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看现代都人的孤独感(附件)
摘 要《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由七个短篇构成,主要描写了形形色色失去女人或是离开女人的男人们,作品依然延续了村上春树创作不变的主题孤独。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七个短篇来看以村上作品主人公为代表的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感并分析这种孤独感产生的原因以及这种孤独感对现代人的启示。
目 录
引言 1
1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感 2
1.1 女人离开的男人们的孤独感 2
1.2 主动离开女人的男人们的孤独感 5
1.3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孤独感 7
2 孤独的现代都市人 8
3 为何会有孤独感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 言
村上春树,日本著名作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奇鸟形状录》、《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村上春树的创作风格受当代美国作家与美国文学的影响,少有日本战后的阴郁沉闷的气质,但又不是对美国这些作家简单的模仿,他是为自己写作,写作过程不是刻意写作,更像是一种自然而发的行为,可能正是这种随意而写的方式才产生了独特的村上风格,以至于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更是在全世界引起村上热。而究其深受欢迎的原因,不难看出其作品中随意表现出来的内容与思想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疏离与孤独。孤独是村上春树创作四十多年来不变的主题,村上式的孤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是村上春树的又一部短篇小说集,被村上春树称为“概念式”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7个短篇小说,包括《驾驶我的车》、《昨天》、《独立器官》、《山鲁佐德》、《木野》、《恋爱的萨姆沙》、《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从作品集的名字不难看出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创作主要内容: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作品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而孤独这一主题同样是其创作不变的要素。这次的孤独是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孤独,更是现代都市人的孤独。
本文就以《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为代表来看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感。
1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感
《没有女人的男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们》由七个短篇小说构成,每一篇都描写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孤独生活。这种孤独感看似是由于失去女人而造成的,但是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种孤独是与生俱来的。失去女人使这些男人们所具有的孤独感更突显出来。形形色色的孤独构成了这本短篇小说集。而这七个短篇中失去女人的男人们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这些男人生命中的女人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毫无原因地离开他们,致使他们成为更孤独的男人们,这一类作品有《驾驶我的车》、《独立器官》、《山鲁佐德》、《恋爱中的萨姆沙》。另一种是这些男人因为种种原因主动离开他们生命中的女人,使自己成为更孤独的存在。这一类作品有有《木野》、《昨天》。最后一篇《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可以说是对全部作品的总结,不管是女人离开的男人们还是主动离开女人的男人们,他们都是孤独的存在。
1.1 女人离开的男人们的孤独感
在《驾驶我的车》中,家福是一个失去女人的男人。家福从和女司机的对话中展开了他的讲述。看似平平淡淡的对话,却隐含着沉重的孤独感。家福是村上春树笔下的一个中年男人,工作之外没有交际圈子,作为演员的家福与其他演员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也没有一个能称作朋友的人。这样的家福本就是个孤独的存在。结婚之后与妻生活和谐,那段时间是处于平淡稳定的幸福之中,女儿死去后,这种幸福失去了,妻开始与其他男人不时发生性行为,这对于家福来说是另一番孤独的开始,妻表面上与他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性生活也和谐。可家福心里清楚女儿的离去对妻产生的影响,妻将悲痛转移到与其他男人的交往上。家福独自承受着失去女儿、失去与妻真正生活的孤独感。妻死后,这种孤独达到最高点。但这种孤独表现出来却是平淡的,家福没有颓废度日,失去了妻子的生活仍然和以往一样。