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附件)
摘 要本文以分组教学法的概念为基础,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调查统计,将分组教学法的应用模式分成了直接分组与间接分组两大类,并通过分析这两类典型的应用模式,简要讨论了分组教学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当下所呈现出的三个优点尊重差异、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认识到分组教学法使用不当会造成的不足之处学生之间不平等、学生教师相互不理解、偏科严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总体来说为分组教学法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教学中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 录
引言 1
1 分组教学法 2
1.1 分组教学法的概念 2
1.2 分组教学法的特点 2
1.2.1 适用对象 2
1.2.2 组织形式 2
1.2.3 教学活动展开方式 3
2 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4
2.1 小学教学的特点 4
2.2 分组教学法的应用 5
2.2.1 直接分组 6
2.2.2 间接分组 7
3 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8
3.1 利 8
3.1.1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8
3.1.2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8
3.1.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
3.2 弊 9
3.2.1 分组不当加重学生不平等观念 9
3.2.2 沟通无效导致学习能力不升反降 10
3.2.3 分组固化导致学生偏科严重 10
3.3 改善措施 10
3.3.1 分组得当消除歧视 10
3.3.2 多加沟通相互理解 11
3.3.3 教师共同辅导学生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早在19世纪末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就出现了分组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1]P58,该教学法也在历史发展中经历着种种高潮与低谷,颇具研究价值。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的一环,更是值得关注与研究。我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的一名本科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多门和教育相关的课程,参加了相关实践活动,对基础教育事业充满兴趣,所以选择了分组教学法与小学教学活动相结合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本选题在一方面可以切合专业方向、系统整理四年中所学到的多种教学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思想与观点。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为论文的框架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接着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在调查基础上总结基本模式并以此为支撑进行案例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发展等,最终得出结论。
1 分组教学法
1.1 分组教学法的概念
分组教学法,旧时又称分组教学、分团教学,也可以称之为分层次教学。分组教学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接受水平以及能力等特点,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或团(或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团体),对不同团组的学生,教师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来授课或制定相对应的教育目标[2]P128。与分组教学法类似的还有差异性教学法。差异性教学法与分组教学法的差别在于,差异性教学法是立足于学生个体的不同,教师采用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3]P87,它侧重的是对学生差异的尊重以及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的调整,分组教学法侧重的则是教师对类似学生的分组,以及分组后对不同的组别的教学差异。两者相似但侧重点不同。而分组教学法与类似教学法的不同之处也正是它的特点所在。
1.2 分组教学法的特点
分组教学法的特点可大致分为三点来说:
1.2.1 适用对象
分组教学法重点在于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对应该分组的教育,以达到该组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每个组别的目标可能都不完全相同。葛锦文先生在《班内分组教学的特点、模式和操作研究》中曾说到:“班内分组教学却最适用于学生层次繁多、成绩和能力差异显著的班级,因为只有在这种班级里,才有可能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同质组),才有充分的必要进行分组教学”[4]P1213。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法更适用于冲突较强、差异较多的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接受能力相仿,知识水平相仿,那么就没必要进行分组教学。
1.2.2 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法在组织形式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不断汲取各家之长,弥补自身之短。在班外,它可以对不同的群体加以划分,为每个群体提供对应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仅表示分组教学法只能打破年龄分层的班级授课制,实行传统的单一的分组教学制。它还可以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再进行不同的兴趣课堂划分,比如说大学的选修课,不在一个班级但是兴趣爱好相仿的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某学科的学习。在班内,分组教学法属于班级授课制的范围之内,所以可以同时集分组、集体、个别等多种方法为一体,如何集分组、集体、个别等为一体,最近数十年各国的教育学家进行了不同的研究:美国“特拉姆普制”主张用40%的时间进行大班授课,20%的时间进行分组教学,剩下40%用于个别教学;另一种更为激进的主张则认为应该用5%的时间进行大班授课,25%的时间进行分组教学,剩下70%都应用来个别教学,该计划是英国的布莱默提出的。不管最终一节课各种方法所占比例如何,不难看出的是,分组教学法的组织形式始终都在汲取着其他教学法的经验,并随着教师的理念而不断改进。
1.2.3 教学活动展开方式
在不一样的轨道上同时展开多样的教学活动,是分组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展开的特点之一。在班级外,仍以选修课程为例,不同的学生选择的不同课程是在一学期内同步进行,而最终达到的结果就是学生修满学分。在班级内,教师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课上共同开展学习,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在较快快的轨道上学习,程度弱一点的在较慢的轨道上学习,最终课堂仍然是同时开展下去的。
