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美(附件)

摘 要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记叙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这是一部以书写男性为主的著作,有关女性描写甚少,仅有《贤媛》篇和散落在其他篇章文字间隙中,其风貌隐约可见。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归类,重点从容色,才情,德性三方面探讨《世说新语》中“女性美”的问题,并对这种“女性美”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结合作者刘义庆的生平与审美取向,总结出这种“女性美”对后世文学塑造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对现代女性追求精神独立的意义。摘 要 3
目 录
1绪论 6
2《世说新语》中女性美的具体表现 7
2.1倾国倾城的容色美 7
2.2蕙质兰心的才情美 8
2.2.1咏絮之才 8
2.2.2品藻识鉴 8
2.2.3清谈玄理 9
2.3自然至诚的德性美 9
2.3.1母亲之德 10
2.3.2妻妾之德 10
2.3.3女儿之德 11
3《世说新语》中女性美的形成原因 12
3.1儒学式微与玄学兴起 12
3.2注重门第的社会风气 12
3.3家庭教育模式的兴起 12
3.4刘义庆的经历与审美 13
4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绪论
《世说新语》全书共36篇,辑录1130则,涉及女性描写的有131则,有关女性语言或行为进行具体书写的有80则。据统计,全书记叙的六百多人里,描绘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刘义庆为首的编撰者们将这些作品中的女性进行了有意识的分类,她们中除24人被记入《贤媛》篇(共计32则)外,又有相当一部分被归入《惑溺》、《规箴》、《假谲》等带有贬义的篇章中,余者则分散于其他各篇,根据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又可分为“贤媛”和“怪妇”两大类。贤媛们或尚“德”,或有“才”,具体见于《贤媛》篇,谢道韫、山涛之妻韩氏、陶侃之母湛氏等皆为德才兼备的贤媛代表。怪妇则根据其异常行为或言语分为肆妇、妒妇和酷妇,如《惑溺》篇第3则郭槐,第6则王安丰妇人,《归箴》篇王夷甫之妻郭氏。虽然《世说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语》中描写女性形象所占比例较小,但作品对女性形象无论是塑造表现还是类型以及所覆盖的社会历史内容十分广泛并极具特点,总体上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风采。
2《世说新语》中女性美的具体表现
《世说新语》除了对女性的容貌的描写,更多的着墨的是对她们才情和德性的肯定与赞扬,这种美既有与中国女性和中国传统相一致的方面,又有与魏晋时期相应的特异方面。
2.1倾国倾城的容色美
曹植在《洛神赋》中塑造的清新脱俗的女神形象让人情意缱绻,在普遍男性心中,女性最大的魅力在于她们贤淑靓丽的姿容,因此男性作家往往会在文学作品中不遗余力地对女性的容色美作出神入化的描写。魏晋时期受世风士貌、九月新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既有这样传统的继承,又有新的时代特色,透过《世说新语》中的描写,可见一斑。
《世说新语贤媛》第21则讲到桓温在讨平李氏政权后,把蜀主李势的妹妹纳做妾,对其非常宠爱,把她偷偷安置在书斋中。其妻南康长公主听说后大为震怒,带了几十个婢女拔出快刀去袭击。正好遇见李氏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也并未因公主的到来而动容,反而对她慢慢说到:“我国破家亡,来这给人作妾也情非所愿,今日如能被你杀,倒是遂了心愿。”公主听后很是惭愧,就走了。作者并未用过多笔墨描画李氏的姿容,但她无疑是美的:乌黑亮丽的长发、柔滑白皙的肌肤。刘注引《妒记》,说李氏“姿貌端丽”,面对手提利刃,气势汹汹而来的南康长公主,李氏“神色闲正”,说话“辞甚凄惋”。公主于是丢下刀,上前抱着李氏说:“我见汝亦怜”,成语“我见犹怜”就是源于此。之后南康长公主对待李氏便十分友善。一个能让同为女性的南康长公主都为之倾倒的女子又怎会不美。李氏超绝的风姿感染了凶悍的南康长公主,李氏的美貌化解了危难,拯救了自己的性命。
