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爱情故事中的人性解析
摘 要人性意识觉醒和演变是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性转变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内容全面展示小人物人性思想的较少,《喻世明言》的成就之一就是其对古代底层生活的展现。禁欲主义对古代年轻男女控制严格,他们只能在“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没有感情的基础,而在这种情况下,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女子。“三从四德”把女子一生的命运规定下来,本来针对男女双方的“男女授受不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女子的限制,而男人在外娶妾买婢很正常,根本没有“设男女之大防”的观念。但是在冯梦龙笔下,她们的命运改变了,女性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也敢破坏那些不妥的礼制。《喻世明言》爱情故事以涉及到家庭、社会和个人意识领域的为最多,中国人的智慧和人性在这些爱情故事中以独特的故事架构呈现出来。尽管故事本身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故事本身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因此《喻世明言》具有非常可观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喻世明言》的爱情故事中解析中国古代人性的表现,了解中国人性文化的演变,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参考和语言描写的分析,探索在封建社会背景下青年男女思想的转变和对传统打的规范束缚的大胆打破,进一步的解读冯梦龙笔下的爱情故事中的人性。
目 录
引言 1
1 冯梦龙对《喻世明言》中人性的影响 2
1.1 “人性启蒙” 2
1.2 冯梦龙的“情教” 2
2 《喻世明言》爱情故事中的人性解析 4
2.1 遵从内心,有意识的追求爱情 4
2.1.1 大胆的性爱 4
2.1.2 女性主动追求爱情 5
2.2 两性自我意识的显现 6
2.3 女权主义的萌芽 7
2.3.1 女性幸福感的提升 7
2.3.2 女性自我价值的提升 8
3 《喻世明言》中人性本质的表现 9
3.1 金钱和金钱意识 9
3.2 冲破封建社会思想禁锢 10
4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言
《喻世明言》这部编著于明朝,内容以宋代为主要故事背景的作品,虽在在封建思想束缚下,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仍有人对思想自由和人性的追求。《喻世明言》中的故事绝大多数是讲述曲折、唯美和悲伤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背后展现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思想。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喻世明言》中的故事显现出了超出当时时代背景常规的一面,展现的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场景,以及其思想的开放性,在这些超出当时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内容背后,是当时老百姓追求人性的表现。
封建礼制中男女有别,“设男女大防”,这给当时的青年男女之间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在各自的两边孤独的生活着。当时的青年女子足不出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她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白居易《长恨歌》早已告知后人,古代女子是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活状态。女性很难和外面的人打交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们是没有自主婚姻的权力的,她们的婚姻也只能由父母做主。“三从四德”禁锢着多少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啊,《仪礼丧服子夏传》记“妇人有三从之义,天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规定“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容、妇言、妇功。”这是这“三从”这“四德”,戕害了女子的一生[2]P21。
可是冯梦龙笔下的女子却从未这样安分,她们大胆地冲破了这一切的教条和束缚,用自己的思想支配着自己的行动。《喻世明言》中的青年男女有着追求幸福婚姻的渴望,并且他们把这种渴望化为了实际行动,他们大胆而又无悔地追求着自己向往的爱情,勇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1 冯梦龙对《喻世明言》中人性的影响
