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汉语词汇教学的影响(附件)
摘 要如今,网络语言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文化现象,本文从汉语教学的角度探讨网络语言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将网络语言融入汉语教学,帮助汉语爱好者更好的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但是,网络语言的引入不能盲目,需要根据汉语学习者的水平以及教材的内容因材施教。
目 录
1 引言 1
2 网络语言概述 2
2.1 网络语言的定义 2
2.2 网络语言的特点 3
3 网络语言在当今中国社会的使用 5
3.1 在宣传媒体的使用 5
3.2 在百姓日常生活的使用 6
4 网络语言对汉语词汇教学的影响 7
4.1 积极影响 7
4.2 消极影响 8
5 教学原则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其衍生物的发展,互联网便是衍生物之一。如今,网络已经充分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并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它不仅只是改变我们如今的生活状态,影响我们传统的表达方式,而且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网络语言就是其带来的具体的改变。对于传统的现代汉语来说,这些影响有丰富词汇量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威胁汉语完整性、滥用错别字等消极作用。但,无论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都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使得现代汉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除了网络在世界的飞速发展,汉语也以其最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并且对全球的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学习者喜欢上汉语,更爱上中国文化,使得汉语爱好者们逐渐地涌入我国,来感受我们的文化。而网络语言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的出现,给这些外国学习者带来了交流上的障碍。
为了使汉语爱好者们更好地融入我国的生活、了解我国当代的文化,将网络语言引入汉语教学已成为汉语教学者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看到这一问题,逐渐地加入到寻找解决方法的队伍中。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将目光集中于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只有少数人看到了汉语教学中网络语言带来的问题。将网络语言对汉语教学的影响集中于汉语词汇教学的就更是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常少了。2 网络语言概述
从网络语言出现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网络语言的发展,开始研究网络语言。给网络语言下定义、界定范围、研究其特点及出现形式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章和书籍,甚至还出现了网络语言词典,将历年出现的网络语言纳入其中,逐个解释其在网络上的用法。
2.1 网络语言的定义
历年来给网络语言下定义的学者非常多,这其中刘海燕在《网络语言》一书中所下的定义获得大部分研究者认可。大部分学者都将网络语言分为三类:
“第一类,技术专用语即表示网络技术的专门用语。”[1]P5(如磁盘、鼠标、多媒体、扫描、主页、共享等词语);
“第二类,网络文化词语即网络社会产生以后一些新现象的称谓。”[2]P3(如网络大学、键盘伙伴、网民、网吧等词语);
“第三类,聊天室用语顾名思义就是网络聊天室里使用的特殊词语。”[2]P3(如美美、东东、酱紫、宝宝等词语)。
之后又有人将网络语言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网络语言即指以上三类,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专指聊天室用语。本文认为,这两种定义方法都可以采用,但由于文章的研究需要,我们选择第二种定义方法。
由于聊天室用语的种类太多,我们在这里给狭义的网络语言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第一类是“数字谐音类即借用和汉语本音相近的数字来表达意思的一类网络词语”[3]P9,如886(拜拜了)、7878(去吧去吧)、7456(气死我了)等等;第二类是“汉语谐音类即借用同音异形的汉字来表达意思的一类网络词语”[4]P208P209,如“砖家”(专家)、“神马”(什么)、“童鞋”(同学)、“鸭梨”(压力)等词语;第三类是符号类:对一些简单的符号赋予新的意义的一类网络词语,如(*^_^*)(表示高兴或微笑)等;第四类是缩略类:用一些简单的字母来代替想要表达的词语或语句,还有一些外来词创造出的缩略字母,如GG(哥哥)、BS(鄙视)、BTW(By the way 顺便说一下)、OMG(Oh my God 我的天啊)等网络用语;第五类是旧词新义类:给一些传统汉语中已有的词语赋予新的意义,如“囧”(本义是光明,由于字形很像一个郁闷的人脸,网络新词便用来表示郁闷、悲伤、无奈)、“槑”(本是古汉语里“梅”的古字,因为是由两个“呆”字组成的,网络上的新义为很呆或很天真)等词语;第六类是新词新义类:是传统汉语里本来没有的,由网民创造出来的一些词语,如“吐槽”、“菜鸟”、“高富帅”这样的词语;第七类是用汉语音译的外来词,如“伊妹儿”(email的音译)、“粉丝”(fans的音译)、“嗨皮”(happy的音译)等;第八类是混合类:将汉字、数字、符号以及字母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类网络词语,如“hold住”、“out了”、“8错8错”等词语。
网络语言的种类繁多,来源也很广泛,主要来自于互联网的普及、新生事物带来的新词语、宣传媒体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或重大事件的报导等等。大部分网络词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出现都来自于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网络上的聊天交友,使得网络用语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出现。像“月光族”、“蜗居”这样的词语就是由于新生事物的出现而出现的网络词语。“中国大妈”、“土豪”、“点赞”这样的词语则是因为媒体对社会上热点或重大事件的宣传而产生的。“有木有”这个网络词则来自于方言,属于普通话夹杂着方言,表示有没有。“稀饭”来自于川渝方言,意思是喜欢。
2.2 网络语言的特点
第一,“诙谐幽默”[5]P68。网络语言能被人们所接受并喜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语言的趣味性。人们利用网络语言的这种幽默性,来缓解交流时尴尬或是不愉快的气氛,这样的表达方式自然且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举个例子,国家游泳队运动员傅园慧在比赛后接受采访,当记者问她是否有保留实力时,她回答道:“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记者问到别的问题她依然很幽默的回答,她也因此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洪荒之力”等词语也成为网络上炙手可热的词语,无论在网络上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都极高;
