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七巧变态性格及其悲剧人生(附件)
摘 要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张爱玲塑造的独特形象,一个另类的“英雄”。从她身上体现了人性的“恶”和极端的变态,这是一个出身贫寒却生性要强的女子,生活的磨难和感情的折磨使她心理严重的扭曲和变态。本文通过对曹七巧细致而深刻的分析,探寻她变态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她的悲剧人生,更深层次的挖掘出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对现代女性的影响。目 录
引言 1
1 曹七巧变态性格的形成 2
1.1 错误的婚姻 2
1.2 压抑的情欲 3
1.3 从变态到疯狂 4
2 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5
2.1 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5
2.2 爱情的不完整 6
2.3 黄金枷锁 6
2.4 报复中寻找心理平衡 7
3 曹七巧形象的独特价值 9
3.1 对传统女性的反思 9
3.2 现代女性的转变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张爱玲(19201995)是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多篇小说,作品往往以港、沪大都市为背景,以男女的爱情、婚姻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个虚伪、冷漠、孤独的人物形象,如《沉香居?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等,向人们展示了女性绝望、病态、压抑的内心以及她们的人生悲剧。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金锁记》可以被称为她的代表作,小说一经问世,便以独特的魅力震撼文坛。这部中篇小说被傅雷先生誉为“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1]P410夏志清先生推崇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2]P203《金锁记》中能够塑造出曹七巧这样一个具有悲剧意义的形象,与张爱玲的成长和经历密不可分。张爱玲出生在清末封建名门的大家族中,一方面亲身感受过封建文明下的畸形制度,另一方面,她进入了新式的女子学校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在这样双重背景的影响下,她开始对传统的封建文化产生抵触,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文学创作。沦为殖民地的上海、父母破碎的婚姻以及她自身的经历都使她的作品兼具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使小说人物颇具丰富内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一个具有悲剧意义的形象,与张爱玲的成长和经历密不可分。张爱玲出生在清末封建名门的大家族中,一方面亲身感受过封建文明下的畸形制度,另一方面,她进入了新式的女子学校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在这样双重背景的影响下,她开始对传统的封建文化产生抵触,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文学创作。沦为殖民地的上海、父母破碎的婚姻以及她自身的经历都使她的作品兼具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使小说人物颇具丰富内涵。
《金锁记》叙述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人性异化的故事,反映了旧时代旧家庭对女性命运的残害。全文以三十年跨度为限,成功的塑造了戴上黄金枷角劈杀了他人的曹七巧形象,她的贪欲和情欲在矛盾的一生中沉浮着。这个充满辛酸、狠毒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透过她的生活来了解中国妇女的不幸以及她们的心理重负。她的悲剧是生存与人性的悲剧,封建伦理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小说通过对七巧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而又真实的揭露了金钱、情欲对人灵魂的毒害与摧残。
1 曹七巧变态性格的形成
麻油店俊俏的姑娘曹七巧,在待嫁的年龄,财迷心窍的哥哥曹大年把她嫁到了姜公馆,从此她与患有骨痨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在前十年里,她被姜家人轻视、冷落,最终在金钱和情欲的压迫下,性格变得扭曲,开始了疯狂的破坏行为,毁掉了一对儿女的幸福婚姻。曹七巧变态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错误的婚姻、压抑的情欲、爱情的破灭,以至于她变态到疯狂。
1.1 错误的婚姻
爱情是人类基本的需求,美好的婚姻总是以两情相悦的爱情为基础,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自古以来,男女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隐晦的一部分,多少文人学者赋予了它神圣纯洁的外衣。然而,在这里张爱玲却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暴露出了它千疮百孔的一面。
