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的迷茫人生爱情悲剧探析(附件)
摘 要《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先生所写的中篇小说。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代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的人生变化过程,从而引发出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纷,同时也体现出他们三人在爱情抉择时的迷茫,但令人惋惜的是最终却以悲剧结束。而导致悲剧产生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个人因素、社会制度和门第观念因素确是其主要构成。
目 录
引言 1
1 忠贞不渝——刘巧珍的爱情抉择 2
1.1执着的勇气 2
1.2痛苦的舍弃 4
2 浪漫纯真——黄亚萍的爱情抉择 6
2.1自然的追求 6
2.2无奈的放弃 7
3 歧路痛楚——高加林的爱情抉择 9
3.1艰难的抉择 9
3.2冰冷的自弃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引言
小说《人生》的作者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他自己就出生于陕北的贫穷农家,自幼被送到大伯家抚养。童年的艰辛和苦难,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人生》是他成名作和代表作,在八十年代伤痕文学的浪潮中,以独特的真实细腻的情感叙事风格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路遥后来所创作的一些著名的作品也多以农村生活为背景,他认为自己是农民血统的儿子,思想里是农村和城市的结合,《人生》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的一生就是流转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作者通过引入 “刘巧珍”和“黄亚萍”这两个分别属于农村和城市的代表人物,以她们的爱情悲剧,更加衬托出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悲剧色彩。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在那个年代中各自都有自己的人生与爱情的追求,但在人生路途,世事难料,使他们面临着爱情的抉择与迷茫。在迷茫、彷徨和矛盾中,不知不觉陷入了悲剧之中。1 忠贞不渝——刘巧珍的爱情抉择
路遥在《人生》中塑造了刘巧珍这个纯真、痴情和对爱执着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她的身上汇聚着真善美,洋溢着当时时代变迁的敢于追求幸福爱情的农村新女性光环。可以说刘巧珍是路遥对理想女性伴侣的一个艺术形象设计,也符合人们对理想纯真爱情的一种潜在认同。在《人生》的情感叙事中,巧珍对于高加林的爱情有着敢于挑战传统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勇气,有着无私付出的执着,演绎出一曲曲折动人的爱情悲歌。
1.1执着的勇气
路遥笔下的刘巧珍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姑娘,没文化,不识字,但淳朴善良,美丽大方,既没有一般农村女孩子的粗浅庸俗,也没有城市姑娘的爱慕虚荣,她的身上有着时代变迁中的新思想光芒——本着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自由爱情,向往理想状态的新生活。作为村里最漂亮的一朵村花,在爱情婚姻上,尽管追求者众多,不乏乡村名门望族子弟,但是她没有随波逐流,凭着自己漂亮的资本,给自己找一个非富即贵的归属。她把自己全身心的爱,都锁在了“满窑无一样值钱东西”[1]P77的高加林身上——她心中的理想伴侣是一个有文化、有追求、有思想的男人,而高加林俊俏的长相、风度有加、文化气息浓郁的特质正好符合了她的爱情标准。她那少女的芳心被高加林的形象气质完全征服了,并为之一反农村女孩常有的羞涩和传统观念束缚,勇敢地发起对高加林的爱情攻势。
巧珍怀着自己的爱情理想,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作为村里能人“二能人”的父亲为她撮合门当户对的婚事,对于其他家境优厚的追求者也是爱理不理。这在改革开放刚刚兴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农村的思想观念依然较为保守的情况下,刘巧珍的“抗争”无疑是新时代开始冲击传统思想的爱情自由价值观念的萌芽。而这种观念也促使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巧珍表达爱情的方式可谓淳朴可爱而又有着聪明女孩子的特别心机,在那个时代农村爱情观念依旧封闭落后的环境,显得傻傻的可爱。
