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组词看中日同形异义词
从四组词看中日同形异义词[20191216201503]
内容摘要:中日同形异义词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时必然会遇到的学习内容,它的存在表现了中日两国文化发展关系紧密却又各有发展。本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阅读相关论文收集资料,具体对“工夫”“娘”“可怜”“走”这四组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明确它们现在和最初的词义,然后具体写它们在中日各自的词义变化,从而得出同形异义词的两种代表情况:汉语词义发生改变日语保留原义和日语词义发生改变汉语保留原义,并且由此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中日同形异义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文化方面的影响,社会阶层、地位的不同,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古今异义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同形异义词义变化历史发展原因分析
目 录
一、引言 1
(一)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现状及分析 1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范围 2
二、四组同形异义词的具体研究 2
(一)工夫 3
(二)娘 5
(三)可怜 7
(四)走 9
三、从两种变化看中日同形异义词产生原因 11
(一)词义在中文里沿用古义,在日语中发生改变 11
(二)词义在日语里沿用古义,在中文里发生改变 12
四、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从四组词看中日同形异义词
一、引言
随着世界多元化发展,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学习各种不同的外语。日本和中国在地域上是邻邦,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日语里有许多日文汉字和中文汉字有很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写法,原因是日文汉字很多都是从中国古时候传入日本的,但又由于中国及日本各自不同的发展,导致有些日语和汉语的字虽然一样但含义完全不同,现在把这种词叫做同形异义词。
(一)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现状及分析
由于中日对照语言学的发展,有关中日同形语的研究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国内方面的研究来看,鲁宝元的《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这本书里,一共分成15章,从读音、文字、文法几方面入手,对中日两国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第三章和第四章对中日同形语进行了研究。他这本书说明了两国语含义的异同的原因,为同形语的教学做出了贡献。但是鲁宝元并未对形成词义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潘钧的《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鉴析》里,他把中日同形异义词的产生原因作为研究重点,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考察。这本书把关注焦点转到中日同形异义词词义差异的原因上面,对这方面研究作出了贡献,但是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多角度探求形成原因。
在日本方面,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研究的有大河内康宪,他写了《日语和汉语的对照研究论文集》,这本书对受汉语影响的日本教育、受日语影响的汉语,以及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学习这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及其价值。还有香坂顺一的《日语学习与研究》也就中日同形语进行了探究,对同形语进行了概述,说明了两国语言的异同。他们的研究发现两国人民不同的思维习惯、思考方式等也会对中日同形异义词的产生有影响。不过他们对词义方面的发展变化没有做详细研究,没有将它们二者结合。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目前为止进行的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没有从多角度深层次进行观察分析,在解释形成词义差异原因的时候手段比较单一,文化方面的探究比较少。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范围
中文和日语中有同形异义词,对同形异义词具体发展的研究可以了解中日词发展过程中何时出现词义的差异,形成的原因等等,让更多初学日语或想了解两国文化发展的人有更多的认识。本课题对“工夫”“娘”“可怜”“走”这四组同形异义词的词义发展、形成原因、变化规律等几方面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让学习者对中日词发展的不同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助于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同一个词语在日语和中文里的意义会完全不同。
