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与秦良玉形象比较

摘 要中国古代,男子沙场征战,保家卫国,仿佛是天经地义;女子深守闺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似乎闺门定格。然而巾帼英雄依旧层出不穷,《木兰辞》给我们塑造了忠孝两全的花木兰,《女帅秦良玉》为我们呈现了战功显赫的秦良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人物简介、形象比较、塑造方法、后世影响对花木兰与秦良玉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文章认为,作为巾帼英雄,花木兰、秦良玉虽在性格、经历、形象塑造等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她们的精神是一致的,其魅力永垂不朽。
目 录
引言 1
1 千古流芳的巾帼英雄 2
1.1 忠孝两全——花木兰 2
1.2 巾帼名将——秦良玉 2
2 同中有异的人物形象 3
2.1 忠君爱国、智勇双全、淡泊名利的疆场勇士 3
2.1.1 忠君爱国 3
2.1.2 智勇双全 4
2.1.3 淡泊名利 5
2.2 出身有别、出征异因、归宿不同的个性特征 6
2.2.1 出征目的不同 6
2.2.2 出征态度不同 6
2.2.3 出征形式不同 7
3 各有千秋的人物塑造方法 9
3.1 《木兰辞》花木兰形象塑造 9
3.1.1 叠音词句的运用,使木兰形象栩栩如生 9
3.1.2 详略得当的叙事语言,使木兰形象重点突出 9
3.1.3 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木兰形象更加丰满 10
3.2 《女帅秦良玉》秦良玉形象塑造 10
3.2.1 充满温情的人物语言、活灵活现的人物神态 11
3.2.2 动人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 11
3.2.3 鲜明的对比,有力的烘托 12
4 不可磨灭的千古影响 13
4.1 女性意识的觉醒 13
4.2 爱国精神的传承 14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言
悠久的中国历史中,诞生了无数征战沙场、机智果敢的奇女子。例如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红玉、秦良玉等等,她们出身不同、性格悬殊、遭遇迥异,但都是封建礼教的冲破者。生活于魏晋时期的花木兰,成长于明朝的秦良玉,这两个时期的中国女性,同样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同样处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时代,但是依然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还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和秦良玉不仅活出不同凡响的人生,还对后世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
1 千古流芳的巾帼英雄
1.1忠孝两全——花木兰
了解花木兰,不能不提到《木兰辞》。《木兰辞》又称为《木兰诗》,《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出自于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汉乐府诗集中有名的篇目,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
《木兰辞》用浪漫主义的口吻,讲述了在北魏时期,北方鲜卑等少数民族入侵,在他们刀光剑影的侵略中,朝廷发布了征兵的公告,家家户户都有要从军的男丁。花家,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子在得知朝廷征兵的消息后,烦躁不安,因为家中无长子,只能由年迈的父亲出征,为了使父亲免于遭受服役之苦,于是花木兰冒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经过了十年征战,花木兰与战士们冲锋陷阵,身经百战,最后凯旋而归。当君王要赏赐她时,木兰拒绝荣华富贵,一心只想孝敬父母。《木兰辞》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淡泊名利的英雄形象,木兰忠孝两全的形象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2 巾帼名将——秦良玉
认识秦良玉,是从《女帅秦良玉》中得知。《女帅秦良玉》是由重庆文史研究馆馆长郭定山撰写,本书浓墨重彩的塑造了一位忠君爱国、智勇双全的名将形象。秦良玉,明朝人,出生于著名的四川忠州秦氏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在为国家民族血战沙场的巾帼英雄中,她是唯一被记录正史的巾帼英雄。她的父亲秦葵是一位爱国名士,见闻广博,良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父亲十分疼爱她。父亲的思想开明,他认为女孩子也应该和男孩子一样习兵自卫,在父亲的培养下,良玉能文善武。虽为女儿身的她,却有男儿般的胸怀大志,22岁时,通过比武招亲,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婚后与丈夫一起整顿军队,操练兵马,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白杆兵”。26岁时,秦良玉首次跟随丈夫镇压叛乱,被人称为此战争中的“战功第一”。在丈夫受人迫害后任职石砫宣抚使,从此,秦良玉带领的“白杆兵”援辽讨奢,万里勤王,保境安民,一生中因战功封官赐爵,也因战功受崇祯皇帝赐诗四首,75岁时病逝石柱。
2 同中有异的人物形象
人物出身不同,生活环境有异,性格自然有差别。细细品味《木兰辞》、《女帅秦良玉》,我们可以感受到花木兰和秦良玉形象的异同。
2.1 忠君爱国、智勇双全、淡泊名利的疆场勇士
花木兰和秦良玉都是人们崇拜的巾帼英雄,纵观她们的言行举止、从军背景等,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点相似之处:
2.1.1忠君爱国
纵观中国历史,爱国与忠君往往缠绕在一起,花木兰、秦良玉也不例外。《木兰辞》向我们介绍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一方面是家中没有兄长,只有年幼的弟弟和身为女子的姐妹,家里除了父亲外没人适合应征的条件。但因父亲年迈体弱,经不起战场的腥风血雨,不适合到边关打仗。花木兰女扮男装,是想保护家人,不忍家人面对战争的残酷,更怕年迈的父亲有去无回,所以毅然决然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正如《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1]P492。这句话点明了木兰女扮男装的从军生涯。另一方面,当国土被侵略,当家园被践踏,当百姓被残害,花木兰的忠君爱国之情从心底一涌而出。她认为男子和女子没有什么差别,驰骋战场,保家卫国没有性别之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P49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P490、“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P490这些诗句,不正是体现了木兰从军十二年里,行军万里到战场上,越过重重关隘和山岭,经历过无数次的出生入死的场面,只为夺回疆土,战胜归来。她的忠君爱国得到了君王的嘉赏,为维护国家的疆土做出了贡献。木兰不仅尽了孝道,也保卫了家国,实现了忠孝两全,解决了千古难题。
纵观历史长河,有名的古代爱国名将大有人在,例如:于谦、岳飞、文天祥等人,但他们都是男人。历史上封侯的女将,秦良玉可谓第一人。《女帅秦良玉》写到,秦良玉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能文善武,有男儿般的志向。就连寻找另一半的方式也与众不同,通过比武招亲寻得一位能文能武的英雄。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证明了秦良玉对于英雄人物有渴望有追求。当丈夫受人迫害,秦良玉不是像封建礼教压制下的大家闺秀一般隐忍痛苦,而是抱着忠君爱国的情怀,任职石砫宣抚使。就连唯一的儿子,良玉也常常教导其读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从小培养儿子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志向。良玉一生抵抗清朝,到死都不肯屈服于清朝。年迈的她悲苦孤凄,身边的亲人都战死沙场,而她到死还想着保卫疆土。即使七十几的高龄,也热血沸腾地谢恩道:“老妇朽骨余生,皆先皇帝恩赐,敢不负戟前驱,以报万一!” [2]P490这些足以凸显她忠君爱国的精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