巧珍第一次含蓄地表达对高加林的爱情是在河边高加林游泳时,也许早已关注到高加林的存在,在地里劳作的她特意深情地唱了一曲信天游:“上河里(哪个)鸭子下河里鹅,一对对(哪个)毛眼眼望哥哥”,[1]P20然后走上前去送上了自家地里的甜瓜。然而高加林似乎并不大领情,因为她是村支书儿媳的妹妹——村支书卡住了他的出路,算是一个仇人。尽管如此,巧珍还是一步三回头的看自己的意中人,当二人对视的一刹那,巧珍心中的爱情火焰激情的燃烧。这种内敛中的勇敢,使巧珍尝到了爱一个人的激情滋味。
如果在80年代初的农村,一个年轻姑娘主动执着的示好和追求一个男青年,那在周围人的眼中必定是个异类,即使现代都市女孩,大多数也不会一开始就主动“倒贴”追求一个男生。这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爱情游戏规则。然而巧珍在那个时代的农村环境中,尽管羞涩和自卑,但终究还是鼓起挑战传统的勇气主动追求。她像一只警觉的猫,执着的关注着高加林,只需瞅准机会就将他俘获。这个机会就是高加林被解职后迫于生计去集市上卖馍,而高加林是个爱要面子的人。让书生性情的高加林去卖馍,那无疑是要了他面子的命。巧珍远远地跟着自己的心上人,当看到高加林躲躲闪闪一个馍也卖不了而痛苦不已时,自己也禁不住潸然泪下。高加林的这种困境,不但没有让她瞧不起,反而激发了女性深层的母性意识和为爱挺身而出的勇气。书中是这样写到:
“加林,你是不是卖馍去了?”她脸红扑扑的,不知为什么,看来精神有点紧张,身体像发抖似地微微颤动着,两条腿似乎都有点站不稳。[1]P38
“嗯”高加林应承了一声,很奇怪地看了她一眼,没话寻话地说,“你也赶集去了?” [1]P38
她说:“我来赶集,一点事也没加林,”她突然转过脸看着他说,“我知道你一个馍也没卖掉!我知道哩!你怕丢人!你干脆把馍给我,你在这里把我的车子看住,让我给你卖去!”[1]P38
从这段精彩的情景描述中,我们看到一个勇敢多情的巧珍,一个因为爱情而柔弱不堪、楚楚可怜的巧珍,正是巧珍的这一柔弱形象,让身处困境的高加林不由自主的开始接受她。在回家的路上,她终于战胜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自卑心理的束缚,向心上人做了表白——“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待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1]P49——一个农村姑娘如此直率的真情表白,听起来是那么让人动容。
巧珍对爱的执着还表现在高加林进城之后的等待和争取的过程中,这个聪明的农村姑娘内心深处已经感受到高加林进城后将会给他们的爱情带来危机。送高加林进城的那一刻,巧珍发自肺腑的为自己爱情的可能遭遇而哭泣。尽管危机意识已经产生,但她还是执着的争取高加林的爱,为高加林做自己可以做的一切事情(做鞋垫、找一切机会看他),尽管高加林有了明显的反感,但是不到最后一刻,她仍然不放弃。这种执着的勇气,使她当之无愧地可以与我国文学史上那些为追求幸福爱情、勇于创建新生活的优秀女性形象相并列。
目 录
引言 1
1 忠贞不渝——刘巧珍的爱情抉择 2
1.1执着的勇气 2
1.2痛苦的舍弃 4
2 浪漫纯真——黄亚萍的爱情抉择 6
2.1自然的追求 6
2.2无奈的放弃 7
3 歧路痛楚——高加林的爱情抉择 9
3.1艰难的抉择 9
3.2冰冷的自弃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引言
小说《人生》的作者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他自己就出生于陕北的贫穷农家,自幼被送到大伯家抚养。童年的艰辛和苦难,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人生》是他成名作和代表作,在八十年代伤痕文学的浪潮中,以独特的真实细腻的情感叙事风格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路遥后来所创作的一些著名的作品也多以农村生活为背景,他认为自己是农民血统的儿子,思想里是农村和城市的结合,《人生》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的一生就是流转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作者通过引入 “刘巧珍”和“黄亚萍”这两个分别属于农村和城市的代表人物,以她们的爱情悲剧,更加衬托出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悲剧色彩。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在那个年代中各自都有自己的人生与爱情的追求,但在人生路途,世事难料,使他们面临着爱情的抉择与迷茫。在迷茫、彷徨和矛盾中,不知不觉陷入了悲剧之中。1 忠贞不渝——刘巧珍的爱情抉择
