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巴金家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附件)

摘 要 巴金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中塑造了三位女性的悲剧形象,虽然她们有个不同的出生,不同的经历,但都难逃悲剧的命运。作者倾注自己的情感,对三位女性悲惨命运的设计安排,是封建社会造成女性悲惨命运的血控书。封建制度下的女性是悲哀的,她们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她们是男权社会的附庸品。《家》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正是给我们阐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迫害,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深思和去探究社会人生,从而揭示社会的黑暗。
目 录
引言 1
1 《家》中三位女性悲剧命运 2
1.1鸣凤的悲剧 2
1.2瑞珏的悲剧 2
1.3梅芬的悲剧 3
2造成《家》中三位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 5
2.1社会的黑暗和封建权威对女性的强大压力 5
2.2女性自我意识和性格的缺陷 6
2.3在新思潮冲击下回到旧观念 7
3女性的悲剧意义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多少年来使女性深受其害。巴金的《家》是以五四时期一个封建家庭内部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为线索,讲述了高家两代人的命运悲剧。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封建家庭家长制度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他们处于不同的阶级,演绎着不同的人生。他们中有封建大家庭高贵的小姐梅芬、瑞珏。也有出生卑微的丫鬟鸣凤。尽管出生不同,但是最后的命运却都是以悲剧结局。
作品中的三位女性正处于人生的花开时期,各自都心有所属,追求美好的向往,但都是在最美的年纪陨落并且湮没在了时代的洪流里。她们内心都有过挣扎,然而始终是抵不过几千年封建礼教的约束和迫害,几千年前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对女性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迫害,这使得独立的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一辈子都带着封建礼教的镣铐,这也许是一种认命的态度,又或许是一种无奈的态度,仅凭自我的小挣扎怎能敌得过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几位女性的命运一直是人们惋惜的对象,鸣凤、瑞珏、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芬她们生活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黑暗社会,她们都是美丽善良的,然而她们最终的命运都是以悲剧结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1 《家》中三位女性悲剧命运
《家》中塑造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通过对她们悲剧命运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鸣凤是封建等级制度的牺牲品,她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瑞珏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但封建迷信思想导致她难产而死;梅芬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三位女性的的悲剧命运让人深思和耐人寻味。
1.1鸣凤的悲剧
鸣凤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地位卑微的她从小就在高公馆做丫鬟,十七岁的年纪却已是饱受人间沧桑,在高公馆一直都是任劳任怨,因为这就是几千年来奴隶的命运。可怜的她经常被其他太太欺负,可是鸣凤从来都是忍气吞声不给自己的主人增添麻烦,只是自己默默地忍受这一切,因为她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尽管是这样,她对自己的爱情却是充满希望的。她喜欢三少爷觉慧,把这份爱意藏于心中,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正如鸣凤自己所说的:“有时候你真像天上的月亮,我晓得我是摸不着的”。[1]当三少爷觉慧在梅园对她明示爱意时,她只是说:
“怕大太太知道,她没有那样的命”。[1]
就在高老太爷要把鸣凤送给年过六旬的冯乐山时,鸣凤没有办法回绝高老太爷。她只能去求救于大太太周氏,不管她的撕心裂肺还是苦苦哀求,大太太始终是不敢违抗高老太爷的命令的。在高家权力最大的是高老太爷,他一旦做出的决定,是没有人敢反对的。鸣凤在走头无路之际,便去找三少爷觉慧,但当她看到三少爷在写文章时,又不忍心去打扰他,面对最后的稻草,鸣凤却选择了放弃。善良的鸣凤,在她痛苦无奈的时候,她没有向觉慧吐露苦楚,当觉慧催她离开时,委屈的眼泪终于还是流出来了,这是她对觉慧最后的诀别。她带着对社会的痛恨和对三少爷的无限遐想,毅然走向了湖边,投向了冰冷的湖水。为了保卫自己纯洁的爱情,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了陪葬,她成了封建等级思想的牺牲品。鸣凤性格刚烈,她这是用自己的生命反抗封建等级制度,用死换取了自己的清白。
1.2瑞珏的悲剧
瑞珏是李家的大小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是高家的大少奶奶,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她是按照封建礼教的套路调教出来的传统妇女,也是传统道德的象征。按理说她应该是可以过得很完美的,可是在那个吃人的社会,她也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被高家老爷抓阄的方式选为高家的儿媳妇,面对从未见过面的丈夫和未知的未来。瑞珏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嫁入了高家。在婚姻上来说她算是幸运的,觉新是个好丈夫。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无怨无悔的为了觉新付出。就连在她知道丈夫觉新和梅芬的关系后,也没有埋怨他们,她甚至对梅芬说: “我知道你们两个当初感情很好,他当初真的不该娶我。我们两个人,还有他,我们三个都错了,都陷在这种不能自拔的境地里面,我想,我真想我走开,让你们幸福地 过日子。”[1]
按常理来讲,出身高贵的她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是封建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把她卷入到了其中,因为觉新的特殊身份长房长孙而遭受到其它几房太太的嫉妒,面对大家庭之间的明争暗斗,觉新一直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以此来换取大家庭中暂时的安宁,瑞珏她也是处处都听丈夫的,这样一个善良的女性,面对封建大家庭的斗争,却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和封建制思想观念的魔爪。
由于觉新长期的忍让,造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在妻子瑞珏需要他保护的时候,他也没有做到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而是听信了陈姨太等人封建迷信的那一套。在高老太爷去世后,陈姨太一群用愚昧的封建思想以此为由把她赶出了高家,她们认为瑞珏冲撞了高老太爷会给高家带来“血光之灾”。而觉新在家没有说话的权力,他为了家庭的和谐,默默地接受了那个愚昧的观点。瑞珏当然也不想看到丈夫为难,她也没有力量去维护自己的权利,除了默默地眼泪和无尽的心酸,长辈的压力、丈夫的软弱使得瑞珏成为了维护家庭正常秩序的受害者,因城外条件恶劣,瑞珏难产而死。就连最后都没有能见上丈夫一面,理由是丈夫不能进产房的传统观念。瑞珏就这样悄然的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何尝不是对传统思想道德的讽刺?
1.3梅芬的悲剧命运
梅芬是钱家的大小姐,她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但是她也同样受到封建专制礼教的束缚,她有深爱的人而终究望尘莫及。觉新和她从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本来两人是可以喜结连理的,但因其母亲和高家大太太的矛盾赌气而拒绝了梅芬和觉新的婚事。被命运玩弄的梅芬被迫嫁到了外县却又死了丈夫,成了寡妇。无奈之下回到娘家过着凄苦的日子,当明知道迫害自己的爱情幸福的凶手就是那可恶而不可理喻的封建礼教的情况下,仍然恪守着封建礼教的规矩,守节尽孝,不再嫁人,陪着母亲,过着尼姑似的生活。她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顺从的接受各种的变故和无理的社会制度对她命运的安排。在她看来这一切是自己应该承受的。她放弃了自己寻找幸福的希望。
梅芬常常都是在痛苦与回忆、忧伤与孤独作伴,她对生活已无憧憬,就连她自己也说,她不过是活在世上耗费时间而已。当她在这种绝境中看到昔日的爱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原本属于她自己的幸福,到头来却是落得如此凄惨。她从来都没有埋怨过谁,面对母亲平日对她的牢骚,也从未有过抱怨,反而觉得是自己反倒拖累了母亲。她相信这一切都是她的命,谁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她在绝望中糟蹋自己的身体,就连她母亲给她煎的药也被她自己倒掉了。正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就像是深秋的一片黄叶,一天天走向了枯萎和飘零”。[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