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狼图腾中的狼性与人性(附件)
摘 要《狼图腾》出版至今,中外学者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大作。本篇论文通过分析《狼图腾》中的狼性以反思人性,使人们思考人、狼和生态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了解狼,以便重新定义狼的价值与形象,学习并借鉴狼的精神。
目 录
1 引言 1
2 狼性的体现 2
2.1 “狼性”的由来 2
2.2 狼性的特点 2
3 人性的分析 5
3.1 人性的主要特征 5
3.2 人性的复杂——以陈阵为例 6
4 狼性与人性的思考 8
4.1 狼性的思考 8
4.2 人性的反思 8
4.3 人、狼与生态的思考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经过了30余年的研究思考,姜戎终于写出了这部关于人与自然,人性和狼性的小说——《狼图腾》。到目前为止,这是中国第一次详细的描写了蒙古草原狼的细节与特点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奇异的存在。《狼图腾》并不符合现代文学的流行时尚,是叙述主题单纯为狼的小说,但却成为了2004年,在中国图书市场上最为畅销的作品,并被翻译为26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这部小说掀起了多数读者对于作品中关于狼性与人性的思考,同时使人们开始对狼的形象和狼的精神进行重新定位,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解狼。
“图腾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保护神和亲属的标志与象征。”[1]图腾一词最早是出现在1793年,一位英国的人类学家著作的一本关于航海探险的书中,后在1903年,由我国清代著名学者严复先生首次将单词“totem”翻译为“图腾”并引入中国。“在原始人的信仰中,他们相信自己的祖先与某种动物有着亲缘关系,便将祖先崇拜与图腾信仰联系在一起,将自然界或自然界之外的某种动物信奉为自己的祖先。”[2]例如,远古时期的不少部落认为老鼠是自己的祖先,并且以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骄傲;而龙,则是我们各个民族共同信奉的图腾,至今,我们仍然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认为我们是“龙的子孙”。还有许多的地方将动物神化,并将其是为自己的守护神,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如古越人将蛇视为自己的图腾之一,后来将其演化为蛇神,认为蛇神可以保护自己的家园;还有关于狼祖神话,在古代中国的匈奴、突厥与蒙古这三大少数民族均有流传,因此,他们将勇猛善战的草原狼视为自己的图腾。
“我们可以从这些神秘的图腾中,看到一个民族在历史上的生存发展轨迹,也可以看到人类在面对自然之时的竞争与挣扎、奋斗与学习,在汲取自然恩惠的同时又不断的寻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3]
2 狼性的体现
2.1 “狼性”的由来
在炎黄二帝率部族进入草原的最初阶段:当时的炎黄部族本身就带着凶悍的狼性,中原大地也还有大片牧地和猛狼成群,所以当时的华夏仍然存在有狼性血液的强大造血功能。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强悍的游牧遗风在早期的儒家经典中的体现。那时候的生活和平安定,炎黄先民的狼性血液也还没有完全被稀释:先是有狼性性格的秦始皇,他筑起了长城、修建了驰道,并组建强悍的骑兵击败匈奴,统一了中原;再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大胆启用充满狼性豪情的大将霍去病、卫青等人,造就国运昌盛的辉煌时代;还有像草原狼一样依靠精明的头脑与卓越的军事才能,统一了北部中国的汉武帝;再有勇猛善战的成吉思汗,带领着由蒙古草原狼训练的蒙古骑兵,征服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版图。但是到了宋明时期,绵延万里的长城反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羊圈”,把关内外彻底分开,使关内的汉族人民告别了游牧和狩猎的生活,形成了以土地为中心的纯粹的农耕社会,“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享受着平静安逸的生活,成为完全顺从封建统治的‘良民’”。[4]
2.2 狼性的特点