作者的思想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喻世明言》虽然取材于当时社会下的故事,但冯梦龙在撰写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他对人性自由的观点渗透在文中,《喻世明言》的人性表现深受冯梦龙的观点影响。所谓人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予了权威的解释:人性被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性将人与动物共同拥有的心理属性也列为人性的范畴,而狭义的人性就是指人特有的心理属性。
1.1 “人性启蒙”
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压制着中国人民,封建制度的伦理纲常更是如此 ,特别是禁欲主义对古代对年轻男女的严格控制更是残害了很多的人。冯梦龙是受封建礼教的书生,他对封建男权即便不是高度奉行,在他骨子里仍存有大男子主义。但当时已经出现的超出封建思想的文人对冯梦龙的创作产生了影响,特别受到李贽思想的影响:“提出和孔孟相反的理论,提倡人性自由和解放李贽强调‘真心’,认为世间万事都只存在于一颗真心之中。”尤其是李贽提出的“人皆有私”说,抵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对冯梦龙文学作品中流露真情实感的主张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在冯梦龙的所写故事已经超越了封建思想,做出了巨大的突破,正所谓人性在被制约情况下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11]P60
1.2 冯梦龙的“情教”
从现代人的视角看,冯梦龙并不是一个遵循封建礼教的封建士大夫,他所写故事已经超越了封建思想,他所展现的人性恰恰也不同于封建传统的人性,尤其是在爱情故事中。
冯梦龙科举屡试不中的情况下,选择著书,即便这个时候冯梦龙仍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对他的桎梏。他并不反对封建统治,只是对当时明代的腐败感到失望,从此,他流恋于烟花柳巷之中,并在此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自由恋爱。[6]P48
冯梦龙喜欢的人是名歌姬。无论是哪个朝代,歌姬都是不入主流社会的社会底层人群,但是古代的歌姬一般都是能歌善舞的,并且冯梦龙接触到了歌姬们生活的环境,也看多了歌姬们生存的方式,这些让冯梦龙对底层生活的人们有了很大的了解。同时,歌姬们的处世之道给了冯梦龙不一样的情感感受,尤其是那些做人做事相当有主见和准则的歌姬。他深爱的侯慧卿就是其中之一,而他和侯慧卿深刻的爱情也对冯梦龙对自由恋爱的主张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3]P15是冯梦龙在《情揭》中写到的一句话,这是他“情教”的目的,而他情教产生的一大原因也是基于当时社会新思潮新思想对禁欲主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从而形成了他真情实意的文学态度,尤其是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对冯梦龙“情教”的影响,使“情”成为了冯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思想。
2 《喻世明言》爱情故事中的人性解析
自由恋爱在社会生活中是相爱的两个人对自由的向往,但是在封建社会下,士大夫阶层受到孔孟思想的制约,当自由恋爱降临时,他们常常是桎梏不前,望而却步,因为自由恋爱被封建礼教视为一种错误;但是对底层人民而言,自由恋爱是他们美好的追求,孔孟思想在底层人们这里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在古代只有在底层生活圈子中才会有的鲜活、激情、矛盾的爱情故事。
2.1 遵从内心,有意识的追求爱情
冯梦龙是一个主张自由恋爱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第一份爱情就是自由恋爱的结果,更是因为他对自由恋爱的向往。[14]P285因此,冯梦龙积极地引导人们去追求恋爱的自由,他在《喻世明言》的爱情故事中对遵从内心想法,选择自由相爱的人充满着歌颂,文中也不乏对自由恋爱的美溢之辞。
2.1.1 大胆的性爱
