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修辞研究

题目《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修辞研究[20191216163643]
内容摘要: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整理《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修辞。分别从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修辞格以及修辞手法的特色四方面来分析。语音修辞有叠音、双声、叠韵、象声词。词语修辞有谚语、方言词、外来词、成语。修辞格做了细分,材料上的辞格有比喻、摹状、借代、仿拟、引用、映衬;意境上的辞格有比拟、讽喻、示现、夸张、婉曲、周折、反问、感叹、反语;词语上的修辞有镶嵌、节省;章句上的修辞有排比、倒装、跳脱、舛互。从单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钱老文章常常不只是单一的一种修辞格,有很多句子是连用、兼用、套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修辞格语言特色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语音修辞 2
(一)叠音 2
1.AA式(单字重叠) 2
2.ABB式 3
3.AABB式 3
(二)双声和叠韵 3
1.双声 3
2.叠韵 3
3.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词 4
(三)象声词 4
三、《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词语修辞 4
(一)谚语 4
(二)方言词 4
(三)外来词 5
(四)成语 6
四、《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修辞格 7
(一)材料上的辞格 7
1.比喻 8
2.摹状 9
3.借代 10
4.仿拟 10
5.引用 11
6.映衬 12
(二)意境上的修辞 12
1.比拟 12
2.讽喻 13
3.示现 13
4.夸张 13
5.婉曲 14
6.周折 14
7.反问 14
8.感叹 15
9.反语 16
(三)词语上的修辞 16
1.镶嵌 16
2.节省 17
(四)章句上的修辞 18
1.排比 18
2.倒装 19
3.跳脱 19
4.舛互 21
(五)《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修辞手法运用的特色 21
1.连用 21
2.兼用 22
3.套用 22
五、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5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修辞研究
一、引言
钱钟书并不能算得上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有《写在人生边上》、《猫》、《人·兽·鬼》、《围城》、《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石语》等,多部作品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重大反响。《围城》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说它家喻户晓一点都不为过,我第一次接触钱钟书的作品便是他的《围城》,当时就被钱钟书先生的幽默风趣深深吸引,但当读到他的《写在人生边上》后,才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治学严谨,引经据典,各种资料信手拈来,全为他的主题服务。他的散文更多的是议论性散文而非叙事性或者抒情性散文,他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生中的哲理性问题,对于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他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见解,因此往往能一针见血。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是《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一篇,通篇就像是他在访谈魔鬼,让魔鬼现身说法,通过魔鬼的插科打诨,感慨世事无常,世间的许多人灵魂不再纯净,已经丧失了做人的良知,钱钟书借魔鬼之口对人类尤其是知识分子进行讽刺批评,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堕落进行揭露批判。语言质朴幽默,手法十分新颖别致,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在钱钟书先生的作品中,对《写在人生边上》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收录在92年出版的《钱钟书研究采辑1》中马光裕的《〈写在人生边上〉研究综述》中指出:“国内外钱钟书研究的论著约有700余篇(部),涉及《写在人生边上》者不足30篇(部)。大多数只是寥寥几句,点到为止。”缺乏专业的研究会使其艺术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近年来,虽然期刊上也出现了一些关于《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文章,如2012年夏爱华在《中国职工教育》上发表的《人生边上看人生——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别致的写作手法,新颖而风趣。”“读来深刻而富于人生哲理,令人深思。”2013年韩知廷在《励耘学刊》发表的《“散文艺术”的自由空间和可能性——〈写在人生边上〉的解读策略》中说:“钱钟书在文学创作中既点缀着精妙的学问,在他的文学评论中又渗透着浓厚的文学趣味和笔法,所谓文学性与学术性相互彰显,交相辉映。”作者认为这篇散文的独特性在于它的体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又与《围城》一样,睿智幽默,具有学术面貌。再如,李钦业在1997年《安康师专学报》上发表的《读〈写在人生边上〉》中说“它给予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深刻启迪,点燃智火,壮阔胸襟,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他的散文跟他的整个的性情陶融为一片”。可以看到,大部分作品侧重从它的语言的风趣睿智、思想的丰富深刻等方面来研究,有关于它的修辞研究目前仍未深入展开。因此,我认为,从修辞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于语言修辞研究的著作还是比较多的。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以“语言为本位”的准则,有独特的创新性。他建立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修辞学系统,在研究《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这篇文章时,我主要也是借鉴了这本书。王希杰先生《汉语修辞学》、《修辞学通论》也很详细地介绍了修辞手法及其理论知识。成伟钧等人编著的《修辞通鉴》一书更是对丰富浩瀚的汉语修辞现象的归纳总结,作者们从实际生活中广泛收集汉语为主体的修辞实例,具体丰富地阐释了发展中的语言修辞现象,因而《修辞通鉴》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这些著作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