目 录
1 引言 1
2 网络语言概述 2
2.1 网络语言的定义 2
2.2 网络语言的特点 3
3 网络语言在当今中国社会的使用 5
3.1 在宣传媒体的使用 5
3.2 在百姓日常生活的使用 6
4 网络语言对汉语词汇教学的影响 7
4.1 积极影响 7
4.2 消极影响 8
5 教学原则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其衍生物的发展,互联网便是衍生物之一。如今,网络已经充分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并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它不仅只是改变我们如今的生活状态,影响我们传统的表达方式,而且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网络语言就是其带来的具体的改变。对于传统的现代汉语来说,这些影响有丰富词汇量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威胁汉语完整性、滥用错别字等消极作用。但,无论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都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使得现代汉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除了网络在世界的飞速发展,汉语也以其最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并且对全球的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学习者喜欢上汉语,更爱上中国文化,使得汉语爱好者们逐渐地涌入我国,来感受我们的文化。而网络语言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的出现,给这些外国学习者带来了交流上的障碍。
为了使汉语爱好者们更好地融入我国的生活、了解我国当代的文化,将网络语言引入汉语教学已成为汉语教学者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看到这一问题,逐渐地加入到寻找解决方法的队伍中。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将目光集中于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只有少数人看到了汉语教学中网络语言带来的问题。将网络语言对汉语教学的影响集中于汉语词汇教学的就更是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常少了。2 网络语言概述
从网络语言出现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网络语言的发展,开始研究网络语言。给网络语言下定义、界定范围、研究其特点及出现形式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章和书籍,甚至还出现了网络语言词典,将历年出现的网络语言纳入其中,逐个解释其在网络上的用法。
2.1 网络语言的定义
历年来给网络语言下定义的学者非常多,这其中刘海燕在《网络语言》一书中所下的定义获得大部分研究者认可。大部分学者都将网络语言分为三类:
“第一类,技术专用语即表示网络技术的专门用语。”[1]P5(如磁盘、鼠标、多媒体、扫描、主页、共享等词语);
“第二类,网络文化词语即网络社会产生以后一些新现象的称谓。”[2]P3(如网络大学、键盘伙伴、网民、网吧等词语);
“第三类,聊天室用语顾名思义就是网络聊天室里使用的特殊词语。”[2]P3(如美美、东东、酱紫、宝宝等词语)。
之后又有人将网络语言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网络语言即指以上三类,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专指聊天室用语。本文认为,这两种定义方法都可以采用,但由于文章的研究需要,我们选择第二种定义方法。
由于聊天室用语的种类太多,我们在这里给狭义的网络语言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第一类是“数字谐音类即借用和汉语本音相近的数字来表达意思的一类网络词语”[3]P9,如886(拜拜了)、7878(去吧去吧)、7456(气死我了)等等;第二类是“汉语谐音类即借用同音异形的汉字来表达意思的一类网络词语”[4]P208P209,如“砖家”(专家)、“神马”(什么)、“童鞋”(同学)、“鸭梨”(压力)等词语;第三类是符号类:对一些简单的符号赋予新的意义的一类网络词语,如(*^_^*)(表示高兴或微笑)等;第四类是缩略类:用一些简单的字母来代替想要表达的词语或语句,还有一些外来词创造出的缩略字母,如GG(哥哥)、BS(鄙视)、BTW(By the way 顺便说一下)、OMG(Oh my God 我的天啊)等网络用语;第五类是旧词新义类:给一些传统汉语中已有的词语赋予新的意义,如“囧”(本义是光明,由于字形很像一个郁闷的人脸,网络新词便用来表示郁闷、悲伤、无奈)、“槑”(本是古汉语里“梅”的古字,因为是由两个“呆”字组成的,网络上的新义为很呆或很天真)等词语;第六类是新词新义类:是传统汉语里本来没有的,由网民创造出来的一些词语,如“吐槽”、“菜鸟”、“高富帅”这样的词语;第七类是用汉语音译的外来词,如“伊妹儿”(email的音译)、“粉丝”(fans的音译)、“嗨皮”(happy的音译)等;第八类是混合类:将汉字、数字、符号以及字母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类网络词语,如“hold住”、“out了”、“8错8错”等词语。
网络语言的种类繁多,来源也很广泛,主要来自于互联网的普及、新生事物带来的新词语、宣传媒体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或重大事件的报导等等。大部分网络词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出现都来自于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网络上的聊天交友,使得网络用语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出现。像“月光族”、“蜗居”这样的词语就是由于新生事物的出现而出现的网络词语。“中国大妈”、“土豪”、“点赞”这样的词语则是因为媒体对社会上热点或重大事件的宣传而产生的。“有木有”这个网络词则来自于方言,属于普通话夹杂着方言,表示有没有。“稀饭”来自于川渝方言,意思是喜欢。
2.2 网络语言的特点
第一,“诙谐幽默”[5]P68。网络语言能被人们所接受并喜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语言的趣味性。人们利用网络语言的这种幽默性,来缓解交流时尴尬或是不愉快的气氛,这样的表达方式自然且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举个例子,国家游泳队运动员傅园慧在比赛后接受采访,当记者问她是否有保留实力时,她回答道:“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记者问到别的问题她依然很幽默的回答,她也因此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洪荒之力”等词语也成为网络上炙手可热的词语,无论在网络上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都极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