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泊桑的短篇恐怖小说院系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浅谈莫泊桑的短篇恐怖小说院系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1210155536]
内容摘要:作为短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传世著作。描写小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的,有描写劳动人们爱国情怀的,也有描写下层人们悲惨遭遇的.而人们焦点大多也是集中在这三类中。对于他其他类型小说关注的比较少。而恐怖小说,也是莫泊桑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占到其小说总体创作的十分之一。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其恐怖小说的体裁、人物形象以及艺术手法这三个方面来做简要分析。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莫泊桑恐怖小说艺术手法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恐怖小说题材 1
(一)幻觉题材 1
(二)秘境题材 2
1、鬼怪 2
2、不可知的存在 3
三、人物形象 3
(一)精神错乱者 3
(二)胆小怯懦者 4
(三)思虑过度者 5
四、艺术特色 5
(一)叙事角度 6
1、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 6
2、日记与书信题材的运用 6
(二)情节结构 7
1、平淡无奇的开头 7
2、变幻莫测的情节 8
(三)细节描写 8
1、细节描写对外貌的刻画 9
2、细节描写对事物的刻画 9
3、细节描写对心理的刻画 10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浅谈莫泊桑的恐怖小说
一、引言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著名短篇小说家,他与欧·亨利、契柯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出身于一个诺曼底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莫泊桑从小深受母亲的熏陶。自从1880年,成名作《羊脂球》问世以后,在十年之间,他陆陆续续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朱尔·勒梅特尔曾说过:“莫泊桑是非常完美的,他几乎是一位无可非议的作家”。
研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学者或是作家数不胜数。对于小说题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小资产阶级道德堕落,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揭露与批判。第二、研究普法战争时期,劳动人民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表现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和优良品质。而对于他的短篇恐怖小说,就国内而言,却很少有人涉及。
西方的恐怖小说,脱胎于哥特小说,开拓者,应该是爱·伦坡和霍夫曼。到了十九世纪初期,他们的小说流传到了法国,并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十九世纪的法国大文豪,莫泊桑也同样深受这股风潮的影响。可以说,这股风潮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他写的恐怖短篇小说有三十多篇,占到他所有中短篇小说的十分之一。所以,他的恐怖小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将从其恐怖小说的题材、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对其恐怖小说做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希望对其恐怖小说的研究发展尽到一点绵薄之力。
二、恐怖小说题材
莫泊桑的三十多篇恐怖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因为幻觉的存在,第二是因为秘境的存在。
(一)幻觉题材
在这一类小说中,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一般都是一些精神方面存在着异常的人物,他们的心理存在一定扭曲。读者阅读这一类小说产生恐惧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些精神异常人物的幻觉一步步加深。《头发》这篇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疯子令人毛骨悚然的爱情和他的恋尸癖。生活富裕而平静的他,喜欢搜集古玩,有一天,他买了一套十七世纪的家具。在这件家具中,他发现了一缕头发。正是从发现这缕头发开始,主人公的性格开始扭曲,他非常地喜欢这缕头发,喜欢到变态的地步。他开始想象和这一缕头发有关的人和事。他甚至觉得,“这一缕头发在他的手指滚动着,有一种特殊的抚摸的感觉,一种死人的抚摸之感,使他的皮肤感到舒服,他觉得很受感动,并且好像要哭出来一般。”他的这种想象变成了幻想,使得他的精神开始失常,他甚至看到这缕头发的女主人复活,这个死女人和他一起散步、一起睡觉。读到这里,我们不仅对文中的那个死女人产生恐慌和遐想,更是对文中的“我”的变态心理行为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又比如在《他?》中,主人公患有严重的恐惧症,这种恐惧症发展到最后,就成了幻觉。