关于《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修辞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从基本的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到新格镶嵌、跳脱、舛互等都有涉及,形成了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因此,虽然这篇文章总共只有16200多个字,但是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我试图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从修辞学的角度探讨其语言艺术表现,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也为拓展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做一点努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论文写作,提高自己分析、理解语言的能力。下面我就语音、词语、材料、意境、章句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二、《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语音修辞
(一)叠音
“叠音即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又称叠字。”叠音词能够使声音更加和谐自然,借助声音的重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在这篇文章中也出现了不少叠音词,按照结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AA式、ABB式、AABB式,其中AA式最为常见。
1.AA式(单字重叠)
(1)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9
(2)到了现在,即使有一两个给上帝挑剩的灵魂 ,往往又臭又脏,不是带着实验室里的药味,就是罩了一层旧书的灰尘,再不然还有刺鼻的铜臭 ,我有爱洁的脾气,不愿意捡破烂。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14
例(1)和例(2)中的“往往” 意思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例(1)写出做自传的人通常不能够向别人表现出真实的自我。例(2)则写出被上帝挑剩的灵魂基本就是又丑又脏的。
(3)又如现在报章杂志上常常鬼话连篇 ,这也是受我的感化。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13
这里的“常常” 是表示频率 的副词,在这句话中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性词语,表示报章杂志鬼话连篇发生的次数之多。
(4)那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你引到它时,应用“我的朋友某某说”的公式。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10
“某某”通常被用来指代未说明或特别提到的人。
(5)近代心理学者提倡“没有灵魂的心理学 ”,这种学说在人人有灵魂的古代,决不会发生。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13
强调在古代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与现在一些人没有灵魂或者灵魂是坏的形成对比。
2.ABB式
(6)你房里竟黑洞洞跟敝处地狱一样!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8
“黑洞洞”是形容房里黑暗的样子。在口语中经常能够看到把一个叠字镶在一个单字形容词或者副词的后面,来表示某种颜色、状态或者感觉,如:红彤彤、冷清清、羞答答等。
3.AABB式
(7)我听了不由自主地佩服,因而恭恭敬敬地请求道:“你老人家允许我将来引用你这段么?”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10
这里词的叠用能起到增强语意、使其更形象化的作用。
(二)双声和叠韵
1.双声
“双声指相连接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叠韵指相连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双声和叠韵大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8)内地的电灯实在太糟了!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8
上面这例涉及到的双声词是名词性质的。
2.叠韵
(9)出了名后,你就无秘密可言。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9
“秘密”指尚未被外界发现或揭露的、不想让他人知道的隐蔽的事物,与“公开”相对。在这里用到这个词表现出名后的不良影响,个人隐私得不到保障。
(10)只有火盆里通红的炭在他的黑脸上弄着光彩。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12
形象地写出了“红”的程度,表示炭很红、十分红。
3.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词
如下面一例:
(11)好的归上帝收存,坏的由我买卖。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13
“买”指用钱交换东西,“卖”指把东西换成钱,合在一起则表示生意。
(三)象声词
《修辞通鉴》中阐述:“象声词的选用指选用模拟声音的词。象声词又称摹声词、拟声词等。”若能准确地运用,便会增强语言、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它用来表音,和字义无关。象声词既有摹拟人的声音的,如“哇”“噗”“咯咯”等,也有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如“沙沙”、“扑通”、“叮咚”“咔嚓”等。
(12)“是啊,”他呵呵地笑了。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P.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