二、四组同形异义词的具体研究
要研究同形异义词,首先必须要明确三种语言的关系,即古代汉语、日语、现代汉语,在日语中,还要明确它的四个时期。古代汉语是指古汉民族的语言,在时间上看一般是指的五四运动以前,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日语中有四个时期,一般来说把大化革新后的奈良、平安时代称之为古代,镰仓、室町时代称之为中世,江户时代称之为近世,明治时期以后称之为近代。中日两国文化产生交集大致是在汉代以后,日本从中国引入汉文化。中国在汉代以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华民国时期直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日本中世之前的汉字词基本都是直接引用汉朝文字词义,直到中世和制词汇的出现,词义才发生改变。下文将对“工夫”“娘”“可怜”“走”这四组词进行具体考察,由于它们在中日同形异义词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可以通过这四组词一窥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概貌。
(一)工夫
1.现代汉语释义
结合《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中的解释,“工夫”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有三个:
(1)花费的时间。
(2)空闲。
(3)时代。
2.古代汉语释义
《古代汉语词典》对工夫有三个解释:
(1)人力,劳动力
《晋书·范宁传》中写到:“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这里的“工夫”指的就是人力。
(2)从平时开始用心积累的知识、教养,素养
《商山道中》里有:“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功夫。”
(3)空闲
《西江月·遣兴》中的诗句:“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这里的“工夫”就引申为空闲的意思。
从“工夫”这个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可以看出,在古代汉语中“工夫”的“空闲”这一含义保留至今,但是现代日语里完全舍弃了古语里的含义,词义变为努力想方法,说明在日语的发展过程中,“工夫”的含义发生了改变。
3.日语释义
在《国語大辞典》、《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中,“工夫的解释是:为了达到目的试着寻求好的方法。”
4.“工夫”在日语中的变化研究
在日本中世的镰仓时代,有许多文献里出现过这个词。在现在所知道的资料里,工夫最早出现是在著作《正法眼蔵》(しょうぼうげんぞう)里,原句是“さんかねんの工夫なる”(努力修行了三年。)表示在禅宗中努力修行。在这个时期,还有梵舜本写的《沙石集》,出现过这么一句“ほんことして、どうぎょうをばむねとせずして、ぞうにょうに工夫をはいるはどうじんのぎにあたらずこそ。”(这么看来,同辈不能有这样的境界,是因为没有努力的原因吧。)此句中的“工夫”是努力的意思。近世时期“工夫”一词的含义没有太大改变,还是表示努力的意思。词义出现很大不同是近代明治时期时,“工夫”的词义变成了“动脑筋、想办法”例如太宰治的《母》有这句“浊酒に限らず、いちご酒でも、くわの実酒でも、野葡萄のさけでも、りんごのさけでも、色々工夫して、醉い心地のよい上等品を作る。”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除了不浑浊的酒之外,草莓酒,桑葚酒,山葡萄酒,苹果酒也作了很大的努力,想要制成入口滑顺、让人回味的酒。”此句的“工夫”就是努力想办法的意思。
“工夫”一词在中世出现的文献基本都是在一些佛教经书当中,像是平安时期的《正法眼藏》,镰仓时代的《沙石集》等著作里都出现过“工夫”一词,而大量的汉译佛经传入日本,阅读理解佛经就成为了当时的主要任务。由于日本那时基本是照搬中国文化,“工夫”这一词所能理解联想到的就只有与佛经有关的了,所以当时“工夫”的词义是“在禅宗中努力修行”。即使后来这个词有些许变化,也仅仅是动词、名词的变化,词义仍是与佛教有关的。后来到了近世词义减少,取原来意思中的“精力、努力”,明治时期后才开始有サ变动词的用法出现,表示“想方设法”。反观中国,工夫”一词不仅仅是出现在佛教经书之中,最早“工”和“夫”还是分开解释的,魏晋时期才有“工夫”一词,而和日本词义最接近的也应该是魏晋时期“从做事耗费的精力和时间”这一词义,例如《晋书》里有“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准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但与日本不同的是,佛教经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所以后来中国的“工夫”在隋唐时期发展出了时间、时光的含义。
(二)娘
1.现代汉语释义
结合《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中的解释,“娘”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有三个:
(1)母亲
(2)称长一辈的或年长的已婚妇女
(3)年轻女性
2.古代汉语释义
《古代汉语词典》里,娘有以下三个解释:
(1)母亲。
例如《木兰诗》中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杜甫的《兵车行》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过咸阳桥。”
(2)长辈女性或已婚的年长妇女。
例如唐代杜甫 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红楼梦》第五六回:“有吴大娘单大娘,他两个在西南角上聚锦门等着呢。”?
