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喧嚣的孤独的孤独主题研究

摘 要《过于喧嚣的孤独》是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著名作品之一,他以自身的经历塑造了《过于喧嚣的孤独》中的主人公汉嘉,一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废纸打包工,孑然一身,在毁灭书籍的同时又想保护书籍,将自己上升到文化保护者的形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汉嘉的孤独世界。本文从三个部分分析,第一部分写汉嘉在工作、爱情和亲情方面孤独的表现;第二部分写汉嘉孤独的原因;第三部分写汉嘉在孤独中找到自我。试图通过对《过于喧嚣的孤独》的孤独主题的分析,了解到捷克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和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
Key Words: Han Jia; The theme of loneliness; Performance; Reasons 目 录
引 言 1
1 汉嘉孤独的表现 3
1.1工作的孤独 3
1.2爱情的孤独 5
1.3亲情的孤独 6
2 孤独的原因 8
2.1社会原因 8
2.2个人原因 9
3 汉嘉:孤独中寻找自我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是二十世纪捷克文坛上有名的作家,“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1]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对此这样评价。赫拉巴尔在小学时,因六科不合格的成绩被学校要求留级,这使他产生了一种羞怯心理。小学和中学时期学习不专心,整天沉迷于幻想和关心周围的事之中。高中勉强毕业,在进入大学之前结识了一位演奏家、诗人,在其影响之下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之后考上了查理大学法学院。1939年德国侵略军占领了捷克,学校被迫停课。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拿着学院的肆业证书回家谋生,战后复学,于1946年获得查理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继续谋生,做过基金会代理,废纸打包工,炼钢工,舞台的布景工人等等。
1949年,他放弃了原来优渥的生活条件,来到布拉格谋生,和许多茨冈人在破旧贫民窟里住了将近二十年,这使他与底层人民的距离更近,为往后的文学创作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他的笔下描写的大多都是社会底层人民,他的作品并没有被理论和思想束缚,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3]p58第一部作品发表于四十九岁,此后,大多数作品被改编成话剧和电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获得大量奖项。晚年的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因患有关节炎和脊背痛住进了医院,当他病愈可以出院时,人们发现他坠楼身亡,是因自杀,还是因喂鸽子时的不慎坠楼,这不得而知的原因随着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离去而消失了。
《过于喧嚣的孤独》是他的代表作,本书前后酝酿了二十年之久,作者三易其稿而成,废纸回收站四年生活的感受,使他无法放弃这个题材。他这部小说的评价是“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1]95
《过于喧嚣的孤独》描述了废纸打包工汉嘉三十五年在干同一件事——打包各种废纸。汉嘉,一名处于社会底层的平凡人物,常年在阴暗、潮湿、肮脏的地下室里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孑然一身、没有妻儿、没有朋友,工作之余就拿着啤酒罐出去买酒,袖管里偶尔跑出来一只老鼠,啤酒店的女服务员看到后背过身去。他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书籍从废纸堆里捡起来,擦干净,藏在家里。后来他将自己打包,乘着那些包裹升入了天堂。全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随着主人公汉嘉的意识而出现的零碎片段,老鼠、母亲、舅舅、初恋女友、两个一边捡破烂一边卖淫的茨冈女人、无名情人、绿头苍蝇、老子、耶稣。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从三个部分描述,首先写汉嘉孤独的表现,孤独的工作环境、工业时代的来临、保护书籍的方法、幻觉的产生、爱人和情人的离去,妈妈和舅舅的离去给汉嘉带来的孤独;其次写汉嘉孤独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最后写汉嘉在孤独中寻找自我。
1 汉嘉孤独的表现
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一书中,主人公汉嘉是一位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他常年独自一人在地下室里工作,陪伴他的只有压力机、废弃的书籍和成群结队的老鼠、绿头苍蝇。他一生孤独,没有妻儿,孑然一身,在地下室里回忆着衣带总是沾着粪便而受到嘲笑的初恋女友曼倩卡的离去、母亲的骨灰、舅舅腐烂的尸体、还有只需炉火就可做土豆炖马肉香肠和喜欢放风筝的无名情人和辛苦生活的茨冈女人。汉嘉的孤独,体现在工作的孤独、亲人离去的孤独、爱人和情人离去的孤独。
1.1工作的孤独
首先,汉嘉的孤独体现在工作环境方面,汉嘉在阴暗、潮湿、肮脏的地下室工作了长达三十五年之久。在小说的每一章汉嘉都会呢喃独自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工作三十五年之久,每天与压力机、老鼠、绿头苍蝇为伴,这种孤独之感只有汉嘉能懂,从汉嘉的呢喃中就可体现出他极致的孤独。因常年在地下室里工作,浑身恶臭,与老鼠为伴,没有一个可以陪他说话的人,只有老鼠、压力机、书籍、废纸、绿头苍蝇,回到家中,陪伴他的也只有从地下室里捡回去的书和“带”回去的老鼠。常年的辛苦劳作,只有用啤酒来填充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补充自己的能量,手上沾着血迹,身边围绕着绿头苍蝇,有时候袖管里还会跑出一只老鼠来。三十五年来,汉嘉不知疲倦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打包废纸和书籍,冰冷、潮湿、恶臭的地下室里是他生活最长的地方。
“打包工汉嘉经历了从前工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历史变化,随着工业化加深,机器生产效率急速提高,汉嘉的劳动逐步呈现出越来越深的异化趋势,其生命存在失去了多元的光彩而被逐步物化。”[4]新的压力机是地下室里那台小压力机的二十倍,巨型压力机快速的处理大批崭新的书籍,那些“社会主义突击队员”[1]72喝着牛奶操作着新机器。他们只是将书籍打包,然后畅想去哪里旅游,而汉嘉在打包废纸时得到了阅读的幸福,将自己与他们作对比。活生生的把鸡的内脏揪出来的养鸡场的年轻女工们,教孩子们撕书的女教师,他们都是人道主义的帮凶。主任将汉嘉调离了地下室,去扫院子、打杂、或者什么都不干了、或去印刷厂捆白报纸。可汉嘉认定了这份工作,现在让他离开工作了三十五年的地下室和压力机,他无法接受,最后选择了与地下室和压力机永远在一起,爬进了压力机的机槽里,将自己打包。
其次,汉嘉的孤独体现在他是一位地狱边缘的守卫者。“汉嘉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孤独,这孤独浸润了生命的色彩,处在书籍和思想的包围之中。”[5]他的工作是将书籍打包,却又保护着其中一部分书籍,俨然把自己上升为一名文化保护者。因常年与书籍打交道,无意中获得学识,致使汉嘉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他每天打包各种废纸与书籍,却在废弃的大量书籍中将那些珍贵的书籍挑选出来,擦干净,带回家中,住所的藏书已有三吨重,家里到处都是他带回的珍贵书籍。晚上睡觉时,就连半夜醒来翻身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把书踢倒了。除了把书带回家,汉嘉也会把书卖给一位教授,这位教授把自己想要的书名告诉汉嘉,汉嘉找到书之后,教授就会给汉嘉应有的报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