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语气词研究
摘 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中可以看到西周时期到春秋时期我国北方的语言特点。本人以《诗经》中的语气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对其做出了系统且全面的研究,探求了春秋时期诗歌运用语气词的总体情况和特点。从《诗经》目前语气词的研究状况来看,《诗经》语气词的运用已经较为成熟。根据语气词在《诗经》中的“风”“雅”“颂”三大类,其中《国风》中的语气词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大雅》由于多为朝廷乐歌,因此语气词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小雅》多为民间歌谣,语气词以抒情为主要特征。通过对语气词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了归纳整理,句首语气词主要是提示作用,引出话题,主语等,从而促使句子和谐,使得上一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句中语气词主要用于句子的中间,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句末语气词的功能可以根据表达语气的不同,表达肯定、疑问或者感叹等意思。本文通过说明《诗经》中语气词的影响,体现出语气词在《诗经》中的使用已经较为成熟,对于后世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对于整个文学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近代以来,对于《诗经》语法的专题研究开始大量出现,尤其是《诗经》中的虚词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大批研究虚词的单篇文章,如李玮的《诗经“载”字之分析》是对《诗经》中语气词“载”进行了专门研究,丁声树的《诗经‘式’字说》是对《诗经》中语气词“式”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而杨合鸣的《略论诗经‘有其’式》是选取《诗经》中‘有其’式的特殊句型进行研究,杨伯峻的《诗经句法偶谈》也是对《诗经》中的句法进行研究。刘慧梅《<诗经>虚词浅析》中选取《诗经》中的虚词进行专题研究,文章中专门列举了《诗经》中的虚字并将其用法进行总结并举例进行佐证,其中“维”、“思”、 “於”、“猗”等语气词都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商周虚词研究》一书中,裘燮君选择对《诗经》句末语气词的功能做出分析,他认为,句末语气词除了用作咏叹,表示句子的语气外,还可用来组成四字句构成韵脚,还分析了《诗经》句末语气词的原始性质,并且研究了先秦早期不同文体在语气词的运用上的差异。支菊生的《也谈〈诗经〉与〈楚辞〉中的“兮”字》将《诗经》和《楚辞》中“兮”字的运用做了比较,最后还分析了“兮”字在《诗经》中,抒情方面 、音乐还有在句法等方面的作用。钱小云研究了《诗经》中的动词前后的语间助词和形容词,发现助词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同时分析了关于助词的形成和转化问题。韩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韬在《〈诗经〉句末语气词的变简论》中通过分析“兮”的读音,提出《诗经》中的“兮”地域性和普遍性。并且说明这吻合《诗经》尚“和”的审美特质。2007 年胡静丽提出了《诗经》语气词研究的,将《诗经》中的语气词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句首、句中、句末以及连用语气词等。此外,杨合鸣《<诗经>句法研究》、张艺娇的《<诗经>疑问句尾语气词研究》、以及裘燮君《先秦早期不同文体文献在语气词运用上的差异》等文章对《诗经》语气词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Modal particles.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impact目 录
引 言 1
1 《诗经》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2
1.1古典文献中对《诗经》中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2
1.2现当代文献中对《诗经》中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2
2 《诗经》中的语气词 4
2.1《国风》中的语气词 4
2.2《二雅》中的语气词 5
2.3《颂》中的语气词 6
3 《诗经》中语气词分类 7
3.1陈述语气 7
3.2感叹语气 7
3.3疑问语气 8
3.4祈使语气 8
4 《诗经》中语气词的功能 10
4.1帮助音节 10
4.2舒缓语气 10
4.3缓冲——表达情意 10
5 《诗经》中语气词的影响 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语气是话语主导人根据句子的不同目的和用途所采用的说话的方法以及不同的态度,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情绪和目的,语气词包括陈述语气,肯定语气,疑问语气等等。在我国,对汉语语气词做出研究的作者有杨树达、陈承泽、黎锦熙等。吕叔湘、王力、高名凯也曾对语气词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中国现代语法》中王力对语气词有了最初的定义:“凡语言对于各种情绪的表示方式,叫做语气;表示语气的虚词叫做语气词。”[1]p49对语气词定义之后,王力又对《红楼梦》等作品中做出了分析,并且归纳出来了十多类语气词,贺阳给出的语气的概念是:“语气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说话人针对句中命题的主观意识。从语义上看,语气是对句中命题的表述,表述的内容或是说话人表达命题的目的,或是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评价等,或是与命题相关的情感。从形式上看,语气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语法意义,这个语法形式是个封闭系统。”[2]p167每个语气,根据不同的标准,都有不同的语气类型和表达形式。
《诗经》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一方面其在语言上具有开创性,另一方面在创作手法上具有开创性。《诗经》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早在先秦时期,学者们就已经开始对《诗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诗经》作为一门“诗学”,《诗经》中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其研究的基本对象。