(3)妇女的泛称,多指青年女子。
例如《乐府诗集·黄竹子歌》:“一船使两浆,得娘还故乡。”唐代诗人韦庄的《荷叶杯》中:“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刘禹锡的《泰娘歌》里的句子:“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
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对“娘”的解释可以看出,“娘”在中国的古义和今义基本未发生改变,属于沿用了它的古义,而在现代日语里,“娘”的含义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是指的母亲而是女儿的意思,表明在日语发展的过程中,“娘”
的词义有了发展改变。
3.日语释义
在《国語大辞典》、《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中,现代日语里“娘”的解释是“女儿”的意思。
内容摘要:中日同形异义词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时必然会遇到的学习内容,它的存在表现了中日两国文化发展关系紧密却又各有发展。本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阅读相关论文收集资料,具体对“工夫”“娘”“可怜”“走”这四组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明确它们现在和最初的词义,然后具体写它们在中日各自的词义变化,从而得出同形异义词的两种代表情况:汉语词义发生改变日语保留原义和日语词义发生改变汉语保留原义,并且由此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中日同形异义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文化方面的影响,社会阶层、地位的不同,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古今异义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同形异义词义变化历史发展原因分析
目 录
一、引言 1
(一)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现状及分析 1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范围 2
二、四组同形异义词的具体研究 2
(一)工夫 3
(二)娘 5
(三)可怜 7
(四)走 9
三、从两种变化看中日同形异义词产生原因 11
(一)词义在中文里沿用古义,在日语中发生改变 11
(二)词义在日语里沿用古义,在中文里发生改变 12
四、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从四组词看中日同形异义词
一、引言
随着世界多元化发展,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学习各种不同的外语。日本和中国在地域上是邻邦,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日语里有许多日文汉字和中文汉字有很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写法,原因是日文汉字很多都是从中国古时候传入日本的,但又由于中国及日本各自不同的发展,导致有些日语和汉语的字虽然一样但含义完全不同,现在把这种词叫做同形异义词。
(一)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现状及分析
由于中日对照语言学的发展,有关中日同形语的研究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国内方面的研究来看,鲁宝元的《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这本书里,一共分成15章,从读音、文字、文法几方面入手,对中日两国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第三章和第四章对中日同形语进行了研究。他这本书说明了两国语含义的异同的原因,为同形语的教学做出了贡献。但是鲁宝元并未对形成词义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潘钧的《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鉴析》里,他把中日同形异义词的产生原因作为研究重点,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考察。这本书把关注焦点转到中日同形异义词词义差异的原因上面,对这方面研究作出了贡献,但是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多角度探求形成原因。
在日本方面,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研究的有大河内康宪,他写了《日语和汉语的对照研究论文集》,这本书对受汉语影响的日本教育、受日语影响的汉语,以及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学习这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及其价值。还有香坂顺一的《日语学习与研究》也就中日同形语进行了探究,对同形语进行了概述,说明了两国语言的异同。他们的研究发现两国人民不同的思维习惯、思考方式等也会对中日同形异义词的产生有影响。不过他们对词义方面的发展变化没有做详细研究,没有将它们二者结合。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目前为止进行的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没有从多角度深层次进行观察分析,在解释形成词义差异原因的时候手段比较单一,文化方面的探究比较少。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范围
中文和日语中有同形异义词,对同形异义词具体发展的研究可以了解中日词发展过程中何时出现词义的差异,形成的原因等等,让更多初学日语或想了解两国文化发展的人有更多的认识。本课题对“工夫”“娘”“可怜”“走”这四组同形异义词的词义发展、形成原因、变化规律等几方面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让学习者对中日词发展的不同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助于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同一个词语在日语和中文里的意义会完全不同。