小说中主人公曹七巧的婚姻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畸形的。她虽然粗鲁泼辣,但是却健康快乐,充满活力。“十八九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夏布衬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3]P72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来自下层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她本应该配着与她同等地位的男人,如肉店里的朝禄,沈裁缝的儿子,如果挑了他们其中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会对她有点真心。这样,她将会过上一段简单而朴实的生活,开着麻油店,生儿育女,忙忙碌碌,简单而幸福。但是,命运却让她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轨迹,错误的婚姻安排让她嫁到了姜公馆,成为了姜家二少奶奶。从此她脱离了贫瘠,又跳进了深海。姜家的那个大院就像一个无底洞,会无情的吞噬人,腐蚀人。在这里她无依无靠,唯一值得依靠和信任的人就是她患骨痨病的丈夫,终日像死人一样躺在一张华丽的大床上。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门第的差别使七巧在姜家被歧视,不仅出身官宦人家的大少奶奶和三少奶奶歧视排斥她,就连伺候她的丫鬟小双都对她说三道四,“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惯了柜台,见多识广的,我们拿什么去比人家。”[3]P62在姜家,她没有地位,没有自由,也没有人去关心她,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同时还要处处遭到周围人的排挤。在一座深宅大院里,病态的丈夫,压抑的环境,除了孤单和苦闷之外,她什么也没有。
错误的婚姻剥夺了她自由恋爱的资格,封建大家庭的制度,煎熬着她脆弱的灵魂。它们就像鸦片一步一步的引诱着七巧偏离正常的轨道,使这个原本健康快乐的少女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曹七巧错误的婚姻并不是典型的例子,她只不过是万千普通女子的缩影,他们被当时的社会制度所压迫,他们做着苍白无力的反抗,但依然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1.2 压抑的情欲
叔本华说:“欲望按其实质是痛苦。”因为一味的偏执于这种原始的欲望,就会使得生命里向“善”的东西就可能不断地变形,直到以一种“恶”的方式呈现。
从本质上讲,曹七巧只是一个受压抑的无依无靠的可怜女子,她同样也有情欲,也渴望爱情。然而,她的丈夫患有骨痨,不能给她正常的性生活。而她在姜家的生活里,除了能接触到三少爷季泽外,再无其他的男性。所以她喜欢上了季泽,甚至是不顾一切:“七巧笑一声道:‘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的气,沾都沾不得?’她眼睛直勾勾的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夹子的标本,鲜美而凄怆”[3]P68这是一个正常女性对于一个健康男性的爱和向往。只可惜,三少爷季泽虽然是一个轻佻荒唐之人,喜欢沾花惹草,但是他却严守着一条底线,绝不招惹自家的人。由于情欲无处发泄,曹七巧根本按捺不住自己的本性,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季泽的选择更让她失去了最后一根稻草。压抑的情欲逼着曹七巧走向阴险,向变态的道路发展。她越来越爱说长道短,无事生非,用这种消极的方式来排除自己心中的痛苦,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欲。因为心中充满了得不到情欲满足的愤懑与痛苦,所以七巧常用刻薄的语言讽刺与挖苦别人,凭言语上的挑衅获胜获得暂时的满足。她嫉恨新婚的三少奶奶兰仙,当兰仙抱怨房子太挤时,她忙不迭的取笑,我们都嫌人多啊,更何况你这个新过门的。为此还招惹了大少奶奶玳珍的责斥,七巧不但不依不挠,更把压抑已久的情欲一吐为快:“你到给我换换,怕你一晚都过不惯。”后索性拉
引言 1
1 曹七巧变态性格的形成 2
1.1 错误的婚姻 2
1.2 压抑的情欲 3
1.3 从变态到疯狂 4
2 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5
2.1 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5
2.2 爱情的不完整 6
2.3 黄金枷锁 6
2.4 报复中寻找心理平衡 7
3 曹七巧形象的独特价值 9
3.1 对传统女性的反思 9
3.2 现代女性的转变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张爱玲(19201995)是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多篇小说,作品往往以港、沪大都市为背景,以男女的爱情、婚姻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个虚伪、冷漠、孤独的人物形象,如《沉香居?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等,向人们展示了女性绝望、病态、压抑的内心以及她们的人生悲剧。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金锁记》可以被称为她的代表作,小说一经问世,便以独特的魅力震撼文坛。这部中篇小说被傅雷先生誉为“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1]P410夏志清先生推崇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2]P203《金锁记》中能够塑造出曹七巧这样一个具有悲剧意义的形象,与张爱玲的成长和经历密不可分。张爱玲出生在清末封建名门的大家族中,一方面亲身感受过封建文明下的畸形制度,另一方面,她进入了新式的女子学校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在这样双重背景的影响下,她开始对传统的封建文化产生抵触,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文学创作。沦为殖民地的上海、父母破碎的婚姻以及她自身的经历都使她的作品兼具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使小说人物颇具丰富内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一个具有悲剧意义的形象,与张爱玲的成长和经历密不可分。张爱玲出生在清末封建名门的大家族中,一方面亲身感受过封建文明下的畸形制度,另一方面,她进入了新式的女子学校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在这样双重背景的影响下,她开始对传统的封建文化产生抵触,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文学创作。沦为殖民地的上海、父母破碎的婚姻以及她自身的经历都使她的作品兼具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使小说人物颇具丰富内涵。