1 《诗经》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诗经》作为先秦时期的诗歌著作,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诗经》文体的局限性,个别语气词的专题研究相对丰富,对《诗经》的虚词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专著、专书却不是很多。然而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对《诗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诗经》作为一门“诗学”,《诗经》中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其研究的基本对象。例如《语助》、《经传释词》,以及清代专门研究毛诗马瑞辰的著作《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珙的《毛诗后笺》。
1.1古典文献中对《诗经》中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先秦时期就开始对《诗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研究成果,从而成为了一门“诗学”。这门“诗学”的研究基础则是《诗经》中的语气词,《诗经》从成书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也正是因为成书时间长,再加上方言不同,师承不同,传抄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刻意改字等问题,所以《诗经》的文字面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所以古代学者在研究《诗经》的同时也把《诗经》语气词的研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古典文献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诗经》语气词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著作有一部分是专门研究《诗经》中的虚词,尤其是清代《诗经》研究到达鼎盛时期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诗经》虚词的专著,如马瑞辰凭借其深厚的文字、训诂、以及考证的功底,对《诗经》的文字进行了翻译及考证。陈奂《诗毛氏传疏》主要是从文字、声韵、训诂、名物等几个方面研究《诗经》的本义,很多新颖、精辟的见解蕴含其中;戴震的《毛郑诗考证》主要研究对象是《诗经》中的词义。
还有一部分则收录进研究虚词的著作中,为后世研究《诗经》中的虚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工具。如《尔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综合性的训诂专著,其中很多的释词与《诗经》相关。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是对唐代以前的文字、声韵、训诂方面的总结,成为了研究《诗经》中字词的读音,句子的押韵以及文章的含义等各方面的重要参考工具,整理了《韩诗》和《毛诗》存在文字差异的地方共一百八十多处,同时也是后世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工具。南宋时期,王应麟在其著作《诗考》一书中,保存了古籍诗文,并且采用了三家《诗》的遗说。在元代,学者卢以纬将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在其著作《语助》中统称为“语助词”,这其中就含有语气词。到了清代,刘淇《助字辨略》将虚词归纳整理出来并且加以解释说明,其中包含许多《诗经》中的虚词。杨树达《词诠》对虚词举例论证进行了解释说明。
1.2现当代文献中对《诗经》中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诗经》是一种独特的诗歌文体,其在语气词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语体性特征,目前,很多学者对于《诗经》语气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中的单给语气词进行研究,如“兮”“式微”“哉”等等,对《诗经》语气词进行整体的、系统全面的文献或著作并不多。
2 《诗经》中的语气词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气词在《诗经》之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总的来看,《诗经》中出现的单音节语气词共有33个,合用语气词共5个。《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根据统计来看,其中《国风》共160篇,也是语气词使用最多的,总计618例;《小雅》共74篇,占《诗经》中语气词使用比例最大,总计324计例;《大雅》共31篇,总计160例;《颂》共40篇,总计76例。《诗经》中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语气词,如“兮”中共出现了244次;“矣”字出现105 次;“哉” 共出现66次。
韬在《〈诗经〉句末语气词的变简论》中通过分析“兮”的读音,提出《诗经》中的“兮”地域性和普遍性。并且说明这吻合《诗经》尚“和”的审美特质。2007 年胡静丽提出了《诗经》语气词研究的,将《诗经》中的语气词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句首、句中、句末以及连用语气词等。此外,杨合鸣《<诗经>句法研究》、张艺娇的《<诗经>疑问句尾语气词研究》、以及裘燮君《先秦早期不同文体文献在语气词运用上的差异》等文章对《诗经》语气词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Modal particles.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impact目 录
引 言 1
1 《诗经》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2
1.1古典文献中对《诗经》中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2
1.2现当代文献中对《诗经》中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2
2 《诗经》中的语气词 4
2.1《国风》中的语气词 4
2.2《二雅》中的语气词 5
2.3《颂》中的语气词 6
3 《诗经》中语气词分类 7
3.1陈述语气 7
3.2感叹语气 7
3.3疑问语气 8
3.4祈使语气 8
4 《诗经》中语气词的功能 10
4.1帮助音节 10
4.2舒缓语气 10
4.3缓冲——表达情意 10