二、四组同形异义词的具体研究
要研究同形异义词,首先必须要明确三种语言的关系,即古代汉语、日语、现代汉语,在日语中,还要明确它的四个时期。古代汉语是指古汉民族的语言,在时间上看一般是指的五四运动以前,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日语中有四个时期,一般来说把大化革新后的奈良、平安时代称之为古代,镰仓、室町时代称之为中世,江户时代称之为近世,明治时期以后称之为近代。中日两国文化产生交集大致是在汉代以后,日本从中国引入汉文化。中国在汉代以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华民国时期直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日本中世之前的汉字词基本都是直接引用汉朝文字词义,直到中世和制词汇的出现,词义才发生改变。下文将对“工夫”“娘”“可怜”“走”这四组词进行具体考察,由于它们在中日同形异义词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可以通过这四组词一窥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概貌。
(一)工夫
1.现代汉语释义
结合《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中的解释,“工夫”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有三个:
(1)花费的时间。
(2)空闲。
(3)时代。
2.古代汉语释义
《古代汉语词典》对工夫有三个解释:
(1)人力,劳动力
《晋书·范宁传》中写到:“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这里的“工夫”指的就是人力。
(2)从平时开始用心积累的知识、教养,素养
《商山道中》里有:“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功夫。”
(3)空闲
《西江月·遣兴》中的诗句:“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这里的“工夫”就引申为空闲的意思。
从“工夫”这个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可以看出,在古代汉语中“工夫”的“空闲”这一含义保留至今,但是现代日语里完全舍弃了古语里的含义,词义变为努力想方法,说明在日语的发展过程中,“工夫”的含义发生了改变。
3.日语释义
在《国語大辞典》、《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中,“工夫的解释是:为了达到目的试着寻求好的方法。”
4.“工夫”在日语中的变化研究
在日本中世的镰仓时代,有许多文献里出现过这个词。在现在所知道的资料里,工夫最早出现是在著作《正法眼蔵》(しょうぼうげんぞう)里,原句是“さんかねんの工夫なる”(努力修行了三年。)表示在禅宗中努力修行。在这个时期,还有梵舜本写的《沙石集》,出现过这么一句“ほんことして、どうぎょうをばむねとせずして、ぞうにょうに工夫をはいるはどうじんのぎにあたらずこそ。”(这么看来,同辈不能有这样的境界,是因为没有努力的原因吧。)此句中的“工夫”是努力的意思。近世时期“工夫”一词的含义没有太大改变,还是表示努力的意思。词义出现很大不同是近代明治时期时,“工夫”的词义变成了“动脑筋、想办法”例如太宰治的《母》有这句“浊酒に限らず、いちご酒でも、くわの実酒でも、野葡萄のさけでも、りんごのさけでも、色々工夫して、醉い心地のよい上等品を作る。”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除了不浑浊的酒之外,草莓酒,桑葚酒,山葡萄酒,苹果酒也作了很大的努力,想要制成入口滑顺、让人回味的酒。”此句的“工夫”就是努力想办法的意思。
“工夫”一词在中世出现的文献基本都是在一些佛教经书当中,像是平安时期的《正法眼藏》,镰仓时代的《沙石集》等著作里都出现过“工夫”一词,而大量的汉译佛经传入日本,阅读理解佛经就成为了当时的主要任务。由于日本那时基本是照搬中国文化,“工夫”这一词所能理解联想到的就只有与佛经有关的了,所以当时“工夫”的词义是“在禅宗中努力修行”。即使后来这个词有些许变化,也仅仅是动词、名词的变化,词义仍是与佛教有关的。后来到了近世词义减少,取原来意思中的“精力、努力”,明治时期后才开始有サ变动词的用法出现,表示“想方设法”。反观中国,工夫”一词不仅仅是出现在佛教经书之中,最早“工”和“夫”还是分开解释的,魏晋时期才有“工夫”一词,而和日本词义最接近的也应该是魏晋时期“从做事耗费的精力和时间”这一词义,例如《晋书》里有“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准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但与日本不同的是,佛教经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所以后来中国的“工夫”在隋唐时期发展出了时间、时光的含义。
(二)娘
1.现代汉语释义
结合《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中的解释,“娘”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有三个:
(1)母亲
(2)称长一辈的或年长的已婚妇女
(3)年轻女性
2.古代汉语释义
《古代汉语词典》里,娘有以下三个解释:
(1)母亲。
例如《木兰诗》中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杜甫的《兵车行》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过咸阳桥。”
(2)长辈女性或已婚的年长妇女。
例如唐代杜甫
(3)妇女的泛称,多指青年女子。
例如《乐府诗集·黄竹子歌》:“一船使两浆,得娘还故乡。”唐代诗人韦庄的《荷叶杯》中:“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刘禹锡的《泰娘歌》里的句子:“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
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对“娘”的解释可以看出,“娘”在中国的古义和今义基本未发生改变,属于沿用了它的古义,而在现代日语里,“娘”的含义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是指的母亲而是女儿的意思,表明在日语发展的过程中,“娘”
的词义有了发展改变。
3.日语释义
在《国語大辞典》、《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中,现代日语里“娘”的解释是“女儿”的意思。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