路遥在《人生》中塑造了刘巧珍这个纯真、痴情和对爱执着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她的身上汇聚着真善美,洋溢着当时时代变迁的敢于追求幸福爱情的农村新女性光环。可以说刘巧珍是路遥对理想女性伴侣的一个艺术形象设计,也符合人们对理想纯真爱情的一种潜在认同。在《人生》的情感叙事中,巧珍对于高加林的爱情有着敢于挑战传统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勇气,有着无私付出的执着,演绎出一曲曲折动人的爱情悲歌。
1.1执着的勇气
路遥笔下的刘巧珍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姑娘,没文化,不识字,但淳朴善良,美丽大方,既没有一般农村女孩子的粗浅庸俗,也没有城市姑娘的爱慕虚荣,她的身上有着时代变迁中的新思想光芒——本着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自由爱情,向往理想状态的新生活。作为村里最漂亮的一朵村花,在爱情婚姻上,尽管追求者众多,不乏乡村名门望族子弟,但是她没有随波逐流,凭着自己漂亮的资本,给自己找一个非富即贵的归属。她把自己全身心的爱,都锁在了“满窑无一样值钱东西”[1]P77的高加林身上——她心中的理想伴侣是一个有文化、有追求、有思想的男人,而高加林俊俏的长相、风度有加、文化气息浓郁的特质正好符合了她的爱情标准。她那少女的芳心被高加林的形象气质完全征服了,并为之一反农村女孩常有的羞涩和传统观念束缚,勇敢地发起对高加林的爱情攻势。
巧珍怀着自己的爱情理想,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作为村里能人“二能人”的父亲为她撮合门当户对的婚事,对于其他家境优厚的追求者也是爱理不理。这在改革开放刚刚兴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农村的思想观念依然较为保守的情况下,刘巧珍的“抗争”无疑是新时代开始冲击传统思想的爱情自由价值观念的萌芽。而这种观念也促使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巧珍表达爱情的方式可谓淳朴可爱而又有着聪明女孩子的特别心机,在那个时代农村爱情观念依旧封闭落后的环境,显得傻傻的可爱。
巧珍第一次含蓄地表达对高加林的爱情是在河边高加林游泳时,也许早已关注到高加林的存在,在地里劳作的她特意深情地唱了一曲信天游:“上河里(哪个)鸭子下河里鹅,一对对(哪个)毛眼眼望哥哥”,[1]P20然后走上前去送上了自家地里的甜瓜。然而高加林似乎并不大领情,因为她是村支书儿媳的妹妹——村支书卡住了他的出路,算是一个仇人。尽管如此,巧珍还是一步三回头的看自己的意中人,当二人对视的一刹那,巧珍心中的爱情火焰激情的燃烧。这种内敛中的勇敢,使巧珍尝到了爱一个人的激情滋味。
如果在80年代初的农村,一个年轻姑娘主动执着的示好和追求一个男青年,那在周围人的眼中必定是个异类,即使现代都市女孩,大多数也不会一开始就主动“倒贴”追求一个男生。这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爱情游戏规则。然而巧珍在那个时代的农村环境中,尽管羞涩和自卑,但终究还是鼓起挑战传统的勇气主动追求。她像一只警觉的猫,执着的关注着高加林,只需瞅准机会就将他俘获。这个机会就是高加林被解职后迫于生计去集市上卖馍,而高加林是个爱要面子的人。让书生性情的高加林去卖馍,那无疑是要了他面子的命。巧珍远远地跟着自己的心上人,当看到高加林躲躲闪闪一个馍也卖不了而痛苦不已时,自己也禁不住潸然泪下。高加林的这种困境,不但没有让她瞧不起,反而激发了女性深层的母性意识和为爱挺身而出的勇气。书中是这样写到:
“加林,你是不是卖馍去了?”她脸红扑扑的,不知为什么,看来精神有点紧张,身体像发抖似地微微颤动着,两条腿似乎都有点站不稳。[1]P38
“嗯”高加林应承了一声,很奇怪地看了她一眼,没话寻话地说,“你也赶集去了?” [1]P38
她说:“我来赶集,一点事也没加林,”她突然转过脸看着他说,“我知道你一个馍也没卖掉!我知道哩!你怕丢人!你干脆把馍给我,你在这里把我的车子看住,让我给你卖去!”[1]P38
从这段精彩的情景描述中,我们看到一个勇敢多情的巧珍,一个因为爱情而柔弱不堪、楚楚可怜的巧珍,正是巧珍的这一柔弱形象,让身处困境的高加林不由自主的开始接受她。在回家的路上,她终于战胜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自卑心理的束缚,向心上人做了表白——“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待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1]P49——一个农村姑娘如此直率的真情表白,听起来是那么让人动容。
巧珍对爱的执着还表现在高加林进城之后的等待和争取的过程中,这个聪明的农村姑娘内心深处已经感受到高加林进城后将会给他们的爱情带来危机。送高加林进城的那一刻,巧珍发自肺腑的为自己爱情的可能遭遇而哭泣。尽管危机意识已经产生,但她还是执着的争取高加林的爱,为高加林做自己可以做的一切事情(做鞋垫、找一切机会看他),尽管高加林有了明显的反感,但是不到最后一刻,她仍然不放弃。这种执着的勇气,使她当之无愧地可以与我国文学史上那些为追求幸福爱情、勇于创建新生活的优秀女性形象相并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