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王墓的流变与影响

摘 要魏晋时期是志怪小说的孕育发展期,干宝的《搜神记》作为这一时期的创作典范,《三王墓》则是更具典型的、流传最广的篇目。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干将莫邪”是《三王墓》的故事原型,该文学神话作品自先秦至今不断发展衍变,在不同的时代均产生了长足的影响,后世文学作品中以其为底本和素材创造的作品数不胜数。本文纵向梳理分析了《三王墓》流变的全过程,在历朝历代的流传中,诞生了众多改编再创作的佳作,同时开启了血亲复仇模式,也是侠文化从游侠到武侠的承上启下之作,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时至今日仍影响深远。
Key words: Three kings tomb; Gan Jiang and Mo Ye; circulate; influence 目 录
引言 1
1 关于《搜神记三王墓》的版本 2
1.1 《搜神记三王墓》底本 2
1.2 版本分析 3
2 《三王墓》的流传与演变 5
2.1 书名意旨的演变 5
2.2 三王墓故事的流变 6
3 《三王墓》故事的影响 11
3.1 复仇题材的确立 11
3.2 侠义精神的开启 12
3.3 道德文化的彰显 13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引 言
《搜神记三王墓》是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干将莫邪”为故事原型。《墨子》中最早记录为两把利剑的名称,西汉刘向《列士传》和《孝子传》中,干将莫邪演变为人名,于晋代干宝《搜神记》中正式成型,同时在萧广济《孝子传》、陆广微《吴地记》、以及冯梦龙创作的《东周列国志》等著作中有客斩君王、宝剑化龙、阴阳合一等多种记载。
《搜神记三王墓》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上乘之作,故事讲的是能工巧匠干将莫邪夫妇耗时三年为楚王铸剑,虽成良剑,楚王却因耗时太久怒杀干将,干将之子赤比为复仇而献头、宝剑于客,客为代赤比复仇而自刎,最终弑杀楚王为赤比复仇。文本中强烈的彰显了复仇精神。该版本故事篇幅有所增加,注重细节神态描写及内容情节的铺垫,故事更具说服力,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所突破,残忍暴虐、喜怒无常的楚王,淡漠生死、志忠至孝的赤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言而有信、不畏强暴的客。
魏晋时期,战乱频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神鬼思想泛滥。士大夫族阶级多数信奉神仙道术之事从而寻求精神的慰藉;而劳动人民把渴求脱离贫困、饥饿和死亡以及残暴昏庸的统治阶级的精神诉求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仙鬼怪。与此同时,被欺压者也运用智慧试图去向欺压他们的腐朽统治阶级反抗。他们借助鬼神之事将反抗的意愿与理想传达出来。即便如此志怪小说中仍有众多积极向上的作品,《搜神记三王墓》便是其中意蕴深刻、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佳作。《搜神记三王墓》中蕴含的侠义反抗斗争精神以及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正是它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因而《搜神记三王墓》对后世乃至当代的创作产生了诸多影响。
本文研究以1979年汪绍楹校注的《搜神记》为研究底本,如涉及其他版本,文中会标示说明。
1 关于《搜神记三王墓》的版本
如以《搜神记三王墓》为中心,纵向往前、向后进行研究,“干将莫邪”这一传说从初始至今,呈现出多种文学版本,主要以传记、小说形式流存。《搜神记三王墓》的流变研究实则是依托于“干将莫邪”传说的研究。本章主要分析目前存世的诸多版本及其简要内容,加以整理对比,梳理出详细的《三王墓》发展演变脉络。
1.1 《搜神记三王墓》底本
《搜神记》保留了大量西汉以来的历史神话故事及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究其文本性质,《三王墓》定有所直接底本。通过对各个朝代诸多版本中的“干将莫邪”故事传说的梳理发现,干宝《搜神记三王墓》的底本应为曹丕《列异传》,具体比较内容如下表:
内容比较
《列异传》
《搜神记》
干将莫邪铸剑、献剑
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乃以雌剑献君,藏其雄者。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
赤比寻剑复仇
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忽于屋柱中得之。
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山中行客弑君
将以奉楚王。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夜跳不烂。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冢。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列异传》与《搜神记》均成书于魏晋时期,二者都对“干将莫邪”传说有所记载,并且相较于前朝版本,二者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更加完整。透过《列异传》与《搜神记》的比较不难发现,两本书中的“三王墓”故事在人物数量上相一致,均有干将、莫邪、楚王、赤比、客。以此五人为中心构成完整的故事框架。其次,两本书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均相同。故事情节都由干将莫邪为王铸剑、王欲杀之、干将藏剑、临终嘱托、王杀干将、赤比欲为父报仇、王通缉赤比、赤比归山求客、客助赤比杀王这几部分组成。《列异传》描写“三王墓”用一百九十字,《搜神记》描写“三王墓”用四百二十字,明显可以看出《搜神记》的篇幅较《神异传》有所增加,篇幅的增加意味着内容的丰富与饱满,《搜神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完整的“三王墓”故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