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中的田园情结(附件)
摘 要本文主要从陶渊明田园情结形成的原因,田园诗所反映的个性特色和田园诗的意义这三方面来进行阐述。诗人有如此之深的田园情结,主要表现在陶渊明能把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描绘得清新怡人,把躬耕田园的生活乐趣写得诗情画意以及把农人之间的真挚友谊刻画得真率动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我们可以发掘陶渊明田园情结所迸发的艺术魅力以及隐藏在现实笔法下的诗歌传统。目 录
引言 1
1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2
1.1 描写优美宜人的田园风光 2
1.2 抒写归隐田园的种种乐趣 3
1.3 抒发对污浊官场的憎恶 5
2 陶渊明田园情结形成的原因 6
2.1 时代环境 6
2.2 自身原因 7
3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 9
3.1 内容的丰富性 9
3.2 诗风的平淡化 10
3.3 强烈的个性特色 11
4 陶渊明田园诗的意义 13
4.1 反抗精神的体现 13
4.2 社会理想的追求 13
4.3 形成田园诗传统 14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引言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一位大诗人,作为一位创新的先锋,他的出现将中国的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他开拓的是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陶渊明把亘古以来的田园生活理想化,借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他的人生哲学和审美理想,用诗文的形式给人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他的田园诗简约、恬静,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自然的细腻情感,把田园的一切用诗文形式浓缩成了生活的柔情,不论春游、登高、酌酒、耕作还是读书、谈心、聚会,无不化作美妙的诗篇。
1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田园诗在陶渊明诗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诗作主要写于归隐之后。其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隐后生活,主要反映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也以幻想“乐土”表示了对战乱贫困的封建社会的抗议,反映出希望用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把田园的一切用诗文形式浓缩成了生活的柔情,不论春游、登高、酌酒、耕作还是读书、谈心、聚会,无不化作美妙的诗篇。
1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田园诗在陶渊明诗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诗作主要写于归隐之后。其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隐后生活,主要反映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也以幻想“乐土”表示了对战乱贫困的封建社会的抗议,反映出希望用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1.1 描写优美宜人的田园风光
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主要通过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得以体现,在田园诗中,我们随处可见诗人对宜人的田园风光的热爱和置田园之间随性的生活,就像苏轼在《书李简夫诗集后》中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人,贵其真也。”[1]P2148
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出仕至四十一岁辞官,其间或仕或隐,最终解官去职,皈依田园,息交绝游,《归去来兮辞》则成为了脱离仕途回归的豪迈宣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P159
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精神家园,是生命的土壤,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精神家园的践踏,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内心的召唤。既然自作自受,就不应该怅惘而独自悲戚,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感悟、一认知、一觉悟,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内心真实的想法。从此以后陶渊明将自己寄情于田间,笔尖无时无刻的都透露着淳朴自然,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他像是一个边走边看的游客在亲身体验田园风光的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P40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至美之诗,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农村的风景:依着心性去南野开垦,住宅和草屋错落在乡间,树木正长得茂盛,炊烟缭绕着村落,远处深巷不时传来狗叫的声音,小鸡悠然的在树下鸣叫,这样一幅真实朴素又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宛如一幅村居图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目不暇接。同时诗人又采用一近一远、一静一动的衬托对比更是让人赞口不绝,所以这样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对构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2]P13则描绘了一幅山村早晨,晨雾渐渐消散,恰似一张神秘的面纱揭开山间新的一天,南风似有魔力让新苗长上了翅膀,显得生动有趣。这样的画面宜人又不缺乏神秘美,令人赞颂。
陶渊明所写景物,大部分是“境与意会”的产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P89就符合这点。诗人立身于田园之中看见到的是山间的优美风光,心与山悠然相会,山气映衬着夕阳、归家的飞鸟,在诗人的心中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心和景的感应碰撞出诗人归隐后恬静的心境,烘托出诗意的田园风光带给诗人内心的平和淡定。
1.2 抒写归隐田园的种种乐趣
陶渊明的田园诗着重描写诗人归隐田园的种种乐趣,这是其创作中最可贵的一部分。不论是闲居自得的快乐,躬耕田园的生活体验,还是邻里之间的真挚友谊,都能作为诗人的写作对象。如《和郭主薄》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2]P60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闲居家中的愉快生活,诗中写了诗人的几乐,堂前树木储藏着夏日的清凉,凉风吹开衣襟,倍感舒服,这是乡村景物的快乐;少了世俗的喧嚣,悠闲地读书弹琴自由自在,这是精神生活的快乐;园地蔬菜充足,粮食无缺,够吃就好,过分的富足并没有让诗人所钦羡,这是物质满足之乐;自作美酒,诗人尽可自斟自酌,满足了自己的爱好何不为一乐;小儿子不时偎倚嬉戏身边,咿呀呀学语的神态,天真可爱,全家团聚,这又是天伦之乐。有这么多乐,世俗上的烦恼又算得上什么,这又是隐逸恬淡之乐。总之,在诗人眼下的田园生活事事皆乐,情趣无穷。