2 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分组教学法的三个特点来看,分组教学法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最底级的一环,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通过分析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改进发展分组教学法,使其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也能对当今的基础教育提供一点微薄的建议。
目 录
引言 1
1 分组教学法 2
1.1 分组教学法的概念 2
1.2 分组教学法的特点 2
1.2.1 适用对象 2
1.2.2 组织形式 2
1.2.3 教学活动展开方式 3
2 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4
2.1 小学教学的特点 4
2.2 分组教学法的应用 5
2.2.1 直接分组 6
2.2.2 间接分组 7
3 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8
3.1 利 8
3.1.1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8
3.1.2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8
3.1.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
3.2 弊 9
3.2.1 分组不当加重学生不平等观念 9
3.2.2 沟通无效导致学习能力不升反降 10
3.2.3 分组固化导致学生偏科严重 10
3.3 改善措施 10
3.3.1 分组得当消除歧视 10
3.3.2 多加沟通相互理解 11
3.3.3 教师共同辅导学生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早在19世纪末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就出现了分组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1]P58,该教学法也在历史发展中经历着种种高潮与低谷,颇具研究价值。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的一环,更是值得关注与研究。我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的一名本科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多门和教育相关的课程,参加了相关实践活动,对基础教育事业充满兴趣,所以选择了分组教学法与小学教学活动相结合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本选题在一方面可以切合专业方向、系统整理四年中所学到的多种教学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思想与观点。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为论文的框架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接着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在调查基础上总结基本模式并以此为支撑进行案例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发展等,最终得出结论。
1 分组教学法
1.1 分组教学法的概念
分组教学法,旧时又称分组教学、分团教学,也可以称之为分层次教学。分组教学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接受水平以及能力等特点,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或团(或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团体),对不同团组的学生,教师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来授课或制定相对应的教育目标[2]P128。与分组教学法类似的还有差异性教学法。差异性教学法与分组教学法的差别在于,差异性教学法是立足于学生个体的不同,教师采用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3]P87,它侧重的是对学生差异的尊重以及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的调整,分组教学法侧重的则是教师对类似学生的分组,以及分组后对不同的组别的教学差异。两者相似但侧重点不同。而分组教学法与类似教学法的不同之处也正是它的特点所在。
1.2 分组教学法的特点
分组教学法的特点可大致分为三点来说:
1.2.1 适用对象
分组教学法重点在于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对应该分组的教育,以达到该组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每个组别的目标可能都不完全相同。葛锦文先生在《班内分组教学的特点、模式和操作研究》中曾说到:“班内分组教学却最适用于学生层次繁多、成绩和能力差异显著的班级,因为只有在这种班级里,才有可能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同质组),才有充分的必要进行分组教学”[4]P1213。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法更适用于冲突较强、差异较多的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接受能力相仿,知识水平相仿,那么就没必要进行分组教学。
1.2.2 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法在组织形式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不断汲取各家之长,弥补自身之短。在班外,它可以对不同的群体加以划分,为每个群体提供对应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仅表示分组教学法只能打破年龄分层的班级授课制,实行传统的单一的分组教学制。它还可以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再进行不同的兴趣课堂划分,比如说大学的选修课,不在一个班级但是兴趣爱好相仿的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某学科的学习。在班内,分组教学法属于班级授课制的范围之内,所以可以同时集分组、集体、个别等多种方法为一体,如何集分组、集体、个别等为一体,最近数十年各国的教育学家进行了不同的研究:美国“特拉姆普制”主张用40%的时间进行大班授课,20%的时间进行分组教学,剩下40%用于个别教学;另一种更为激进的主张则认为应该用5%的时间进行大班授课,25%的时间进行分组教学,剩下70%都应用来个别教学,该计划是英国的布莱默提出的。不管最终一节课各种方法所占比例如何,不难看出的是,分组教学法的组织形式始终都在汲取着其他教学法的经验,并随着教师的理念而不断改进。
1.2.3 教学活动展开方式
在不一样的轨道上同时展开多样的教学活动,是分组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展开的特点之一。在班级外,仍以选修课程为例,不同的学生选择的不同课程是在一学期内同步进行,而最终达到的结果就是学生修满学分。在班级内,教师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课上共同开展学习,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在较快快的轨道上学习,程度弱一点的在较慢的轨道上学习,最终课堂仍然是同时开展下去的。
2 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分组教学法的三个特点来看,分组教学法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最底级的一环,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通过分析分组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改进发展分组教学法,使其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也能对当今的基础教育提供一点微薄的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