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中的刺客形象
摘 要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里,刺客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是刺客精神的载体。司马迁《史记》中刻画的五位刺客形象在中国刺客精神的传承与演变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贵族养士之风的盛行以及北方地区人民强悍尚武的特点来论述《史记》中刺客产生的社会背景;通过分析刺客落魄失志的悲惨遭遇、效忠知己的高尚情义、视死如归的刺杀勇气以及他们重名轻生的高洁品格来进一步探究《史记》中刺客的形象特征;最后通过分析《史记》中刺客形象树立了个人与民族的精神以及丰富了传统文学形象以此表达《史记》刺客形象的影响意义。本论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刺客形象产生的原因及特征,进一步揭示刺客形象的历史意义,使人们更全面的认识《史记·刺客列传》,以期对刺客形象进行探析。
目 录
引 言 1
1 《史记》中刺客产生的社会背景 2
1.1动乱不平的社会环境 3
1.2贵族养士之风的盛行 4
1.3北地强悍尚武的特点 5
2 《史记》中刺客形象的主要特征 6
2.1落魄失志的生活际遇 7
2.2效忠知己的高尚情义 8
2.3视死如归的刺杀勇气 9
2.4重名轻生的高洁品格 10
3 《史记》中刺客形象的影响意义 11
3.1树立个人与民族精神 12
3.2丰富传统文学的形象 13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 言
《史记刺客列传》的研究多集中在刺客形象、刺客成因、行刺的动机、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很少有人对刺客形象进行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针对这一现象,本论文以《史记》中的刺客形象为切入点,尝试对《史记刺客列传》进行一个的全新解读。本论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刺客形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主要特征,进一步揭示刺客形象的影响意义,使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史记刺客列传》。
近些年前人对《史记》的研究不计其数,研究视角也多重多样,大多数研究的是刺客形成原因、行刺原因,单个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对于刺客产生的历史背景、精神气质、人物横向对比以及刺客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稍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薄弱。所以本文综合这其中的几方面,对刺客形象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探究。
本论题主要是为了通过对《史记》的研究,倡导人们提高对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视,传承我国古典文化,弘扬历史人物精神。为深入把握和理解《史记刺客列传》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
1 《史记》中刺客产生的社会背景
刺客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种特殊的职业,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期间,通常因为政治、经济或者个人原因,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刺客行刺目的往往是在短期内,将目标人物击毙。但是刺客产生的社会背景却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刺客列传》中的刺客皆是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而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动乱不安的特殊时期,在战乱年代,贵族名仕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地位权势便会私下里招贤纳士,再加上我国北方人民强悍好斗、崇尚武士,刺客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1.1动乱不平的社会环境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大概没有比春秋战国时期更动乱的社会环境了。
从春秋时期开始,“周王朝衰落,诸侯国自由发展,无人管辖。”[1]765。整个社会处于礼崩乐坏的状态。王室不再具有管理王权的能力,各诸侯国之间常年处于战乱讨伐之中,强国竞争的状态。各诸侯国之间的内部统治也非常黑暗,君主和大臣、大臣和大臣之间为了权力经常互相残杀。太史公在《太史公自序》中有明确的记载:“春秋时期,有36个国王和52个被征服的国家,有无数的王公为了保护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不能参选。”[1]760
混乱的社会环境和无休止的战争使人民感到厌烦,加上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人民生活在深水中。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中,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人,他们很难生存,但武术高强,不愿平庸。在这种情况下,刺客被迫踏上历史舞台。
1.2贵族养士之风的盛行
春秋战国时期,宗族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君权贵族权力受到削弱。为了维持日益崩溃的局面,统治者迫切需要大量的支持者,因此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地主阶级。特别是战国末期,形势日趋紧张。地主阶级具有一定的实权,他们各司其职,更加注重人才。其中,最著名的贵族是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黄歇、魏国信陵君。他们就是所谓的“战国四君子”。他们都是“智者忠心,宽厚爱人,礼贤下士的人,“士”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丰富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生活内容。他们广泛活跃在政治、军事等生活领域,为推动历史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士”中的许多杰出人物被重视利用,刺客就在“士”群体中产生。1.3北地强悍尚武的特点
不管在中国古代还是西方各国,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学者发现了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居住在其中的人群性格、气质、心理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地域不同,人们的精神风貌不同”的描述;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也有过“温和的土地产生温和的人物”的名言。无疑,环境会对当地人群的精神特征产生影响,并且在潜移默化当中,使当地人的气质性格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以及北部少数民族与南方地区相比,性格要更为强悍好斗,尚武精神更为显著。