类似这样的描写方法在《贤媛》篇第13则中也有运用,贾充前妻李氏仪态端庄且“刚介有才气”,生性善妒的贾充后妻郭氏郭槐对她心怀不满。一天,郭氏盛装威仪,率领大批仕女随从闯入李氏家中欲大加挞伐。郭氏一行到达内室后,李氏便起身迎接,郭氏竟不知不觉双脚弯曲下来,就跪下去。两个简单动作的描写“自屈”、“再拜”,这一对比李氏之美已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中对容色的书写,注重的不仅是外在的姿色,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人物内在的风采格调,内在的气质与外在的美貌,二者缺一不可。
2.2蕙质兰心的才情美
在男权盛行的古代,女性几乎一直都是被愚弄蒙蔽的,男性对女性才智能力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要求,甚至后来“女子习文则淫”评判标准[6]p15。长时间以来,男性主流文化对女性的文才学识一直是贬斥打压状态,并被束之闺阁中,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便是有才气出众的女子写出了优秀的诗词作品,也是难以为世人所知并流传于世。
魏晋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催生了一批个性迥异、潇洒高雅的风流名士,时代在造就他们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女性审美观在上述传统的审美意识之外多了一抹时代特色。《世说新语》中作者通过敏而善辩、明理有智的女性,集中展示了男性们这种特别的审美心态。相比较其他时代,魏晋时期的女性展现出的是一种霄壤之别的风貌,她们拥有逸群的才华,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教育,亦可以和男性一样谈玄论诗。
2.2.1咏絮之才
提到古代的才女,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了,《言语》篇第71则,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安一家人聚会,他与众侄儿侄女围炉闲谈,讲论诗文的义理。他问众人大雪纷飞的样子像什么,谢朗说这好比在空中撒盐,谢道韫则以为更像是柳絮随风而起之貌。听了侄女的比拟,谢安为之击掌赞叹。
《贤媛》篇第30则将张玄妹与谢道韫相比较,济尼认为王夫人神情潇洒,有“林下风气”;顾家媳妇胸怀明净,自然是“闺房之秀”。[4]p426济尼这条准确精妙的评价能够算得上是魏晋南北朝文人们对谢道韫才情最为精确的概括了,而“林下之风”便成为后世描写女子心地纯洁品质高雅的赞美之词。
谢道韫这样的才女,不乏后世文人墨客对其敬重仰慕。宋代诗人蒲寿宬咏史诗赞美追思谢道韫的文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是写过诸多文词来表达对谢道韫的追思与敬仰之情。“谢女”、“谢娘”、“咏絮才”这些称呼也因为她的缘故都成为描述后世女性才思敏捷的代名词。
2.2.2品藻识鉴
《贤媛》篇第11则记载了山涛的妻子对嵇康和阮籍的评价,十分经典。山涛问妻子韩氏对二人的看法,其妻回答说“您的才气远不如他们,只能以您的见识度量和他们交朋友”,山涛同样也是这样认为的“嵇康与阮籍他俩也常常认为我是以度量见胜”。其妻韩氏一语破的,能与同时期的文人名士有相同见地,可见其品鉴识别人物的明睿之处。
《世说新语》中还一位具有赏识品鉴人物才能的则是王浑之妻钟氏。《贤媛》篇第12则记载王武子想为他的妹妹许配一位军人的儿子,并安排他的母亲钟夫人坐在帷幕后面观察。钟夫人说“假若真是有才能的人,他的门第高低可以不计较,但要让我见一见这个人。”于是王济就叫这位军人的儿子混杂在一群普通百姓中,让母亲从帷幕中观察。钟夫人问“穿这样衣服这样形状的那个人,是你准备把妹妹嫁给他的,是不是?”,并说“这个人的才干是够得上出类拔萃的;但是门第寒微,不会有长寿,他不可能施展才华,为时所用。”并继续说到“看他的形貌骨相,一定短寿,不可和他结为婚姻。”几年之后,那位兵家子果然死了。魏晋注重门阀和出身,钟夫人为女儿择婿时,看中的首先是才智,其次钟氏身体素质也很重要。这位兵家子尽管人才出众,但“观其形骨,必不寿”,可见,她的识人之明,远见聪慧,还是从中可以清晰可见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