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金家中的家族情结

摘 要巴金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家族小说创作成就最高、家族文化最为显著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道路将封建家族文化展现地淋漓尽致。不仅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罪恶,也表现了他浓厚的家族情结,而且具有相当的深刻性。例如他对家族问题持久关注,对封建专制老一辈的憎恨、堕落的懦夫的怜悯和同情,对正常家庭伦理和孝道的倡导和向往等等,而这种矛盾的家族情结其实都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以及他在生活中与封建旧家庭所保持的情感上的联系。他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引起家庭社会重视以及反思,并且能够寻找到新的家庭模式以达到个性解放的目的。
目 录
引言 1
1对传统封建的家族制度的控诉 2
1.1对封建家庭专制家长包办婚姻的指责 2
1.2对封建礼教迫害妇女的指责 3
2对正常家庭伦理关系的提倡与向往 5
2.1对新家庭模式的呼唤 5
2.2对个性解放的提倡 6
3家族情结产生的原因 7
3.1由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决定的 7
3.2 家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引言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国家的微缩和人类得以传承繁衍的纽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无疑是家族小说中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将封建家族文化表里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描写封建家长制度的专制蛮横和封建礼教的落后愚昧等等,表现了巴金对这种封建专制的痛恨以及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同情,毫不留情的揭发了封建带来的黑暗惨淡,“人”存在的意义已经全无。让广大读者也深思这个道理。
然而,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家族情结渗透在字里行间中。家族文化不仅表现出巴金对家族问题的深刻思考,也体现出人与人的家庭矛盾关系。它也是封建专制的父母,堕落的孩子和父辈和兄弟和朋友的正常孝道的倡导。他希望完成这项工作,在这种家庭文化制度中,人们可以反思人的存在状态,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独立,知识分子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新的家庭模式呼之欲出,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找到人格本身存在的意义。巴金对于家庭思考和追寻在如今的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会也应该被重视。
1对传统封建的家族制度的控诉
巴金认为,“不合理的制度是造成一切不幸和灾难的根源”[1]P43,并说他的敌人就是“所有旧的传统观念,所有阻碍社会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系统,所有摧残爱的努力,他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我保留着着我的营垒,没有作出任何妥协。”[2]P231巴金的家庭文化小说多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1.1 对封建家庭专制家长包办婚姻的指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专制家长包办婚姻的模式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也造成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精神残害,巴金对此深恶痛绝,以至于在作品中对封建家庭专制家长包办婚姻的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指责。
觉新是贯穿《激流三部曲》始终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塑造最为丰满成功的一个艺术经典,同时也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毒害下具有“双重人格”的悲剧典型。他作为高家的长子长孙倍受父母钟爱,同时又很有才华和抱负,在中学时期成绩优异,毕业的时候“各列第一”,本打算毕业之后继续深造甚至打算去留学。他也有自己向往的爱情,梦想着和心爱的梅表妹比翼双飞。然而这些美梦却被封建制度和封建包办婚姻无情的打碎了。作为长子长孙的觉新为了实现爷爷“四世同堂”的心愿,不得不放弃自己与梅的爱情,而与抓阄选择的瑞珏结婚,并且放弃自己的学业待在爷爷为他安排的事务所工作,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消耗在家庭和工作的琐碎事上。
在作品中,觉新是一个意志薄弱但不能付诸行动的弱者,正如觉慧每次所说的那样“觉新是个懦夫,面对家庭只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屈服”。 觉新不相信封建迷信的陈规陋习,但在陈姨太主张抓鬼驱邪时,他不但没阻止反而协助他们的胡闹。为避免“血光之灾 ”需要将即将生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对觉新而言虽是晴天霹雳,但他还是和平的接受了,结果断送了妻子的性命。觉新清楚地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崩溃了,但是他无法摆脱这种束缚,让它被屠杀。在漫长的封建伦理时期,他固执于“长子长孙”的家庭 责任一个濒临衰亡的家庭到处都在维持着,甚至这也付出了青春和幸福。他们甚至也牺牲了梅和瑞珏的青春、幸福与生命。觉新的妥协,梅的屈服使梅被迫按照父母的意志嫁到外地,婚后一年又不幸守了活寡,最终落下抑郁而终的结局。瑞珏本可以享受相对美满的家庭生活,却因为陈姨太等人所说的生产会招致“血光之灾”的无稽之谈而迁居郊外,结果却因此难产而死。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与封建迷信葬送了他们三个人的幸福与命运,使一个个的悲剧一次次的上演着,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都成了封建制度的祭奠品。
他们的爱情和爱情的困境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婚姻观念和封建迷信的结果。通过觉新的形象,巴金猛烈地抨击了老封建家庭对青年的毒害,并使他像觉新一样又寄予了他对觉新这一类的青年能早日醒悟、摆脱困境的期盼。
1.2对封建礼教迫害妇女的指责
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妇女基本上是没有地位可言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就像一条枷锁一样紧紧的束缚着她们,使她们如同一件物品一样任人摆布,没有自由。因此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是巴金家族小说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被封建礼教残害致死的灵魂。
《家》中的瑞珏善良、厚道、柔情,作为觉新的妻子,高家的长孙媳,一直恪守妻道、孝道。她接受家族安排的觉新这个素未谋面的丈夫,婚后也努力经营着家庭的幸福和睦,在家里总是礼待下人,对儿子海臣更是付出所有心血。她对丈夫和其他女人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也有一颗包容的心;作为一名封建专制下的女性,她极度包容并接受生活带来的一切,作为妻子,她可以牺牲自己。对于觉新提出的想法,她没有一句怨言,而是欣然的接受了他父母所谓的迷信安排。可以说瑞珏几乎遵守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所有道德要求,延续了古代贤妻良母的一切品质。然而封建礼教并没有给她应有的幸福,而是被荒唐可笑的封建迷信迫害致死。
鸣凤作为高家的一个丫鬟,本来就没有地位自由可言,后来又要被高老太爷送给年近古稀的礼教会长冯乐山当姨太太。鸣凤在多方求救未果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爱情,最终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作品中这位花季少女仅仅十七岁,真实细腻的剖析出鸣凤在生命尽头的痛苦和绝望,让我们从这位被封建社会欺辱的少女身上,看到了旧制度摧残人性的丑陋。
封建礼教犹如恶魔般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灵魂,让人不得不为之愤恨。巴金先生在小说《回家》的结尾写道:“我写给家里,好像我和一些人一起受苦,和一些人斗争过。我笑着带着可爱的年轻人的生命,陪着他们来到我的家,我的‘愤怒’和我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才有机会吐露出来。”[3]p395很容易看出作者对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愤怒和对封建制度吃人的指责。这些复杂的情感像洪流一般奔涌在作者心中,对于极不公平极度不合理的制度憎恨以及无能为力,作者心中也不能平复,作品中也淋漓尽致的体现着惨绝人寰的社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2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