在封建礼教下,性是一种既隐私、又让人渴望的矛盾体,性表面会被人不耻,但私下里很多封建士大夫却对性极其向往,所以才会催生妓院、一夫多妻制的盛行。在《喻世明言》中,性被视为一种爱的表现,即便不是爱,冯梦龙也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讽刺封建礼教,大胆描写性爱场景成为冯梦龙人性表现中的特点,所谓“食之性也”。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冯梦龙用一句话描写了性爱的感受,“眼是情媒,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悄魂。假如墙花路柳,偶然适兴,无损于事。”他认为,在性爱中眼睛是你们传情的方式,心是性欲的来源,当你牵起对方的手时,总会充满着牵肠挂肚的柔情,云雨后,那似丢了魂魄的销魂。如果你光天化日下产生了性冲动,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不会有损颜面。蒋兴与三巧的故事中,冯梦龙多次写下了做爱的场景,如“陈大郎是走过风月场的人,颠鸾倒风,曲尽其趣,弄得妇人魂不附体。”虽然一笔带过,但在古代,这种画面的描写本就是一种出格的行为。“ 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的“粉汗湿罗衫,为雨为云底事忙?两只脚儿肩上阁,难当。颦蹙春山入醉乡。忒杀太颠狂,口口声声叫我郎。舌送丁香娇欲滴,初尝甘露,非蜜非糖滋味长”相比“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1]P121中的性爱场景更加真实和细致,根据统计,在《喻世明言》中超过半数的爱情故事中都有情爱场景的描写,正应了冯梦龙的“无损于事”。
目 录
引言 1
1 冯梦龙对《喻世明言》中人性的影响 2
1.1 “人性启蒙” 2
1.2 冯梦龙的“情教” 2
2 《喻世明言》爱情故事中的人性解析 4
2.1 遵从内心,有意识的追求爱情 4
2.1.1 大胆的性爱 4
2.1.2 女性主动追求爱情 5
2.2 两性自我意识的显现 6
2.3 女权主义的萌芽 7
2.3.1 女性幸福感的提升 7
2.3.2 女性自我价值的提升 8
3 《喻世明言》中人性本质的表现 9
3.1 金钱和金钱意识 9
3.2 冲破封建社会思想禁锢 10
4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言
《喻世明言》这部编著于明朝,内容以宋代为主要故事背景的作品,虽在在封建思想束缚下,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仍有人对思想自由和人性的追求。《喻世明言》中的故事绝大多数是讲述曲折、唯美和悲伤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背后展现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思想。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喻世明言》中的故事显现出了超出当时时代背景常规的一面,展现的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场景,以及其思想的开放性,在这些超出当时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内容背后,是当时老百姓追求人性的表现。
封建礼制中男女有别,“设男女大防”,这给当时的青年男女之间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在各自的两边孤独的生活着。当时的青年女子足不出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她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白居易《长恨歌》早已告知后人,古代女子是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活状态。女性很难和外面的人打交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们是没有自主婚姻的权力的,她们的婚姻也只能由父母做主。“三从四德”禁锢着多少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啊,《仪礼丧服子夏传》记“妇人有三从之义,天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规定“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容、妇言、妇功。”这是这“三从”这“四德”,戕害了女子的一生[2]P21。
可是冯梦龙笔下的女子却从未这样安分,她们大胆地冲破了这一切的教条和束缚,用自己的思想支配着自己的行动。《喻世明言》中的青年男女有着追求幸福婚姻的渴望,并且他们把这种渴望化为了实际行动,他们大胆而又无悔地追求着自己向往的爱情,勇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1 冯梦龙对《喻世明言》中人性的影响
作者的思想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喻世明言》虽然取材于当时社会下的故事,但冯梦龙在撰写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他对人性自由的观点渗透在文中,《喻世明言》的人性表现深受冯梦龙的观点影响。所谓人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予了权威的解释:人性被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性将人与动物共同拥有的心理属性也列为人性的范畴,而狭义的人性就是指人特有的心理属性。
1.1 “人性启蒙”
