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莺莺传到西厢记红娘形象的演变

摘 要《西厢记》自诞生后,一直被奉为我国戏剧的翘楚,其中红娘的个人形象尤其具有感染力。她聪颖机警,伶俐又不失善良。甚至有人称,看《西厢记》,红娘是令人感触最大的角色,她有着一颗鲜活的灵魂。可以说,她在我国汉民族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红娘的形象并非是刚诞生之日起就比较丰满的,在《莺莺传》中,她不过是一个不甚出彩的小丫鬟形象,经历了几代作者的创作,这个角色才逐渐完善。红娘形象演变的原因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莺莺传》中到《西厢记》红娘形象的转变其实是整个时代转变的缩影,因此研究《莺莺传》到《西厢记》中红娘形象的演变不仅能让我们对红娘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唐到元时代文化的变化。
Key words: Matchmaker; The Biography Of Yingying; Romance Of The West Chamber 目 录
引 言 1
1 《莺莺传》到《西厢记》红娘形象的演变 2
1.1 《莺莺传》中的红娘 2
1.2 《董西厢》中的红娘 2
1.3 《西厢记》中的红娘 3
1.3.1 主要性格特征 4
1.3.2 戏剧冲突关键人物 5
2 红娘形象演变的原因分析 6
2.1 多民族融合,女性意识觉醒 6
2.2 城市经济繁荣,儒学逐渐没落 6
2.3 精英文化逐渐演变为大众文化 7
2.4 作者立场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 8
3 红娘形象演变的意义和价值 9
3.1 红娘形象愈发丰满 9
3.2 作品艺术价值提高 9
3.3 对后世产生影响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 引 言
从唐代到元代,社会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变迁,反映在文学作品上,红娘的形象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红娘在《莺莺传》中,以一个地位较低、受到严格管制的小丫环的形象出现。但在《西厢记》中,她一手促成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姻缘,她的人格魅力和鲜活性格也跃然纸上。随着从《莺莺传》里的较少着墨到《西厢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浓墨重彩的描写,红娘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上升,“红娘”也成了汉民族文化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借代词”。 1 《莺莺传》到《西厢记》红娘形象的演变
元稹的《莺莺传》中,红娘性格虽然比较张扬。但她着墨不多,没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她成为整个戏剧冲突的关键人物,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几乎全靠她一人牵线搭桥,作者对她的描写篇幅丝毫不亚于两位主角,她热情勇敢,机智伶俐,爱憎分明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
1.1《莺莺传》中的红娘
在《莺莺传》中,红娘只在崔莺莺和张生的见面中有几次出场,起到替二人结合穿针引线的作用。张生初见崔莺莺,即一见钟情,思慕莺莺却无法继续相见,因而苦恼不已。于是张生就主动联系红娘,希望通过她和小姐见面,倾述衷肠。红娘一开始选择了拒绝,甚至“腆然而奔”,但后来发现张生确实出于一片真诚,就主动帮忙,甚至给张生这个外人提供了小姐的喜好,于是,故事顺理成章地展下去。
在《莺莺传》中,红娘还起到了一个作用,那就是指引小姐来到张生的住所,成全两人的情感。之后,又负责二人之间的书信传递。传书成功后,红娘的使命也就终结了,于是此后文中红娘也就没有再出现过了。
从整本书看,虽然红娘的出场次数不多,但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了她的身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她自小跟随在小姐身边,能理解小姐的想法,并能主动对她提供帮助。此外,在和张生的接触中,她也被张生对小姐的深情所打动,并且对他们二人的感情有较深的认同。可以说,正是张生的痴情打动了红娘,但她毕竟身份低微,只能对二人的相会提供帮助,对红娘而言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也就是说,在这部书中,红娘的定位是一个忠实的丫环,她与小姐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感情,她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围绕小姐来进行的。选择张生,既是出于对小姐的忠心,也是为小姐以后的长远幸福做考虑。她在书中显得非常有见识,而且聪明机智,虽然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红娘形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为此后为人所熟知的红娘形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2 《董西厢》中的红娘
