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周密后期词中的末世情怀

谈周密后期词中的末世情怀[20191216201519]
内容摘要:周密是宋元之际的一位重要词人。由于其生活在两朝交替时,他的词作有明显的前后期之分,前期词作多是游山玩水,写物写景之作,词中表达的情感较为轻松愉悦,而后期词作多为思友、思乡、思国之作,情感较为沉重悲伤。从周密后期词作出发,重点分析其末世情怀。周密词的末世情怀有着丰富复杂的情感表现,主要包括救国无望之慨、追还往昔之叹、留恋故人之思和彷徨仕隐之痛等。周密后期词作末世情怀的艺术表现也有自己的特色,体现在用典、意象和拟人诸多方面。他的末世情怀也有其复杂的成因,分别从周密的性格特征、后期的人生境遇和南宋后期词作的发展状况三方面可以看到。以上分析可以加深对周密后期词作及其情感的了解,进一步确定他在宋元之际词坛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周密后期词末世情怀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周密后期词中末世情怀的情感表现 1
(一)救国无望之慨 2
(二)追还往昔之叹 2
(三)留恋故人之思 3
(四)彷徨仕隐之痛 4
三、周密后期词中末世情怀的艺术表现 5
(一)善于用典 6
(二)常用意象 7
1.梦 7
2.雁 7
(三)拟人手法 8
四、周密后期词中末世情怀的成因 9
(一)周密的性格特征 10
1.品质高洁 10
2.爱好交友 10
(二)周密后期的人生境遇 11
1.朝廷腐败 11
2.仕途坎坷 11
3.遗民之苦 12
(三)南宋后期词人对周密的影响 12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谈周密后期词中的末世情怀
一、引言
“末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末尾时期。然而“末世情怀”一词,历来都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本人经过查阅一些论文发现普遍有两种说法:一指一个朝代即将走向灭亡时人们的特殊心态,如《从“老残”的人物形象看刘鹗的末世情怀》,这篇是写晚清时期刘鹗的心态。又如《从咏物词看晚唐文人的末世情怀》,这篇写的是晚唐时期文人的心态。二指一个时代即将结束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如著作《末世情怀》,写的是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新的社会即将取而代之时人们的特殊心态。周密是南宋遗民词人的代表之一,但遗民的身份界定,局限了其词作的范围。遗民词是指一个朝代灭亡以后词人所创作的词,但由于周密在宋亡后创作的词作数量较少,研究起来可能并不全面;另外有些词作的具体时间未做考证,无法确定。因此为使文章更为严谨,本人用“末世情怀”一词替代“遗民情怀”一词,这里的“末世情怀”就界定为南宋末期至词人逝世这段时间,这样不仅能扩大词作范围,利于研究,也能让我们对其后期的心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周密是宋元之际的一位重要词人,在当时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他生活在南宋末期到元朝初期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词作在抒发情感上有明显的前后期之分。
周密的前期词作可以界定为宋末尚未危及之时。由于这一时期的社会还没有巨大动乱,周密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因而词作大多为咏物写景,歌颂恋情之作,缺少一定的思想深度,这也使得许多研究者侧重对其词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对其情感色彩的探讨。周密后期的艺术创作以著述为主,词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许多研究者都把重点放在其后期的文学著述上,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其后期词作。因此本文就针对其后期词作重点探讨其末世情怀。
二、周密后期词中末世情怀的情感表现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无论它曾经多么繁荣昌盛,最终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逐渐走向灭亡,南宋亦是如此。宋王朝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使忠义节操观念深入人心,但又由于其政治腐败,积贫积弱,最终不得不走向灭亡,在这逐渐衰败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外强的不断侵略,政府的腐败无能都给南宋士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心态—末世情怀。
(一) 救国无望之慨
周密经历了宋朝最后的一个时期,作为一名士人,在看到自己的国家逐渐走向灭亡但却不能像将士一样奋战沙场,保卫祖国时,他只能以词来宣泄他的愤怒和无奈,《瑶花慢》就是一首典型的抒发救国无望之慨的词:《瑶花慢》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淮山春
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剪送琼枝,看一
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
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风月。
上阕写琼花至美至珍,煞有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琼花如此珍贵?即下阕“金壶剪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是因琼花一开就被剪下来送往临安皇宫中,供皇帝妃子赏玩,平民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见到,只能用梨云梅雪来形容花的美态,这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借古讽今:历来有多少统治者只知享乐,昏庸无度,以致断送了自己的大好河山,今天却依然有人无视前车之鉴,置国家百姓于不顾,宋王朝的衰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统治者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周密见此情景痛心疾首但又无能为力,只得长叹一声“杜郎老矣”!当年的杜牧无力挽回唐朝的灭亡,那么如今自己又能如何呢?恐怕也和杜牧一般,只当是梦一场罢了!最后一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暗含词人现在的心境就如当初的杜牧一样,只能眼睁睁的看国家灭亡,救国已无望了!
