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锡方言文化

摘 要首先,方言研究是一项范围很广,工作量很大的工程,它不能单独从方言的语音、字形、语法特点来着手,因为方言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也会产生不同的研究范围,所以文章第一部分简明的阐述了方言的几种分类。其次,方言产生于生活并融于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其研究势必要结合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地理等学科来进行才会比较全面。本文的写作宗旨是,通过向读者展示无锡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及民间艺术的风采来传播无锡特色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方言文化保护的意识。希望能借此唤起更多的人,在现今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中,腾出一点儿时间关注一下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为我国文化事业的持久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方言及方言分类 2
1.1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 2
1.2群体方言与个体方言 3
1.3优势方言与过渡方言 3
第二章 无锡方言与普通话对比 5
2.1词汇对比 6
2.2语法对比 6
第三章 无锡方言与文化 9
3.1地方谚语 9
3.2锡剧 10
3.3方言文化保护 11
结束语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绪 论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和乡镇被卷入到城市化的浪潮中,从农村走向城市已经成为新一代年轻人集体奋斗的目标。这个事实毋庸质疑,也必须要面对。新生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和走向将会是国际化的,在全国范围内人口流动日益增加、对普通话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方言必然会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
从当前的形式来看,普通话的推进是必然的,不可能有回头路,因为它适用于官方,在现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极为重要,方言已经成为了不同地区人民沟通的障碍,走下坡路是必然的。但是方言的衰落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方言与普通话并存,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南方地区,他们的方言和普通话差距较大,如果只说普通话,在和当地人沟通时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即使学习了普通话,仍然选择对内用方言,对外统一使用普通话。另一种情况是,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通话和方言相互融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因为他们的方言发音和普通话相差不多,所以人们选择用普通话中的词汇来代替方言中的词汇。长此以往,这些方言也许会变成带着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这无疑是令人惋惜的。事实上,方言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研究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而且还涉及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国家安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方言就是学习民族文化,就是学习民族的思想和精神、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方言渐生颓势,已经给地方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许多地方戏曲艺术及小众剧种因此而消失,还有些则面临着尴尬局面。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和民族骄傲。时至今日,仍然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作为祖国的新生一代,我们应当做的是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我认为方言文化研究,对于见证我国古老的文明,传承我国灿烂的文化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本文从无锡方言研究出发,将方言研究与文化保护相结合,想要引起大众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呼吁人们去关心自己一直生存着的这片土地,去探索发觉其中的深厚文化,去感受祖祖辈辈们的辛劳付出,去找寻自己的生命之根。
第一章 方言及方言分类
语言的分区并不能简单地从地理角度来划分,方言则更加特殊,它不仅能够体现一个群体的过去、未来,而且还能反映出其使用人群的社会心态、风俗习惯。虽然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现在依然强势,但正因如此,说同一种方言的人会更有归属感,对外也更加具有凝聚力。我们在方言分区时,应该更为谨慎,如果直接按照各省市来划分,必然是得不到群众认同的。就拿江苏省境内的方言来说,徐州话豪爽干脆,而苏州话绵软温和,如果简单的将他们都划分到江苏这一地域范围的方言区内,不仅会引起群众反对,甚至会影响到文化研究的领域。因此,在方言的划分上,需要格外小心。
1.1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是方言分区中的两个大类,是方言在不同层次上的变体,社会方言相对来说研究意义小、研究难度大,因此一般我们所研究的方言都是地域方言,本文也不例外。
“地域方言”——从字面上我们就能得知,这类方言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的,说这种方言的人所生活的区域都比较集中,如湖南人说湖南方言、山东人说山东方言,这些地区的方言内部差异不大。也有些地域方言,说这种方言的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并且这些区域在地域上不相连接,如粤方言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但在香港和澳门也很流行;台湾和福建的人都说闽方言,但从地理上看,这两个地方也是完全分离的。此外,人口的流动也会推动方言的传播,移民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方言带到迁居地,近年来就有不少海外华侨圈子,他们以粤语和闽语为通用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进可能会在海外形成新的方言区域。
“地域方言”下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区方言”,另一类是“地点方言”。按照方言学研究的划分方法,也就是所谓的片——小片——点,地区方言即小片,一般适用于某一个地域方言中比较大的区域,例如说吴语的人一般分布在江浙沪一带,但根据各自的特点还可分为北部的太湖片,南部的台州片、瓯江片、婺州片、处衢片,西部的宣州片;而就拿太湖片来说,又有上海、无锡、苏州、杭州等方言点,这些地区虽然都说吴方言,大致也能互通,但还是存在可以区别开来的差异的。
“社会方言”是一种语言因为使用人群的社会背景、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出现的变体。和地域方言不同的是,它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独立的语音系统,也不存在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系统,它可能流行于全国,也可能只在特定的场所、行业使用,发展前途比较有限。现在的一些网络流行语也可以划分为这个范畴,他们有些虽然是某一个地区才说的方言,但经过大众传播、再释意之后成了大家都能用,都能懂的语言。比如同样是使用普通话的人群,一些领导说话带着“官腔”,用词多为命令式的,口吻也比较强硬,而学生说话则普遍带着“书生气”,比较柔和,这就是个人的社会背景导致的;社会方言中,性别差异带来的变化也很明显,许多女性说话时,用词比较文雅、嗲气,不同于男性;此外,老年人用词多少带有时代特色,年轻人即使说方言,也会尽量选用比较时髦的词汇。
1.2群体方言与个体方言
方言不仅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因社会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方言,不同的人来说发音也不完全相同。这种具有明显的个人特征的方言,我们称之为“个体方言”。个体方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音和词语选用上,就拿无锡方言来说,当我们形容一个姑娘“漂亮”时,有人会选择用“标致”,有人则选择用“体面”,也有人选择用“漂亮”,这三个词汇都是同一个程度的形容词,一般而言,用前两者的年龄层次比较大,而后者年轻人用的比较多,因为“漂亮”、“好看”等词语在普通话中也比较常见,而夸人“标致”和“体面”的,普通话中几乎没有使用了,因此很容易就能看出谁受普通话的影响大;此外普通话中的“钱包”,无锡话中本来只有“皮夹”这一说法,但随着老派无锡话的衰落,现在直接用方言“钱包”的发音来表达这一词语的也多了起来。从这种选择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新老无锡话的变化。现在的新派无锡人用的词语,很多都是普通话词语的方言发音版本,已经和普通话没什么区别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