《金锁记》叙述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人性异化的故事,反映了旧时代旧家庭对女性命运的残害。全文以三十年跨度为限,成功的塑造了戴上黄金枷角劈杀了他人的曹七巧形象,她的贪欲和情欲在矛盾的一生中沉浮着。这个充满辛酸、狠毒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透过她的生活来了解中国妇女的不幸以及她们的心理重负。她的悲剧是生存与人性的悲剧,封建伦理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小说通过对七巧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而又真实的揭露了金钱、情欲对人灵魂的毒害与摧残。
1 曹七巧变态性格的形成
麻油店俊俏的姑娘曹七巧,在待嫁的年龄,财迷心窍的哥哥曹大年把她嫁到了姜公馆,从此她与患有骨痨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在前十年里,她被姜家人轻视、冷落,最终在金钱和情欲的压迫下,性格变得扭曲,开始了疯狂的破坏行为,毁掉了一对儿女的幸福婚姻。曹七巧变态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错误的婚姻、压抑的情欲、爱情的破灭,以至于她变态到疯狂。
1.1 错误的婚姻
爱情是人类基本的需求,美好的婚姻总是以两情相悦的爱情为基础,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自古以来,男女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隐晦的一部分,多少文人学者赋予了它神圣纯洁的外衣。然而,在这里张爱玲却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暴露出了它千疮百孔的一面。
小说中主人公曹七巧的婚姻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畸形的。她虽然粗鲁泼辣,但是却健康快乐,充满活力。“十八九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夏布衬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3]P72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来自下层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她本应该配着与她同等地位的男人,如肉店里的朝禄,沈裁缝的儿子,如果挑了他们其中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会对她有点真心。这样,她将会过上一段简单而朴实的生活,开着麻油店,生儿育女,忙忙碌碌,简单而幸福。但是,命运却让她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轨迹,错误的婚姻安排让她嫁到了姜公馆,成为了姜家二少奶奶。从此她脱离了贫瘠,又跳进了深海。姜家的那个大院就像一个无底洞,会无情的吞噬人,腐蚀人。在这里她无依无靠,唯一值得依靠和信任的人就是她患骨痨病的丈夫,终日像死人一样躺在一张华丽的大床上。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门第的差别使七巧在姜家被歧视,不仅出身官宦人家的大少奶奶和三少奶奶歧视排斥她,就连伺候她的丫鬟小双都对她说三道四,“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惯了柜台,见多识广的,我们拿什么去比人家。”[3]P62在姜家,她没有地位,没有自由,也没有人去关心她,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同时还要处处遭到周围人的排挤。在一座深宅大院里,病态的丈夫,压抑的环境,除了孤单和苦闷之外,她什么也没有。
错误的婚姻剥夺了她自由恋爱的资格,封建大家庭的制度,煎熬着她脆弱的灵魂。它们就像鸦片一步一步的引诱着七巧偏离正常的轨道,使这个原本健康快乐的少女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曹七巧错误的婚姻并不是典型的例子,她只不过是万千普通女子的缩影,他们被当时的社会制度所压迫,他们做着苍白无力的反抗,但依然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1.2 压抑的情欲
叔本华说:“欲望按其实质是痛苦。”因为一味的偏执于这种原始的欲望,就会使得生命里向“善”的东西就可能不断地变形,直到以一种“恶”的方式呈现。
从本质上讲,曹七巧只是一个受压抑的无依无靠的可怜女子,她同样也有情欲,也渴望爱情。然而,她的丈夫患有骨痨,不能给她正常的性生活。而她在姜家的生活里,除了能接触到三少爷季泽外,再无其他的男性。所以她喜欢上了季泽,甚至是不顾一切:“七巧笑一声道:‘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的气,沾都沾不得?’她眼睛直勾勾的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夹子的标本,鲜美而凄怆”[3]P68这是一个正常女性对于一个健康男性的爱和向往。只可惜,三少爷季泽虽然是一个轻佻荒唐之人,喜欢沾花惹草,但是他却严守着一条底线,绝不招惹自家的人。由于情欲无处发泄,曹七巧根本按捺不住自己的本性,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季泽的选择更让她失去了最后一根稻草。压抑的情欲逼着曹七巧走向阴险,向变态的道路发展。她越来越爱说长道短,无事生非,用这种消极的方式来排除自己心中的痛苦,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欲。因为心中充满了得不到情欲满足的愤懑与痛苦,所以七巧常用刻薄的语言讽刺与挖苦别人,凭言语上的挑衅获胜获得暂时的满足。她嫉恨新婚的三少奶奶兰仙,当兰仙抱怨房子太挤时,她忙不迭的取笑,我们都嫌人多啊,更何况你这个新过门的。为此还招惹了大少奶奶玳珍的责斥,七巧不但不依不挠,更把压抑已久的情欲一吐为快:“你到给我换换,怕你一晚都过不惯。”后索性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