在以清谈之风盛行、不婴时务为高雅
引言 1
1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2
1.1 描写优美宜人的田园风光 2
1.2 抒写归隐田园的种种乐趣 3
1.3 抒发对污浊官场的憎恶 5
2 陶渊明田园情结形成的原因 6
2.1 时代环境 6
2.2 自身原因 7
3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 9
3.1 内容的丰富性 9
3.2 诗风的平淡化 10
3.3 强烈的个性特色 11
4 陶渊明田园诗的意义 13
4.1 反抗精神的体现 13
4.2 社会理想的追求 13
4.3 形成田园诗传统 14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引言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一位大诗人,作为一位创新的先锋,他的出现将中国的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他开拓的是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陶渊明把亘古以来的田园生活理想化,借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他的人生哲学和审美理想,用诗文的形式给人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他的田园诗简约、恬静,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自然的细腻情感,把田园的一切用诗文形式浓缩成了生活的柔情,不论春游、登高、酌酒、耕作还是读书、谈心、聚会,无不化作美妙的诗篇。
1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田园诗在陶渊明诗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诗作主要写于归隐之后。其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隐后生活,主要反映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也以幻想“乐土”表示了对战乱贫困的封建社会的抗议,反映出希望用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把田园的一切用诗文形式浓缩成了生活的柔情,不论春游、登高、酌酒、耕作还是读书、谈心、聚会,无不化作美妙的诗篇。
1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田园诗在陶渊明诗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诗作主要写于归隐之后。其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隐后生活,主要反映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也以幻想“乐土”表示了对战乱贫困的封建社会的抗议,反映出希望用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1.1 描写优美宜人的田园风光
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主要通过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得以体现,在田园诗中,我们随处可见诗人对宜人的田园风光的热爱和置田园之间随性的生活,就像苏轼在《书李简夫诗集后》中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人,贵其真也。”[1]P2148
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出仕至四十一岁辞官,其间或仕或隐,最终解官去职,皈依田园,息交绝游,《归去来兮辞》则成为了脱离仕途回归的豪迈宣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P159
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精神家园,是生命的土壤,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精神家园的践踏,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内心的召唤。既然自作自受,就不应该怅惘而独自悲戚,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感悟、一认知、一觉悟,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内心真实的想法。从此以后陶渊明将自己寄情于田间,笔尖无时无刻的都透露着淳朴自然,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他像是一个边走边看的游客在亲身体验田园风光的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P40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至美之诗,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农村的风景:依着心性去南野开垦,住宅和草屋错落在乡间,树木正长得茂盛,炊烟缭绕着村落,远处深巷不时传来狗叫的声音,小鸡悠然的在树下鸣叫,这样一幅真实朴素又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宛如一幅村居图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目不暇接。同时诗人又采用一近一远、一静一动的衬托对比更是让人赞口不绝,所以这样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对构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2]P13则描绘了一幅山村早晨,晨雾渐渐消散,恰似一张神秘的面纱揭开山间新的一天,南风似有魔力让新苗长上了翅膀,显得生动有趣。这样的画面宜人又不缺乏神秘美,令人赞颂。
陶渊明所写景物,大部分是“境与意会”的产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P89就符合这点。诗人立身于田园之中看见到的是山间的优美风光,心与山悠然相会,山气映衬着夕阳、归家的飞鸟,在诗人的心中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心和景的感应碰撞出诗人归隐后恬静的心境,烘托出诗意的田园风光带给诗人内心的平和淡定。
1.2 抒写归隐田园的种种乐趣
陶渊明的田园诗着重描写诗人归隐田园的种种乐趣,这是其创作中最可贵的一部分。不论是闲居自得的快乐,躬耕田园的生活体验,还是邻里之间的真挚友谊,都能作为诗人的写作对象。如《和郭主薄》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2]P60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闲居家中的愉快生活,诗中写了诗人的几乐,堂前树木储藏着夏日的清凉,凉风吹开衣襟,倍感舒服,这是乡村景物的快乐;少了世俗的喧嚣,悠闲地读书弹琴自由自在,这是精神生活的快乐;园地蔬菜充足,粮食无缺,够吃就好,过分的富足并没有让诗人所钦羡,这是物质满足之乐;自作美酒,诗人尽可自斟自酌,满足了自己的爱好何不为一乐;小儿子不时偎倚嬉戏身边,咿呀呀学语的神态,天真可爱,全家团聚,这又是天伦之乐。有这么多乐,世俗上的烦恼又算得上什么,这又是隐逸恬淡之乐。总之,在诗人眼下的田园生活事事皆乐,情趣无穷。
在以清谈之风盛行、不婴时务为高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