他总是觉得他的四周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人,和他如影相随,即使他看不见,但是它还是存在着,他存在于主人公的精神畏惧之中。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因为自己的幻觉,凭空臆造出一个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并且幻想出这个人物的一系列的行为,字里行间,给人一种阴森寒凉的感觉,这种感觉直指读者的内心世界,仿佛自己的周边环境,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如影相随的人,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不安。莫泊桑正是通过“幻觉”深入挖掘主人公错乱的内心世界,生动的写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不安和错乱,读者通过阅读,能很容易的受到感染,发挥想象,产生共鸣,以此达到写作的最佳效果。
(二)秘境题材
这里的秘境指的是人类还没有探知到的事物或是一点都不了解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鬼怪,另一类则是未知的力量。
1、鬼怪。莫泊桑的这一类小说中,主人公一般来说都是一些懦弱胆小的人物。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亡者》中的主人公,他并不是一个胆小的人,他是一个痴情男子。阅读这一类小说,使人产生恐惧,除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正是读者本身对于鬼怪是否真实存在的未知和害怕。比如说在《守灵》这篇短篇小说中,讲述的是叔本华死后,他的两个弟子为他守灵的事情。在叔本华死后,他的两个弟子决定轮流为其守灵。在守灵时,他们听到死者房内传来轻微响声,并且他们清楚的看到一个白色的东西在灵床上跑,两人又惊又怕,但还是鼓起勇气,去房间内,结果发现是叔本华的假牙掉了下来,虽是虚惊一场,但是两个人还是吓得失魂落魄。小说对尸体的肖像描写非常的细腻生动,读来让人觉得内心战栗,但是真正让人感到害怕的还是叔本华的鬼魂是否真的存在于灵堂之中。在阅读时,读者随着两个弟子寻找过程的渐入而感到胆战心惊,所以,让读者产生恐怖的关键,是鬼魂的存在与否。同样的,在《幽灵》这篇小说中,讲述的是老侯爵在年轻时,发生的一件奇怪并使他终生难忘的事。他应一个朋友的请求,去帮朋友取一些书信与文件。当侯爵来到这个被封锁的房间时,遇到了一个穿着白衣的女鬼,他害怕极了,但最后他还是尽他的所能逃了出来。这个故事之所以会让读者阅读时产生恐慌,关键就是因为这个白衣女鬼的存在。从侯爵的描述中,我们能知道,这个白衣女子正是他死去的妻子,那么当一个死人的灵魂出现在侯爵的面时候,侯爵怎么可能不害怕。读者在阅读时,联想到那个白衣女子的行为时,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恐惧。在这一类的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鬼怪的描述,使得读者受到感染,进而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恐惧。
2、不可知的存在。这些事物往往拥有某些毁灭性或是破坏性的力量,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伤害性。阅读这一类小说,从深层次的挖掘,产生恐惧的原因是因为未知事物的毁灭性。如《一个疯子的来信》讲述的是一个人拥有特殊的能力,阅读这个故事让人产生恐惧,是因为这种能力威力巨大,他可以控制动物去做一些事情。如在文中,他命令小狗去咬它的主人,小狗服从了他的命令,他向“我”展示了他是如何控制小尖刀的过程。阅读这些内容,读者内心深处会产生惊悚,原因是未知对我们的威胁。正如文章中所说的“大自然没有赋予我们必要的器官来识破它们”。同样的,在《断手》中,讲述的是“我”的朋友差点被断手杀死,虽然救活了,但是神智已经不再清晰,他已经疯了。这篇小说,使读者产生恐惧感,也是因为我们对这只“断手”的不确定。莫泊桑正是紧紧地抓住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敬畏的心态,来进行文学的创作,读起来确实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三、人物形象
文学是人学,题材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在莫泊桑的恐怖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大多都没有详细交待,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按主要性格气质分,主要有:一、精神错乱者;二、胆小怯懦者;三、思虑过度者。这三类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喜欢胡思乱想。
(一)精神错乱者
在莫泊桑的恐怖小说中,绝大多数的主人公都是这一类形象。他们是也可以分为事前精神错乱或是事后精神错乱。所谓事前精神错乱,指的是在故事展开之前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就存在着一定的异常,随着故事的展开,他的这种异常越来越严重。事后精神错乱,指的是一开始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日趋不稳定,最后精神错乱。《谁知道?》中的主人公,可谓是事前精神错乱的典型。在故事展开之前,他就是精神病患者,虽然他一再的强调他的精神是正常的,他是自愿住进去的。他是一位哲学家,并且患有严重的妄想症。在这篇小说中,这位哲学家给我们例举了两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从这两件荒唐的事情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精神一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小旅店》中的于而里奇是事后精神错乱的典型。