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方言俗语研究

摘 要方言俗语研究属于语言学,也是文化学的一部分。本文以重庆市开县为调查点,通过文献阅读法、田野调查法等调查研究了开县方言俗语,从开县谚语、歇后语、口头性成语、惯用语、方言词等着手,对其蕴涵的文化进行探讨。本文一共分为五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交代了开县方言概况;第二部分介绍了俗语的基本概述;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开县方言俗语;第四部分是分析开县方言俗语的文化内涵;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本文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有理论依据的研究结果,希望能为大家了解开县方言提供一份较为准确、详实的资料。
目 录
引言1
1俗语的基本概述.2
1.1俗语的概念界定.2
1.2俗语的来源及形成3
2开县方言俗语例释4
2.1谚语....5
2.2歇后语...6
2.3口头性成语..7
2.4惯用语...8
2.5方言词...9
3开县方言俗语的文化内涵...10
3.1反映民众的生活与信仰..10
3.1.2自食其力,自力更生10
3.1.2封建迷信,鬼神崇拜11
3.2体现民众的心理与观念..11
3.2.1生死有命,富贵在天11
3.2.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引 言
开县隶属于重庆市,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其东北部方向。在公元216年,也就是距今差不多1800年前,以“汉丰”为名建县。又因其丰富的物产资源,常常有“金开县”的美誉。[4]P38《开县志》里记载:“开县历史悠久,古属梁州之域”。[4] P461997年之后,开县被划分为重庆的一部分。正因为开县有这种特殊的历史沿革,才会在这一块土地上孕育出灿烂的农耕文明以及人文锦绣。
“方言是语言逐渐分化的结果。”[3] P15语言学家翟时雨这样说过:“方言,一方之言。”[5] P1是指在一定地域里通传流行的话,同时方言也是语言地方的一种变体。本文所研究的开县方言分属于重庆方言,重庆方言也被人们称作重庆话。《重庆方言志》中记录:“重庆方言,是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P2此中重庆方言又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言片,即灌赤片,黔北片和成渝片。本文所研究的开县方言正是属于其中的成渝片。正因为开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积淀造就了其鲜明独特的开县方言俗语。
在全国普及普通话的大背景下,各地的方言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以方音承载的表示地域文化的词语在逐步减少。同样,方言俗语的使用频率也下降了,年轻一代都已听不懂祖辈所说的俗语,很多的俗语都已经不能从人们的口语中听到了。现在语言学界的人们正在呼吁保护方言,但愿为后人留下一份贵重的文化资料。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对开县方言俗语进行研究的,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地方文化重视与保护。
1 俗语的基本概述
俗语是“群众所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2]P1俗语是一种语言单位,具备通俗、口语性质,基本上是劳动群众自己缔造出来的,它体现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景。俗语,又经常被称之常言、俗话。
1.1 俗语的概念界定
在中国西汉时期,褚少孙的《西门豹治邺》中,最开始出现“俗语”一词,在这里的“俗语”,我们说它指的是民间传播的话语。之后,又有出现在路温舒给汉宣帝写的信,即刘向的《说苑贵德》和班固的《汉书路温舒传》中,在这里的“俗语”,我们说是一种定型短句,并且通俗、形象、流行在大众中。
俗语,是指约定俗成、普遍风行的语句,是民间熟语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俗语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首先从广义上讲,歇后语、谚语、惯用语和口头上经常使用的成语等都属于俗语;其次从狭义上讲,俗语本身就是一种有着自己特色的语类之一,区别于谚语、歇后语,但又有一些俗语和它们非常相似介乎于几者之间。俗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人们对其使用很广泛。俗语名目繁多,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俗语的理解其实是不一致的。
钟敬文先生认为,“在历史上,‘俗语’常取广义,别称甚多,诸如俗话、俗言、鄙语、野语等。它没有严格的概念限定,范围广泛,包容了各种民间通俗语汇:谚语、歇后语、口头性成语、惯用语、方言词等。”[16]P220本文对俗语的概念界定是同钟敬文先生一致的。
1.2 俗语的来源及形成
俗语有着广泛的来源,比如有人认为从形式上看,俗语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有专门用于书面上的等;从时间上看,俗语有古典的、近代的以及现代的;从民族地域上看,俗语又可以分为汉族的、以及傣族、苗族等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还有人认为俗语就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诗文名句、格言警句、历史故事或典故等。
有学者经过研究讨论,认为俗语的来源最主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民间流传的说法。
2.方言土语。
3.指当地的习惯称呼。
4.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
本文中所引用的俗语都是来源于这几方面。比如民间流传的说法有:开县人民如果说“一会儿”的话不会说一会儿而是叫“隔哈儿”、给别人说“谢谢”不说谢谢而是叫“劳慰哒”;又比如一些开县方言土语:“黢麻黑、哈戳戳”,分别指很黑、很蠢等意思。还比如当地的习惯称呼:“小细儿”就是指小孩子的意思,还有“暴时英”是指败家子等等。还有一些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有:“正做不做”是指人们不去干应该做的事,反而去干其他事。“恁一哈,浪一哈”是指做事不认真、没耐心,这件事干一下、那件事干一下。 2 开县方言俗语例释
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一个地方民俗的风俗习惯常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1] P43语言学家温端政先生也曾著文论述道:“民俗是第一性的,先有了某种民俗,然后才产生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方言词语。”[15] P138人们常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即使这两个地方相隔不远风俗习惯也不会完全相同。而且这种风俗习惯往往和当地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一个民族的正是这个民族的语言。
2.1 谚语
谚语是俗语之一。是由民间创造的,在民间流传的一种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谚语大多数可以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经验,并且谚语一般都是口头传播下来的,通俗易懂,一般是由一两个短句构成,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同时谚语也是古代人民智慧和生活经验的体现。
(1)气象
这是古代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观察气候总结出来的经验。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