但家福的内心里却失去了些什么,这些失去的东西因为妻子的离去而成为永远失去的东西,生活只能更加孤独。开始与妻幸福生活时,家福的孤独也是有的,那时的孤独只是家福长期养成的习惯,也可以说是家福具有的一种独立的人格。这是第一重孤独感。女儿死后,妻子开始与其他男人交往时,家福的心里开始有了更深的孤独感,女儿的离开对家福来说本来就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妻子在这时没有与家福共同来面对他们生活上的变故与痛苦,而是选择了逃离,逃离开家庭生活,逃离开家福。家福清楚妻子是因为痛苦而逃离,可对他来说一个人面对这些会更加痛苦,更加孤独,这是家福的第二重孤独。但这时的孤独也并不是那么难以忍受,妻子做为一个女人是真实存在着的,这种真实感使孤独感没有那么沉重。妻子死后,家福到达了孤独的最深处,这时的孤独是失去女儿、彻底失去妻子、独自面对失去她们的痛苦,家福身体与上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孤独,生活没有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连妻子与其他的男人交往时带给他的心理压力也没有了,压力没有了,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生活之轻了,可以说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是家福的第三重孤独,也是所有孤独感的叠加。
《独立器官》是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一篇,单身男性渡会是个独身主义者,与女性的交往都是以不结婚为前提,也可以说是以不用承担感情与物质双重责任为前提,一旦对方有结婚或者对他表示真正的爱意的意愿,他会立刻与之分开。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为了避免痛苦、责任和压力,也避免一切有可能的感情,这种自我保护本身就带有深深的孤独性。如果渡会保持他的孤独状态完全可以很好地过完一生,可他却陷入了一段感情。这对他来说应该是个劫难。当一个人一直孤独着,他自身可能觉得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但是一旦有人进入他的生活且再次离去,那么这种孤独会变得难以承受,就像渡会一样。一个单身主义者迷恋上一个结婚的女人,开始他也努力克制他的迷恋,“因为过分迷恋,心情就会变调,痛苦得难以忍受。这种负担不是内心所能承受的,所以努力尽可能地不喜欢她”。[1]P95但这种理性上的自我劝解并不能克制感性上的迷恋之情,渡会时时刻刻在担心女人会不会离他而去,在见不到她的时候心中有“怒气”。最终,渡会还是失去了这个女人,而且失去的女人并不是回到她原来的家,而是与另一个年轻的男人私奔了。渡会对于女人来说只是一个过渡,甚至可以说像是垫脚石般的一个存在。失去女人的孤独感与被人利用的复杂的感情堆积起来压垮了渡会。这时的渡会就像一个坐着一叶扁舟在茫茫无尽的大海上漂流的筋疲力尽的老人一样,最后他的悲剧性并不在于周围的人离开他、否定他,把他置于孤独的境地,而是他已经否定了自身、遗弃了自己,自己把自己置于孤独的深渊,直至死去。他的悲剧看似是由于离开他的女人造成的,实则是他孤独特质的必然性结果,一直处于自我保护的状态,使自己缺少一种对于感情伤害应有的抵抗力。一旦感情失败,他会陷入比常人更深的痛苦与孤独中。
目 录
引言 1
1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感 2
1.1 女人离开的男人们的孤独感 2
1.2 主动离开女人的男人们的孤独感 5
1.3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孤独感 7
2 孤独的现代都市人 8
3 为何会有孤独感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 言
村上春树,日本著名作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奇鸟形状录》、《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村上春树的创作风格受当代美国作家与美国文学的影响,少有日本战后的阴郁沉闷的气质,但又不是对美国这些作家简单的模仿,他是为自己写作,写作过程不是刻意写作,更像是一种自然而发的行为,可能正是这种随意而写的方式才产生了独特的村上风格,以至于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更是在全世界引起村上热。而究其深受欢迎的原因,不难看出其作品中随意表现出来的内容与思想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疏离与孤独。孤独是村上春树创作四十多年来不变的主题,村上式的孤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是村上春树的又一部短篇小说集,被村上春树称为“概念式”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7个短篇小说,包括《驾驶我的车》、《昨天》、《独立器官》、《山鲁佐德》、《木野》、《恋爱的萨姆沙》、《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从作品集的名字不难看出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创作主要内容: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作品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而孤独这一主题同样是其创作不变的要素。这次的孤独是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孤独,更是现代都市人的孤独。
本文就以《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为代表来看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感。