这年冬季,他和往常一样,和加斯帕尔以及一条大山狗留守在小旅店中,当朋友失踪,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他非常害怕,他的理智被恐惧夺走,失手杀掉了陪伴他的那条山狗,而他自己也彻底发疯了。在莫泊桑的恐怖小说中,精神错乱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群体,这类小说之所以吸引人,会使人产生恐怖的感觉,我想,主人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精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以他们的想法和常人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是怪异,是我们无法接受的。这类人物的存在,不仅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拓展了文学中,心理描写的广度与深度。
(二)胆小怯懦者
在莫泊桑的恐怖小说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一开始人格健全,思想健康,和常人无异。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因胆小懦弱而精神错乱,最终进入了精神病院,甚至因此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最终没有叔本华的两个弟子那么的幸运,他最后发疯了。因为胆小,他害怕孤独,渐渐地演变成了害怕一切的事物,甚至是他自己。他的这种害怕越演越烈,最后他患上了严重的恐惧症。进而产生幻觉。这种幻觉使得他焦虑不安,最后成了一个疯子。在《怯懦者》中,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个子爵,但是他非常的好面子,常常把决斗挂在嘴边。有一次,他信心满满地约一个男子决斗。突然,他开始害怕了,甚至对于决斗那天会产生的种种结果进行了猜测,他开始神志不清,精神错乱,最后,他写下了遗嘱,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类人物很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刺激读者的灵魂深处,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悲伤和无助感。
(三)思虑过度者
思虑过度者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这类人物和以上两类有一个明显的区别,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现实社会中,甚至还有一定的地位,只是,他们的思维想法有一点的偏激。这些人物,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智者”,另一类是“杀人狂”。前一类人他们对于宇宙和人生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随着他们思考的越来越深入,他们的思想维度进入了误区,思维产生混乱,并且出现了种种的幻觉,最后神智混乱。《一个疯子的来信》中的主人公就是这一类型人物的典型代表。他一开始也像普通大众一样的生活着,有一次,孟德斯鸠的一句话使得他茅塞顿开,并且他发觉以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错的。他觉得人类的五官有着很强的欺骗性,而我们的器官是和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纽带,因此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是错的。我们所认识到的真理,离开了我们便成了谬误。想到这里,他开始对世界产生了种种猜疑和幻想,这种思维使得他越陷越深。他甚至觉得自己看见过隐形人。有一次,他照镜子时,发现自己在镜子面前完全看不见自己,镜子里没有他,他隐隐约约的感觉到,那个隐形人就站在他的面前。他非常的害怕,但是他又期待着隐形人的再次出现,他在镜子前面一直等待着隐形人的出现,他开始看到了一些疯狂的形象,比如说恶魔,鬼魂等等。另一类人是一群心里扭曲变态的人物,他们的这种心理,使得人们感到深深的恐慌。在他们眼中,“人命比草贱”。比如说《一个疯子》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高等法院的院长。他对“人”这一问题思考的太偏激,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他以杀人为乐,并且觉得杀人是对的,他觉得杀人与创造最为相像。他一次次的杀人,并且深深的沉醉其中,他变成了一个令人寒栗的疯子。虽然在莫泊桑的笔下,这类人物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却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这一类的主人公,对于人生以及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甚至会使人觉得,他们的想法存在着可塑性。这就是这类恐怖小说的可怕之处,它们能颠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不局限于内心深处的折腾和思考。
四、艺术特色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也有很大的独特之处。年轻的“左翼”作家张天翼不仅认为莫泊桑短篇小说“寓意深刻动人,”而且对其“布局的匠心独运,十分倾倒”,还号召中国作家“学学莫泊桑的手法”。柳鸣九也盛赞莫泊桑“把短篇小说的技巧运用到了尽善尽美的极致,是人类文学领域中的一个最辉煌也是最流行的名字。”是的,莫泊桑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性,构思非常的巧妙,他的恐怖小说亦是如此,这些恐怖小说有着巨大的潜能,丰富的涵养,从而使人不可能轻易的挖掘完。