《狼图腾》中关于狼的描写,不是写它们血腥的屠杀,也没有写多少凶残恐怖,而是通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对狼的理解和崇拜。《狼图腾》中所描写的狼是强悍的、狡猾的、贪婪的、野蛮的、残忍的,也是有智慧的、有耐心的、永不屈服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团结合作的。它们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的意志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草原上生存着。作者新颖独到的观点,极具说服力,有个性色彩。因此对于狼,我们不能再只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应更多的从赞赏、学习的角度去了解狼的世界。为了从狼性中深邃地揭示人性,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分析研究狼性。
狼性的特点一:智慧。《狼图腾》开场,我们就随着陈阵与毕利格老人看了一场生动而又别开生面的狼群智捕黄羊的“大戏”。仅仅几十头狼就围猎了黄羊数千头。为了打围,它们表现的就如死了一样,饿着肚子,非常有耐心的保持同一个姿势呆着,一呆就是半天。狼群是在等待机会,在等黄羊吃饱、吃撑了打盹的时候。对付善于奔跑的黄羊,狼有自己的绝招:“等了一夜,黄羊憋了夜尿,尿泡憋胀了,狼就在这时瞅准机会冲上去猛追。而黄羊一跑起来就撒不出尿,所以跑不了几步,尿泡就颠破了,就跑不动了。”[4]p17所谓兵者,诡道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狼的智慧。
狼性的特点之二:勇敢。狼的勇敢,体现在它的无所畏俱精神,而它勇敢无畏的精神,是在与草原上的人和动物经过了长期且不间断的斗争中锻造出来的。比如在准备偷马驹时,会确定马倌是不是会长期的离开马群,而正好又有小马驹落单时才会悄无声息的迅速偷走。狼是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的,遇到难缠的对手和猎物时,它们并不会选择鲁莽的进攻,而是会耐着性子的观察、等待对手露出破绽,随后再发起进攻将对手一举击败。它们也是不畏死亡的,为了达到目的,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决不罢休。它们的勇敢无畏,使它们在战斗中,总能以最小的代价,占据最有利的优势。
狼性的特点之三:合作。 狼群的团队合作精神很强,而且它们的团队是有严谨的纪律性和组织性的。狼的嚎叫声是狼群相互联系的信号,为的是相互集群,交换信息,所以当头狼仰着头长嚎时,狼群中其他的狼都会以高低不同嚎叫来回应,整个狼群的嚎叫声令人闻风丧胆。小说中有一个“飞狼传说”的故事,场部为了保障羊群的安全,在羔草场盖起了几个大石圈,本以为牧民可以睡个好觉,却不想晚上狼“飞”进羊圈咬死两百多只羊,弄的牧民们人心惶惶。可经过调查发现:“实际是有一头打狼在墙外斜站起来,其他的狼用它的身子给当跳板,冲跳到大狼的背上,蹬着大狼的肩膀,就‘飞’进羊圈了。”[4]p38 有时候就连人类也未必能想的出来,而腾格里却将如此令人匪夷所思、令人感慨惊叹的智慧赋予给了狼!
目 录
1 引言 1
2 狼性的体现 2
2.1 “狼性”的由来 2
2.2 狼性的特点 2
3 人性的分析 5
3.1 人性的主要特征 5
3.2 人性的复杂——以陈阵为例 6
4 狼性与人性的思考 8
4.1 狼性的思考 8
4.2 人性的反思 8
4.3 人、狼与生态的思考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经过了30余年的研究思考,姜戎终于写出了这部关于人与自然,人性和狼性的小说——《狼图腾》。到目前为止,这是中国第一次详细的描写了蒙古草原狼的细节与特点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奇异的存在。《狼图腾》并不符合现代文学的流行时尚,是叙述主题单纯为狼的小说,但却成为了2004年,在中国图书市场上最为畅销的作品,并被翻译为26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这部小说掀起了多数读者对于作品中关于狼性与人性的思考,同时使人们开始对狼的形象和狼的精神进行重新定位,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解狼。
“图腾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保护神和亲属的标志与象征。”[1]图腾一词最早是出现在1793年,一位英国的人类学家著作的一本关于航海探险的书中,后在1903年,由我国清代著名学者严复先生首次将单词“totem”翻译为“图腾”并引入中国。“在原始人的信仰中,他们相信自己的祖先与某种动物有着亲缘关系,便将祖先崇拜与图腾信仰联系在一起,将自然界或自然界之外的某种动物信奉为自己的祖先。”[2]例如,远古时期的不少部落认为老鼠是自己的祖先,并且以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骄傲;而龙,则是我们各个民族共同信奉的图腾,至今,我们仍然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认为我们是“龙的子孙”。还有许多的地方将动物神化,并将其是为自己的守护神,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如古越人将蛇视为自己的图腾之一,后来将其演化为蛇神,认为蛇神可以保护自己的家园;还有关于狼祖神话,在古代中国的匈奴、突厥与蒙古这三大少数民族均有流传,因此,他们将勇猛善战的草原狼视为自己的图腾。
