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川看中国传统婚俗的当代传承(附件)

摘 要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洛川的婚俗文化体现在男女婚姻生成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合婚、订婚、婚嫁、回门等。洛川婚俗文化多从周代的“六礼”脱化而来,又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融合。体现了敬仰天地,崇尚自然,推崇和谐,追求幸福,尊重他人,家庭美满,有礼有节,思想开放等特征。 目 录
绪论 1
1 合婚 3
2 订婚 4
2.1 送彩礼 4
2.2 拾零碎 4
2.3 订婚 4
2.4 择吉日 5
3 婚嫁 6
3.1 备婚 6
3.2 迎亲 7
3.3 下轿 9
3.4 拜堂 10
3.5 入婚房 11
3.6 待宾客 11
3.7 谢媒 12
3.8 闹洞房 12
4 回门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绪论
洛川县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南部,是陕北和关中的交汇地带,且位于东西最狭窄的地段,独特的地理位置及黄土地貌特征,使得洛川的民间传统文化兼南顾北,接东纳西。洛川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英杰辈出。在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洛川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婚俗文化,也是百姓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洛川县婚俗文化繁琐而隆重,体现在男女婚姻生成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合婚,订婚,婚嫁,回门等活动。
孟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人把婚姻与饮食放在相提并论的地位,看作人类必须做的两件大事,认为婚姻是维系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头等大事。由此可见,作为缔结婚姻的形式规范的婚俗,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一个侧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婚俗的形成与该民族的社会环境、经济制度、风俗文化、自然条件等因素密不可分,能反映出该民族的特征,折射出该民族的风俗风貌。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从中国的婚俗及礼仪中,也能看到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深远的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的一个侧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婚俗的形成与该民族的社会环境、经济制度、风俗文化、自然条件等因素密不可分,能反映出该民族的特征,折射出该民族的风俗风貌。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从中国的婚俗及礼仪中,也能看到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一种婚姻习俗,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婚俗道德。婚俗道德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历史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婚俗会有极大的不同。就是同一民族,由于居住区域、气候环境的影响、文化观点的差异,婚俗道德也是不同的。
那么,本论文研究洛川婚俗就是透过婚俗反映洛川百姓的思想、情感和性格,分析洛川婚俗的形成,揭示洛川婚俗的独特性。
对中国古今婚俗文化的对比研究论文是较多的。对中国婚俗文化的研究成果有: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向仍旦的《中国古代婚俗文化》、外文出版社丛书“辉煌的中国”中有一册《中国婚俗文化》及同一出版社丛书“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同名书籍等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婚俗文化。对中国婚俗与外国婚俗的比较研究成果同样颇丰。
有关陕西婚俗文化探究的论文,如:《海峡教育研究》2013年第二期屈社明的《陕西眉县乡村婚俗文化探究》就是以陕西眉县作为案例探究具有当地特色的婚俗文化,映射陕西婚俗文化。然而,对于洛川婚俗的专业研究可以说当前处于空白,我们只能在网络上搜到一些相关博文,无专业性论文或其他探究成果。
中国婚礼习俗文化的演变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它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原始婚礼习俗文化、传统婚礼习俗文化和现代婚礼习俗文化。
对未来婚礼习俗文化的展望。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民主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使得经济因素在婚姻缔结中的影响弱化。但在短时期内,其影响依然存在。物质上男女平等的观念将得到贯彻,精神上共同语言成为人们婚姻家庭幸福的保证,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思想观念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思想道德的现代化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将使人们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婚姻形式上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更加完善,新式结婚简化了程序,增加了娱乐的成分,媒妁作用弱化并有商业化的趋势。
本论文以自己的家乡陕西洛川作为研究个例,传播自己家乡当地本土的婚俗文化,探究中国婚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透过洛川当地的婚俗文化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洛川婚俗受周礼文化影响,体现周礼文化内涵,是对周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着重凸显洛川婚俗的独特性。同时,体现了当下这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的婚俗文化的形成。
1 合婚
合婚指男女双方请媒人或能掐会算之人(算命先生)推算占卜,看属相有无相克。即当地人常说的“两娃大相(属相)合不合”。媒人都是一些能说会道、人缘极佳、八面玲珑的社交之人。媒人所司职责,文雅的说法是“通二姓之好,定家室之道”,通俗地讲就是撮合男女婚事。“无媒不成婚”,婚姻必须有媒人存在。媒人四处奔走,根据求婚人告知的生辰八字、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高体重、文化层次、家庭状况以及求婚要求等去物色合适人选,物色到之后告知并征得求婚人意见,求婚人若同意,媒人便约男女双方家长见面。见面地点一般在男方或男方亲戚家里,男方要略备酒菜,招待来客,以示尊重。这样的见面在当地被称为“看相”,也就是相亲。见面后男方会向女方赠送礼品,以试探对方的婚姻态度。如果女方父母接受礼品则表示认可此婚事,相应地也会回赠男方礼品,否则的话,则表示不认可。
然而在现在这样的信息时代,很多事情都变得快节奏。在小城镇人们平时串门来往就会留意谁家的孩子已然到了适婚年龄便征求其父母意见为其物色对象。这些喜好说媒的人也是将其当作是生活中的乐事,总觉得能凑成一桩姻缘是积善积德。打听到有合适的人选就将两个孩子的联系方式做一交换,任俩孩子自己去联系,发展。若成,自然是好事,若不成也就不再提及。现在已经没有说男女的婚姻是完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操控,人们已崇尚自由恋爱,所以孩子的意见占主导地位。也有的孩子善于交际,在大学或是社会闯荡中已经谈恋爱了,发展到一定地步就将对象带回家见自己父母,父母若同意就会开始张罗孩子的婚事,这些孩子就让父母省心不少。即便这些孩子是自由恋爱的,没有通过媒人介绍,但是在筹备婚礼时,尤其是在男方前往女方家中提亲时也得找个能耐人说事,这个人就充当了媒人的角色。媒人在两家之间来回穿梭奔走,费神费力也费鞋,所以男方会在自己家或者饭店设宴款待媒人,赠送布鞋、烟酒等礼物。布鞋是必须的,现在大多都是买双皮鞋。鞋还有层含义是,取“谐”之音,期望所求婚姻“和谐”美满。周文化中主张以“和”为行为准则,《论语》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1]P8洛川人民注重又推崇和谐就是对这一传统的传承。
2 订婚
合婚成功后,男女双方订婚。订婚又称立婚约,无文书,都是口头婚约。订婚涉及送彩礼、拾零碎、择吉日等活动。订婚之际,女方开始结合当地风俗并根据男方的经济基础提出合理的要求。房子、彩礼、“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而现在都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