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压制着中国人民,封建制度的伦理纲常更是如此 ,特别是禁欲主义对古代对年轻男女的严格控制更是残害了很多的人。冯梦龙是受封建礼教的书生,他对封建男权即便不是高度奉行,在他骨子里仍存有大男子主义。但当时已经出现的超出封建思想的文人对冯梦龙的创作产生了影响,特别受到李贽思想的影响:“提出和孔孟相反的理论,提倡人性自由和解放李贽强调‘真心’,认为世间万事都只存在于一颗真心之中。”尤其是李贽提出的“人皆有私”说,抵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对冯梦龙文学作品中流露真情实感的主张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在冯梦龙的所写故事已经超越了封建思想,做出了巨大的突破,正所谓人性在被制约情况下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11]P60
1.2 冯梦龙的“情教”
从现代人的视角看,冯梦龙并不是一个遵循封建礼教的封建士大夫,他所写故事已经超越了封建思想,他所展现的人性恰恰也不同于封建传统的人性,尤其是在爱情故事中。
冯梦龙科举屡试不中的情况下,选择著书,即便这个时候冯梦龙仍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对他的桎梏。他并不反对封建统治,只是对当时明代的腐败感到失望,从此,他流恋于烟花柳巷之中,并在此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自由恋爱。[6]P48
冯梦龙喜欢的人是名歌姬。无论是哪个朝代,歌姬都是不入主流社会的社会底层人群,但是古代的歌姬一般都是能歌善舞的,并且冯梦龙接触到了歌姬们生活的环境,也看多了歌姬们生存的方式,这些让冯梦龙对底层生活的人们有了很大的了解。同时,歌姬们的处世之道给了冯梦龙不一样的情感感受,尤其是那些做人做事相当有主见和准则的歌姬。他深爱的侯慧卿就是其中之一,而他和侯慧卿深刻的爱情也对冯梦龙对自由恋爱的主张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3]P15是冯梦龙在《情揭》中写到的一句话,这是他“情教”的目的,而他情教产生的一大原因也是基于当时社会新思潮新思想对禁欲主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从而形成了他真情实意的文学态度,尤其是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对冯梦龙“情教”的影响,使“情”成为了冯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思想。
2 《喻世明言》爱情故事中的人性解析
自由恋爱在社会生活中是相爱的两个人对自由的向往,但是在封建社会下,士大夫阶层受到孔孟思想的制约,当自由恋爱降临时,他们常常是桎梏不前,望而却步,因为自由恋爱被封建礼教视为一种错误;但是对底层人民而言,自由恋爱是他们美好的追求,孔孟思想在底层人们这里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在古代只有在底层生活圈子中才会有的鲜活、激情、矛盾的爱情故事。
2.1 遵从内心,有意识的追求爱情
冯梦龙是一个主张自由恋爱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第一份爱情就是自由恋爱的结果,更是因为他对自由恋爱的向往。[14]P285因此,冯梦龙积极地引导人们去追求恋爱的自由,他在《喻世明言》的爱情故事中对遵从内心想法,选择自由相爱的人充满着歌颂,文中也不乏对自由恋爱的美溢之辞。
2.1.1 大胆的性爱
在封建礼教下,性是一种既隐私、又让人渴望的矛盾体,性表面会被人不耻,但私下里很多封建士大夫却对性极其向往,所以才会催生妓院、一夫多妻制的盛行。在《喻世明言》中,性被视为一种爱的表现,即便不是爱,冯梦龙也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讽刺封建礼教,大胆描写性爱场景成为冯梦龙人性表现中的特点,所谓“食之性也”。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冯梦龙用一句话描写了性爱的感受,“眼是情媒,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悄魂。假如墙花路柳,偶然适兴,无损于事。”他认为,在性爱中眼睛是你们传情的方式,心是性欲的来源,当你牵起对方的手时,总会充满着牵肠挂肚的柔情,云雨后,那似丢了魂魄的销魂。如果你光天化日下产生了性冲动,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不会有损颜面。蒋兴与三巧的故事中,冯梦龙多次写下了做爱的场景,如“陈大郎是走过风月场的人,颠鸾倒风,曲尽其趣,弄得妇人魂不附体。”虽然一笔带过,但在古代,这种画面的描写本就是一种出格的行为。“ 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的“粉汗湿罗衫,为雨为云底事忙?两只脚儿肩上阁,难当。颦蹙春山入醉乡。忒杀太颠狂,口口声声叫我郎。舌送丁香娇欲滴,初尝甘露,非蜜非糖滋味长”相比“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1]P121中的性爱场景更加真实和细致,根据统计,在《喻世明言》中超过半数的爱情故事中都有情爱场景的描写,正应了冯梦龙的“无损于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