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现状的实证研究以长西街道为例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生活并安度晚年的一种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淮安市96名老年人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有着多样化的趋势,而政府及社区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并不完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对于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并不了解,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老年人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存在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情况并不详实;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缺乏专业人士等。本文以淮安市长西街道为例,分析淮安市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现状,并通过对矛盾的归纳分析,对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 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需求目 录
1 引言 1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2
2.2 研究方法 2
2.3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 2
3 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状况 3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
3.2 生活照料类服务的供需状况 8
3.3 医疗保健类服务的供需状况 9
3.4 精神慰藉类服务的供需状况 11
4 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表现 14
4.1 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 14
4.2 理想目标与社区具体措施之间存在差异 15
4.3 政府财政投入与社区资金使用率的矛盾 16
4.4 社区服务者的专业化程度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17
4.5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监督测评机制不健全 17
5 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平衡的改善对策 18
5.1 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 18
5.2 依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多层多元服务 18
5.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 19
5.4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性 19
5.5 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 20
结论 21
致谢 22
注释 23
参考文献 2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服务的宣传力度 18
5.2 依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多层多元服务 18
5.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 19
5.4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性 19
5.5 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 20
结论 21
致谢 22
注释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老龄化社会早已到来。据《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经计算,每年平均增加860万老年人,老年人口比重正在以每年平均0.54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由 13.3%增加到16%[1]。江苏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淮安市作为江苏省内城市之一,拥有4799889人,目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0265人,占总人口的15%,老年人口已经具有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而且规模大、增速快的发展趋势会愈加明显[2]。
国内居家养老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穆光宗和姚远(1999)把居家养老定义为一种与机构养老相对的养老方式,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它是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3]。[1]杨宗传(2000)认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不必共同居住在养老机构中养老,而是住在各自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各种服务的养老模式[4]。[2]章晓懿(2012)认为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5]。[3]尽管学术界对居家养老的内涵至今没有统一界定,但是可以发现,居家养老离不开社区和家庭的共同照顾,是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
对于居家养老所提供的服务,章晓懿(2012)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概括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医疗保健[5]。[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表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2008)中,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做出了明晰界定: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社会力量,依靠社区为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各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给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6]。马盼盼(2013)将居家养老服务分为日常照料类服务、医疗健康类服务、精神文化类服务[7]。[4]经过对淮安市长西街道各社区的初步调查,本文将居家养老服务分为生活照料类服务、医疗保健类服务、精神慰藉类服务。
居家养老作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养老方式,其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失衡,不同地区所呈现的失衡程度也有所不同,淮安市作为三线城市,市政府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举措之一,采取以社区照顾的居家养老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以应对老龄化趋势以及使老年人享有更好的晚年生活。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选取10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长西街道五个社区的分布,将问卷分发给各个社区的老年人,由工作者以访谈的形式,完成老年人的问卷填写。本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
2.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访谈问卷法,考虑到调查对象是老年人,问卷需要调查者以访谈的形式复述给老年人,并根据老年人的回答,由调查者填写问卷。
2.3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
首先,选取调查对象和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调查,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所属社区、文化程度、目前身体状况、目前经济收入来源、目前经济收入数额、目前家庭居住情况、婚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主要患有的慢性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是否需要居家养老服务以及需要何种居家养老服务。第二部分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调查,包括生活照料类服务、医疗保健类服务、精神慰藉类服务。其中生活照料类服务包括调查对象目前做哪些活动有困难、需要哪些生活照料类服务、社区已提供过哪些生活照料类服务以及对服务的评价。医疗保健类服务包括调查对象目前全面体检的频率、希望组织体检的频率、需要哪些医疗保健类服务、社区已提供过哪些医疗保健类服务以及对服务的评价。精神慰藉类服务包括调查对象在生活中是否会感到孤独、最主要的闲暇活动、需要哪些精神慰藉类服务、社区已提供过哪些精神慰藉类服务以及对服务的评价。第三部分为主观建议调查,即调查对象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有何建议。
其次,了解淮安市长西街道五个社区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试调查,并
1 引言 1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2
2.2 研究方法 2
2.3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 2
3 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状况 3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
3.2 生活照料类服务的供需状况 8
3.3 医疗保健类服务的供需状况 9
3.4 精神慰藉类服务的供需状况 11
4 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表现 14
4.1 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 14
4.2 理想目标与社区具体措施之间存在差异 15
4.3 政府财政投入与社区资金使用率的矛盾 16
4.4 社区服务者的专业化程度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17
4.5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监督测评机制不健全 17
5 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平衡的改善对策 18
5.1 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 18
5.2 依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多层多元服务 18
5.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 19
5.4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性 19
5.5 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 20
结论 21
致谢 22
注释 23
参考文献 2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服务的宣传力度 18
5.2 依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多层多元服务 18
5.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 19
5.4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性 19
5.5 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 20
结论 21
致谢 22
注释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老龄化社会早已到来。据《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经计算,每年平均增加860万老年人,老年人口比重正在以每年平均0.54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由 13.3%增加到16%[1]。江苏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淮安市作为江苏省内城市之一,拥有4799889人,目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0265人,占总人口的15%,老年人口已经具有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而且规模大、增速快的发展趋势会愈加明显[2]。
国内居家养老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穆光宗和姚远(1999)把居家养老定义为一种与机构养老相对的养老方式,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它是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3]。[1]杨宗传(2000)认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不必共同居住在养老机构中养老,而是住在各自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各种服务的养老模式[4]。[2]章晓懿(2012)认为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5]。[3]尽管学术界对居家养老的内涵至今没有统一界定,但是可以发现,居家养老离不开社区和家庭的共同照顾,是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
对于居家养老所提供的服务,章晓懿(2012)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概括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医疗保健[5]。[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表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2008)中,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做出了明晰界定: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社会力量,依靠社区为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各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给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6]。马盼盼(2013)将居家养老服务分为日常照料类服务、医疗健康类服务、精神文化类服务[7]。[4]经过对淮安市长西街道各社区的初步调查,本文将居家养老服务分为生活照料类服务、医疗保健类服务、精神慰藉类服务。
居家养老作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养老方式,其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失衡,不同地区所呈现的失衡程度也有所不同,淮安市作为三线城市,市政府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举措之一,采取以社区照顾的居家养老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以应对老龄化趋势以及使老年人享有更好的晚年生活。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选取10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长西街道五个社区的分布,将问卷分发给各个社区的老年人,由工作者以访谈的形式,完成老年人的问卷填写。本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
2.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访谈问卷法,考虑到调查对象是老年人,问卷需要调查者以访谈的形式复述给老年人,并根据老年人的回答,由调查者填写问卷。
2.3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
首先,选取调查对象和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调查,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所属社区、文化程度、目前身体状况、目前经济收入来源、目前经济收入数额、目前家庭居住情况、婚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主要患有的慢性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是否需要居家养老服务以及需要何种居家养老服务。第二部分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调查,包括生活照料类服务、医疗保健类服务、精神慰藉类服务。其中生活照料类服务包括调查对象目前做哪些活动有困难、需要哪些生活照料类服务、社区已提供过哪些生活照料类服务以及对服务的评价。医疗保健类服务包括调查对象目前全面体检的频率、希望组织体检的频率、需要哪些医疗保健类服务、社区已提供过哪些医疗保健类服务以及对服务的评价。精神慰藉类服务包括调查对象在生活中是否会感到孤独、最主要的闲暇活动、需要哪些精神慰藉类服务、社区已提供过哪些精神慰藉类服务以及对服务的评价。第三部分为主观建议调查,即调查对象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有何建议。
其次,了解淮安市长西街道五个社区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试调查,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