“我们可以从这些神秘的图腾中,看到一个民族在历史上的生存发展轨迹,也可以看到人类在面对自然之时的竞争与挣扎、奋斗与学习,在汲取自然恩惠的同时又不断的寻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3]
2 狼性的体现
2.1 “狼性”的由来
在炎黄二帝率部族进入草原的最初阶段:当时的炎黄部族本身就带着凶悍的狼性,中原大地也还有大片牧地和猛狼成群,所以当时的华夏仍然存在有狼性血液的强大造血功能。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强悍的游牧遗风在早期的儒家经典中的体现。那时候的生活和平安定,炎黄先民的狼性血液也还没有完全被稀释:先是有狼性性格的秦始皇,他筑起了长城、修建了驰道,并组建强悍的骑兵击败匈奴,统一了中原;再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大胆启用充满狼性豪情的大将霍去病、卫青等人,造就国运昌盛的辉煌时代;还有像草原狼一样依靠精明的头脑与卓越的军事才能,统一了北部中国的汉武帝;再有勇猛善战的成吉思汗,带领着由蒙古草原狼训练的蒙古骑兵,征服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版图。但是到了宋明时期,绵延万里的长城反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羊圈”,把关内外彻底分开,使关内的汉族人民告别了游牧和狩猎的生活,形成了以土地为中心的纯粹的农耕社会,“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享受着平静安逸的生活,成为完全顺从封建统治的‘良民’”。[4]
2.2 狼性的特点
《狼图腾》中关于狼的描写,不是写它们血腥的屠杀,也没有写多少凶残恐怖,而是通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对狼的理解和崇拜。《狼图腾》中所描写的狼是强悍的、狡猾的、贪婪的、野蛮的、残忍的,也是有智慧的、有耐心的、永不屈服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团结合作的。它们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的意志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草原上生存着。作者新颖独到的观点,极具说服力,有个性色彩。因此对于狼,我们不能再只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应更多的从赞赏、学习的角度去了解狼的世界。为了从狼性中深邃地揭示人性,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分析研究狼性。
狼性的特点一:智慧。《狼图腾》开场,我们就随着陈阵与毕利格老人看了一场生动而又别开生面的狼群智捕黄羊的“大戏”。仅仅几十头狼就围猎了黄羊数千头。为了打围,它们表现的就如死了一样,饿着肚子,非常有耐心的保持同一个姿势呆着,一呆就是半天。狼群是在等待机会,在等黄羊吃饱、吃撑了打盹的时候。对付善于奔跑的黄羊,狼有自己的绝招:“等了一夜,黄羊憋了夜尿,尿泡憋胀了,狼就在这时瞅准机会冲上去猛追。而黄羊一跑起来就撒不出尿,所以跑不了几步,尿泡就颠破了,就跑不动了。”[4]p17所谓兵者,诡道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狼的智慧。
狼性的特点之二:勇敢。狼的勇敢,体现在它的无所畏俱精神,而它勇敢无畏的精神,是在与草原上的人和动物经过了长期且不间断的斗争中锻造出来的。比如在准备偷马驹时,会确定马倌是不是会长期的离开马群,而正好又有小马驹落单时才会悄无声息的迅速偷走。狼是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的,遇到难缠的对手和猎物时,它们并不会选择鲁莽的进攻,而是会耐着性子的观察、等待对手露出破绽,随后再发起进攻将对手一举击败。它们也是不畏死亡的,为了达到目的,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决不罢休。它们的勇敢无畏,使它们在战斗中,总能以最小的代价,占据最有利的优势。
狼性的特点之三:合作。 狼群的团队合作精神很强,而且它们的团队是有严谨的纪律性和组织性的。狼的嚎叫声是狼群相互联系的信号,为的是相互集群,交换信息,所以当头狼仰着头长嚎时,狼群中其他的狼都会以高低不同嚎叫来回应,整个狼群的嚎叫声令人闻风丧胆。小说中有一个“飞狼传说”的故事,场部为了保障羊群的安全,在羔草场盖起了几个大石圈,本以为牧民可以睡个好觉,却不想晚上狼“飞”进羊圈咬死两百多只羊,弄的牧民们人心惶惶。可经过调查发现:“实际是有一头打狼在墙外斜站起来,其他的狼用它的身子给当跳板,冲跳到大狼的背上,蹬着大狼的肩膀,就‘飞’进羊圈了。”[4]p38 有时候就连人类也未必能想的出来,而腾格里却将如此令人匪夷所思、令人感慨惊叹的智慧赋予给了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