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农架系列小说看陈应松的底层叙事

内容陈应松作为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神农架系列作品无不表现出对底层社会的关注和他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对饱受苦难命运折磨下的苦难民众的深刻悲悯,以及为生活在神农架地区底层的苦难人民们呐喊发声,无不体现了他内心强烈地人文主义作家情怀。本文从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着手,对陈应松书写底层的苦难的人民及其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入剖析,对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的挖掘。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深入底层的叙事风格 1
(一)独特的地域取材 1
(二)现实的文学态度 2
三、丰富多彩的叙事内容 3
(一)人物刻画的变异 3
(二)神秘环境的勾勒 4
(三)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 5
四、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5
(一)独特的象征意义 5
(二)寓言化的动物视角 6
(三)优美灵动的语言 7
五、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1
从“神农架系列”小说看陈应松的底层叙事
一、引言
人生中的一段段经历,往往是成就一个人必不可少的条件,对陈应松来说,神农架之行,就是他命运的转折,为他往后的日子里写下的每一段文字赋予了灵魂。在那片不为人所观,不为人所明的深山密林里,人与物都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姿态——淳朴;在这里,他仿佛到达了自己所向往的圣地,找寻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土。那段时间,他一次次的深入到神农架底层人民的生活中,以神农架为背景,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为后来写下一系列优秀作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2005年,凭借中篇小说《松鸦为什么鸣叫》陈应松获得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至此,陈应松在文学界的地位开始稳步上升。是神农架成就了陈应松,他以他独特的风格为那片土地,以及在那片土地上生存的底层人们向世界发出声音,以他独到的角度发掘并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深省的故事,以他独有的笔墨塑造了成百上千、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铸造了他自己的“神农架”,为他的文学生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将更多的人带入了这片鲜为人知而又充满着神秘的神农架之中。陈应松其深入底层的叙事风格、丰富多彩的叙事内容以及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构成了他独特的底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叙事方式。
深入底层的叙事风格
陈应松作为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神农架系列作品依依表现出对底层社会与苦难民众的关注。他对饱受苦难命运折磨下的苦难民众的深刻悲悯以及为生活在神农架地区的弱势的苦难人民们呐喊发声无不体现了他内心强烈地人文主义作家情怀。因此,身为底层文学代表作家的他,深入挖掘底层是其神农架系列小说的叙事风格。
(一)独特的地域取材
“我是如此地热爱山冈,神农架不仅是我作品中虚拟的一个场景,它也是现实的生存。” 在陈应松的笔下神农架已不仅仅是神农架,他给予了那片土地更多的意义。在陈应松看来神农架是历史与自然碰撞下的奇观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这里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苦,教民稼穑而得名,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林海苍莽,郁郁葱葱的奇丽景象,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为骨,山水为血肉,养育了那里的人们,所有这些的存在,为陈应松的小说创作塑造了条件,也赋予了他的文字崭新的灵魂。
神农架地区是作者表达其内心情感的重要媒介,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里的故事都是以神农架为背景,但经作者的笔触,却有了一个新的只属于他自己的 “神农架”。那是他心灵的港湾,也是他向世人表达自己的重要媒介。地理上的神农架给了陈应松创作的种子,让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心灵深处的“神农架”让他暗藏已久的情感得以表达,正如陈应松自己所说:“神农架又是我的一种梦想,我是指我小说中的神农架,是一座真能收藏人心的、神秘叵测的、深不见底而又熠熠闪光的山冈;是能存放眼泪,质感强烈,人物奔忙的山冈;是怀着逃叛的渴望为生命探险的山冈。”而正是这种表达拯救了陈应松,也成就了陈应松。
在陈应松的笔下,他深爱着神农架瑰丽的自然风光,淳朴而又善良的底层人民。他挚爱着神秘的神农架的一切。那里的一切无不深深的刻画于他的脑海,那里,是他文学创作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所有一切渊源的开始却并不美好,初来神农架,陈应松的感受更多的是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土地的贫瘠,物种的稀缺,物质的极度匮乏,以及人们眼中的黯淡无光的无奈的眼神,环境被破坏的极其严重,树木砍伐过后的一片狼藉,稀稀落落的草甸上,动植物更是寥寥无几,这就是初来神农架,呈现在陈应松眼前的景象,初来乍到的一番了解之后,写下了《豹子的最后舞蹈》,成为了他满腔愤懑的宣泄口——以最后一只豹子的死亡来批判人类对于自然肆意进行毁坏的恶迹;在此之后,他逐渐认识到自然也并不是一直以来人们所认为那样的美好,还有很多不可见人的丑恶行迹潜藏在不为人知的深处,而他正是要将这种丑恶用手中的笔向世人一一将其揭示,从而引起全人类的关注与深刻的反思。
(二)现实的文学态度
陈应松笔下的每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刻画,都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活在神农架底层苦难者的悲惨遭遇,传达了他对底层人民生活疾苦的关怀,以及深挚的人道主义情怀。小说的故事情节里随处可见对社会现实黑暗面的揭示:如《马嘶岭血案》中的九财叔与踏勘队之间的关系转一步步走向恶化,九财叔这一角色从一个吃苦耐劳的老实人形象,在经历了踏勘队的种种差别对待和自尊心被肆意践踏后,情绪崩溃的他失去了最后的理智,进而上演了一场马嘶岭最为惨烈的血案。而造成这一血案的根源是城里来的踏勘队与九财叔这样的底层人物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展现出巨大的城乡差距,矛盾的累积无限放大,使其渐渐迷失在了人性之恶的深渊中。再如《太平狗》一书中程大种这一形象,奔向梦想中的城市,想要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而摆在他面前的却是灯红酒绿下城市之中的处处隐含的无情与冷漠,一路上饱受摧残和厌恶,作为底层人物的他,无奈只找到了一家黑化工厂,然而黑化工厂的所有城里人都不具有人性,饱受虐待的程大种最终死在了残暴而又无情的城里人手中。而在《豹子最后的舞蹈》中,陈应松站在“豹子”的角度追忆曾经,揭露了人类对动物的残忍罪行,从而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长久存在的矛盾。陈应松以手中笔呈现了残酷的现实,让这个看似岁月静好下的黑暗现世,让读者看到了岁月静好外衣下的种种丑恶,他笔下的文字是在为那些饱受苦难的底层的人们的呐喊,也是他对整个社会的呼吁,他希望人们能从他的文字中去深刻体会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苦难人民的生活,从而去关注他们并给予这些底层的苦难人民一些帮助。可见,关注现实是作家陈应松的文学态度。
三 、丰富多彩的叙事内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