他们盼望她能生个孙子,女性被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
女性认为自己得到了家庭,就会很幸福,其实不然,丈夫在婚姻方面并不忠实,他们或多或少的在肉体上或是精神上对自己妻子不忠。这也反映了女性在婚姻上面的悲剧,而导致这种悲剧的就是男性。同时由于男性对家庭不负责任,更加重了女性的悲剧,因为男性供给不了家用,所以女性只好出来谋业,但是大多数的男性是不支持女性出来谋业的,认为她们这么做会影响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这样会让作为男性的他们丢脸,怕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他们就打压女性,不让女性谋业,希望女性在家里管理家务,此时的女性受到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可悲啊。有的男性希望妻子出来谋业供养自己,如《结婚十年》里薇薇的奶妈,她的丈夫贪吃懒做,把孩子丢到育婴堂,所以她就出来当奶妈,但是她劳作的工钱自己没有拿到就被自己的丈夫预支走了,拿去还债了,这是多么可悲啊,像这样悲剧的女性还有很多很多。因为男性的不忠,对家庭不负责任,不能爱护妻子,无力维持生计,导致了女性更大的悲剧。
(二)反叛父权的取向
从苏青的三部长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苏青反父权的意识,《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里的苏怀青,《歧途佳人》里的符小眉,她们从小就生活在“无父”的家庭里,而且父亲留给她们的印象也不好,缺席的父亲在女主人公的记忆里是个花母亲的钱,在外面吃喝玩乐、出入娱乐场所、得了花柳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家长。而后她们在自己组织的家庭里,因为无爱的夫妻关系和经济、精神上面的三重压力而选择了离婚,所以家庭也变成了“无父”的家庭。如果说母亲一代的悲剧是因为没能摆脱宗法大家庭父权钳制的结果,那么作为接受新式教育的女性一代的“无父”家庭则是女性主体意识、反父权意识不断觉醒的结果。
虽然不能完全消解男性、父权主体的权威性,但是它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小说里那些受新式教育的男性,却无“自由、平等”的观念,却以宗法父权所确立的道德礼教来约束女性,如徐崇贤,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工资是不够养家的,但是他仍不希望苏怀青卖文赚钱养家,不希望苏怀青在经济上有所成就,他怕苏怀青的才能会超越自己,会影响他在家庭中的地位,怕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他约束着苏怀青,希望苏怀青在家做一个管家婆。但是徐崇贤又供给不了家用,两人经常因为家用的问题而发生吵闹,甚至是打架,徐崇贤的种种行为让苏怀青失望透顶,最终苏怀青决定自己谋业,这也是苏怀青反父权意识的表现,女性家长的主体性身份开始出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