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禁忌语浅析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附件)【字数:16651】

摘 要 禁忌语是人类社会共同存在的语言现象。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禁忌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同时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对两种禁忌语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是阐述禁忌及禁忌语的概念;接着对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论述;三是重点对比了英汉禁忌语的趋同性和差异性;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英汉禁忌语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对两种语言现象的对比得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启示。通过简单地对汉英禁忌语的分析,我相信会对初学汉语和英语的学习者有些许帮助,期待中英文化的顺利交流。
目 录
一 、绪论 1
1.1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1.1国外研究成果 1
1.1.2国内研究成果 1
1.2禁忌的定义 2
1.3禁忌语的定义 2
二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联系与区别 4
2.1禁忌语与委婉语的联系 4
2.2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区别 4
三、汉英禁忌语的趋同性与差异性 6
3.1汉英禁忌语的趋同性 6
3.1.1关于宗教信仰、神灵崇拜的禁忌语 6
3.1.2关于咒骂和猥亵性话题的禁忌语 7
3.1.3关于病、孕、亡的禁忌语 7
3.1.4关于民族与种族方面的禁忌语 8
3.2汉英禁忌语的差异性 9
3.2.1不同的姓名、称谓禁忌语 9
3.2.2不同的数字禁忌语 10
3.2.3不同的隐私话题禁忌语 11
四、汉英禁忌语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12
4.1不同的宗教信仰 12
4.2不同的价值观念 12
4.3不同的文化传统 13
五、禁忌语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4
5.1加大文化学习的比重,制定与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14
5.2实施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融入到文化氛围中 15
5.3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对不同文化的洞察能力,具有跨文化意识 15
5.4学生本身要自觉地多渠道地了解禁忌文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5
结 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引 言
禁忌是人类共同存在的社会现象,早在原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对神灵等的避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今的禁忌已赋予了它新的内涵。禁忌语作为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人们生活的始终。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兴起,世界各地都开办起了孔子学院,禁忌文化的话题是语言学习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禁忌首先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现象;其次,随着它的发展衍生出了禁忌语言。语言与文化是一对孪生姐妹,语言孕育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反之文化内涵也需要语言的表达。正如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中谈到:“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文化是语言的管轨。”所以要想在对外汉教中取得成功,禁忌文化的教学应该引起重视。我国对禁忌语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范围有限,在对外汉教中的研究更是不多。况且禁忌语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并且十分敏感的一个话题,交际中若有不慎便会给留学生带来不便,造成困扰。我认为教学不光是语法教学,还有文化教学。综上所述,研究这一课题能使中英禁忌文化的交流顺利开展。?
本文需运用语料搜集、类比分析、实例论证等的方法。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类比分析法是贯穿写作的核心方法。此外,还需要收集在日常生活中的话语和禁忌文化现象,通过大量的实例,运用归纳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大量搜寻相关资料进行认真阅读,此后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之后,在写的过程中需要仔细思考,反复斟酌,锤炼出与论点相印证的论据。由于禁忌语与委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对二者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了禁忌语与委婉语的联系和区别;再从宗教信仰、数字、隐私等方面分析了汉英禁忌语的趋同性和互异性;在此基础上简析了汉英禁忌语文化差异的原因;最后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因素出发简单阐述了禁忌语言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一些启示。
一、绪论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贯穿于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禁忌可分为语言禁忌和非语言禁忌。禁忌语是语言禁忌的外在表现,同时,禁忌语也是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首先论述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其次阐述禁忌的定义,最后介绍禁忌语的定义。
1.1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国外研究成果
禁忌现象虽普遍存在,但对它做最早研究的是上个世纪的国外语言学者。禁忌语是属于社会语言学的一部分,社会语言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刚开始只是一个边缘学科,后来才有学者逐渐发现并研究。?
最早对禁忌语做描述的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此书阐述了原始信仰、巫术和宗教的起源,着重列举了禁忌的现象。此外,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图腾与禁忌》也对禁忌现象做了一定研究。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学及心理分析的著作。该书认为禁忌代表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崇高的,一是神秘危险的;总体介绍了禁忌和禁忌文化的起源问题和禁忌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禁忌的本质和禁忌文化的性质。?
1.1.2国内研究成果
我国在禁忌语方面的研究要晚于西方国家。上世纪五十年代,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被公认为社会语言学的开山之作。在此后,八十年代对社会语言学进行研究较多的是陈原,他的《语言与社会生活》谈到了比较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若干问题,对于研究禁忌语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首次涉及“塔布”一词。紧接着他又根据自己的书稿,整理出版了《社会语言学》。该书是《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续篇和发展,是有关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若干实际问题的探索,在书中还专门论述了语言禁忌和委婉语。社会语言学虽然在欧美早已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我国的语言研究中还未涉及此领域, 陈原的《社会语言学》填补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开拓意义。在书中他阐明了禁忌语的由来,对于研究禁忌语的来源具有重要价值。之后1989年邓炎昌与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对汉英禁忌语,委婉语以及中英两国习俗进行了清晰地比较,对跨文化交际也具有重要作用。在二十世纪初,我国开展了从本质和学术的角度加以分析的关于禁忌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引进了《金枝》、《民俗学》、《图腾与禁忌》等禁忌类的著作,推动了中国禁忌文化的研究。同时伴随着七八十年代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的交流与对比也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1991年邓炎昌,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1999年7月出版的胡文仲编,杜学增著的《中英文化习俗比较》是我们了解和对比中英文化的重要资料。该书从禁忌的概念和中英禁忌文化的比较两个角度进行了概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