内容摘要:作为短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传世著作。描写小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的,有描写劳动人们爱国情怀的,也有描写下层人们悲惨遭遇的.而人们焦点大多也是集中在这三类中。对于他其他类型小说关注的比较少。而恐怖小说,也是莫泊桑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占到其小说总体创作的十分之一。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其恐怖小说的体裁、人物形象以及艺术手法这三个方面来做简要分析。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莫泊桑恐怖小说艺术手法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恐怖小说题材 1
(一)幻觉题材 1
(二)秘境题材 2
1、鬼怪 2
2、不可知的存在 3
三、人物形象 3
(一)精神错乱者 3
(二)胆小怯懦者 4
(三)思虑过度者 5
四、艺术特色 5
(一)叙事角度 6
1、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 6
2、日记与书信题材的运用 6
(二)情节结构 7
1、平淡无奇的开头 7
2、变幻莫测的情节 8
(三)细节描写 8
1、细节描写对外貌的刻画 9
2、细节描写对事物的刻画 9
3、细节描写对心理的刻画 10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浅谈莫泊桑的恐怖小说
一、引言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著名短篇小说家,他与欧·亨利、契柯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出身于一个诺曼底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莫泊桑从小深受母亲的熏陶。自从1880年,成名作《羊脂球》问世以后,在十年之间,他陆陆续续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朱尔·勒梅特尔曾说过:“莫泊桑是非常完美的,他几乎是一位无可非议的作家”。
研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学者或是作家数不胜数。对于小说题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小资产阶级道德堕落,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揭露与批判。第二、研究普法战争时期,劳动人民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表现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和优良品质。而对于他的短篇恐怖小说,就国内而言,却很少有人涉及。
西方的恐怖小说,脱胎于哥特小说,开拓者,应该是爱·伦坡和霍夫曼。到了十九世纪初期,他们的小说流传到了法国,并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十九世纪的法国大文豪,莫泊桑也同样深受这股风潮的影响。可以说,这股风潮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他写的恐怖短篇小说有三十多篇,占到他所有中短篇小说的十分之一。所以,他的恐怖小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将从其恐怖小说的题材、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对其恐怖小说做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希望对其恐怖小说的研究发展尽到一点绵薄之力。
二、恐怖小说题材
莫泊桑的三十多篇恐怖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因为幻觉的存在,第二是因为秘境的存在。
(一)幻觉题材
在这一类小说中,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一般都是一些精神方面存在着异常的人物,他们的心理存在一定扭曲。读者阅读这一类小说产生恐惧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些精神异常人物的幻觉一步步加深。《头发》这篇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疯子令人毛骨悚然的爱情和他的恋尸癖。生活富裕而平静的他,喜欢搜集古玩,有一天,他买了一套十七世纪的家具。在这件家具中,他发现了一缕头发。正是从发现这缕头发开始,主人公的性格开始扭曲,他非常地喜欢这缕头发,喜欢到变态的地步。他开始想象和这一缕头发有关的人和事。他甚至觉得,“这一缕头发在他的手指滚动着,有一种特殊的抚摸的感觉,一种死人的抚摸之感,使他的皮肤感到舒服,他觉得很受感动,并且好像要哭出来一般。”他的这种想象变成了幻想,使得他的精神开始失常,他甚至看到这缕头发的女主人复活,这个死女人和他一起散步、一起睡觉。读到这里,我们不仅对文中的那个死女人产生恐慌和遐想,更是对文中的“我”的变态心理行为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又比如在《他?》中,主人公患有严重的恐惧症,这种恐惧症发展到最后,就成了幻觉。他总是觉得他的四周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人,和他如影相随,即使他看不见,但是它还是存在着,他存在于主人公的精神畏惧之中。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因为自己的幻觉,凭空臆造出一个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并且幻想出这个人物的一系列的行为,字里行间,给人一种阴森寒凉的感觉,这种感觉直指读者的内心世界,仿佛自己的周边环境,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如影相随的人,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不安。莫泊桑正是通过“幻觉”深入挖掘主人公错乱的内心世界,生动的写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不安和错乱,读者通过阅读,能很容易的受到感染,发挥想象,产生共鸣,以此达到写作的最佳效果。