1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感
《没有女人的男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们》由七个短篇小说构成,每一篇都描写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孤独生活。这种孤独感看似是由于失去女人而造成的,但是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种孤独是与生俱来的。失去女人使这些男人们所具有的孤独感更突显出来。形形色色的孤独构成了这本短篇小说集。而这七个短篇中失去女人的男人们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这些男人生命中的女人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毫无原因地离开他们,致使他们成为更孤独的男人们,这一类作品有《驾驶我的车》、《独立器官》、《山鲁佐德》、《恋爱中的萨姆沙》。另一种是这些男人因为种种原因主动离开他们生命中的女人,使自己成为更孤独的存在。这一类作品有有《木野》、《昨天》。最后一篇《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可以说是对全部作品的总结,不管是女人离开的男人们还是主动离开女人的男人们,他们都是孤独的存在。
1.1 女人离开的男人们的孤独感
在《驾驶我的车》中,家福是一个失去女人的男人。家福从和女司机的对话中展开了他的讲述。看似平平淡淡的对话,却隐含着沉重的孤独感。家福是村上春树笔下的一个中年男人,工作之外没有交际圈子,作为演员的家福与其他演员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也没有一个能称作朋友的人。这样的家福本就是个孤独的存在。结婚之后与妻生活和谐,那段时间是处于平淡稳定的幸福之中,女儿死去后,这种幸福失去了,妻开始与其他男人不时发生性行为,这对于家福来说是另一番孤独的开始,妻表面上与他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性生活也和谐。可家福心里清楚女儿的离去对妻产生的影响,妻将悲痛转移到与其他男人的交往上。家福独自承受着失去女儿、失去与妻真正生活的孤独感。妻死后,这种孤独达到最高点。但这种孤独表现出来却是平淡的,家福没有颓废度日,失去了妻子的生活仍然和以往一样。但家福的内心里却失去了些什么,这些失去的东西因为妻子的离去而成为永远失去的东西,生活只能更加孤独。开始与妻幸福生活时,家福的孤独也是有的,那时的孤独只是家福长期养成的习惯,也可以说是家福具有的一种独立的人格。这是第一重孤独感。女儿死后,妻子开始与其他男人交往时,家福的心里开始有了更深的孤独感,女儿的离开对家福来说本来就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妻子在这时没有与家福共同来面对他们生活上的变故与痛苦,而是选择了逃离,逃离开家庭生活,逃离开家福。家福清楚妻子是因为痛苦而逃离,可对他来说一个人面对这些会更加痛苦,更加孤独,这是家福的第二重孤独。但这时的孤独也并不是那么难以忍受,妻子做为一个女人是真实存在着的,这种真实感使孤独感没有那么沉重。妻子死后,家福到达了孤独的最深处,这时的孤独是失去女儿、彻底失去妻子、独自面对失去她们的痛苦,家福身体与上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孤独,生活没有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连妻子与其他的男人交往时带给他的心理压力也没有了,压力没有了,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生活之轻了,可以说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是家福的第三重孤独,也是所有孤独感的叠加。
《独立器官》是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一篇,单身男性渡会是个独身主义者,与女性的交往都是以不结婚为前提,也可以说是以不用承担感情与物质双重责任为前提,一旦对方有结婚或者对他表示真正的爱意的意愿,他会立刻与之分开。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为了避免痛苦、责任和压力,也避免一切有可能的感情,这种自我保护本身就带有深深的孤独性。如果渡会保持他的孤独状态完全可以很好地过完一生,可他却陷入了一段感情。这对他来说应该是个劫难。当一个人一直孤独着,他自身可能觉得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但是一旦有人进入他的生活且再次离去,那么这种孤独会变得难以承受,就像渡会一样。一个单身主义者迷恋上一个结婚的女人,开始他也努力克制他的迷恋,“因为过分迷恋,心情就会变调,痛苦得难以忍受。这种负担不是内心所能承受的,所以努力尽可能地不喜欢她”。[1]P95但这种理性上的自我劝解并不能克制感性上的迷恋之情,渡会时时刻刻在担心女人会不会离他而去,在见不到她的时候心中有“怒气”。最终,渡会还是失去了这个女人,而且失去的女人并不是回到她原来的家,而是与另一个年轻的男人私奔了。渡会对于女人来说只是一个过渡,甚至可以说像是垫脚石般的一个存在。失去女人的孤独感与被人利用的复杂的感情堆积起来压垮了渡会。这时的渡会就像一个坐着一叶扁舟在茫茫无尽的大海上漂流的筋疲力尽的老人一样,最后他的悲剧性并不在于周围的人离开他、否定他,把他置于孤独的境地,而是他已经否定了自身、遗弃了自己,自己把自己置于孤独的深渊,直至死去。他的悲剧看似是由于离开他的女人造成的,实则是他孤独特质的必然性结果,一直处于自我保护的状态,使自己缺少一种对于感情伤害应有的抵抗力。一旦感情失败,他会陷入比常人更深的痛苦与孤独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