红娘,在《莺莺传》中不过是一个不甚出彩的小丫鬟形象。但在《董西厢》中确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爱憎分明又机灵勇敢的角色,她积极无私地支持了张生、莺莺的爱情。既出谋又出力,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
但是,《董西厢》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仍有不足之处,比如,在白马解围的时候,老夫人请张生赴宴,当面悔婚,《董西厢》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张生回到书房,取出一支金钗送给红娘,要红娘为他与莺莺通信。后来,红娘替莺莺送诗约张生相会,张生又送给红娘一支金钗。然而,作为《莺莺传》的改编本《董西厢》来说,缺乏的正是情节的提炼。因为这种写法就让红娘那成人之美的热心肠和由正义感所驱使的行为,有了贪图财物的意味。《董西厢》在塑造红娘形象时出现的这点不足,恰恰为王实甫发挥艺术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王实甫摒弃了董作中有损红娘性格和形象完整性的情节,进一步将红娘的纯洁无私进行了充分强调。
1.3《西厢记》中的红娘
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红娘的戏份明显提高。全剧曲目共有三百多支,其中张生和红娘各自负责一百多支,远远要高于莺莺的唱词,由此可见,红娘在作品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在剧中,红娘的活动力最强,她起到了串联起其他人物的作用,莺莺与张生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莺莺串联起来的。
本来红娘是老夫人安排在莺莺身边“行监坐牢”的人,所以在莺莺与张生爱情正在萌发的时候,莺莺还埋怨红娘道:“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小梅香伏侍得勤”。而且在张生与莺莺隔墙吟诗的时候,红娘也催促“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此时连张生都怨红娘“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但是在后来,红娘之所以由旁观者变为热心人的原因,首先是红娘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他们一家人。她说道:“我想咱们一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家儿性命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她不满老夫人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所以红娘这样唱道:“衣冠济楚庞儿整,可知道引动俺莺莺,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除了传统的“拷红”“传书”等剧目,在一些细节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红娘形象的塑造之用心。当莺莺去上香时,碍于自己大家闺秀的身份,没有说出心中的愿望,此时,红娘适时地替小姐许下了埋于心中的愿望,希望她能找到一桩好姻缘;当红娘第一次遇到张生时,就发现了张生的善良和厚道,本性善良的红娘愿助这对才子佳人爱情的一臂之力。
1.3.1红娘的主要性格特征
红娘是一个具有识人之明的人。张生与崔莺莺初次见面,她随小姐去庙里进香,和寺院长老交谈时,她口齿伶俐,丝毫不拘谨。待看到张生之后,她表面和他人交谈,却在用眼睛暗暗地瞟向他,暗中观察打量张生。和长老交谈完毕后,她主动提出要去佛殿看看准备的情况,这件事是在完全没有人叮嘱她的前提下进行的,足见她年纪虽轻,办事却极为稳妥。
在红娘办事后准备回家时,途中遭遇了张生,此时,张生虽然善谈,却连遭红娘抢白,她还搬出老夫人平时爱说的话,如“治家严肃”“人莫来犯”等,她虽然看出张生对自家小姐的好感,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出于对小姐的保护,他必须拒张生于千里之外,这也是她性格伶俐的一种体现。
红娘自小在崔家长大,对老夫人的性格极为了解。因此,在崔张二人已经私定终身后,她暗自叹息,“小姐带累我也”。果然,老夫人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开始拷问红娘。起先,红娘也是推脱,虽是家法伺候但也仍然紧闭牙关,不肯透露半点小姐与张生的事情;最后,出于无奈,只得如实说出,红娘替她们求情,并说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误而是老夫人的错误:第一是老夫人言而无信,答应了谁救出小姐便将小姐许配给谁;第二是既然不想让他们在一起,就不应该让张生住在西厢,还让小姐与张生兄妹相称;第三是既然我一个丫鬟都知道对此事闭口不谈,那您怎么还能把此事宣扬出去呢。经过红娘这样一番话语,老夫人决定把小姐许配给张生。在这里,红娘不仅使自己脱险,还劝服了老夫人,成全了一对有情人,可谓是一举三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