(二)秘境题材
这里的秘境指的是人类还没有探知到的事物或是一点都不了解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鬼怪,另一类则是未知的力量。
1、鬼怪。莫泊桑的这一类小说中,主人公一般来说都是一些懦弱胆小的人物。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亡者》中的主人公,他并不是一个胆小的人,他是一个痴情男子。阅读这一类小说,使人产生恐惧,除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正是读者本身对于鬼怪是否真实存在的未知和害怕。比如说在《守灵》这篇短篇小说中,讲述的是叔本华死后,他的两个弟子为他守灵的事情。在叔本华死后,他的两个弟子决定轮流为其守灵。在守灵时,他们听到死者房内传来轻微响声,并且他们清楚的看到一个白色的东西在灵床上跑,两人又惊又怕,但还是鼓起勇气,去房间内,结果发现是叔本华的假牙掉了下来,虽是虚惊一场,但是两个人还是吓得失魂落魄。小说对尸体的肖像描写非常的细腻生动,读来让人觉得内心战栗,但是真正让人感到害怕的还是叔本华的鬼魂是否真的存在于灵堂之中。在阅读时,读者随着两个弟子寻找过程的渐入而感到胆战心惊,所以,让读者产生恐怖的关键,是鬼魂的存在与否。同样的,在《幽灵》这篇小说中,讲述的是老侯爵在年轻时,发生的一件奇怪并使他终生难忘的事。他应一个朋友的请求,去帮朋友取一些书信与文件。当侯爵来到这个被封锁的房间时,遇到了一个穿着白衣的女鬼,他害怕极了,但最后他还是尽他的所能逃了出来。这个故事之所以会让读者阅读时产生恐慌,关键就是因为这个白衣女鬼的存在。从侯爵的描述中,我们能知道,这个白衣女子正是他死去的妻子,那么当一个死人的灵魂出现在侯爵的面时候,侯爵怎么可能不害怕。读者在阅读时,联想到那个白衣女子的行为时,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恐惧。在这一类的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鬼怪的描述,使得读者受到感染,进而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恐惧。
2、不可知的存在。这些事物往往拥有某些毁灭性或是破坏性的力量,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伤害性。阅读这一类小说,从深层次的挖掘,产生恐惧的原因是因为未知事物的毁灭性。如《一个疯子的来信》讲述的是一个人拥有特殊的能力,阅读这个故事让人产生恐惧,是因为这种能力威力巨大,他可以控制动物去做一些事情。如在文中,他命令小狗去咬它的主人,小狗服从了他的命令,他向“我”展示了他是如何控制小尖刀的过程。阅读这些内容,读者内心深处会产生惊悚,原因是未知对我们的威胁。正如文章中所说的“大自然没有赋予我们必要的器官来识破它们”。同样的,在《断手》中,讲述的是“我”的朋友差点被断手杀死,虽然救活了,但是神智已经不再清晰,他已经疯了。这篇小说,使读者产生恐惧感,也是因为我们对这只“断手”的不确定。莫泊桑正是紧紧地抓住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敬畏的心态,来进行文学的创作,读起来确实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三、人物形象
文学是人学,题材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在莫泊桑的恐怖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大多都没有详细交待,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按主要性格气质分,主要有:一、精神错乱者;二、胆小怯懦者;三、思虑过度者。这三类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喜欢胡思乱想。
(一)精神错乱者
在莫泊桑的恐怖小说中,绝大多数的主人公都是这一类形象。他们是也可以分为事前精神错乱或是事后精神错乱。所谓事前精神错乱,指的是在故事展开之前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就存在着一定的异常,随着故事的展开,他的这种异常越来越严重。事后精神错乱,指的是一开始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日趋不稳定,最后精神错乱。《谁知道?》中的主人公,可谓是事前精神错乱的典型。在故事展开之前,他就是精神病患者,虽然他一再的强调他的精神是正常的,他是自愿住进去的。他是一位哲学家,并且患有严重的妄想症。在这篇小说中,这位哲学家给我们例举了两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从这两件荒唐的事情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精神一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小旅店》中的于而里奇是事后精神错乱的典型。