为了探讨先秦刺客群体在刺客史籍中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首先分析他们长期生活的地理环境。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论述了各国的风土人情:
“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微重而矜节。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
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目 录
引 言 1
1 《史记》中刺客产生的社会背景 2
1.1动乱不平的社会环境 3
1.2贵族养士之风的盛行 4
1.3北地强悍尚武的特点 5
2 《史记》中刺客形象的主要特征 6
2.1落魄失志的生活际遇 7
2.2效忠知己的高尚情义 8
2.3视死如归的刺杀勇气 9
2.4重名轻生的高洁品格 10
3 《史记》中刺客形象的影响意义 11
3.1树立个人与民族精神 12
3.2丰富传统文学的形象 13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 言
《史记刺客列传》的研究多集中在刺客形象、刺客成因、行刺的动机、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很少有人对刺客形象进行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针对这一现象,本论文以《史记》中的刺客形象为切入点,尝试对《史记刺客列传》进行一个的全新解读。本论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刺客形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主要特征,进一步揭示刺客形象的影响意义,使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史记刺客列传》。
近些年前人对《史记》的研究不计其数,研究视角也多重多样,大多数研究的是刺客形成原因、行刺原因,单个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对于刺客产生的历史背景、精神气质、人物横向对比以及刺客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稍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薄弱。所以本文综合这其中的几方面,对刺客形象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探究。
本论题主要是为了通过对《史记》的研究,倡导人们提高对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视,传承我国古典文化,弘扬历史人物精神。为深入把握和理解《史记刺客列传》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
1 《史记》中刺客产生的社会背景
刺客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种特殊的职业,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期间,通常因为政治、经济或者个人原因,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刺客行刺目的往往是在短期内,将目标人物击毙。但是刺客产生的社会背景却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刺客列传》中的刺客皆是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而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动乱不安的特殊时期,在战乱年代,贵族名仕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地位权势便会私下里招贤纳士,再加上我国北方人民强悍好斗、崇尚武士,刺客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1.1动乱不平的社会环境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大概没有比春秋战国时期更动乱的社会环境了。
从春秋时期开始,“周王朝衰落,诸侯国自由发展,无人管辖。”[1]765。整个社会处于礼崩乐坏的状态。王室不再具有管理王权的能力,各诸侯国之间常年处于战乱讨伐之中,强国竞争的状态。各诸侯国之间的内部统治也非常黑暗,君主和大臣、大臣和大臣之间为了权力经常互相残杀。太史公在《太史公自序》中有明确的记载:“春秋时期,有36个国王和52个被征服的国家,有无数的王公为了保护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不能参选。”[1]760
混乱的社会环境和无休止的战争使人民感到厌烦,加上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人民生活在深水中。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中,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人,他们很难生存,但武术高强,不愿平庸。在这种情况下,刺客被迫踏上历史舞台。
1.2贵族养士之风的盛行
春秋战国时期,宗族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君权贵族权力受到削弱。为了维持日益崩溃的局面,统治者迫切需要大量的支持者,因此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地主阶级。特别是战国末期,形势日趋紧张。地主阶级具有一定的实权,他们各司其职,更加注重人才。其中,最著名的贵族是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黄歇、魏国信陵君。他们就是所谓的“战国四君子”。他们都是“智者忠心,宽厚爱人,礼贤下士的人,“士”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丰富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生活内容。他们广泛活跃在政治、军事等生活领域,为推动历史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士”中的许多杰出人物被重视利用,刺客就在“士”群体中产生。1.3北地强悍尚武的特点
不管在中国古代还是西方各国,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学者发现了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居住在其中的人群性格、气质、心理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地域不同,人们的精神风貌不同”的描述;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也有过“温和的土地产生温和的人物”的名言。无疑,环境会对当地人群的精神特征产生影响,并且在潜移默化当中,使当地人的气质性格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以及北部少数民族与南方地区相比,性格要更为强悍好斗,尚武精神更为显著。
为了探讨先秦刺客群体在刺客史籍中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首先分析他们长期生活的地理环境。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论述了各国的风土人情:
“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微重而矜节。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
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