5 《诗经》中语气词的影响 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语气是话语主导人根据句子的不同目的和用途所采用的说话的方法以及不同的态度,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情绪和目的,语气词包括陈述语气,肯定语气,疑问语气等等。在我国,对汉语语气词做出研究的作者有杨树达、陈承泽、黎锦熙等。吕叔湘、王力、高名凯也曾对语气词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中国现代语法》中王力对语气词有了最初的定义:“凡语言对于各种情绪的表示方式,叫做语气;表示语气的虚词叫做语气词。”[1]p49对语气词定义之后,王力又对《红楼梦》等作品中做出了分析,并且归纳出来了十多类语气词,贺阳给出的语气的概念是:“语气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说话人针对句中命题的主观意识。从语义上看,语气是对句中命题的表述,表述的内容或是说话人表达命题的目的,或是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评价等,或是与命题相关的情感。从形式上看,语气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语法意义,这个语法形式是个封闭系统。”[2]p167每个语气,根据不同的标准,都有不同的语气类型和表达形式。
《诗经》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一方面其在语言上具有开创性,另一方面在创作手法上具有开创性。《诗经》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早在先秦时期,学者们就已经开始对《诗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诗经》作为一门“诗学”,《诗经》中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其研究的基本对象。
1 《诗经》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诗经》作为先秦时期的诗歌著作,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诗经》文体的局限性,个别语气词的专题研究相对丰富,对《诗经》的虚词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专著、专书却不是很多。然而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对《诗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诗经》作为一门“诗学”,《诗经》中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其研究的基本对象。例如《语助》、《经传释词》,以及清代专门研究毛诗马瑞辰的著作《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珙的《毛诗后笺》。
1.1古典文献中对《诗经》中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先秦时期就开始对《诗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研究成果,从而成为了一门“诗学”。这门“诗学”的研究基础则是《诗经》中的语气词,《诗经》从成书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也正是因为成书时间长,再加上方言不同,师承不同,传抄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刻意改字等问题,所以《诗经》的文字面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所以古代学者在研究《诗经》的同时也把《诗经》语气词的研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古典文献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诗经》语气词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著作有一部分是专门研究《诗经》中的虚词,尤其是清代《诗经》研究到达鼎盛时期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诗经》虚词的专著,如马瑞辰凭借其深厚的文字、训诂、以及考证的功底,对《诗经》的文字进行了翻译及考证。陈奂《诗毛氏传疏》主要是从文字、声韵、训诂、名物等几个方面研究《诗经》的本义,很多新颖、精辟的见解蕴含其中;戴震的《毛郑诗考证》主要研究对象是《诗经》中的词义。
还有一部分则收录进研究虚词的著作中,为后世研究《诗经》中的虚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工具。如《尔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综合性的训诂专著,其中很多的释词与《诗经》相关。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是对唐代以前的文字、声韵、训诂方面的总结,成为了研究《诗经》中字词的读音,句子的押韵以及文章的含义等各方面的重要参考工具,整理了《韩诗》和《毛诗》存在文字差异的地方共一百八十多处,同时也是后世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工具。南宋时期,王应麟在其著作《诗考》一书中,保存了古籍诗文,并且采用了三家《诗》的遗说。在元代,学者卢以纬将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在其著作《语助》中统称为“语助词”,这其中就含有语气词。到了清代,刘淇《助字辨略》将虚词归纳整理出来并且加以解释说明,其中包含许多《诗经》中的虚词。杨树达《词诠》对虚词举例论证进行了解释说明。
1.2现当代文献中对《诗经》中语气词的研究状况
《诗经》是一种独特的诗歌文体,其在语气词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语体性特征,目前,很多学者对于《诗经》语气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中的单给语气词进行研究,如“兮”“式微”“哉”等等,对《诗经》语气词进行整体的、系统全面的文献或著作并不多。
2 《诗经》中的语气词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气词在《诗经》之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总的来看,《诗经》中出现的单音节语气词共有33个,合用语气词共5个。《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根据统计来看,其中《国风》共160篇,也是语气词使用最多的,总计618例;《小雅》共74篇,占《诗经》中语气词使用比例最大,总计324计例;《大雅》共31篇,总计160例;《颂》共40篇,总计76例。《诗经》中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语气词,如“兮”中共出现了244次;“矣”字出现105 次;“哉” 共出现66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25.html