这年冬季,他和往常一样,和加斯帕尔以及一条大山狗留守在小旅店中,当朋友失踪,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他非常害怕,他的理智被恐惧夺走,失手杀掉了陪伴他的那条山狗,而他自己也彻底发疯了。在莫泊桑的恐怖小说中,精神错乱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群体,这类小说之所以吸引人,会使人产生恐怖的感觉,我想,主人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精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以他们的想法和常人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是怪异,是我们无法接受的。这类人物的存在,不仅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拓展了文学中,心理描写的广度与深度。
(二)胆小怯懦者
在莫泊桑的恐怖小说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一开始人格健全,思想健康,和常人无异。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因胆小懦弱而精神错乱,最终进入了精神病院,甚至因此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最终没有叔本华的两个弟子那么的幸运,他最后发疯了。因为胆小,他害怕孤独,渐渐地演变成了害怕一切的事物,甚至是他自己。他的这种害怕越演越烈,最后他患上了严重的恐惧症。进而产生幻觉。这种幻觉使得他焦虑不安,最后成了一个疯子。在《怯懦者》中,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个子爵,但是他非常的好面子,常常把决斗挂在嘴边。有一次,他信心满满地约一个男子决斗。突然,他开始害怕了,甚至对于决斗那天会产生的种种结果进行了猜测,他开始神志不清,精神错乱,最后,他写下了遗嘱,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类人物很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刺激读者的灵魂深处,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悲伤和无助感。
(三)思虑过度者
思虑过度者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这类人物和以上两类有一个明显的区别,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现实社会中,甚至还有一定的地位,只是,他们的思维想法有一点的偏激。这些人物,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智者”,另一类是“杀人狂”。前一类人他们对于宇宙和人生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随着他们思考的越来越深入,他们的思想维度进入了误区,思维产生混乱,并且出现了种种的幻觉,最后神智混乱。《一个疯子的来信》中的主人公就是这一类型人物的典型代表。他一开始也像普通大众一样的生活着,有一次,孟德斯鸠的一句话使得他茅塞顿开,并且他发觉以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错的。他觉得人类的五官有着很强的欺骗性,而我们的器官是和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纽带,因此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是错的。我们所认识到的真理,离开了我们便成了谬误。想到这里,他开始对世界产生了种种猜疑和幻想,这种思维使得他越陷越深。他甚至觉得自己看见过隐形人。有一次,他照镜子时,发现自己在镜子面前完全看不见自己,镜子里没有他,他隐隐约约的感觉到,那个隐形人就站在他的面前。他非常的害怕,但是他又期待着隐形人的再次出现,他在镜子前面一直等待着隐形人的出现,他开始看到了一些疯狂的形象,比如说恶魔,鬼魂等等。另一类人是一群心里扭曲变态的人物,他们的这种心理,使得人们感到深深的恐慌。在他们眼中,“人命比草贱”。比如说《一个疯子》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高等法院的院长。他对“人”这一问题思考的太偏激,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他以杀人为乐,并且觉得杀人是对的,他觉得杀人与创造最为相像。他一次次的杀人,并且深深的沉醉其中,他变成了一个令人寒栗的疯子。虽然在莫泊桑的笔下,这类人物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却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这一类的主人公,对于人生以及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甚至会使人觉得,他们的想法存在着可塑性。这就是这类恐怖小说的可怕之处,它们能颠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不局限于内心深处的折腾和思考。
四、艺术特色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也有很大的独特之处。年轻的“左翼”作家张天翼不仅认为莫泊桑短篇小说“寓意深刻动人,”而且对其“布局的匠心独运,十分倾倒”,还号召中国作家“学学莫泊桑的手法”。柳鸣九也盛赞莫泊桑“把短篇小说的技巧运用到了尽善尽美的极致,是人类文学领域中的一个最辉煌也是最流行的名字。”是的,莫泊桑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性,构思非常的巧妙,他的恐怖小说亦是如此,这些恐怖小说有着巨大的潜能,丰富的涵养,从而使人不可能轻易的挖掘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