另外还有一首词?《乳燕飞·夏游》。这首词写于南宋度宗咸淳七年,此时南宋已危在旦夕,词人也自知难以有所作为了。在这种情况下,周密与友人游苏湾,叹“人自老,景如旧。”满腹愁绪无人理解。“问古今,几度斜阳,几番回首。”还不如以燕为朋,以鸥为友,学范蠡一样归隐山林,再不管世俗事。全词饱含词人对国家注定要灭亡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愁情,最后一句“呼万古,付卮酒”便是要将这满腔愁情发泄出来。
(二)追还往昔之叹
每值乱世,世人就会格外追忆往昔的美好,只因身在乱世,你所到之处,所见之景,所伴之人和所怀之情都已全然不同,这样就不禁生起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来。周密年少时生活惬意,一是由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二是他个人也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不爱管朝堂之事。然而其中年和晚年的生活就大不如意了,元兵入侵,朝廷腐败,使宋王朝走向灭亡。周密在经历战火,失去国家又成为遗民之后,早已失去了之前那份闲适的心境,当他面对破碎的家园,想起从前秀丽的山河,怎能不扼腕叹息!下面这首词就是很好的体现:《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
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共凄黯。问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
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
春怨。
这首词的重点就在于“古今愁”三个字。此词写于宋亡之后,词人再游雪香亭,看见衬舞台杂草丛生,浣妆池冻结成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不觉苦笑:原来朝代更替是如此简单!上阕将今昔作对比,描写亡国后雪香亭的凄凉景象,不禁让人想起其当年的繁华场面,在这巨大反差下,周密内心郁结,只得叹一声“花与人凋谢”。
上阕之景勾出了周密无尽的悲愁,这在下阕充分体现出来了,如“共凄黯”、“古今愁”“无语销魂”、“泪满”、“春怨”等词都充斥着词人浓浓的哀伤和愁绪。他本以为游览故国旧景,能稍稍安抚自己的亡国之痛,但家国都已经不再,触景生情,反而生出无数愁怨来,之前的种种已随风消逝,宋朝的灭亡正如这夕阳西下般无法改变,让人有一种心酸无奈之感。
另外还有一首表现他追忆往昔的词:《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
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厓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
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
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这首词写于宋亡后不久,此时的周密还沉浸在亡国之痛中,他登临蓬莱阁眺望远方,满眼都是萧条之景,又让他回忆起南宋时的大好河山,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周密年轻时喜欢四处游历,看过许多美景,也留下了很多词作,从词中也能看出那时候的他是多么潇洒自在,可是亡国后的他早已没有了之前的心境,词中的一句“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便是最好的证明。那么好的江山,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看到!今昔对比更添伤感,也直接抒发出词人心中的悲恨。多少次梦回故国,多少次泪洒东洲,表现出词人对故国深深的留恋,亡国的悲痛之情郁结难消,只好唤贺知章来一起消解忧愁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